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古史

世界中古史

作者:侯树栋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6-06-01

评分:5分

ISBN:9787303187188

所属分类:教辅教材

书刊介绍

世界中古史 内容简介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论国家》等著作中也使用“中世纪”一词,但赋予了它新的科学内容——专指封建社会。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反对把中世纪仅仅看成是黑暗时代或野蛮时代的非历史观点,指出它的巨大进步。事实也是如此。封建社会在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方面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前进了一大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5世纪以前,中国、印度、伊朗、阿拉伯帝国等东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影响很大。许多富有生命力的民族和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和俄国等,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14、15世纪以降,西欧的技术进步巨大,许多困家和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以至从16世纪起开始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时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震撼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为近代欧洲奠定了基础。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一些地区如美洲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圈。当然,新航路开辟也引起了殖民掠夺,亚洲、非洲、美洲许多地方开始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使那里的社会发展走着曲折的道路。

世界中古史 本书特色

《世界中古史》:中古时代,人类的历史更加复杂。不仅朝代的更迭兴灭无常,帝国的兴衰也此起彼伏,历史的舞台千变万化。在中古史的讲述上,我们将根据文化圈的人文概念和地理及民族的自然分布,按照中古东亚、中古东南亚、中古南亚、中古中亚和西亚、中古东南欧、中古东欧、中古西欧以及中古非洲和美洲这样的顺序,依次讲授。世界中古史没有统一的时间分期,因为不仅世界各地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问不一样,走出封建社会的时问也同样千变万化。我们只有取世界史研究领域比较普遍的看法,即公元5世纪到公元15世纪,具体说来,就是取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开端,至公元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为终结。

世界中古史 目录

**章 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
**节 民族大迁徙和日耳曼人的建国
一、古日耳曼人的社会和生活
二、民族大迁徙和日耳曼人的建国
第二节 法兰克王国和加洛林帝国
一、克洛维和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二、《萨利克法典》和法兰克社会的封建化
三、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
四、加洛林帝国
五、封建制确立和帝国的瓦解
第二章 西欧城市的兴起和十字军东侵
**节 中古西欧的城市
一、城市的兴起
二、城市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三、手工业行会
四、市场、市集和贸易区
五、城市同盟
六、城市兴起的影响
第二节 十字军东侵
一、十字军东侵的背景
二、十字军东侵的经过和影响
第三章 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
**节 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统一国家的形成
一、诺曼征服和英国封建制度的确立
二、英国王权的加强和议会君主制的形成
三、法国王权的加强和议会君主制的形成
四、英法百年战争
五、法英农民起义
六、西班牙统一国家的形成
第二节 德国和意大利的分裂割据
一、德国和意大利历史发展的特点
二、奥托一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
三、皇帝与教皇的斗争
四、对西斯拉夫人的侵略扩张
五、《金玺诏书》和德国皇权的衰落
六、15世纪的德国
七、威尼斯与佛罗伦萨
八、教皇国的盛衰
九、初期的“异端运动”
……
第四章 东欧的封建国家
第五章 西亚的封建帝国
第六章 中古的朝鲜、日本和南亚次大陆
第七章 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
第八章 西欧文化和文艺复兴
第九章 宗教改革与德国农民战争
第十章 封建制度解体时期的西欧诸国
大事年表
中英文译名对照表
参考书目
后记

