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增 《抗日战争》铁 流 《一个村庄的抗战血书》杨牧原 《我的爷爷是英雄》丰 收 《青格里》甘建华 《冷湖那个地方》李琭璐 《高考状元的悲喜人生》王树增、李春雷、铁流、程雪莉、马娜等15位作家的15篇佳作,把目光和笔触投向重大历史和新闻性事件、社会焦点和国计民生,在彰显文学的力量与尊严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与追求。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度社会高度关注、历史理应铭记的重点题材,在本书报告文学作家们的笔下得到了突出展现——聚焦热血抗战,弘扬民族精神,无疑是本年度中国报告文学的*大主题。
由何建明主编的2015年度报告文学,系从全国当年发表的同类作品中精选而来,旨在检阅该年度报告文学的创作实绩,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年度报告文学作品。
&重新审视血与火的历史教训(序)何建明※把目光和笔端投向重大历史事件、新闻性事件、社会焦点和国计民生,显示文学力量与尊严,这是报告文学作家历来的追求。2015年,自然是社会高度关注和历史铭记的一年,当然更是值得报告文学作家大写特写的一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那是人类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纪念日,也是值得中华民族永远铭记的纪念日。面对四处血流成河、极尽烧杀奸淫的一幕幕,我相信,任何一个普通中国人,都不可能无动于衷。胸怀良知和正义的报告文学作家,胸中能不燃起怒焰吗?我注意到,广大报告文学作家早就高度自觉地行动起来了,走进历史的现场,用审视的眼光,理性的思维,创作了诸多弘扬中国抗战精神的好作品,重温那段火与血铸就的英雄史诗,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毫无疑问,抗战题材是2015年中国报告文学最大的主题!当然,我们重温历史并不是简单地记录,更应该是深刻地思索与反省,即便那已经是70年前的历史了。我用极大精力创作了《南京大屠杀全纪实》,用了60余万字篇章,似乎已经可以收笔。然而,我却一直无法平静。当我查阅了四千余万字的历史档案,采访了南京城那些年长的幸存者和诸多研究专家们后,再纵观今天的中国与世界现实时,心头不禁涌起许多不能不说的话。这其实也是我为什么要写此书的根本所在,即我们中华民族、我们中国人到底应该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悲剧中吸取些什么?!于是,我在文章最后必须要问国人的十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多汉奸?我们的民族是否还有血性?我们为何总是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痛?还能相信他们的假言假语吗?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注意点细节?“卧薪尝胆”、“韬光养晦”是说出来的大智谋?内耗为什么总比抵御外力强?我们的军队成吗?新一代人应该牢记些什么?假如侵略者屠刀再次举起,我们准备好了吗?之所以十问国人,是为了拷问促使今天的读者深刻反思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深入思考其历史教训现实意义。我注意到,许多作家参与到了抗战题材的创作。王树增的《抗日战争》,以三卷的恢宏篇幅记述了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作品以战争的每一次事件和每一场战役为纵贯线索,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际视角全面真实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全民同仇敌忾、浴血山河所赢得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李延国与李庆华合作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人不能忘却的记忆》,抓住“信仰”这个时代之魂,自觉地在历史中去挖掘、去寻找革命信仰的根本,并还原了一些无名革命者的信仰故事,因此,在信仰严重匮乏的社会背景下,它具备了特别的思想意义。杨义堂的《抗战救护队》,是一部真实反映红十字会抗战救护历史、塑造医界民族英雄的长篇传记文学,记述了一段被掩藏在贵阳图云关密林里的真实历史,补录了一段不该被人遗忘的历史。徐锦庚的《台儿庄涅槃》,是写台儿庄战役中为数不多的优秀之作,资料翔实,纪事大开大合,再现将士英勇抗战、共赴国难的画面,又不失情节的细腻性,读来荡气回肠,尤其是战争场面,波澜壮阔,惊天动地,异常生动精彩。李春雷的《我们在抗战》短篇系列从人性底处和各个侧面写出了普通中国人的抗战姿态,不失为另一种抗战景观。铁流的《一个村庄的抗战血书》将渊子崖保卫战刻画得入骨三分,透出让侵略者胆寒的中华民族的英勇气概。令人欣喜的是,近几年,一支以“70后”为主体,涵盖“80后”、“90后”的青年报告文学作家正在崛起和担当,他们也积极参与到了抗战题材的创作中来。这是尤为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如程雪莉的《寻找平山团》,真实完整地还原了平山团这个英雄群体。作者下了极大功夫,饱含深情,真实描述了在民族危亡时刻,平山儿女前赴后继,为了全国解放和民族独立而英勇献身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无疑,这是一部充满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的长篇纪实文学,也是一部弘扬抗战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文化作品。丁晓平的《另一半二战史:1945·大国博弈》为我们重新观察二战打开了新的切口。“他并不是再去费力地叙述二战那悚动人心、惨烈曲折的战争进程,而是找到了一个别具的叙述角度,即站在宏阔的高处来观察历史,以天花板式的视角来进行顶层的叙事,从而成就了这部视野开阔、立体简括、收放自如的大书。”马娜的《和平之花》,记述的一位外交夫人的抗战史,以及她进入纪念抗战“阅兵村”的《特殊方队》,是她今年两部很出彩的作品。