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两编

罔两编

作者:止庵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出版年:2016-06-01

评分:5分

ISBN:9787511031488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罔两编 内容简介

对于爱书之人,读书的裨益自不待言。然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好书如此之多,叫人从哪一本读起,或者读哪一本好呢?这时我们就需要一本“读书指南”,按图索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举目远眺,自然省时又省力,这本《罔两编》就是那个巨人的肩膀。
先读书,再说话,是作家止庵一直以来坚持的信条。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他的读书生涯,现在他的家里有满满十四柜子的藏书,他曾说自己今生的愿望就是把家中的藏书读完。书读得多了,自然炼就一副眼光,能够辨别书的高下优劣。其实,我们所期盼的,不过是得到一片属于书、属于阅读、属于阅读者的明净天地,以剪除生活的浮躁与芜杂,使之彰显出原本应有的模样。而这些,止庵可以帮助我们做到。 

罔两编 本书特色

对于爱书之人,读书的裨益自不待言。然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好书如此之多,叫人从哪一本读起,或者读哪一本好呢?这时我们就需要一本“读书指南”,按图索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举目远眺,自然省时又省力,这本《罔两编》就是那个巨人的肩膀。先读书,再说话,是作家止庵一直以来坚持的信条。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他的读书生涯,现在他的家里有满满十四柜子的藏书,他曾说自己今生的愿望就是把家中的藏书读完。书读得多了,自然炼就一副眼光,能够辨别书的高下优劣。其实,我们所期盼的,不过是得到一片属于书、属于阅读、属于阅读者的明净天地,以剪除生活的浮躁与芜杂,使之彰显出原本应有的模样。而这些,止庵可以帮助我们做到。

罔两编 目录


卷上
俯视人间的完美主义者
福尔摩斯和华生的叙事学
“我”及其退隐之路
先知先觉的魅力
汇聚同一河床的意识流
六个心灵的清唱剧
玩笑或*大可能性
我的纳博科夫之旅
缺席者的使命
绅士的深刻之处
无意义之意义
埃柯的诠释与被诠释的埃柯
雅克的前生今世
犹记瘟疫初起时
彼得堡印象
属于所有世纪的诗人
话说一只狐狸
卷中
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
一弹解千愁
情人
纯真年代
诉讼
无名的裘德
洛丽塔
爱情的终结
诺言
卷下
直言不讳的智者
一部书和一个人的故事
关于高更及其不幸
关于茨维塔耶娃
怀特和他的塞耳彭
彩图故事版昆虫记序
日本随笔与日本味
明达与极端之境
历史之外的历史
异端与“异端之锤”
事后之作与痛苦之书
信任问题
方法论与科学史
医学史的意义
文明解
“慢慢走,欣赏啊!”
历史上的光与色与人
无墙的艺术史观
有关思想者的几句闲话
达达与我
视觉的骗子或魔术师
香港电影一夕谈
当局者与旁观者
牛津大词典外传
美妙的新世界
茶之书
经典的诞生(代后记)
增订版后记

