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艺术评论集-下

陈履生艺术评论集-下

作者:陈履生

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2016-06-01

评分:5分

ISBN:9787549415885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书刊介绍

陈履生艺术评论集-下 内容简介

《陈履生艺术评论集:下册》主要内容包括:对话在米兰、艺术的搓衣板、工艺美术与文化遗产、民间美术作为一种资源需要挖掘、当代中国艺术产业的机遇与困境、保护文物所处的环境与保护文物自身同样重要、笔·湖笔·湖笔文化:在当代文化中应该如何定位、反思景泰蓝成了“景太滥”、关于工艺美术的思考二题、“文房四宝”与文化产业等。

陈履生艺术评论集-下 本书特色

《陈履生艺术评论集》汇集知名画家、美术评论家陈履生的作品点评、人物评论、现象阐析、理论研究、观点商榷、学术争鸣等文章,以作品和人物评论文章为主。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内容涵盖中国二十世纪美术、中国画、中国书法等领域。本书为《陈履生艺术评论集(下)》。陈履生的观点大胆而尖锐,如其人一样特立独行,但从不脱离客观性,总是以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为原则。从他的观点我们可以一窥中国当代美术的面貌,对于专业学者来说可以更好地把握未来发展方向。本书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陈履生艺术评论集-下 目录