纪红建的《昭忠录》本真地还原了日统时期台湾民众抗日的历史细节,他的《不朽残碑》则另辟蹊径,抒写了非战场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沉重的思索。军旅作家丁小炜的《一腔无声血》,以胸膛行走大地、以真诚抚慰伤痛的血性书写,带给读者的何止是疼痛和警醒。杜青的《活着,就是见证》,则揭开了血火尘封的鲜活细节,见证了拒绝遗忘的抗战丰碑。“80后”作家田静的《被吞噬的记忆》,同样以丰富的情感表达了对抗战的高度关注。“90后”作家杨牧原的《我的爷爷是英雄》,以采访健在的抗战老人"我爷爷”葛秀庭为切口,以一个少年的抗战经历为主线,原生态地还原战争状态下中国乡村的命运沉浮,最真实地表述村人抗战的历史真实。特别一提的,还有如李琭璐的《高考状元的悲喜人生》,刘笑伟的《大潮涌神州》,邢小俊的《到延安去》,谢友义的《微笑筑起的边检风景线》《国门橄榄绿》,张子影的《守望》《追日之舞》,何宇红的《雷锋在1958》,赵雁的《鲜花盛开的太空》《中国女航天员》,杨绣丽的《永不褪色:南京路上好八连》等,都是本年度报告文学的重要收获,同时也体现了青年报告文学作家们对历史的重新审视和对当下焦点事件的关注与忧虑。毫无疑问,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新力量,更是报告文学的新希望。记得2014年9月,我在鲁迅文学院首届报告文学作家班开班第一课上提出设立青年创作委员会的构想,就立即得到了广大报告文学作家的积极响应。同年11月9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年创作委员会在北京宣布成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年创作委员会的成员以45岁以下尤其是“70后”青年报告文学作家、编辑为主体,兼顾不同工作岗位、行业、地域、年龄、性别和创作方向的差别性和多样性。委员会主任由丁晓平担任,另有马娜、马建辉、王国平、田静、纪红建、高艳国、谢友义7名副主任和25名常务委员,委员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全体“70后”会员和“鲁24”的全体“70后”学员构成。成立青年创作委员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加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长远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扶植和培养青年报告文学作家从事报告文学创作和参与报告文学学会工作,更好地发现、吸收和带领青年报告文学创作人才团结在报告文学学会周围,进一步推动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队伍的组织和理论建设,进一步加强青年报告文学作家之间的采访、创作和学术交流、资源共享活动,为新的年轻作家的成长、成才和成功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促进中国报告文学事业持续、健康的繁荣和发展。青年创作委员会成立一年来,发起了《讲好“中国故事”倡议书》,承办了首届“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论坛”等。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勤奋创作,创作出了不少优秀作品,体现了积极参加社会,敢于担当的精神。我相信,这一代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在新平台、新起点上,必将会有力促进中国报告文学事业持续、健康地繁荣和发展。当然,还有众多报告文学作家,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关注着抗战题,或其他重大历史事件、新闻性事件、社会焦点和国计民生。如丰收的《青格里》,充满激情地追寻阿尔泰草原的脉动,书写着青格里的无疆大爱;甘建华的《冷湖那个地方》,既是青海高原西部地区的人文史,还是一位青年作家成长经历的心灵史;余艳的《红楼之恋》,将笔端移向了“五四”前后毛泽东和杨开慧在北大的故事。总之,不论是走进历史,还是关注现实,都是责任与担当的体现。新的历史时期,报告文学必将担当着更加沉重的担子,我希望广大报告文学作家,特别是青年报告文学作家,站在新的起点,团结奋进,共同在充满希望的报告文学的田野里,勤奋耕耘,共同迎接和创造报告文学的新的黄金时代。
%何建明,生于1956年,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是新时期最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家之一。 丁晓平,1971年6月生,现任解放军出版社昆仑图书编辑部副主任,编辑。擅长策划、编辑军事题材长篇小说、纪实文学。 纪红建,生于1977年,湖南望城人,1994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首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第十一届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第十三届中国人口文化奖等。
何建明,生于1956年,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是新时期最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家之一。 丁晓平,1971年6月生,现任解放军出版社昆仑图书编辑部副主任,编辑。擅长策划、编辑军事题材长篇小说、纪实文学。 纪红建,生于1977年,湖南望城人,1994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首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第十一届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第十三届中国人口文化奖等。
王开林自选集/路标石丛书 本书特色 世间有英物,也有畸人。英物欲造福天下,用心良苦。畸人要立异尘寰,谈何容易。在王开林的作品中,多见英物、畸人冲击由丑类、奸徒、...
