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僧名远播 轶闻代传 —— 慧远与庐山、凿池结谊 拨弦解忧 —— 谢灵运与庐山、解绶躬耕 吟咏田园 —— 陶渊明与庐山、天界道观 地上“公案” —— 陆修静与庐山等。
李国强、王自立著的《历代名人与庐山》以历史年代为顺序,选择了从东晋至清代前后1500年间的20位历史人物,试图通过记述这些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人物在庐山的游历,从不同的侧面来介绍庐山丰富多彩的文化历史和名胜古迹,并穿插一些神话传说和遗闻轶事,把记事、写景和抒情结合在一起,力求做到思想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统一。
《历代名人与庐山》:庐山,镶嵌在长江南岸的一块翡翠似的瑰宝。多少人为之心旷神怡,赞叹倾倒。画家爱她的色彩,诗人爱她的神韵,旅行家爱她的峻峭,而僧人道士却被她的神秘所吸引。庐山自从留下攀登者的足迹以后.不仅盖起了一栋栋供人歇息的房屋,而且建起了一座座庙宇和道观,*多时达三百八十余处。于是,庐山一辟为风景胜地,也就兼而成了佛法名山。一佛教在汉魏两晋时期从印度传人中国不久,庐山便是全国八大道场之一,以至一度成为全国佛教的第二中心。坐落在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则是“庐山佛教阐化之基”,影响*大,遐迩闻名。东林寺主释慧远(又称远公),是雁门楼烦(今山西省宁武县)人。他“博综六经,尤善庄老,性度弘伟,风鉴朗拔”。慧远二十岁时,就和一般年轻人的志趣大不相同,正当生活的画册刚刚打开,他却看破红尘,走上了离俗出家的道路。他的师父道安是西晋声望*高的佛教学者,主张“本无(即性空)之学”,是所谓“般若学六大家”之一。慧远为了表示自己是老师学说的忠实继承者,连自己的姓氏都改了。慧远本姓贾,因为道安主张僧倡要尽废世俗,姓氏也要改作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中的“释”字,此后,他的名字前往往也加上了一个“释”字。慧远于晋武帝太元六年(381年)奉道安之命,沿襄阳、荆州东下.来到庐山宣扬佛法,时年47岁。这里沟壑纵横,云雾缥缈,绿树掩映,曲径通幽。眼前的一切在慧远心中形成了一个奇幻的境界,在这样的地方向人传授佛法学说,不正是一个绝妙之处吗?太元九年,慧远在江州刺史桓伊的帮助下,就在庐山创造了东林寺,自此一住三十余年,直到离开人世。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慧远讲学不辍,一直到晚年仍执经登座.僧徒无不肃然起敬。庐山锦绣谷、石门涧等处都留有他的讲经台。原来在东林寺和西林寺之间,有一个叫雁门市的小镇,这是人们根据慧远晚年思念故土的意愿,仿照慧远家乡的村庄——雁门楼烦的式样建造的。人们对他的崇敬之情由此可见一斑。慧远在东林寺结有白莲社,罗致中外“息心贞信”之士123人,其中名声特别大的有18人,号称“社中十八高贤”。慧远以白莲社为基地,用其毕生精力倡导净土宗,著有《法性论》等经书15卷50本,因白莲社之故,净土宗又叫莲宗,成为我国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净土,即干净的土地,又称极乐世界。净土宗依据佛教经典《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等,宣扬人只要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死后就能往生“西方净土”。404年,慧远写了一篇经文《形尽神不灭论》,使他的肉体死亡而灵魂永在的宗教理论更加系统化。念佛能往生的思想,很快就被封建统治者所利用,特别是到了唐朝,经过名僧善导的加工完善,净土宗更是不胫而走,广为流传。慧远人居深山,并不甘心寂寞,他广泛地结交各方人士。当时东晋政权的不少要人都很看得起他。晋安帝曾致书慧远,卢循北上攻东晋,也特地到东林寺拜访他。掌管朝政的桓玄曾对佛教不满,下令“沙汰”僧尼,但他在命令中特地说明“唯庐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之例”。东晋孝武帝时,荆州刺史殷仲堪也专程入山看望慧远,慧远与他共谈《易经》,终日不倦。仲堪对慧远的才学钦佩不已,感慨万端地说道:“师智深明,实难庶几。”慧远也指着松林旁一处流泉,回答说:“君之才辩,如此泉涌。”现在寺观后面的“聪明泉”,就是为纪念这次会见而命名的。慧远在这里还自种云雾茶,经常与陶渊明等人“话茶吟诗,叙事谈经”。慧远的佛学理论造诣精深,名扬庐山之外,他不仅在国内为僧人所推崇,而且在近邻国家的佛教学者中也颇具影响。当时,西域诸僧对慧远及其东林寺“东向稽首,献心庐岳”崇敬之至。有位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释迦族的名僧佛驮跋陀罗(意译觉坚),在长安讲学之后,率僧侣南下,来到庐山东林寺,住了一年多。他和慧远曾就如何将佛教著名经典《华严经》翻译成中文等佛学问题,经常进行研讨,话语投机,相处融洽。义熙十一年(415年),佛驮跋陀罗和慧远分手,次年便在建业(今南京)译出《华严经》,这部经书从此在中国流传开来。慧远身后,仍旧盛名不衰。唐朝扬州大明寺著名高僧鉴真,在第五次东渡日本失败以后,于天宝七年(748年)冬从广州返回扬州途中,经赣州、吉安来到东林寺游览,并作短暂休息。五年后,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以惊人的毅力完成弘传佛教以及文化交流的稀世业绩时,东林寺和尚智恩等曾陪同前往。现代日本佛教中很有影响的东林教,据说其教义就渊源于庐山东林。1923年,世界佛教联合会还在庐山召开会议。胡适于1928年4月游庐山时说过:“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趋势。”可见慧远和东林的影响是巨大而久远的。东林寺规模宏大,分成内外两层院落,外院是庭院,古木森森,清静恬适;内院是殿宇,重楼飞檐,金碧辉煌。到了唐朝大中年间,寺内庙堂殿宇多达三百多间,藏书一万多卷,为当时全国寺院之首。此外僧侣也常有数百人之多,宽阔的殿堂上香火鼎盛一时。……
国学概论 本书特色 《国学概论·外一种:国学讲演录》:我在东京曾讲演过一次国学,在北京也讲演过一次,今天是第三次了。国学很不容易讲,有的也实在不能讲,必须自己用...