罔两编 节选

《罔两编》:
洛丽塔 原作:[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一九五五年出版) 导演:[英]阿德里安·莱恩(一九九七年上演) 我感兴趣的问题是,如果一位导演试图传达小说家的意趣,他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如果他试图借助电影手段将这种理解表现出来,电影本身是否具有相应的能力。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能将电影是否忠实于原作作为判断其高下的标准。《洛丽塔》前后两次搬上银幕,**次出自斯坦利·库布里克之手,纳博科夫亦曾参与改编,然而他说:“这部电影就其本身而言是一流的,但电影和我的剧本并不同。”(《独抒己见》)从某种程度上讲,库布里克乃是故意如此。而这一次莱恩显然想让已故作者在冥冥之中说出“那是我写的东西”。于是开头一番话也就可以派上用场。 按照小说卷首“约翰·雷博士所撰引言”的说法,《洛丽塔》是杀人犯亨伯特·亨伯特在狱中写的忏悔录。库布里克与莱恩都沿袭了这一倒叙方式,不过前者把小说结尾的谋杀事件移至开头;后者则保留了原作的次序,一上来亨伯特已经杀过人了。区别更大的是亨伯特回忆的起点,莱恩有如小说那样,先交代亨伯特十四岁时与安娜贝尔的一场恋爱;库布里克则省略了这一部分,直接从他进入海兹太太的家讲起。
明白库布里克改变了什么,也就明白莱恩要坚持什么。在库布里克的电影中,亨伯特作为叙述者的意义已经被大为削弱。主要视角移至主人公之外,变成客观的了;他仿佛处在上帝的俯视之下。对亨伯特来说,安娜贝尔是洛丽塔的“前身”;“二十四年之后,我终于把她的一切幻化到了另一个女孩的身上。”然而只是他自己觉得如此;换个视角,此等借口也就可以忽略不计。库布里克这样处理,说来并非完全出乎杜撰。在纳博科夫笔下,原本就有相互糅杂的两种态度:亨伯特既是倾诉者,又是调侃者--他时时冷眼观望、讥讽挖苦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的自己。这副眼光就类似于上帝的眼光。库布里克不过是舍此取彼罢了。
电影史上称这部片子为“黑色喜剧”。在上帝的俯视下,亨伯特所有作为,他与洛丽塔、海兹太太和奎尔梯之间的纠葛,正是一出“黑色喜剧”。把谋杀事件安排在影片开头,也是为了突出这一效果;奎尔梯怪诞不羁,似疯非疯,消解了亨伯特“庄严”的复仇之举。纳博科夫也说:“杀奎尔梯的一幕是杰作。”无论如何,库布里克能够自圆其说。 问题在于库布里克能够改变的东西,莱恩是否真的能够坚持。如前所述,库布里克仅仅沿袭了倒叙方式;而在莱恩的电影中,亨伯特始终保持着叙述者的身份。影片中不时出现他的旁白和主观镜头,以使这种叙述尽可能多地带有主观色彩;然而作为叙述者的亨伯特,对此所要求的可能比电影所能提供的更多。
纳博科夫笔下的亨伯特,与通常所见**人称主体大不相同。作家自己曾借“约翰·雷博士”之口说:“单纯作为一部小说来看,如果《洛丽塔》的表述已被陈冗烦琐的推逶遁词弄得苍白无力的话,它所涉及的情境与情感仍会使读者感到令人激愤的含混。”巴尔加斯·略萨在《洛丽塔已过三十岁》一文中讲得就更透彻:“亨伯特·亨伯特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时而缓慢时而中断,时而嘲讽时而模棱两可,这是一个完全掌握了每时每刻都在挑起读者好奇心的技巧的叙述者。他的故事是违反常理的,但是既不色情也不淫荡。书中丝毫没有对性行为描写--色情文学必不可少的条件--的刻意追求;也没有借助为主人公--叙述者的放纵辩护而宣扬的享乐主义观点。亨伯特·亨伯特既不放荡也不好色,他仅仅是着了魔而已。当然,他的故事是违反常理的,因为他就是这样感觉并且说出来的,他一再强调自己身上的‘痴呆’和‘魔怔’--这是他的原话。”“约翰·雷博士”和巴尔加斯·略萨都注意到亨伯特独特的叙述技巧;对此库布里克可以置之不理,莱恩也无妨改用更接近于事实的叙述方式--在小说转化为电影的过程中,此乃理所当然之举。然而巴尔加斯·略萨所说后半部分涉及另外一个问题,即亨伯特并不完全是故意扰乱我们的逻辑,他还有着属于他自己的逻辑,《洛丽塔》同时也是这一逻辑的产物。一言以蔽之,亨伯特“当局者迷”,他又把读者引入一个迷局。忽略了这一方面,亨伯特就不是亨伯特,《洛丽塔》也不是《洛丽塔》了。 如果可以把“真实”区分为“事实意义上的”和“心理意义上的”两种的话,亨伯特的叙述于前者每每语焉不详,于后者却喋喋不休--当他追怀往昔时,讲了太多仅仅出诸想象,其实根本不曾发生的事情。如果单看《洛丽塔》的情节进展,亨伯特多半是在原地打转。也可以说,在叙述者亨伯特之上,还有一个创造者亨伯特。当他说:“我爬行过的那片温柔如梦的疆域乃是诗人的遗产--而非罪恶徘徊的场所。
……

罔两编 作者简介

止庵,原名王进文,学者、自由撰稿人。1959年生于北京。止庵是笔名,取《庄子》“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惟止能止众止”的意思。出版有《樗下随笔》《如面谈》《俯仰集》《樗下读庄》《六丑笔记》《画廊故事》《沽酌集》等著作,并校订《周作人自编文集》(三十六种)、《苦雨斋译丛》(十六种)、《废名文集》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