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新制度主义(第三版)》涉及的主要问题:制度由何构成?制度怎样形成?制度如何变迁?个人和制度如何互动?制度如何解释行为,及其能否验证?制度如何设计?制度如何运行?什么是好的制度?……
学术畅销书、长销书。名家名著。《 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新制度主义(*、二版)》多次重印。第三版是更新版,与时俱进,汲取了政治学界的许多新观点。从“旧制度主义”中生发出来的“新制度主义”,已经扩展到了解释制度如何运作、变迁、界定、形成以及在政治科学各个领域的应用,本书对政治学研究中制度理论的种类和复杂性进行了出色的历史勾勒与文献评论。制度理论正在重构政治学与公共行政研究。本书对制度理论的各种流派进行了系统而均衡的完美论证。新增的“话语制度主义”一章为制度理论提供了更完善的指引,这对学生与研究者都将极有助益。
《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新制度主义(第三版)》:将话语制度主义和建构制度主义统摄为制度理论的一个变体,我们获得了制度主义的又一理论分析方法,它比《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新制度主义(第三版)》中讨论的其他制度主义更严重地依赖于观念。规范制度主义也将规范和价值观念置于理论解释的中心地位,但它并不如此明显地聚焦于政策观念的实质功能。规范制度主义的主要逻辑是规定制度内的适当行为,而非强调制度所追求的目标和理念。虽然以利益为解释基础在政治科学中十分流行,但也有一股引人注意的思想潮流强调把观念作为解释的独立来源(Goldstein and Keohane,1993;Braun and Busch,1999;Gofas and Hay,2010)。顺理成章地,话语制度主义成为强调政治观念重要性的一般方法中的一个突出代表。或许人们将立足于观念基础上的阐释和立足于利益基础上的阐释,作了截然的区分,可是对于理解公共行为及其所在制度的复杂性来说,它们确实各自代表了一种可能的路径。到目前为止,我在《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新制度主义(第三版)》中讨论的所有制度主义理论中,话语制度主义是*少从结构角度讨论制度的一种。尽管“制度”这一术语似乎意味着结构,但在这种情况下结构更多是虚拟的,意味着共同的理解,或许也意味着共同的信仰,而非等级制度或正式结构。跟经验制度主义作个比较(参见第五章),就更为明显了。经验主义对制度的理解几乎完全依赖于正式结构和“铜匾制度主义”(brassplaque institutionalism),而话语制度主义尽管并未回避正式制度,但相比于成员的观念和发生在制度结构内的交流而言,却把它们置于次要地位。制度研究中的话语及其建构主义,反映了社会科学研究中建构主义(见Kratochwil,2009)关于信息和知识的不确定性。如果社会上发生的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和频繁变换的社会意识的产物,那么制度就不是稳定的行为模式和稳定的规则体系,而是短暂的意识,我们不应该期望从中产生出任何恒定的东西。不过,某种程度上来说,制度又确实相对稳定。从话语的角度说,制度也许像一个相对稳定的论坛,在这里,持续的讨论和重新定义一直在进行着。尽管可以用不同方式阐明话语制度主义与规范制度主义的不同,但就基本逻辑而言,两者有重要的相似之处(见第二章)。这两种理论中的制度,主要都是通过它们的观念和规范来定义的。而且,制度的创立都极其依赖于向预期的成员灌输~整套价值观念。这两种理论都认为,制度行动者的行为首先是制度的价值和观念而不是规则和结构发生了作用。并且,制度的变迁都是通过改变观念和规范实现的,尽管规范制度主义倾向于更强烈地依赖自上而下的过程来促成这种改变。虽然这两种制度主义理论存在着基本相似点,但它们之间也有多处不容忽视的差异。*根本的差异在于,规范制度主义深深植根于组织理论,并且把组织作为制度活动的基本载体。3话语制度主义则相反,它不假设有事先建立好的组织结构,而是认为制度及其相关的组织是从成员间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沿着制度的互动特性进一步推论,话语制度主义中的组织规范是更有弹性的,是通过互动而建构起来的,而规范制度主义中的组织规范,则是被规范、象征、惯例、神话以及其他类似的已经存在的模式所规定了的。根据以上的不同,话语制度主义中看上去没有等同于“适当性逻辑”的东西在起作用。在规范制度主义中,适当性是定义制度的方式,是制度参与者的行为标准(Marchand Olsen,1989;Christensen and Rovik,1999)。在话语制度主义中,由于规范首先是在互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那么额外的行为标准就似乎没有可行性了,甚或是不需要的。因此,就如已指出的,在各种制度主义理论中,话语制度主义是*漠视结构的,而以这种方式定义的制度,也让制度成员面临着*大的模糊不确定性(同时也是*大的行为场域)。除了和规范制度主义有相似处之外,话语制度主义与国际制度主义以及几种更广义上的国际关系理论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其中的建构主义思潮尤为相似(Finnemore and Sikkink,1998;Howorth,2004)。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认为,国际关系中的互动模式是由民族国家的权力运作构成的。建构主义与此相反,他们认为这种互动更多是由各个行动者的观念、协商以及交流构成的。在建构主义看来,民族国家绝不是国际政治中仅有的参与者,非政府组织和诸如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管制组织也参与其中,共同塑造着国际体系的治理观念。……
王向民,河南人,政治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公共事务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国家理论、中国政治与社会。著有《民国政治与民国政治学》、《准官僚组织的自主性》,《危机事件中的社会组织》、《公共事件:缘起与治理》。段红伟,河北人,复旦大学博士。B.盖伊·彼得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新制度主义》是他的代表作,是一本学术畅销书。本书初版于1999年,之后迅速重印于2000年、2001年(两次)、2004年;2005年本书第二版面世。第一版及第二版推出后,引起学术界对制度分析的极大兴趣与反馈,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此,B.盖伊·彼得斯于2012年修订推出了第三版。第三版较之第二版,增加了“话语制度主义”一章,并补充了新学界文献与成果。
国民党 民进党和两岸关系 本书特色 《国民党、民进党和两岸关系》一书为民革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蔡永飞关于国民党、民进党和两岸关系论述文章的整理结集,全书共六十五篇文...
