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西南联大已经成为*美丽的中国梦。而本书为图书市场的民国热再添新能源,它用《论语》的段子文风,讲述“西南联大”的一段风流。
为什么说钱钟书写“围城”是取材“联大”?为什么说易中天讲“三国”是模仿联大的黎东方?
杨振宁得奖后为什么要写信感谢联大教授?
金岳霖为何说逻辑很好玩?泡茶馆如何泡出了汪曾祺这样的小说家?
跑警报为何跑出师生亲密无间?
为什么说:昆明多大,联大就有多大?
为什么联大也有《红楼梦》热?
一个个段子,记述了让人难忘的一流大学,让人动情的一段往事。
《联大论语》用《论语》那样的碎片似的描写与记载,选取西南联大**动人的细节。让人用*少的时间即可感受西南联大*动人的风采。
将春秋时代孔子的言行录《论语》,与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思行录相结合,有穿越的乐趣,本书提取了已经出版的西南联大作品的精彩片段,文采生动,内容深刻。
《联大论语》共分九章。记述了联大八年岁月。介绍了教学制度,阐释了教育理念,描述了教学风貌,记载了教师生活,记录了学生动态,反映了社会风情。
吴与点,笔名。本书由厦门大学谢泳教授出任学术顾问,担当主笔。
老照片(第9辑) 内容简介 片断:旧事重温·根据地的宪政建设王建民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中国报道”等栏目,详细报道了东北某地农村民主选举村委会的全...
陈书录,又名书禄,江苏高淳人。1976-1987年期间任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期间曾为在职硕士研究生);1988-1992年为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师从程...
忍者 本书特色 首度公开*权威的日本忍者发展史;首度解密*妖孽的日本“特工”训练、战斗全景;首度解剖*真实的大和民族精神。只有了解了忍者,你才能真正了解日本人。...
吉木家支世传彝文文献文字初步研究 本书特色 《吉木家支世传彝文文献文字初步研究》是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吉木家支世传彝文文献文字初步研究 内容简介 简介《吉木家支...
辽夏金元陵 本书特色 辽、夏、金、元朝代的帝王陵,由于文献和考古资料都较少,有些帝陵的地点及陵园建制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正因为如此,它也备受国内外人们的瞩目。阎...
在美国的上海人-第一卷 本书特色 本书记录了26位美籍华人、华侨在美国奋斗的经历,他们之中有沉稳的社团侨领、精明的商界精英,还有耀眼的文艺明星,他们心怀理想与信...
中国古代礼仪 本书特色 子曰:人无礼,无以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度,礼仪是一个人是否有道德的基本评价标准。虽然古代礼仪文化中的部分内容随着时代的发...
掌故-第二集 本书特色 《掌故》聘请钟叔河、董桥、陈子善、赵珩、白谦慎五位先生为顾问,由百年中华书局诚意推出。一方面,从文章体式和趣味上而言,希冀可以延续晚清民...
中国喜歌集 本书特色 周玉波编著的这本《中国喜歌集》**次系统、全面地辑录文献记载与民间流传的喜庆仪式歌谣,为文学、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资料,...
赤坎古镇 本书特色 一个四周潭江环绕、榕树婆娑的岭南古镇,骑楼的多姿开放与碉楼的森严封闭组成它双面的性格,在独特的家族文化和西洋风习的撞击下,演绎了一个个荡气回...
西学东渐:迎拒与选择 目录 引言**章 明末清初西学东来及其对于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一、耶稣会士来华概况二、学术与宗教之间的取舍三、对于西洋科技的接纳及其局限四、...
已逝去的年代 本书特色推荐阅读: 《季羡林手稿精编:传统文化与国学》丛书共为四册,分别为《传统文化之美》《民国的那些先生》《已逝去的年代》和《中...
摩挲大地-壹 本书特色 再读“文化苦旅”,重拾当年感动:读到某一个地方,忽然想奔去那里; 读到某一个人,忽然爱恨上心间; 读到某一件事, 忽然胸中起波浪。风雨中...
李银河,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员,教授主要著、译作《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性...
于魁智和他的戏 本书特色 这套“折桂令丛书”写的都是当下京剧舞台上*知名的红角,还有那些*能代表他们艺术水平与成就的好戏。角是好角,戏是好戏,好角之所以成为好角...
会诊-攻克语用的难关 内容简介 毛泽东早就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苏联”要不要加个“前”字?“跷大拇...
前中国道教协会主席,于2005年羽化。
华夏上古神系-全2册 本书特色 《华夏上古神系》独辟蹊径地探研中国上古文化和神话的起源,发现并证明,全球各地的上古宗教/神话均起源于非洲,这是继美国学者发现全球...
外国习俗丛书美国 内容简介 美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的国家,在世界列国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书着重介绍美国的民族风情、衣食住行、社交礼仪、婚丧习俗和各种节日,...
清末中国人使用的日语教材-一项语言学史考察 内容简介 从1895年到清朝灭亡短短十余年间,中日两地共出版日语教材近百种。著者利用赴日访学机会,搜集了大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