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模糊是我们追求准确的障碍,还是更为准确认识人类世界的必要工具
我们真的可以把一切都说的清晰准确吗?即使我们追求科学与精确,也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非此即彼。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含糊不清,语言就是*好的例子,例如我们所说的高或矮,是多高多矮?似乎每次遇到这些模糊和含混,我们就多了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作者基斯·范迪姆特通过大量援引和论证,涉及文学、哲学、逻辑学、语言学,向我们展示模糊的不可避免和它的用途,以及在其描述下的世界之美。模糊的表达对我们来说似乎轻而易举,但作为计算机语言学者的基斯·范迪姆特深知,让人工智能像人类一样说话有多困难。在进入博弈论、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之前,也许先将模糊理论讲清楚,才是*好的主意。
《不确定之美:给模糊的赞歌》:
1导论:虚假的明确性几年前,英国广播公司刊登了一则新闻故事,标题为“学生在天黑后普遍感到不安”。对于一名怀疑论者,这个标题可能使我们想起从与考试有关的梦中醒来的情景。这个故事虽与其他媒体所报道的无本质区别,却把事情描述得更为严重。《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更接近于这则故事的源头,它指出“研究发现在一天中虽然学生一般会感到安全,然而仅有不到四成的学生会在全天中感到安全”(2004年4月16日)。对安全的担心是合乎常理的,但是人们更想知道这种报道是怎么来的。这个研究本身可能是有根据的,然而记者的写法却使得安全感听起来似乎是一件全有或全无的事情。但感觉在程度上是不同的,另外,还有一个被普遍认同的观点:不太可能存在某个转折点,安全感会突然变为不安全感,出于这个原因,上述比例就可以说是毫无意义了。
感觉也许非常难以量化,但这并不是关键所在。
关键是当有人问到令人好奇的问题时,数字化的信息通常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权威资料告诉我们“在2004年,贵国平均每天发生200次群体骚乱”,但没人告诉我们是什么导致了这些骚乱。我们对学校的高事故率、暴力犯罪、肥胖的高发率感到痛惜,而没有对致使这些令人痛惜的行为背后的准则提出质疑。不过,在你能够计算之前,你必须明白你在计算什么。
比如肥胖,我们得知现在40%的英国儿童是肥胖的,我们相信这个信息。但是无论儿童现在多么苗条,人们总会以儿童的肥胖率是40%这样一个标准来作为肥胖的门槛。如果有人告诉你40%的人会长得高,你将会对他们不太在意。肥胖也许不同,但是明确来讲是为什么呢?我们已注意到,人们趋于把事实涂黑或涂白,而不是使用富于变化的灰色调来对待事实。我们看来如此喜欢清晰明了,以至于在它不存在的地方都看到了它。黑和白这两个术语本身是非常有趣的例子,当用于形容肤色时尤其如此。我们都非常熟悉一些预测,它们说西欧的某个城市在今年或未来的一年会有大量的黑人居民。根据我的个人经验,这些数字极少引起诸如“到底一个人的皮肤有多黑才可以被认为是黑人”之类的问题。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有一句非常巧妙的名言,在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上都允许我们以黑白的方式进行思考——理查德·道金斯先生称它为不连续思想的专政。我们不久将会看到是什么促使理查德·道金斯先生给出了这样的描述。
这种现象不仅局限于社会场合:我们的思维基石也受影响。因果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例如,尽管许多不同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癌症,但是许多法庭案例一直围绕吸烟是不是导致癌症的原因这个问题而争论,所以原因的概念是有争议的。吸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可以证明吸烟是导致癌症的原因这个简化的合理性。然而其他的事例表明我们真的缺少一种意识,即原因作用的程度是不同的。迈克尔·布拉斯特兰德和安德鲁·迪尔洛特在他们*新的一本名为《数字不是老虎》的书中讨论了一些事例,据说科学家已发现了多种硬化症或哮喘症的基因。然而,实际上,这个基因在患者中出现的百分比只比普通人高一点。这种简化可能会误导他人,因为他们夸大了这个发现的重要性。
一般说来,一般科学领域的其他作者也有相似的观察。例如,约翰.艾伦·保罗斯专注于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概念。他报道了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1958年法案中的一个条款,这个条款指出,如果一种食品添加剂被发现在人或动物身上可诱发癌症,这种添加剂将被视为不安全的,但没有明确说明每一种与之相关的物质*小的允许量,也没详细阐明“诱发”这个词。
我们喜欢假装在安全物质和有毒物质间有一个明显的分水岭,然而实际上,这些物质都位于一个连续体中。在安全的一端可能是水(因为只有短时间内大量地饮水才能导致死亡);在相对的另一端是化学武器,中间则是盐和酒精等诸如此类的东西,我们黑白分明地思考,然而事实却被巧妙地掩盖了。
……
基斯·范迪姆特(Kees van Deemter),就职于阿伯丁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从事计算语言学研究——“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部分”,发表有超过一百篇论文,对从计算机科学引发的逻辑和哲学问题有着强烈的兴趣。
台北道地 地道北京-两岸生活小词典 本书特色 我很期待本书的出版,这将是庶民的词典,非官方说法,阅读此书才能帮助自己真正了解台湾生活的真实面貌与鲜活有趣的草根文...
