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模糊是我们追求准确的障碍,还是更为准确认识人类世界的必要工具
我们真的可以把一切都说的清晰准确吗?即使我们追求科学与精确,也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非此即彼。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含糊不清,语言就是*好的例子,例如我们所说的高或矮,是多高多矮?似乎每次遇到这些模糊和含混,我们就多了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作者基斯·范迪姆特通过大量援引和论证,涉及文学、哲学、逻辑学、语言学,向我们展示模糊的不可避免和它的用途,以及在其描述下的世界之美。模糊的表达对我们来说似乎轻而易举,但作为计算机语言学者的基斯·范迪姆特深知,让人工智能像人类一样说话有多困难。在进入博弈论、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之前,也许先将模糊理论讲清楚,才是*好的主意。
《不确定之美:给模糊的赞歌》:
1导论:虚假的明确性几年前,英国广播公司刊登了一则新闻故事,标题为“学生在天黑后普遍感到不安”。对于一名怀疑论者,这个标题可能使我们想起从与考试有关的梦中醒来的情景。这个故事虽与其他媒体所报道的无本质区别,却把事情描述得更为严重。《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更接近于这则故事的源头,它指出“研究发现在一天中虽然学生一般会感到安全,然而仅有不到四成的学生会在全天中感到安全”(2004年4月16日)。对安全的担心是合乎常理的,但是人们更想知道这种报道是怎么来的。这个研究本身可能是有根据的,然而记者的写法却使得安全感听起来似乎是一件全有或全无的事情。但感觉在程度上是不同的,另外,还有一个被普遍认同的观点:不太可能存在某个转折点,安全感会突然变为不安全感,出于这个原因,上述比例就可以说是毫无意义了。
感觉也许非常难以量化,但这并不是关键所在。
关键是当有人问到令人好奇的问题时,数字化的信息通常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权威资料告诉我们“在2004年,贵国平均每天发生200次群体骚乱”,但没人告诉我们是什么导致了这些骚乱。我们对学校的高事故率、暴力犯罪、肥胖的高发率感到痛惜,而没有对致使这些令人痛惜的行为背后的准则提出质疑。不过,在你能够计算之前,你必须明白你在计算什么。
比如肥胖,我们得知现在40%的英国儿童是肥胖的,我们相信这个信息。但是无论儿童现在多么苗条,人们总会以儿童的肥胖率是40%这样一个标准来作为肥胖的门槛。如果有人告诉你40%的人会长得高,你将会对他们不太在意。肥胖也许不同,但是明确来讲是为什么呢?我们已注意到,人们趋于把事实涂黑或涂白,而不是使用富于变化的灰色调来对待事实。我们看来如此喜欢清晰明了,以至于在它不存在的地方都看到了它。黑和白这两个术语本身是非常有趣的例子,当用于形容肤色时尤其如此。我们都非常熟悉一些预测,它们说西欧的某个城市在今年或未来的一年会有大量的黑人居民。根据我的个人经验,这些数字极少引起诸如“到底一个人的皮肤有多黑才可以被认为是黑人”之类的问题。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有一句非常巧妙的名言,在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上都允许我们以黑白的方式进行思考——理查德·道金斯先生称它为不连续思想的专政。我们不久将会看到是什么促使理查德·道金斯先生给出了这样的描述。
这种现象不仅局限于社会场合:我们的思维基石也受影响。因果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例如,尽管许多不同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癌症,但是许多法庭案例一直围绕吸烟是不是导致癌症的原因这个问题而争论,所以原因的概念是有争议的。吸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可以证明吸烟是导致癌症的原因这个简化的合理性。然而其他的事例表明我们真的缺少一种意识,即原因作用的程度是不同的。迈克尔·布拉斯特兰德和安德鲁·迪尔洛特在他们*新的一本名为《数字不是老虎》的书中讨论了一些事例,据说科学家已发现了多种硬化症或哮喘症的基因。然而,实际上,这个基因在患者中出现的百分比只比普通人高一点。这种简化可能会误导他人,因为他们夸大了这个发现的重要性。
一般说来,一般科学领域的其他作者也有相似的观察。例如,约翰.艾伦·保罗斯专注于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概念。他报道了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1958年法案中的一个条款,这个条款指出,如果一种食品添加剂被发现在人或动物身上可诱发癌症,这种添加剂将被视为不安全的,但没有明确说明每一种与之相关的物质*小的允许量,也没详细阐明“诱发”这个词。
我们喜欢假装在安全物质和有毒物质间有一个明显的分水岭,然而实际上,这些物质都位于一个连续体中。在安全的一端可能是水(因为只有短时间内大量地饮水才能导致死亡);在相对的另一端是化学武器,中间则是盐和酒精等诸如此类的东西,我们黑白分明地思考,然而事实却被巧妙地掩盖了。
……
基斯·范迪姆特(Kees van Deemter),就职于阿伯丁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从事计算语言学研究——“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部分”,发表有超过一百篇论文,对从计算机科学引发的逻辑和哲学问题有着强烈的兴趣。
《经济学思维50讲:做一个理性的行动人》内容简介:零基础,无数学,无图表,人人都可以读懂的经济学思维课!学习经济学思维,成为
书的历史-古今书里书外的故事 本书特色 《书的历史:古今书里书外的故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从商周时期的龟甲青铜器的“书”开始,讲到后来石头的“书”、简策版牍和丝...