油画与版画
时代的刃锋
“写实油画”与“现代油画”之辨
面对苏天赐作品的感触
认识塑画感受杨斌
历史的承续——从广军的庚寅年贺年版画谈起
版画的时代图典——《春华秋实·1949-2009新中国版画集》读后
广军之牛
琪丹版画展前言
靳尚谊与毛泽东像
连接文化传统的绘画审美趣味的延伸是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
文人·文心·文趣·文艺:无关乎油彩与水墨——看盛梅冰的画所想
历史·风情:李树基的艺术趣味
用自觉的真情实感去融化冷漠才能给艺术带来持久
的感动人的力量
追忆海上的历史
——论冯少协海上丝绸之路系列油画创作
雕塑
应该鼓励建设没有雕塑的空间让审美回归自然
雕塑艺术形式语言的多样化不能忽视造型中的基本问题
甲方对当代景观雕塑的影响——从广州新白云机场景观雕塑《五云九如》谈起
借奥运的东风重振中国雕塑
论韩美林的雕塑
韩美林雕塑《母与子》简介
应该从立法的层面保护文化环境以治理泛滥的“三俗”雕塑
当代中国雕塑家应该放下工程而努力恢复写实的基本功
当代艺术
以艺术的名义:行为艺术的穷途末路
比黄金还贵的“艺术家之屎”不可能是香的
《以“艺术”的名义》前言
堵住走偏门的人体彩绘首先是要引导公众提高对艺术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
爱的精神缠绕:艾敬的艺术特质
黄致阳:符号构成的趣味
对话在米兰
艺术的搓衣板
工艺美术与文化遗产
民间美术作为一种资源需要挖掘
当代中国艺术产业的机遇与困境
保护文物所处的环境与保护文物自身同样重要
笔·湖笔·湖笔文化:在当代文化中应该如何定位
反思景泰蓝成了“景太滥”
关于工艺美术的思考二题
“文房四宝”与文化产业
Bulgari展览序
中国工艺美术论纲
沐浴在国际化的巴黎新风中
大众美术
视觉前沿——连环画再现“样板戏”的目的和意义都值得思考
中国漫画的复兴必须确立中国的风格
由70岁的三毛成为“哈韩”少年看当代中国漫画的缺失
知青美术简论
连环画应走出“艺术之宫”
《地球的红飘带》前言
重读华君武
文化奇迹:米老鼠的魅力与迪士尼的产业
摄影
人体摄影飘忽在艺术与色情之间
摄影在古风和时尚之外还有被遮蔽的关注中国人本
建筑摄影展前言
影像国博
国外博物馆建筑与摄影
建立摄影的艺术新秩序以突破“人人都是摄影家”的时代困局
逄小威摄影展前言
“陈履生巴西摄影展”前言
台港澳艺术与艺术家
浪子回头:刘国松艺术历程的启示性意义
时代的契机:刘国松的影响
清明·突兀——孙蒋涛的“高远”风格
同祖同宗同源同法——写在北京、台湾山水画展之前
杨英风——时代的呦呦之声和凤凰之舞
应该跨越美术史的局限来品评当代台湾美术创作
如何品评当代台湾美术创作
江明贤的艺术特色
台湾艺坛的父子双雄
学艺融通:饶宗颐先生的绘画特色
朱振南:在语言的矛盾和冲突中调和水墨
评论
与吴冠中先生商榷
发展国画艺术
批评失衡的时代如何批评
只有公众执掌公共艺术的话语权才能反映公共艺术的本质特点
何谓艺术与科学——兼评“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
观国展,谈国画,论发展
“漓江画派”推出“五彩广西”
关于陈半丁和全国美展的杂谈三则
保卫“人民艺术家”称号
老调重谈话“写生”
探寻国画的底线
标准像的意义和价值
谈“北京风韵”系列展
中国书画传统的两难之境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综合展区序言
批评何在?批评何为?
炫:2011上海青年美术大展
一枝红杏出墙来——读罗寒蕾的《阿杏》
李小可的水墨家园——陈履生的访谈与评论
《空房》之“空”意蕴深邃
应该从核心问题上激发追讨海外流失文物的自信
寄望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在学术和规模等方面的改进,以重振全国美展
2015年美术述评
前言、后记与读书、书评
刘国松评传后记
读《中国历代画目大典》的感想
《万青力美术文集》序
《画坛伉俪》前言
读李向阳的《爱过这一行》
读李延声的《智者》
《曹俊谈艺文集》序
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出版的时代境遇
《革命的时代》后记
赵少俨《墨花集》序
《人类大百科》序
阴差阳错——“王加欧洲游记展”前言
我与《美术报》
记住她的风度、爱心、艺术——李万《郁风艺术评传》序
来自天外:写给卓玛
读《仰观集》兼论孙机先生的治学
推荐《百年袁家》——为《羊城晚报》“权威荐书,分众阅读”
《林树中画集》序
读书改变命运
伍眉画社前言
文人的书房
《陈履生画集》前言
《江洲艺谭》前言
《灯下艺话》前言
《陈履生美术史论集》前言
《视觉前沿——陈履生<文艺报>专栏文集》前言
交流
学习达利从南走到北
克里斯托的“门”对于纽约中央公园的环境影响
比较列宾美术学院和巴黎美术学院
为了唤醒的纪念——日本丸木位里夫妇的《原爆图》
美国画家艾米·罗西埃在中国抗战时期的作品
合作·共赢:开创中美博物馆展览交流的新时代
展览引进与输出的背后是国家态度
菲律宾:文化融合中的博物馆
碰撞与融合——全美华人美术教授作品展序言
科勒-穆勒夫人的“任性”
荷兰国家博物馆中国藏品卷序言
博物馆、美术馆与画馆
画院的问题还是老问题,但要换一个角度去认识
繁荣溯往古后起惊风雷——四川省诗书画院20年
艺术品的国家收藏要靠全社会的力量才能丰富和提高
“历史与艺术并重”为国博开启时代新航程
以博物馆的发展为例看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博物馆建筑空间与文化魅力
我心依旧:我心中的圣殿——纪念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
民营博物馆只有表现出文化关怀才能在文化建设中大有作为
关于博物馆灯光照明
关于画院的思考——纪念浙江画院成立30周年
瓶颈的制约与突破:谈中美博物馆的展览交流
国博:历史与艺术并重——从“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说起
阿姆斯特丹伦勃朗故居博物馆
阿姆斯特丹电影博物馆
荷兰海牙莫里茨皇家博物馆
博物馆、美术馆可建立自己的专业准则
国家收藏文化共享
美术馆的知识生产以公众为核心
国家博物馆与大数据下的中国书画艺术发展
收藏与艺术市场
“行画”现象——北京绘画市场丛谈之二
主流性艺术产业的困境
买画不可信画册
《鉴宝》的“鉴”定位在对于价位的认识之上毫无意义
重要的是对艺术的理解
不要忽悠圆明园的“水龙头”
收藏:文化和品格的选择
艺术品投资的“知”与“行”