首届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智库联盟论坛文集 本书特色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是互联互通,建设的目的是合作共赢。本书的主题十分鲜明,就是在&ld...
浴血孟良崮-国共生死大决战 内容简介 1947年3月下旬,国民党军依照“重点进攻”的方针,抽调24个整编师 60个旅约45万人进攻山东解放区。为诱敌深入,人民解...
(2011年)-毛泽东研究报告 本书特色 刘建武主编的《毛泽东研究报告(2011年)》是毛泽东研究年度报告系列的**本,内容包括:2011年毛泽东研究概...
尊严-戳穿某些西方媒体与达赖集团的十大谎言 目录 前言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我们拥抱世界**部分 他们如何说谎?一、西藏究竟发生了什么?二、“造假”从一张旧照片开始...
谋略 内容简介 该书实为一本与战争有关的各种军事活动特别是谋略实例的分类集。其中概括出了以下重要军事思想:为在交战中取胜,必须周密进行准备,正确选择交战地点和时...
大时代中的知识人 本书特色 在知识分子研究中,我特别喜欢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整体研究的基础,整体研究假如缺乏个案研究的基础,通常会流于“知性化”、教条化,无法处...
政治理论本身就是政治的一部分纵观人类跌宕的内心世界,正视今日之我的真实处境,憧憬政治共同体的无限可能政治思想史的巅峰之作,畅销数十载,历三次修订,邓正来经典新译...
中国高层决策六十年-(全四册) 内容简介 《中国高层决策六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创新(套装共4卷)》分为四卷介绍了中国建国六十年以来,中国高层决策在...
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世纪文库 内容简介 研究法国大革命的著名历史学家孚雷尝言,大革命的历史学家都是有色彩的,他们在陈述观点的时候必须事先作出自己的判断...
柏林战役-第三帝国的终结 本书特色 卡尔·巴姆编著的《柏林战役(第三帝国的终结)》是困兽犹斗的法西斯德国*后一搏的详尽历史记录,向读者生动展现了一座被炮火、疯狂...
全球战略问题新观察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90年代初叶我解读当时国际形势的一些采访和文章。立此存照,供有兴趣的朋友作为参考。并非由于作者至今仍囿于冷战思维,而是由...
克宫内幕-苏联的神话与现实 本书特色 我们的邻邦、曾经坚如磐石的**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于1991年以和平的方式解体。这一变故有如晴天霹雳,令世人目瞪口呆。...
反法西斯-八路军大反攻纪实 本书特色 《八路军反攻纪实》是一部文学战争类小说,本作品主要描写包括红军局部反攻的开始、盐阜反“扫荡”作战、太行反“扫荡”作战、冀东...
《我们》内容简介:★俄文直译 ★收录作家早期作品 ★译后记剖析作家心路历程 本书为扎米亚京的小说作品集,包含作家最著名的传世之
☆经典作品全新增订,补充多国版本序言及学者评论;跨时空、多角度,全面理解施米特的处境,理解我们阅读施米特的语境。☆无论左派、右派还是中间立场的政治思想者,都难以...
本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坚
申论攻略-(2018年版) 本书特色 李剑南编*的《申论攻略》包括申论概述,申论题目作答方法论,申论之“概括材料类题”攻略,申论之&ld...
六韬三略-图文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集合多部著名古代兵书的经典著作。《六韬》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是一部具有...
《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27—1937》内容简介:本书系统描述了1927—1937年国民党政府依靠警务力量对上海实现初步统治的经过,澄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