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尔夫人,*一个敢于对抗拿破仑的女人,被拿破仑下令流放的法国奇女子。斯塔尔夫人在不幸流放的十几年中,旅行德国和英国继续写作,她的书抨击波拿巴,称他为马背上的罗伯斯庇尔。“她的议论帮助欧洲保持了反对波拿巴的势头。波拿巴闻其名而色变,称“没有哪一个女人能比她更邪恶。
斯塔尔夫人,一位女作家,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女泰斗,在拿破仑时期,她一直是塔列朗的政治对手,歧视女性的拿破仑不欣赏博学的女人。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斯塔尔夫人热情欢呼革命,建立了自己的沙龙,和革命中的领导人物密切往来,宣传平等的理念。当大革命过去、拿破仑如日中天的时候,因为政见不和坚持不向拿破仑妥协。1803年10月,拿破仑下令流放她到距巴黎110英里的地方。她除感绝望,并写信并派信使恳求他发慈悲,但他主意已定,不容更改。斯塔尔夫人的父亲得知她的命运后写信给她:“在逆境中把头抬得高高的,不要让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把你踩在脚下,无论他有多么强大。” 斯塔尔夫人在不幸流放的十几年中,旅行德国和英国继续写作,她的书抨击波拿巴,称他为马背上的罗伯斯庇尔。“她的议论帮助欧洲保持了反对波拿巴的势头。波拿巴闻其名而色变,称“没有哪一个女人能比她更邪恶。”
一个女人的伟大与激情——译者序若论18世纪的法国政坛和文坛界,有一位女性是我们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那就是斯塔尔夫人,原名安娜·露易丝·热尔曼娜·内克尔。她是法国浪漫主义的接生婆,是法国宪政改革的思考者,是卢梭“多情的心”这个思想衣钵的继承人,是法国大革命的一个冷静见证人。她在世时,其爱情小说在文坛中风靡一时,虽然如今这些作品都已被人遗忘;她所举办的沙龙中群英荟萃、鸿儒如云,她的政治思想也经过这些人而传到朝堂之上,深深影响了法国政局。“欧洲有三股势力,英国、俄国和斯塔尔夫人。”此话绝非浪得虚名。之所以评价斯塔尔夫人伟大,是因为在那个动荡不安、连大多数男人都无法掌控住自己命运的乱世中,她没有如其他贵族女性那样成为命运的怒海中随波逐流的浮萍,要么在大革命中香消玉殒,要么逃离国外、病死他乡,成为那个时代中一个个籍籍无名的牺牲品。从童年就表现出惊人的聪慧和冷静的斯塔尔夫人,如男子一般扛起了觉得自己应当扛起的时代责任。当革命爆发、众人如鸟兽四散一般逃离巴黎这座着火的城市时,本在日内瓦的斯塔尔夫人却火速赶了回来,积极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建立了自己的沙龙,和革命中的领导人物密切往来,宣传平等的理念。当朋友们有生命危险的时候,她不顾个人安危勇敢伸出援手,甚至差点死在聚集在市政厅前的暴民手中。当大革命过去、拿破仑如日中天的时候,她又因为政见不和坚持不向拿破仑妥协,即便遭到流放也绝不放弃自己的思想。论其视野、学问,观其经历、思想,斯塔尔夫人都胜过和她同代的许多男子。读其文字,笔者只能对十八世纪这位法国奇女子做出“弱弱女儿身,铮铮男子心”的评价。之所以说她激情,是因为纵观她的一生,按照当时上流社会的观点,斯塔尔夫人是叛逆的、疯狂的、惊世骇俗的。她那耀眼的才华没有拿来做沙龙里温软香甜的解语花,却做了一套冰冷、坚硬、刚强的矛和盾,守护的是文字和思想上的自由,攻击的是精神和肉体的桎梏。她一生周围簇拥着无数优秀男子,和本杰明·贡斯当恋爱,和路易·马利·德·纳博那—劳拉交往,后来和比自己小二十岁的阿尔贝特·德·洛卡秘密结婚,这些罗曼史足以让当时的人大跌眼镜。斯塔尔夫人希望与其相交的男人,在思想上是要与她齐肩、甚至是仰望的,所以她和那位平庸的丈夫和平分手。这在天主教的世界里看来是绝不可接受的,是对神圣婚姻的亵渎。然而追求心灵和个性自由的斯塔尔夫人,全然不顾上流社会的冷眼和恶语,以一种接近于小说中艺术化人物的勇敢和激情,努力追求着自己的生活和感情。要了解斯塔尔夫人的人生,那就需要在她的书中寻找。小到自我、大到局势,斯塔尔夫人的作品一直都在贯彻“我手写我心”的观点。所以,她的作品几乎就可以说是她的人生回忆录,只不过是以一种抽象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已。我们要细看斯塔尔本人,就绝不能脱离了她的著作。想了解她的感情世界,那就读《戴尔菲娜》和《柯丽娜》;想了解她的文学观点,首推《论德国》和《论文学》;想了解她的政治观点,那就得看《论法国大革命》;想看她的遭遇和游历,那就无疑是《十年流亡记》了。《十年流亡记》这本书完全不同于《论法国大革命》。斯塔尔夫人希望自己在《论法国大革命》一书中保持一个史学家当有的公正不倚的态度,她也努力做到了(抛去她对内克尔的评价不言)。而在《十年流亡记》中,斯塔尔夫人的不满、愤怒、仇恨、抗争,如泄堤的洪水一般喷涌而出,不加任何掩饰和美化。其用词之尖刻、辛辣,是她作品中很少看到的。