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在我的*后的人生落幕之前,能为自己记下这辈子人生的辛酸苦辣,同时也为我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留下一些痕迹,哪怕是淡淡的浅浅的也好。我无法知道今后的人生还会给我留下多长的时光,我唯有抓牢这人生的*后时光,实现我的这一*后的愿望。我仿佛觉得,唯有这样,才算没有虚度此生,辜负曾来过人世间走过的这一旅程。
徐兆淮著的《编余琐忆(我的编辑之路)》以亲历者的身份,以学者和编辑的眼光,用近似随笔的文体,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史、期刊史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史料,为当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留下一些可供回忆的痕迹!徐兆淮是一个十分认真和勤勉的人,除了撰写大量的文学评论文字外,晚年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往事与故人的回忆之中。从王蒙、李国文、邵燕祥、从维熙、汪曾祺、林斤澜、宗璞、袁鹰、柳萌、阎纲、林希、艾煊、高晓声、陆文夫、张弦、宋词、戴厚英、何士光、杨苡、忆明珠、章品镇、俞律、叶子铭、陈辽这样的老一辈与平辈作家和师长,到晚辈作家王安忆、梁晓声、贾平凹、阎连科等,他的记叙给上一世八九十年代的文学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史料,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一部作品问世与编辑不可分割的关系。
《编余琐忆:我的编辑之路》:对于国文在70岁左右由写小说转为改写散文随笔的缘由,如前所说,简言之,可视为作家的自觉追求和文学创新规律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作家文学才华和学识修养的体现。这种随着年龄的增长、创作精力的变化而出现的华丽转身,曾经发生在老一辈作家(如茅盾、巴金)身上,也曾经发生在与国文同辈作家身上(如王蒙、从维熙)。然而,国文近十几年的散文、随笔毕竟又有着他自己鲜明的个性与特色,因而,往往如同他的八九十年代的小说一样,同样吸引着读者和文学界关注的目光。如前所说,年近七旬,国文在尝试写了几百万字,长、中、短各种小说体裁,并陆续荣获过全国大奖之后,他的创作便开始自觉地由虚构体小说转向了散文随笔,我以为,这不仅是一种新的选择,一种华丽转身,或许也是一种文学创作的规律使然。聪明如他者自然明白,昔日的生活积累与苦难人生中获得的体验已经宣泄、倾诉完毕,他今后的创作需要重新选择与定位,调整自己的创作方位,更需要补充、调动新的知识结构,开辟新的创作领域。对于一个有自觉追求、勇于创新的作家来说,一旦发现文思不畅、创造力衰减之时,他是决计不愿重复自己的。于是,年过七旬之后,我们终于发现并理解他为何及时从小说创作抽身而出,转而为《文学自由谈》《随笔》等期刊开辟特约专栏,主要致力于散文随笔创作了。即以发表在《钟山》上的几篇随笔而言,《三国三题》借三国三题抒发自己的情怀,《可怜一曲(长生殿)》则取材于清代文人洪舁与他的名剧《长生殿》的命运沉浮,实际讲的是中国文字狱的兴衰,引人联想的,却是当代文坛所演绎的一出出冤假错案,抨击的则不仅是封建帝王,还有文场那些专打小报告的小人。而《唐末食人考》考之二十四史等文史典籍及野史文献,实际笔墨所向,仍然是现实生活中,那些以革命的名义所施行的种种非人道反人性的野蛮行径。在揶揄嬉笑的背后,实则充满着一个作家对现实的关注精神。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初,当我编发李国文给《钟山》的一篇篇文化历史随笔时,还以为这只是国文在小说创作连获大奖过后,偶尔为之地写些散文随笔以作创作调剂之需,其后,当我得知他在《文学自由谈》《随笔》《当代》《人民文学》等文学期刊上连续发表长篇文化历史随笔,成为特约专栏作家时,我才明白,对于写惯小说且又是“获奖专业户”的作家来说,这实在是一次国文由小说到散文随笔的华丽转身。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他陆续出版了随笔集《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国文人的活法》《李国文说唐》《楼外谈红》《大雅村言》《李国文新评(三国演义)》,且大为畅销、一版再版之后,我方才领悟到,对于李国文创作华丽转身所取得的卓著成绩,应该是值得文学评论界给予更多的评论与关注的。作为读者和朋友,作为国文发在《钟山》作品的责编,我自然为国文转身致力于散文随笔之后所取得的卓著成就而高兴不已。作为评论工作者,有时我又不免为评论界对国文创作的关注度不够,以及总体评价与国文随笔创作成就的不对称而深表遗憾。为此,我宁愿相信,散文评论家韩小蕙所说:李国文是“卓然一随笔大师”,是“学识好、见识好、心态好、用功好、夫人好的'五好先生一'。这当是对国文为人为文的中肯评价。在当代作家中,由写小说转身写散文随笔者甚多,然而,能达到此种境界与成就者,委实并不多见。……
徐兆淮原籍江苏丹徒,生于淮安。196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钟山》编辑、副主编、执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作协理事。1974年从北京文学研究所调入江苏人民出版社从事文学编辑工作。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艰难的寻找》《新时期小说读解》(合作)《编余丛谈》《编辑絮语》等,发表文学评论、散文随笔及有关编辑工作、编辑修养、期刊研究方面的文章近百万字。评论集获省级优秀评论奖,散文随笔获省市级优秀作品奖。责编的中篇小说《春妞儿和她的小戛斯》、《太阳出世》、《涅槃》和话剧《秦王李世民》获全国优秀作品奖。主编的刊物获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省十佳期刊称号。2000年获江苏省紫金山文学编辑奖,同年评为省优秀出版工作者。
太阳鸟文学年选系列:2004中国最佳随笔 本书特色 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太阳鸟文学年选系列丛书,从1998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了七年,其间经受了图书市场的检验...