《黑皮肤,白面具》内容简介:法属海外省的法国人,尤其是安的列斯人,在法律层面上是法国公民。他们鄙视非洲的其他黑人,而作为黑
《医生的修炼(新版)》内容简介:新手医生阿图满怀抱负进入梦想中的白色巨塔,他将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试炼?硬着头皮开始拿起手术
那年 那事 那物件-100个渐行渐远的城市记忆-图文版 本书特色 本书介绍了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曾在城市乡镇中流行的一百种事物。它们中的大部分随着新世纪的...
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 本书特色 本书在对“礼物”的分析中,根本问题是要探究人是如何与物以及通过物而与他人彼此互相关联的。通过...
社会统计方法与技术 内容简介 《社会科学定量分析丛书》是美国萨基出版社专为社会科学界从事定量分析的研究人员编撰的一套专著,其中每一部的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这...
中国网络通史:首部全面系统展现中国网络生态的恢宏巨著(全6册) 本书特色 中国网络的20年,从商业化的角度看,貌似群雄四起,实则浑水摸鱼;从生活化的角度看,熟人...
北平泾县会馆录汇辑 本书特色 北平涇縣會館是清末北京十大會館之一,曾是新文化運動的喉舌之地。本書彙集《北平涇縣會館錄》《京都涇縣新舊兩館》和《京都涇縣館録》三書...
《另一片天空下:走进历史的全球之旅》内容简介:旅行是一门看的学问,有心的旅行者借着眼中所见发现自我,治疗固执和偏见,追求知
山东人还缺什么 本书特色 《山东人还缺什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书!一本当代喻世、醒世、警世的书!一本充满真情、挚情的书!一本敢说丑话、真话的书!这本书好就好在她触...
国旗 国歌 国庆-近代中国的国族主义与国家象征 本书特色 “仪式”与“象征”等乍见之下如咒术般的要素,毫无疑问地在近代国家更具重大意义。本书从中国近代史上国旗、...
北宋书学文献考论 内容简介 应该说,近现代以来,以《美术丛书》、《历代书法论文选》、《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中国书画全书》等著作为代表,书学文献的整理与出版还...
第十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本书特色 第十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0月9-13日在广州暨南大学图书馆举行。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69篇...
【内容简介】当日本第一家咖啡馆“可否茶馆”在东京诞生时,整个世界都没想到日本将成为咖啡消费大国,日式精品咖啡文化将成为全球三大咖啡潮流之一。咖啡在16世纪初传入...
好赌中国人 本书特色 《好赌的中国人》:记者问史玉柱:都说你的性格里有“超乎寻常的豪赌天性”,而你也是从来就不忌讳说自己是在“豪赌”的,你是否认为自己是个“赌徒...
朝闻道集 本书特色 《朝闻道集》是周有光先生在一百零五岁之前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大同是理想,小康是现实。21世纪人的座右铭是:了解过去,开创未来,历史进退,匹夫...
普通社会学纲要 内容简介 本书是意大利20世纪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帕累托的代表作,着重论述了他的三大理论:行为理论——主要涉及人的非逻辑行为;精英理论——主要...
唐启华,台湾历史学家,英国伦敦政经学院国际关系史博士,曾任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系主任,现任政治大学历史学系特聘教授、东海大学历史学系专任教授兼系主任。民国外交史...
陇右文献丛稿 本书特色 《陇右文献丛稿》编著者王锷。王锷兄在本书中所收文章,如《陇右文献的内容、研究状况及其展望》、《甘肃简牍述论》、《简版学一百年》等,是对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