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套规模达到数百分册的地理科普丛书,范围无缝覆盖中国全境。打破传统认识上的行政区划的界线,本分册是依据古徽州行政区划进行范围划分的。
展示呈同心圆状分布的黄山花岗岩峰林地貌及云海、奇松、温泉、怪石“四绝”。
讲述齐云山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
了解徽州人“寄命于商”的起始原因及发展过程。
寻找散落的古徽州文化遗存——古牌坊、古塔、古桥、古祠堂、古村…
形式新颖,文字精简而通俗,图片真实而精彩,这两者的交互使科普阅读变得生动有趣。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创新地把中国全境按山川形胜划分出数百个地理单元,并力求融“百科全书词典”的简洁准确,与“有图通俗读物”的生动有趣为一体,通过大量图片和词条之间的互相诠释,充分展示每一地理单元。《徽州地》一书以除江西婺源以外,包括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六地的古徽州地域范围为叙写对象,向读者展示出这里以黄山山地和新安江为首的山脉、河流共同构成的“山盆相间”的地貌格局,以及黄山经历第四纪构造抬升和强烈流水下切所形成的独特的、壮观的“同心圆式花岗岩峰林”地貌景观。黄山山间“如仙境般的云海”“光怪陆离的奇石”“生机勃发的黄山松”与“冰川活动遗迹”等美景都会在书中有精彩的图片展示。与此同时,书中非常有针对性地围绕古徽州文化展开介绍:将这里*丰富又*具地方特色的史物——古牌坊、古祠堂、古塔、古桥、古村落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并讲述它们背后深刻的历史含义及“天人和谐统一”等思想;将徽菜、徽学、徽画、徽医等文化精髓作出了高度概括,使读者感受到古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
黄山与徽州:一段“剪不断”的情缘
近日,关于黄山市要不要恢复旧名“徽州”引起热议。网上发起的一项投票显示,超过七成的网友支持恢复老地名。他们认为“徽州”一名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回到原名是敬畏历史和文化。当然,反对的声音也不绝于耳,反对者有自己的现实考虑。这场新旧名之争被赋予了文化认同的意义,正如那篇“肇事”文章的标题所说的: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黄山与徽州:一段“剪不断”的情缘
近日,关于黄山市要不要恢复旧名“徽州”引起热议。网上发起的一项投票显示,超过七成的网友支持恢复老地名。他们认为“徽州”一名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回到原名是敬畏历史和文化。当然,反对的声音也不绝于耳,反对者有自己的现实考虑。这场新旧名之争被赋予了文化认同的意义,正如那篇“肇事”文章的标题所说的: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像“大选”一样,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两位“候选人”的实力。黄山市是皖南的一个地级市,当地可谓山的海洋,居于舞台中心的就是赋予该市现名的黄山。黄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此外,它还拥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两项头衔。再来看徽州,古徽州包括现在的黄山市及周边的婺源、绩溪、旌德。自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朝廷改歙州为徽州起,直到1987年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徽州”一名沿用了800 多年,中间只有短暂的中断。徽州成了一个响亮的名号,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徽”字号的事物: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徽刻、徽式民居、徽学…即使“徽州”已更名“黄山”,其影响依旧挥之不去,不仅安徽省名中的“徽”字源于徽州,而且黄山市还保留了一个徽州区。
这样看来,“大选”的结果实在难以预测。改名一事背后的动机很复杂,我不想插嘴,我只是很好奇:黄山与徽州就如此势成水火吗?刚好手边有一册新出的《徽州地》,这是“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的其中一册。展卷阅读,便可对当下的这场争论有了新的认知。全书的“剧情”很简单:徽州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集中在狭小的河谷、盆地。过去,这里的粮食供应严重不足,百姓要仰赖邻省的谷物输入;然而,广袤的山林贡献了竹木、茶叶、桐油、干漆、药材、水果等产品,发源于山区的河流又构成便捷的交通网;于是,人们纷纷弃农从商,形成称雄明清商界的徽商;徽商成功后,反哺了生养他们的故乡,使古徽州人文蔚起。
这个故事并不新鲜,在不少徽学著作中皆有类似的文字。但本书的好处是思路明晰,而且细节丰富。如书中提到的聚族而居、六邑之语不能相通、尚气好胜、生活俭啬等现象,是大众熟知的,但作者把它们置于地理环境之中,并结合当地文化传统进行分析,读来让人兴趣盎然。书中的插图也花了不少心思,那一座座山的图片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真切领悟到“山限壤隔”的含义。而那些牌坊、古塔的组图,则通过密集的展示传递出厚重的历史感,令人体会到“东南邹鲁”之意味。
阅读本书还有一个意外收获,它改变了一般人“徽州=徽商”的简单印象。当读者跟随作者的笔触,游走在古徽州的村镇、牌坊、祠堂、书院、民居间时,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徽商的故乡,能孕育如此辉煌的文化。现代人有一种成见:商人只想滚雪球般扩大自己的生意,文化投资只是一种装点门面的功夫。古徽州的情形显然是“例外”,这构成除了上面那条主线外的一条暗线:这里不只是徽商的故里,还生活着大量的农业人口。换句话说,这是一个“贾儒结合”“耕读传家”“十里之村,不废诵读”的社会。
现在,再来审视开头提到的市名之争。不管最终谁在逐鹿中胜出,我们都不要忘记黄山与徽州其实是一对“母子”,并且和充满着“人性”的人类母子关系一样:儿子的性格不一定像母亲,但谁都不可否认他带有母亲的基因;儿子虽然从娘胎出来,然而经过后天发展也会青出于蓝。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记,母亲与儿子不是竞争而是融洽的关系。他们被命运之线牵绊着,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宿世情缘。信息
探险家的异域之旅:800年以来的奇珍发现与收藏 本书特色 ★ 探险家的传奇历险记,百余件稀世珍品,重现八个世纪以来的华丽征程★ 这是一部跃然纸上的异域收藏博物志...