如斯塔尔之子斯塔尔男爵所说,她写这本书的时候根本没想过将其出版,所以这本书可以理解为是她的个人情感宣泄之作、是激情使然,如此文字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令人称道的是,对拿破仑如此厌恶的斯塔尔夫人,在滑铁卢战败后回到巴黎,却没有对拿破仑吐出任何恶语。当时,她身边又很快围满了奉承者对她大献殷勤,有些人以为可以在她面前侮辱拿破仑来讨好她。然而斯塔尔对这些人从来都是冷眼相待,因为面对一个失势倒台的敌人,她懂得如何为他保存一份应有的尊严。有一个拍马屁的人对她说,波拿巴既没有才华,又没有勇气。斯塔尔夫人立刻打断他:“这么说,是在极力贬低法国和欧洲,因为它们居然臣服于一个笨蛋和懦夫长达十五年。”此等胸襟,如何配不上伟大这个评语?所以,这本书便是极能凸显斯塔尔夫人的伟大和激情的一本书。对于斯塔尔夫人来说,流放是*痛苦的一种刑罚。“尤其是女性,她们本可以鼓励、回报别人的热情,但如果因为流放而不得不离开所爱之人,自己的存在也遭到抹去,她们就只能掐死自己心中宽厚和善良的天性了。”她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朋友,离开自己从小长大的城市,失去了*能给她带来快乐的社交和谈话。她被迫回到科佩,又因为迫害的加剧而走向通往英国的漫长逃亡之路。她之所以反抗,是因为热爱自由,她在书中无数次讴歌过、为其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的自由。在她看来,当时法国和欧洲已经沦丧在拿破仑的铁蹄之下,毫无自由可言,只有海峡对面的英国有着完美的宪法和完整的自由。且不论她对英国制度的看法是否有局限性(米什莱对以斯塔尔夫人为首的亲英派持否定态度,在自己书中对英国制度极不看好),但为了抵达自由的彼岸,不畏惧强权,去家离国、历经坎坷险阻。不管论心还是论迹,斯塔尔夫人的自由精神都是伟大的、是值得歌颂的。然而这场流亡,不也是遭受迫害之后、在激情下做出的一个冲动决定吗?她要面对的是拿破仑,而欧洲半壁都已向后者俯首称臣,她和她的朋友们又时刻在日内瓦政府的监督之下,随时会有被宪兵抓走的危险。选择逃离,这是在铤而走险、孤注一掷、和拿破仑正面宣战。富有的斯塔尔夫人大可安心待在科佩城堡里,没了自由,但仍有静好,笼子里的鸟不也照样能活下去吗?然而她是何等冲动烈性的女子,“不自由,毋宁死”的格言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没了自由,她的热情和激情、才华和人生都将逐渐枯竭。所以经过痛苦的挣扎后,如壮士断腕一般,决然断去和故国的*后一丝联系。这样一个痛苦的决定,不是靠深思熟虑做出来的。斯塔尔夫人的精神想象过于丰富,她也承认自己“是思想上的勇者、性格上的懦夫”,说“一切危险在我看来都如鬼魅般可怕。我所拥有的才华让我能在想象的世界里纵横驰骋,让我对自然的美丽更加敏感,对危险也更加惧怕”。那么,唯有靠冲动和激情,才能促使她勇敢地做出这个可怕的决定,远奔他国,走上一条也许再无法回头的路。这是个体内住着一个男人的灵魂的女子,虽然并不美丽,“然而她黑色的眼眸里闪动着让人无法抵御的魅力”。有人这么形容她:“她身上突然绽放出一种思想上的美丽,眼中突然升起天才之光、一种少见的华丽光彩。她的眼神中亮着一簇高贵的火焰,她的话语如闪电霹雳一般震撼人心……她身上有着某种充满悲剧性的东西……”当激情和伟大同时集合在一个人身上时,那必定是悲剧性的一生。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如此,实际的人生中亦是如此。卢梭在《情感教育》中说过:“多情的心,是上天赐予的危险的礼物;谁若接受了这件礼物,谁就注定要在世上遭受苦难和折磨。”斯塔尔夫人在读这句话的时候,肯定没有想过它将成为自己的人生预谶。她一生起起落落、颠沛流离。斯塔尔夫人对自己的父亲无比敬重,却见证了后者从巅峰倒下、*后在科佩孤单离世。她拥护法国大革命,却又亲眼见证了大革命中的恐怖事件和暴力行为,看到身边的朋友一个接一个死去。她热爱法国的土地,却因为得罪了拿破仑而不得不远走他乡,在法国的敌人那里寻求庇护。*后她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萦的巴黎,然而没过多久就阖然长逝。除了人生的不幸,更有身份认知上的不幸。“在法国她是一个瑞士公民的女儿,在瑞士她又感到自己是一个巴黎人。作为一个有头脑、有强烈感情的女人,她注定要和公众舆论发生冲突;作为一个作家,一个天才女人,她注定要和把妇女限制在家庭生活圈子里的社会秩序做进攻性和防御性的斗争。”勃兰兑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中的这番评判,便是对斯塔尔夫人绝佳的总结。激情导致不幸,而伟大升华了不幸。“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秋瑾的这句诗,却正是本书斯塔尔夫人的人生写照。她这条流亡之路,是追寻自由和解放的路,是一条如在逃避复仇女神的追捕一样的逃难之路。她所追寻的,是一块自由的极乐之土;她所逃避的,是自己曾经*热爱的祖国和人民。一个弱质女子,独自向东,奔向未知的未来。不知后来她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彼岸的英国后,有没有寻到完整的自由。因为于这样一个女人而言,彻底的自由是必需,却也是奢求。