梨园往事-回忆我的父亲母亲 本书特色 解波所著的《梨园往事(回忆我的父亲母亲)》是沪剧皇帝解洪元的女儿解波写的关于父母的回忆性文章,写到她的父母如何相识相恋,*...
孔庆东-脍炙英雄 内容简介 本书为孔庆东2008年度新作结集。*生猛辛辣的杂文,针砭时弊,纵横古今中西,诙谐幽默,鲁迅之后,少有人及。本书大量篇幅以*大尺度畅谈...
《变形记·诗艺》内容简介:《变形记》:古罗马创世史诗,奥维德经典作品,对中世纪的文学作品以及中世纪甚至到巴罗克时期的绘画艺
《闻一多论唐诗》讲述了:四杰及杜审言刚刚走进创作的年华,沈宋与陈子昂也先后诞生了,唐代文学这才扯开六朝的罩纱,露出自家的
《一边说着 “给我个痛快” 一边乖乖看医生》内容简介:“银发川柳”是一种以老年人生活为题材的俳句作品,用自嘲的口吻描写幽默又
林泉 内容简介 这使我一边欣赏孔雀,一边深思。 一个无法在自然中探触到美的人,是否能具备艺术欣赏的眼光呢? 一个对生活之美无感的人,能不能在创作中找到美呢? 一...
啼鹃录入·啼鹃续录 本书特色 作为中国近代通俗小说文坛上的一个奇才,顾明道的创作领域,涉及了言情与武侠两大类,而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时人评价他的言情小说可与张...
闯荡美利坚 本书特色 曾以探索电影《猎场札撒》、《烈火金刚》等著名于中国影坛的江浩,被国内外影视评论界称之为“站在魔鬼与天才之间的人”…… 这是一部充满理性和激...
抬头见喜 内容简介 书中的篇篇散文,都有它不同的起因与老舍先生所要表达的某些意思。文中所流露出来的悲伤、忧虑、义愤、苦闷,一些欢快、兴奋,自己的情趣、好恶以一点...
听!听!勃拉姆斯 本书特色 在物欲横流、红尘滚滚的高物质文明中,人心却沉潜在夜的黑色罅隙里,当我们享受着电脑和高技术的快捷与方便时,心理的疾病像瘟疫一样地蔓延着...
立场-用我涂抹一切-重建中文之美 本书特色 百花洲杂志社编著的《立场(用我涂抹一切)》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
浮生百味 本书特色 由陈益民编写的《浮生百味》内容介绍: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文学的花园开出了朵朵奇葩,散文随笔便是当时广受关注的佼佼者。白话文的兴起...
湘行散记-插图本 本书特色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本书辑入:湘行书简、湘行散记、新湘行记。作品语言清丽,风格隽永,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书房写意 本书特色 高信,陕西省文联委员,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常务理事,陕西鲁迅研究学会会长,陕西三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
中国文学经典--唐宋八大家文选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八在家各方面的代表作品,既有历来家传户诵的脍炙人口之作,也有历来公认是名作而一般选本鲜有选入者,还有少数是笔者...
《永恒的骰子:巴列霍诗选》内容简介:本诗集选秘鲁诗人巴列霍代表作品100首,共涵盖其诗集四部《黑色的使者》《Trilce》《人类的诗
红了的冬青 本书特色 凌叔华——徐志摩*信任的女人,泰戈尔赞不绝口的才女。这本《红了的冬青》与张爱玲才气比肩的民国才女凌叔华作品全新整理汇集,其女儿陈小滢授权。...
百年相思 内容简介 常以为自己已经忘记,却忽略了温柔的提醒只需要一个呼唤的手势,所以,打开窗户,去看生命如何转弯。如何在峰回路转中,看见不同的柳暗花明。留住相思...
诗经-图文版 本书特色 孔丘等编选的《诗经》是我国**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又称《诗三百》。西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