有趣得让人睡不着的物理: 本书特色 “用细线把胡萝卜水平吊起,从细线的位置切断胡萝卜,两边的重量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是一个关于杠杆与平衡的问题。本书以猜谜的形式...
《秒懂传达力》内容简介:这是一本人人都应该读的当代关系沟通宝典,更是职场人士的高效工作指南。无论多么优秀的人,如果想法或目
《存在主义物理学》内容简介:从量子力学的角度看,我已经逝去的祖母还存在吗? 过去依然存在吗? 你只是一堆原子吗? 知识可以预测
探索世界未解之谜-宇宙之谜 目录 宇宙的奥秘宇宙诞生之谜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有中心吗宇宙中的“太阳系”是怎样发现的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宇宙中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宇宙大...
人在天地间-中国哲学启蒙读本 本书特色 该丛书以中国哲学史上八个重大哲学命题为内容,从少年儿童熟悉的生活问题入手,做进一步引申,阐述关于自我,幸福,仁爱,美丑,...
《突发事件协同治理》内容简介: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不可思议的企鹅》内容简介:企鹅是一种古老游禽。印象中它们有着呆头呆脑的样子,胖胖的身子,小小的脚丫,还有黑白交错的条纹外
末日来临-可怕的科学 本书特色 这是一套全球畅销的大型科普丛书,包括科学、数学、地理、人文等各个领域,由著名科普作家与天才插画家合力打造,是21世纪初在全世界影...
科学简史 本书特色 本书列举了构成每个主要科学分支核心内容的重要概念及共发展,回顾了现代科学史上所有重要人物的成就;对那些改变了人们对于现实“常识性”理解的观点...
基因启示录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别出心裁的科学随笔集,有关基因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方面面贯穿始终。文章按内容分为五卷,《十四行》《九章算术》《骤雨打新荷》《草木薰衣...
中国少年儿童植物百科全书 内容简介 密密森林遮天蔽日,茫茫草原一望无际,百花园中嫣红姹紫,麦浪稻海沃野千里。从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藻类,到海洋中的巨藻和陆地...
气象万千 内容简介 本书目录简介:一、科冷夏热气侯好;二、冬干夏雨优越多;三、科冷夏热 四季分明;四、雨旱类型 丰富多彩;五、山区气候奇;六、高原风光殊;七、荒...
地球科学(国家地理科学探索丛书) 内容简介 “国家地理科学探索丛书”共九本,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研究,涵盖历史、地理、自然、物理、地球科学等各个领域。丛书不仅...
《王安忆散文》内容简介:本选集收入《怀念萧军先生》《溯母亲足迹向浙西》《我们和“叔叔”之间》《摹写的精神》《复兴时期的爱情
吵吵闹闹的甲虫班-酷虫学校-1 本书特色 继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后,结合现代*新教育理念研发的昆虫科普丛书! 献给孩子们的*有趣、*可爱、*爆笑的酷虫科普...
森林时钟-最美的科普-少年版(第二辑) 本书特色 克里斯塔·施潘根贝格编绘的《森林时钟(少年版)》内容介绍:森林是地球的外衣,是人类的保护伞。森林护卫着地球和人...
果壳阅读.生活习惯简史:用两千年洗好澡 本书特色 当你翻开果壳编著的《生活习惯简史》,你会看到因为没有火,人们只能吃生肉的场景;会看到因为蒙昧而不洗澡、不换衣的...
我爱小金鱼-英汉对照 本书特色 自从“贝贝熊系列丛书”前两辑和读者见面以来,受到了广大家长、孩子和老师们的关注和喜爱。这说明,其倡导的“行为教育”理念和百姓喜闻...
寻寻根根漫游记 本书特色 要知你从哪里来,踏上魔鞋去寻根,《寻寻根根漫游记》带你穿越五千年时空,亲近大中华文明。在孔子门下问学,在白起账中当兵,给司马迁当书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