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论人生得失

叔本华论人生得失

作者:叔本华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年:2016-05-01

评分:5分

ISBN:9787504492753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叔本华论人生得失 内容简介

《叔本华论人生得失》一书所选的诸篇文章,即根据亚瑟·叔本华思想中具代表性的作品编译而成,并参考了霍林道尔所选译的叔本华论文集的英译本,把有关自然科学方面已过时的观念,以及骂黑格尔的内容删去或节选。相信《叔本华论人生得失》对于读者了解叔本华的思想和提高人们的理论水平,会有所帮助。后尚须说明的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和叔本华个人的偏见,《叔本华论人生得失》一些作品中的唯心主义表现得比较明显,有些观点和论述显然是错误的,请读者在阅读中予以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叔本华论人生得失 本书特色

这本《叔本华论人生得失(精)》一书所选的诸篇文章,即根据亚瑟·叔本华思想中*具代表性的作品编译而成,并参考了霍林道尔所选译的叔本华论文集的英译本,把有关自然科学方面已过时的观念,以及骂黑格尔的内容删去或节选。相信本书对于读者了解叔本华的思想和提高人们的理论水平,会有所帮助。*后尚须说明的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和叔本华个人的偏见,本书一些作品中的唯心主义表现得比较明显,有些观点和论述显然是错误的,请读者在阅读中予以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叔本华论人生得失 目录

一、人生的困惑
二、生命的永恒
三、幸福的分类
四、人格的划分
五、财富与人生
六、生存的意念
七、生活的意志
八、名誉与荣誉
九、人性与道德
十、存在的得失
十一、世界的空虚
十二、爱恋的激情
十三、性爱的倒错
十四、禁欲的解脱
十五、女性的智慧
十六、生存与理念
十七、素质的由来
十八、信仰的对白
十九、哲人的智慧
二十、意志与现象
二十一、超越生命
二十二、心理的变化
二十三、宗教的源流
二十四、作家与写作
二十五、哲学杂谈

叔本华论人生得失 节选

康德以他主观的见解,认为时间的形成先于我们的理解,所以不属于物自体,此虽带消极性,却也是一项伟大的真理。如今,我再以客观的方法,努力寻求以显示它积极的一面。要物自体只有和时间结合,才能显示出来它无关乎生灭;再者,如果时间的生灭现象,没有永恒的核心的话,恐怕也无从周而复始、生生灭灭了。永恒是不以任何直观为基础的概念,它意指超越时间的生存。但正如普罗提诺说“时间是永恒性的复制品”,时间只是永恒的影像。同理,我们的生存也只是本质的影像。因为时间是我们认识的一种形式,所以这个本质一定存在于永恒之中,但也由于这个形式,我们才认为我们的本质及一切事物的本质是无常的、有限的、会破灭的。
作为物自体的意志,*充分的客观化是其各阶段中的(柏拉图式的)理念。然而,本质的诸种理念,只有在特别优惠的条件下(即无上智慧的关照中)才偶尔呈现。反之,对于个体的认识而言,在时间中,理念是采取种族的形式而表现。理念在时间之洪流中变成对全种族的关照。种族是物自体(则求生意志)*直接的客观化,一切动物以及人类*内在的本质,乃是在于种族中。求生意志强烈活动的根源也在于种族中,而决不是在个体内。相反地,直接的意识,则只存在于个体中,因而,个体总以为自己与种族相异。为此,我们才会恐惧死亡。求生意志所表现的关系于个体的是饥饿和死亡的忧虑;关系于子孙的则是性欲以及对于子孙之情。同时,造化并未具有个体所特有的妄想,它只密切注意种族的维持,对个体的破灭,则表冷淡。因为对造化而言,个体仅为手段,种族才是目的。为此,造化所加诸个体的恩赐,只是尽力而已。

叔本华论人生得失 作者简介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意志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主要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自然中的意志》《论意志的自由》《论道德的基础》《伦理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附录与补遗》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