韩少功读本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随笔、小说、对话三部分内容,包括“镜头的许诺”、“道的无名与专名”、“梦案”、“精神的白天与黑夜”等文章。韩少功读本 作者简介 韩...
《认得几个字》内容简介:★作家张大春的汉字家庭课堂,10万家庭的汉字教养启蒙书,莫言、阿城、钱文忠、梁文道、蔡朝阳赞誉。一生
那三届-77/78/79级,改革开放的一代人 本书特色 ★一本关于77、78、79级大学生励志传奇和成功故事的实录;★一个特殊的却不可复制的群体的人生经历和集体...
朝花夕拾 本书特色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朝”表示早晨,这里指早年时期,“夕”表示傍晚...
宋诗鉴赏举隅 本书特色 霍松林编著的《宋诗鉴赏举隅》是一部鉴赏宋诗的经典读本。全书精选宋诗百余首,所选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代表了宋诗发展各个阶段的*高成...
寄小读者 内容简介 《寄小读者》是冰心三部通讯散文集的合集, 包括《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 从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 内容跨越半个多世纪...
改编金庸 本书特色 金庸的小说确确实实、地地道道的是武侠小说、通俗文学、娱乐游戏,其中充斥了虚构夸张、刀光剑影、奇幻怪诞。金庸自己也说他写小说是"自娱而且娱人"...
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1902—1968),美国作家,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生共创作27部作品,代表作包括《煎饼坪》(1935)...
大地之门丛书-人在天涯 目录 自序敢问沧桑岁月,雪在何方我的母亲遥想艾青大江小川文怀沙先生别了,西部歌王黄河万里独行客维熙与山理由与海两座山两个人阆中人物盐亭的...
迟子建散文 -中华散文珍藏版 本书特色 《迟子建散文》是原“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丛书中的一种,多年来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这个选本收入迟子建散文数十篇,较全面地反...
《Linux操作系统案例教程(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分为14章,内容涉及到Linux概况、Linux安装、文件管理、文本编辑器、用户和群组
采桑文丛:二十作家书简 本书特色 这是两岸三地“文学使者”古剑的文学交游录。从中我们读到的是当代文坛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汪曾祺、戴厚英、顾城、王西彦、林海音、钱锺...
周恩来飞往非洲-探路在1964 本书特色 本书是陈敦德外交题材纪实文学《新中国外交年轮丛书》分册。全书共分四部分,披露了新中国建国之初,周恩来、陈毅访问非洲时诸...
《朱天衣的作文课(全5册)》内容简介:拥有二十余年儿童作文教学经验的朱天衣,主张以启发引导、说故事的方式,让孩子发挥想象力,
审美的游离----论唐代怪奇诗派 本书特色 “怪奇诗派”,是指中唐时期以孟郊、韩愈、卢仝、李贺、贾岛等人为骨干的一个诗人群体。作者从中唐诗乃至全唐诗立论,从社会...
千古杂记 内容简介 “杂记”是什么?杂记是古人在划分文章体裁中确定的一种文体。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讲到这种文体:“大抵记者,盖所以备不忘。如记营建,当记月日...
《赛事金矿》内容简介:精彩的赛事是体育迷的节日,也是城市的盛宴!什么样的赛事既好看又挣钱?如何办好一场赛事?如何最大化赛事
立场-用我涂抹一切-重建中文之美 本书特色 百花洲杂志社编著的《立场(用我涂抹一切)》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
《我的二本学生》内容简介:本书是黄灯全新的一本非虚构作品,作者从自身的教学日常写起,通过任教公共课、当班主任以及“导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