非法传销揭秘 本书特色 如果你从未了解传销,读完本书后,你会对传销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如果你曾经参与过传销,读完本书后,你会回忆起往昔的峥嵘岁月;如果你正准备参与...
《麻雀为邻》内容简介:本书是儿童文学著名作家张国龙新近创作的一本随笔美文集,共分为语物、语童、语殇、语芜四卷,选取的是作者
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 本书特色 学术论文集。全书分社会结构篇和杂论篇两部分,收入作者二十余年来有关社会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术论文18篇。主要论述中国传统社会的架构...
如何搞好农村村民自治 本书特色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
“调查”十年:一个电视栏目的生存记忆 内容简介 从1996到2006的十年间,先后有两百多人走进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这个团队,或长或短的经历使得这些原本不同的...
湖海香盟·落花流水 本书特色 刘云若的小说《湖海香盟落花流水》素以人物生动、情节诡奇著称,沦陷之后的小说也延续了这种特色,但刘云若令读者佩服之处实在于每部小说程...
大托铺的笑话-百家小集2 本书特色 《大托铺的笑话》收入史学家钟叔河先生晚年短文四十九篇,以及附录《我编书,我写书》。 从庙堂到江湖,从四库全书到...
李金铨,台湾政治大学“玉山学者”,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曾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中研院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国际传播...
作品目录第一章 民俗佛教及其弘教手段与阶层特点第一节 民俗佛教与学理佛教……第二章 阿弥陀信仰的产生及其流播第一节 阿弥陀佛
镀金城市 本书特色 邓洛普的作品是对1890年纽约城那正被人遗忘的丑闻和轰动性事件的鲜活写照,其彻底的批判精神,提醒我们对这个纸醉金迷的社会进行深刻的反省。——...
河西走廊多民族和平杂居与发展态势研究 本书特色 《河西走廊多民族和平杂居与发展态势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河西走廊...
国富国穷:第2版 本书特色 《国富国穷》批判和发展了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基本观点,将地理、历史、科技、哲学、宗教、国际政治和传统文化等因素糅合在一起.多层面地...
《社区认知训练师资培训指南和工具手册》内容简介:本书按照课程授课顺序进行编撰,共七节课,培训师(教师)应该完成的授课内容,
金光耀,1954年7月生,上海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
大众传播的效果 本书特色 《大众传播的效果》是传播研究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大众传播的效果》整理了20世纪50年代之前传播效果领域所有重要的研究项目及其成果,总...
《技艺非凡Photoshop+SAI绘画创作技法揭秘》内容简介:本书详细介绍了从CG插画入门到成为一名插画师的全过程,总结了作者由一名非美
社会学的理论逻辑(第一卷):实证主义.预设与当前的争论 本书特色 《社会学的理论逻辑》(第1卷)作者提出,在社会学研究中,一般性的理论逻辑与实验性的经验逻辑可能...
古典的“立法特”:政治哲学主题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以文本解读的方式,通过对西方文化中的五部经典著作《劳作与时日》;《法律篇》;《麦克白》;《鲁滨逊漂流记》和《论...
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集群行为的社会网络分析 本书特色 书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视角下,以社会计算为理论和方法基础,一方面对大规模网络数据的获取测量以及方法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