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爱书之人,读书的裨益自不待言。然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好书如此之多,叫人从哪一本读起,或者读哪一本好呢?这时我们就需要一本“读书指南”,按图索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举目远眺,自然省时又省力,这本《罔两编》就是那个巨人的肩膀。
先读书,再说话,是作家止庵一直以来坚持的信条。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他的读书生涯,现在他的家里有满满十四柜子的藏书,他曾说自己今生的愿望就是把家中的藏书读完。书读得多了,自然炼就一副眼光,能够辨别书的高下优劣。其实,我们所期盼的,不过是得到一片属于书、属于阅读、属于阅读者的明净天地,以剪除生活的浮躁与芜杂,使之彰显出原本应有的模样。而这些,止庵可以帮助我们做到。
对于爱书之人,读书的裨益自不待言。然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好书如此之多,叫人从哪一本读起,或者读哪一本好呢?这时我们就需要一本“读书指南”,按图索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举目远眺,自然省时又省力,这本《罔两编》就是那个巨人的肩膀。先读书,再说话,是作家止庵一直以来坚持的信条。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他的读书生涯,现在他的家里有满满十四柜子的藏书,他曾说自己今生的愿望就是把家中的藏书读完。书读得多了,自然炼就一副眼光,能够辨别书的高下优劣。其实,我们所期盼的,不过是得到一片属于书、属于阅读、属于阅读者的明净天地,以剪除生活的浮躁与芜杂,使之彰显出原本应有的模样。而这些,止庵可以帮助我们做到。
《罔两编》:
洛丽塔 原作:[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一九五五年出版) 导演:[英]阿德里安·莱恩(一九九七年上演) 我感兴趣的问题是,如果一位导演试图传达小说家的意趣,他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如果他试图借助电影手段将这种理解表现出来,电影本身是否具有相应的能力。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能将电影是否忠实于原作作为判断其高下的标准。《洛丽塔》前后两次搬上银幕,**次出自斯坦利·库布里克之手,纳博科夫亦曾参与改编,然而他说:“这部电影就其本身而言是一流的,但电影和我的剧本并不同。”(《独抒己见》)从某种程度上讲,库布里克乃是故意如此。而这一次莱恩显然想让已故作者在冥冥之中说出“那是我写的东西”。于是开头一番话也就可以派上用场。 按照小说卷首“约翰·雷博士所撰引言”的说法,《洛丽塔》是杀人犯亨伯特·亨伯特在狱中写的忏悔录。库布里克与莱恩都沿袭了这一倒叙方式,不过前者把小说结尾的谋杀事件移至开头;后者则保留了原作的次序,一上来亨伯特已经杀过人了。区别更大的是亨伯特回忆的起点,莱恩有如小说那样,先交代亨伯特十四岁时与安娜贝尔的一场恋爱;库布里克则省略了这一部分,直接从他进入海兹太太的家讲起。
明白库布里克改变了什么,也就明白莱恩要坚持什么。在库布里克的电影中,亨伯特作为叙述者的意义已经被大为削弱。主要视角移至主人公之外,变成客观的了;他仿佛处在上帝的俯视之下。对亨伯特来说,安娜贝尔是洛丽塔的“前身”;“二十四年之后,我终于把她的一切幻化到了另一个女孩的身上。”然而只是他自己觉得如此;换个视角,此等借口也就可以忽略不计。库布里克这样处理,说来并非完全出乎杜撰。在纳博科夫笔下,原本就有相互糅杂的两种态度:亨伯特既是倾诉者,又是调侃者--他时时冷眼观望、讥讽挖苦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的自己。这副眼光就类似于上帝的眼光。库布里克不过是舍此取彼罢了。
电影史上称这部片子为“黑色喜剧”。在上帝的俯视下,亨伯特所有作为,他与洛丽塔、海兹太太和奎尔梯之间的纠葛,正是一出“黑色喜剧”。把谋杀事件安排在影片开头,也是为了突出这一效果;奎尔梯怪诞不羁,似疯非疯,消解了亨伯特“庄严”的复仇之举。纳博科夫也说:“杀奎尔梯的一幕是杰作。”无论如何,库布里克能够自圆其说。 问题在于库布里克能够改变的东西,莱恩是否真的能够坚持。如前所述,库布里克仅仅沿袭了倒叙方式;而在莱恩的电影中,亨伯特始终保持着叙述者的身份。影片中不时出现他的旁白和主观镜头,以使这种叙述尽可能多地带有主观色彩;然而作为叙述者的亨伯特,对此所要求的可能比电影所能提供的更多。
纳博科夫笔下的亨伯特,与通常所见**人称主体大不相同。作家自己曾借“约翰·雷博士”之口说:“单纯作为一部小说来看,如果《洛丽塔》的表述已被陈冗烦琐的推逶遁词弄得苍白无力的话,它所涉及的情境与情感仍会使读者感到令人激愤的含混。”巴尔加斯·略萨在《洛丽塔已过三十岁》一文中讲得就更透彻:“亨伯特·亨伯特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时而缓慢时而中断,时而嘲讽时而模棱两可,这是一个完全掌握了每时每刻都在挑起读者好奇心的技巧的叙述者。他的故事是违反常理的,但是既不色情也不淫荡。书中丝毫没有对性行为描写--色情文学必不可少的条件--的刻意追求;也没有借助为主人公--叙述者的放纵辩护而宣扬的享乐主义观点。亨伯特·亨伯特既不放荡也不好色,他仅仅是着了魔而已。当然,他的故事是违反常理的,因为他就是这样感觉并且说出来的,他一再强调自己身上的‘痴呆’和‘魔怔’--这是他的原话。”“约翰·雷博士”和巴尔加斯·略萨都注意到亨伯特独特的叙述技巧;对此库布里克可以置之不理,莱恩也无妨改用更接近于事实的叙述方式--在小说转化为电影的过程中,此乃理所当然之举。然而巴尔加斯·略萨所说后半部分涉及另外一个问题,即亨伯特并不完全是故意扰乱我们的逻辑,他还有着属于他自己的逻辑,《洛丽塔》同时也是这一逻辑的产物。一言以蔽之,亨伯特“当局者迷”,他又把读者引入一个迷局。忽略了这一方面,亨伯特就不是亨伯特,《洛丽塔》也不是《洛丽塔》了。 如果可以把“真实”区分为“事实意义上的”和“心理意义上的”两种的话,亨伯特的叙述于前者每每语焉不详,于后者却喋喋不休--当他追怀往昔时,讲了太多仅仅出诸想象,其实根本不曾发生的事情。如果单看《洛丽塔》的情节进展,亨伯特多半是在原地打转。也可以说,在叙述者亨伯特之上,还有一个创造者亨伯特。当他说:“我爬行过的那片温柔如梦的疆域乃是诗人的遗产--而非罪恶徘徊的场所。