法国女作家、文艺理论家,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父亲是路易十六的财政大臣,其家庭是当时贵族沙龙聚会的中心。1788年因发表《论卢梭的性格与作品》一举成名。她的《论激情对个人与民族幸福的影响》成为欧洲浪漫主义的重要文献。执政府时期,她主办的沙龙成为当时自由派知识分子反对拿破仑的中心。她写作过两部体现其文学观的长篇小说《黛尔菲娜》与《高丽娜》,主要的文艺论著有《从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和《论德国》。
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 本书特色 邵燕祥是中国的杂文大家,有当代鲁迅之称,文学界、思想界上人人皆知的人物,有一定量的固定读者。《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一书是其从1...
两晋-蔡东藩中华史-现代白话版 本书特色 “蔡东藩中华史”系列是蔡东藩所著历史演义的白话版,全书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
1968年,激进的抗议浪潮席卷全球。从华盛顿到伦敦,从巴黎到西贡,从柏林到布拉格,从芝加哥到墨西哥城,受压迫的人们纷纷走上街
陔余丛考(全3册) 本书特色 《陔余丛考》共四十三卷,全书不分门目,编次前后以类相从,从前至后共有以下主题:论经义,论史学,杂论掌故,论艺文,论纪年,论官制,论...
且观风月且听吟-历代文人往事 内容简介 当我们仰望苍茫的夜空,沉浸在对历史的追忆当中,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墨客骚人、能臣治吏、枭雄悍将,正如寂寥的星辰渐行渐远,...
该书为美国高校著名国际政治教科书,一版再版,这是第九版的译本。它从世界事务和国际政治对读者生活的影响着眼,按照“传统道路
《中国民俗旅游文化》内容简介: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民俗旅游文化的基本理论;中国物质生产民俗旅游文化;物质生活民俗旅游文化
中华文明史(第三卷:秦汉) 内容简介 本卷力图概括和反映各学科研究的成果,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全面地描述秦汉文明的主题。全面揭示了秦汉文明史的面貌。中华文明史(第...
《罗马史(第五卷)》内容简介:本书主要内容涉及罗马共和国晚期军人君主制的创立,研究了罗马从共和制向君主制即罗马帝国的转化过
《风走八千里,不问归期》内容简介:人生本来就是一次旅行。那些遇见的人,走过的路,停留的车站,看见的彩虹……转眼之间都成了美
《中国茶画》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具有观赏性、资料性和实用性的工具书,收录了369件茶文化绘画名作。作为时代的产物,中国茶画作品
《政治價值的系譜》依據當代政治思想史名家史金納2013年的「中央研究院講座」整理編輯而成。在象徵中央研究院最高榮譽的三次講座
《Unity 3D NGUI实战教程》内容简介:NGUI是专门针对Unity引擎、用C#语言编写的一套插件,它已经成为了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最成熟
发生于光绪初年华北地区特大旱灾,波及地区广,持续时间久,影响极为深远,是中国历史上特大灾荒之一。对中国历史上这次重大灾害
历史非一本正经 本书特色 见微知著,以崭新的笔触披露惊心动魄的真相;去伪存真,用生动的细节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历史非一本正经 内容简介 近年来,人们将目光投向了...
《高效自学法》内容简介:学习不好,根源其实是缺少自主学习的动力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会学习的人,总是能够掌握自主学习的底层
《陶庵梦忆(精)》内容简介:汉学家史景迁说:“明朝灭亡时,张岱四十八岁,尔后他得去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让他活得多姿多彩的辉
暗影-中国古代的刺客与间谍 本书特色 《暗影:中国古代的刺客与间谍》风趣地描绘了中国古代谍战史。讲述你所不知道的谍战谋略与故事。了解谍战思想的发展与变迁。暗影-...
史家与史学 本书特色 本书回溯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探寻吕思勉、许思园、范文澜、张荫麟、萧一山、柳诒徵等*有成就与影响的史学大家的学术追求与人格魅力,同情...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14:清·从新闻,看巨变——现在·历史、现在、将来 本书特色 1.专业的插画:网罗经验丰富的插画家,经过严谨的考据,加上写实技法表现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