陈履生艺术评论集-下 节选

《陈履生艺术评论集:下册》: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画册《明朗的天》与《寒凝大地》,将新兴版画运动以来至1949年以前解放区与国统区的版画做了一个历史性的总结,不仅在版画界,在整个美术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人们给予湖南美术出版社的敬意是因为在出版业不景气和商业化的今天,能够有出版社如此重视学术出版,实在是不同寻常的过人之举。新兴版画的发展及其历史不可能止于1949年,因此,学界又给予湖南美术出版社无限的期待。如今两卷本的《春华秋实》的出版,实在是给学界的这种期待以*好的交代——新兴版画的种子以及萌发的“春华”,结出的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版画丰硕的“秋实”——一个历史的完整脉络,通过《春华秋实》的出版而得以头尾相连,它们所表现出的20世纪以来中国版画发展的历史也印证了整个中国艺术发展的历史。版画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1949年后,版画随着革命的胜利不仅取得了合法的地位,而且因为这一革命的血缘在新中国享有很高的地位,许多当年在延安和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木刻工作者,作为革命美术的元老,担任了美术界的各级领导,参与制定了发展美术的政策和方针,主导了新中国美术的发展。版画在新中国的发展,虽然没有像“新年画”和“新国画”那样出现轰轰烈烈或大起大落的发展状况,但基于革命美术的传统,它的平稳发展,一直受到美术界的关注。版画在新中国的成功转型,既有赖于体制的保证,又得益于时代的新的需求。新成立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下设了版画组,各艺术院校也设立了版画系、科。可以说,进入美术教育系列的版画保证了版画学科在美术发展的主渠道中顺势发展,而全国美展制度则使得各个时期版画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中国版画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在艺术市场高度发达的现实状况下,版画因为缺少市场的支撑而逐渐远离主流,可是,版画的生命力在传统的作用下仍然生生不息。为了迎合全国性的美术展览,版画的形式与语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趋向绘画的细密与取向当代的诡异,一方面是接近现实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是表现观念的图像游戏,尤其是版画的幅面越来越大,使得版画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同时,也表现出当代视觉艺术的主流特征。面对各个时期的版画创作,从新中国成立10周年以来就不断有各种形式的梳理,可是,当这一历史积淀到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历史的丰厚繁杂伴随着与这一历史发展的跌宕起伏,梳理就会表现出一定的难度,全面、系统是一方面,准确、独到是另一方面,《春华秋实》在这两方面都表现得非常突出。面对60年来版画发展的历程,对于美术史研究的取舍来说,价值的判断决定于作者对于当代版画概念的定义,《陈履生艺术评论集:下册》作者在观念上的与时俱进正好像这一时期版画发展的现实一样,他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流动的版画概念和当代性的把握,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丰富而多样化的当代版画的现状。正所谓“把戏人人会做,备有巧妙不同”。《陈履生艺术评论集:下册》在学术梳理基础上所呈现的问题意识,可以说是《陈履生艺术评论集:下册》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也是不同于其他有关新中国版画史研究著作的一个特色。……

陈履生艺术评论集-下 作者简介

陈履生,1956年生于江苏扬中。198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美术历史及理论专业,获硕士学位。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古典美术编辑室主任、中国画研究院研究部主任、中国美术馆学术一部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兼任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全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吉首大学、广州美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外交学院、台湾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