世界中古史 节选

《世界中古史(第4版)》:三、法国王权的加强和议会君主制的形成843年《凡尔登条约》和870年《墨尔森条约》签订后,主要讲罗曼语的西法兰克(包括纽斯特里亚、阿奎丹、加斯科尼、普罗旺斯、勃艮第、塞普提曼尼亚等地)逐渐形成了法兰西王国。中世纪时期,加洛林王朝在西法兰克的统治又延续了一个多世纪(843-987年),但是王权衰败,大多君主无能。这从他们的绰号中可见一斑:“胖子查理”“昏庸者查理”“孩童查理”“盲者路易”“结舌者路易”等。随着诺曼人人侵,加洛林王室领地丧失殆尽。巴黎伯爵却因击退诺曼人,保住巴黎和奥尔良,捍卫了西法兰克的中部和西部而崭露头角。法兰西公爵休·卡佩(约940-996年)被拥戴为国王,加洛林王朝寿终正寝,卡佩王朝(9871328年)由此开始。卡佩王朝初期,王权软弱无力,王室仅有塞纳河和罗亚尔河之间的土地,包括巴黎和奥尔良在内,称为“法兰西岛”。国王深居简出,不理朝政,因为既无行政机构和固定的财政收入,也无固定的驻地,他时而住巴黎,时而住奥尔良。当时,诸侯领地势力强大,他们各霸一方,互争雄长。北部有佛兰德尔伯国,西部有布列塔尼、安茹伯国,西北部有诺曼底公国,南部有阿奎丹公国、图卢兹伯国,东部有香槟伯国和勃艮第公国,它们只是在名义上为国王的封臣。10世纪中叶,法国教会针对这种无序的混乱局面,先后通过“上帝和约”的决议和提出“上帝休战”的口号,规定每周五到周日不准私战,对掠夺教会的土地和劳动者以及抢劫商旅的人,一概开除出教。从路易六世(1108-1137年在位)开始,法国王权走向了加强过程。他不但保护教会利益,而且支持城市争取自治的公社运动,目的都是为了反对封建领主,因而获得“教会的长子”和“公社之父”的称号。定都巴黎后,他大肆扩展王室领地,并在王廷设置“御前会议”。“御前会议”具有咨询、立法和司法的职能,成员有显贵、宫廷官员和国王的封臣。12世纪中叶以后,法王有意识地利用城市反对封建主的斗争以加强王权。为了换取对王权的支持,路易七世(1137-1180年在位)先后25次颁发给城市特许证,菲利普二世(奥古斯都,11801223年在位)则向80多个城市颁发特许证。为了拓展王室领地,路易七世甚至收买安茹伯爵的封臣和英国的王子。菲利普二世首先是利用英国王子的反叛,继而借口约翰王不履行封建义务,宣布剥夺他在法国的领地,相继夺得诺曼底、安茹、缅因和屠棱等地,使王室领地面积扩大一倍。后来,法王又夺取普瓦都(1224年)和阿奎丹(1258年),王室领地范围进一步扩大了。根据1259年的《巴黎和约》,英王在法国的领地仅剩下西南部的基恩和加斯科尼等少数地方。恩格斯指出:“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Nation]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①随着王室领地的扩大,法国王权日益走向加强。菲利普二世的孙子路易九世(1226-1270年在位)大力推行司法改革,规定王室法庭有权审理重大案件和复审地方法庭的判决。在政治上,他委派巡回检察官监督地方官吏;为了严禁领主之间的私斗,他实行“国王四十日”制度,规定纷争可在40日内向国王上诉,由王室法庭裁决。在军事上,他通过推行募兵制,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常备军,以逐渐取代骑士服役制度。在经济上,他下令铸造通行全国的货币,限制劣质货币的流通,促进了国内的经济统一。菲利普四世(1285-1314年在位)时期,法国王权进一步加强。此前,王室已经兼并了香槟伯国和纳瓦尔王国。菲利普四世在夺取勃艮第和里昂后,力图夺取富庶的佛兰德尔。法国加强王权和争取国家独立的斗争,导致了与罗马教皇的冲突。为了支撑军队和维持政府的庞大开支,法王不断增税,甚至向教会开征20%的财产税。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1294-1303年在位)公开发布教谕,以开除出教相威胁,反对法王向教产征税。菲利普四世大怒,遂下令禁止一切金银出口,结果致使教廷难以从法国获得任何收入,取得斗争的初步胜利。不久,教皇发布关于教会权力至上的敕令,菲利普四世则当众烧毁教皇敕令。为了与教廷对抗,1302年,国王在巴黎圣母院召开三级会议,贵族、教士和市民的代表一起谴责教皇是异端。这是三级会议的开端,标志着法国进入议会君主制阶段。法国的三级会议与英国的议会不同,它的咨议性质特别突出。它的召开完全取决于国王的意愿,而且开会时三个等级分别讨论议案;虽然每个等级各有一票表决权,但只有在向国王做出咨议答复时他们才集合在一起。不过,三级会议有时要求国王答应某种改革,作为通过决议的交换条件。……

世界中古史 作者简介

侯树栋。1989年调至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现称历史学院)。侯树栋教授著述甚丰,代表作有:《德意志中古史——政治、经济社会及其他》(商务印书馆)、《20世纪西方史学对兰克史学的批判与继承》(《史学月刊》)、《从两份陈情书看15 世纪后期南德农民的人身依附状况》”(《世界历史》 )、《从古法到神法:中古后期南德农民法律意识的变化》(《历史研究》)、《唯物史观的历史规律观再认识》 (《社会科学》)、《论 10-11 世纪德意志的帝国教会体制》(《史学月刊》)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