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形道貌晚明清初陶瓷渔樵耕读纹研究

天形道貌晚明清初陶瓷渔樵耕读纹研究

作者:徐亮著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2016-04-01

评分:5分

ISBN:9787534496820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天形道貌晚明清初陶瓷渔樵耕读纹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明代以前渔樵耕读文化及其纹饰、晚明清初瓷器渔樵耕读纹的形式特征 ; 晚明清初瓷器渔樵耕读纹产生与流行的原因分析等四章, 主要包括: 明代以前渔樵文化及其纹饰、明代以前耕读文化及其纹饰等。

天形道貌晚明清初陶瓷渔樵耕读纹研究 本书特色

《天形道貌——晚明清初渔樵耕读纹研究》是一本运用图像学、历史学、艺术学等研究方法,对晚明清初这一时期在景德镇瓷器中出现较多渔樵耕读纹的特点及形成原因作一较为详尽地分析与讨论的。这一论述是基于前人对相关内容研究的基础之上,其中涉及对渔樵耕读纹所隐含的文化意义、渔樵耕读纹的演变发展过程、晚明清初的瓷器与这期间版画的联系、景德镇瓷器自身的发展脉络等等。本书依托对前人已得成果的研习,加之作者对日常所关注领域探讨,以求通过该文的论述对晚明、清初这两个时期的渔樵耕读纹作一较为详尽的研究。 学术敏感度和专业视野。尽管渔樵耕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美学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大量集中地出现于陶瓷上却是晚明清初的事。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形制、装饰、绘画风格往往隐涵着深刻的文化印迹。内容介绍:在作者看来,渔樵耕读之所以能够一度成为中国陶瓷的主流纹饰,首先与我国艺术师法自然的美学思想关系密切。对中国士人而言,艺术中的生命意蕴藏匿于对自然造化的了悟中, 所谓“一花一世界”,其对自然以及自身与自然关系的觉解程度*终决定了艺术的境界高低。而“渔樵耕读”无疑为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佳途径。陶瓷玩赏向为传统士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霍华有一本陶瓷鉴赏的书叫《恰如灯下故人》,书名便直接道出了著者对古陶瓷的深情和鉴赏高度。试想之,若在灯下品味渔樵耕读纹的古瓷,定是别有一番风味。 渔樵耕读也是我国隐逸高士的典型生活方式。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晚明以来, 社会混乱, 政治腐败不堪。士人们在渔樵耕读中苟然于世既为无奈的选择, 也是自得其乐的一种生存策略。因此, 我们看到晚明清初的动荡时局中,以“山人”“山樵”“山民”“山农”“老民”自居的清修之士不在少数。尽管其中不乏以渔樵耕读身份自我标榜的沽名钓誉者,但以渔樵耕读为象征的隐逸文化传统显然重又成为士人乐于接受的时代风尚。对此, 沈德符( 1 5 7 8 — 1 6 4 2 )《万历野获编》云:“山人之名本重, 如李邺侯(唐人李泌)仅得此称。不意数十年来出游无籍辈, 以试卷遍贽达官, 亦谓之山人。始之嘉靖之初年, 盛于今上之近岁。” 既然渔樵耕读已为社会性的图景, 那么其图式出现于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陶瓷艺术作品中,自是情理之中的事。 再者,渔樵耕读图式在陶瓷中的流行还与满清统治者倾心汉家文化的思想有关。满清统治者入关以后, 面对源远流长的汉家文化采取了“ 我不能改变你, 就成为你”的“汉化”政策。数千年来的历史表明,这是*明智的决策。基于此, 入关后的*初几位颇有开拓精神的满清帝王,无不刻苦熟读汉家经典,且表现出较高的艺术修养。如康熙、雍正、乾隆等,不仅对儒道经典要义有独到的领悟, 还对古物书画的鉴赏很感兴趣,尤其是他们更愿意在身份上将自己标榜为知书达理的士人。乾隆自云:“朕自幼读书宫中, 讲诵二十年来,未尝少辍,实一书生也。王大臣为朕倚任,朝夕左右者,亦皆书生也。……至于书气二字,尤可宝贵。果能读书,沈浸蕴酿而有书气,更集义以充之,便是浩然之气。人无书气, 即为粗俗气, 市井气, 而不可列为士大夫之林矣。”乾隆以书生自居,此必然在朝野产生很大影响, 无形中也提高了士人的地位。乾隆对“ 书气” 的标榜更多地体现在他的艺术审美趣味上,于是他的身边聚集了一支艺术修养很高的为其服务的翰林艺术家,其中便不乏参与陶瓷制作的人。这些“ 士人气” 的审美趣味必然对渔樵耕读纹饰的流行产生影响,因为渔樵耕读纹饰的审美核心原本就是读书人理想化精神生活的直观写照。 当然, 古陶瓷中某种图式的流行很难三言两语说清, 不同的解读路径往往产生不同的解读结果。我们的研究也很难以真相为旨归, 只能力求接近真相, 而非揭示真相。相信作者徐亮关于晚明清初陶瓷渔樵耕读纹饰的研究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天形道貌晚明清初陶瓷渔樵耕读纹研究 目录


导论
**章 明代以前渔樵耕读文化及其纹饰
**节 明代以前渔樵文化及其纹饰
第二节 明代以前耕读文化及其纹饰
第二章 晚明清初瓷器渔樵耕读纹的形式特征
**节 晚明瓷器渔樵耕读纹的形式特征
第二节 清初瓷器渔樵耕读纹的形式特征
第三节 晚明清初瓷器渔樵耕读纹的形式构造
第三章 晚明清初瓷器渔樵耕读纹产生与流行的原因分析
**节 晚明清初的社会与人文形态
第二节 晚明清初的艺术形态
第三节 晚明景德镇瓷器渔樵耕读纹产生、流行的原因分析
第四节 清初景德镇瓷器渔樵耕读纹产生、流行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渔樵耕读纹涉及的若干美学问题及影响与地位
**节 美学问题
第二节 影响与历史地位
后记
参考文献

天形道貌晚明清初陶瓷渔樵耕读纹研究 作者简介

徐亮,1980年生,江苏灌云人。东南大学博士在读,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景德镇陶瓷学院获硕士学位,现就职于南京市江宁博物馆,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发表《转变期景德镇陶瓷绘画新考》、《简述景德镇青白瓷造型的审美特征——以江宁博物馆馆藏说开去》、《略论材质对陶瓷艺术风格的影响》等数十篇文章。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