儒家传统与启蒙心态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立场于国内视野,是就启蒙与中国传统的纠缠的反思,是中国学者从传统资源的角度对启蒙所涉及的基本方面作出的回应。本书与《启蒙的...
燕京乡土记-(全二册) 本书特色《邓云乡集》十七种之一。 作为五百多年的首都,北京不唯有山川形胜、苑囿宫阙、闾里市廛,而且物产丰富、风俗淳厚,几百年中形成了一种...
汉代文化研究论文集-(第一辑) 本书特色 汉代文化是*国文化发展的**座巍峨的山峰,而河南南阳汉代文化更是光彩夺目。无论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或思维科学方面,都在...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汉族,江苏常州人。我国近代“史学四大家”之一,十二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读史书,了解中国历史。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介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收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
翻译与翻译之存在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以现当代学术思想为背景,以传统译学理论为反思对象,提出了“翻译的生存本体论研究”,集中研究了作为实施翻译行为的译者或在具体情...
宮女也有江湖啊!有些人你以為可以信任交心,到頭來才發現,她就是背後對你使絆子、捅刀子的人。對此,潮生深有體會。若不是挨過一頓板子、待過浣衣巷,她也看不清楚這宮廷...
《大数据技术入门》内容简介:从2015年开始,国内大数据市场继续保持高速的发展态势,作者在与地方政府、证券金融公司的项目合作中
2003-2012-时代流言大全集-格言-中国好声音-10年全景版 本书特色 1.10年潮语说出范儿 2.爆笑热语说出达人派 3.新新语言演绎时尚style20...
田边刚,1975年生于东京。2001年凭借《砂吉》获得Afternoon四季奖评委特别奖,2002年改编自马克西姆·高尔基作品的《二十六个男人与一个少女》获得E...
苏州园林文化 本书特色 本卷主要论述了苏州园林文化形成的来源、形成过程,主要内涵,基本特征及在中国文化史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园林文化对当地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历史...
石雕的记忆 本书特色 郭庆丰编著的《石雕的记忆》所记录的这些散落于乡间的石镇物,如同祖先或是神灵之与我辈的沉重留言。正是这些言语镇守着乡村问的魂魄,使之久久不能...
名為遊廓的人間煉獄遊女的冤魂為何不散──名偵探刀城言耶挺身挑戰,貫穿戰前、戰中、戰後,遊女墜樓之謎。【故事大綱】年僅十三歲的少女,為了家計被賣入遊廓。不知人事的...
“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经典”不仅构成民族之传统,而且提供给全人类以无限...
行走中国-恋恋摩梭 本书特色 秀美而缥缈的泸沽湖,独特而神秘的摩梭人,令无数人心醉神迷。本书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客观地描述了泸沽湖的民俗和风情,以及旅游业的发展...
潮汕话同音字汇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按潮汕话韵母、声母、声调查字的语文工具书,采用潮汕话声韵代表字直拼、潮汕话拼音和普通话拼音对照的形式。可方便地供讲潮汕话的人...
茶道与易道 本书特色 《茶道与易道》中易道与茶道相互构合之谕,悉为黄来镒体悟有感而抒,容或部分研易前贤会有不同见解,作者予以充分尊重;唯本书易理见解与说明叙述,...
蔚蓝中一点黯淡 本书特色 《蔚蓝中一点黯淡》这本书,辑录了民国才女端木露西的小说和随笔的部分代表作。《蔚蓝中一点黯淡》一篇重点论述女性如何成为真正独立的人,在民...
成都老街记忆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了成都许多著名老街的故事,如西御街、君平街、文庙街等。作者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老成都,对这些街道的历史掌故和现状了如指掌,他把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