……
止庵,原名王进文,学者、自由撰稿人。1959年生于北京。止庵是笔名,取《庄子》“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惟止能止众止”的意思。出版有《樗下随笔》《如面谈》《俯仰集》《樗下读庄》《六丑笔记》《画廊故事》《沽酌集》等著作,并校订《周作人自编文集》(三十六种)、《苦雨斋译丛》(十六种)、《废名文集》等。
《飞鸟集》内容简介:《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它包括325首清丽的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
《庄子浅说》内容简介:本书由《庄子浅说》、《庄子思想散步》和附录《老庄思想要旨》三部分构成。《庄子浅说》包括生活篇、生死篇
民国风月-未跳完的狐步舞 本书特色 纷乱的时代,必有划破青史的红颜悲歌,率真的年代,必能滋生荡气回肠的爱情。在施立松编著的《民国风月未跳完的狐步舞》里,...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本书特色 [图书卖点]1.李清照作为婉约宗主,她的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语言清新朴素,意境淡雅悠然,深受大众喜爱。2.李清照漂泊跌宕的人生...
春醪集.泪与笑 内容简介 刘白堕善酿酒,饮之香关,经月不醒。青州刺史毛鸿宾赍酒之藩,路逢劫贼,饮之即醉,皆被擒获。游侠语日:“不畏张弓拔刀,但畏白堕春醪。”我读...
赤光-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实 本书特色 赤光,是自由之光、理想之光、希望之光,这缕上世纪初叶来自大洋彼岸的熹微之光,被一群热血青年用心灵点燃,烛照、辉映着古老华夏...
古今中外哲理诗鉴赏辞典 内容简介 哲理诗作为世界诗苑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一直散发着醉人的芳香,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特别是许多青年文学爱好者,正在尝试用哲理诗...
空气女的时间志 本书特色 ★这是一位无法用某一头衔界定的鬼才★他说:“我的职业就是寺山修司。”★日本电影*后的实验派大师、东方“费里尼”寺山修司自传随笔集这位始...
高野山的二十四节气 本书特色 高野山町石道是我珍藏的散步小道。漫步町石道已经成为我的修行日课,在这里,收集四季的点滴,记录零星的思绪,沾染着山上的灵气,品味行走...
诗经-最美国学 本书特色 精选《诗经》名句100则,就该名句的相关语文知识,提供一篇完整而实用的介绍。每一篇结构统一,包括以下板块:【名句的诞生】呈现原文,同时...
西湖梦寻 本书特色 《西湖梦寻》对杭州一带重要的山水景色、佛教寺院、先贤祭祠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按照总记、北路、西路、中路、南路、外景的空间顺序依次写来,把杭...
莲花次第开放 本书特色 一个寻求生命真相的年轻人,历经十年的心路历程,在无数个挣扎成长的暗夜里,不放弃对心灵的内视和自省,不放弃对青春的忠实考问,细细笔耕出一片...
蓝调文丛:潜行乌贼 内容简介 作者戏称书中所收都是“东涂西抹的豆腐干”。这些长短不一的文章集新闻报道与文化时评于一体,读来还有滋有味。也许它们是色彩漂亮的蔬菜拼...
古典诗歌精华-历代名诗千首(上下册)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古诗歌精华丛书中的一册,书中收录了先秦至近代名家诗千首,每首词均有作者简介及较为详尽的注释。该书内容丰富,...
冰点’03 本书特色 这第三本《冰点》选集出版,使我有机会将1998年6月至今的全部《冰点》报道阅览一遍,一时“多少往事涌上心头”。那一个个人物和事件,甚至许多...
《互联网+时代的转型与变革》内容简介:“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最具时代特征的创新发展动力要素。传统产业的互联网转型与变革更是
作品目录十年成一书(自序)一、浪漫的灵魂二、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三、散漫的天性四、维也纳奏的三个画面五、亲吻奏的姑娘六、维也
《瓦尔登湖》内容简介:《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该书崇尚简朴
高情已逐晓云空: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 本书特色 《高情已逐晓云空: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是载录前代文士与美人间情感故事的“大旨谈情”之作。文士与美人,向来是后世文人...
美.真善的感悟-中外名家经典随笔-泰戈尔随笔精选 本书特色 《美,真善的感悟》是“中外名家经典随笔”系列丛书之一,收录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泰戈尔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