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千百年来中国人与美的对话,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台湾学者专家多年打磨,用一套书讲透中国文化独特之美,献给每一个想认真了解中国的人。10本书10个主题,锁线裸脊,全彩印刷。
1 系统完整:《优雅》丛书共10种,包含绘画、书法、图书、诗歌、陶瓷、建筑、花艺、茶艺、篆刻、昆曲共10个主题,涵括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中国文化之美有全面介绍。
2 内容经典:《优雅》台湾版各分册出版后成为各自领域经典之作、重要参考书。其中《优雅03:陶瓷之路》获台湾出版奖*高奖“金鼎奖”。《优雅01:如何看中国画》先后有台版、港版、日文版及韩文版等多种版本出版。
3 图文并茂:无论是国画、书法,还是陶瓷、图书,都针对内容配以大量彩色图片。以图解文,以文注图,展示更加直观,读者获得的印象更鲜明具体。
4 作者优秀:《优雅》的主编和作者来自台湾,都是各领域研究专家。其优势尤其在于接受过传统文化熏陶,学养深厚。在传统文化大环境逐渐消失的今天,其独特性愈发凸显。如《当书法成为艺术》的作者周凤五,其父周介夫为张大千关门弟子,家学渊源,自身又进行相关领域研究,在大学开设相关课程。
5 分册内容全面具体:《优雅》每一本书介绍了中国的一种文化,其内容具体而全面。读一本书,可对一种中国文化有具体而全面的了解。如《优雅01:如何看中国画》分专章介绍国画的观点、意境、笔法、色彩、用墨等,并对国画的历史流变进行简要分析,提供欣赏国画的背景知识;《优雅05:诗歌在唱什么》则分章阐述了《诗经》、楚辞、汉赋、六朝诗歌、唐诗、宋词等多种诗歌体裁。
6 写作方式简明易懂:《优雅》以现代人为读者对象,配合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正确而完整地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给读者。如《优雅02:当书法成为艺术》,抛弃了繁琐的理论阐释与艰深的考证,只以简要的理论概括了书法的理论与流变,而将叙述重点放在具体作品的风格或技巧的分析之上。
7 思路新颖:与传统的国学著作不同,《优雅》从美的欣赏与创造的角度出发,用“美”来贯穿全套丛书,讲的是“中国式的美”。
8 装帧精美:锁线裸脊,全彩印刷,版式精致典雅。
◇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
当我们用“国学”的视角回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在竖起一面高墙;当我们用“传统文化”的视角去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把它定格在遥远的过去。越想接近,越是遥不可及。
但是,几千年的磨砺和积淀,那里一定有什么东西我们还没真正触碰到。
不如忘掉需要仰视的“国学”高墙,扔掉隔离时空的“传统”情怀,放空、平视,也许豁然开朗。
古典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淬炼出了一套关于人的教养,儒雅、温文尔雅,一幅书画,一件瓷器,一方印章,一个诗句……都守护着一段关于物质与精神之美的密码。优雅地活着,也许是过去世界带给今天的我们的*关键的信息。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优雅地活着,“优雅”是当代人的精神深处不变的追求。
无论中国人,还是想看懂中国的西方人,其实都在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
◇《优雅》丛书来自台湾
这套书来自台湾,主编何寄澎先生说:中国文化之所以渐趋暗淡,是因为从没有人配合着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正确而完整地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给大众。
所以,他邀请台湾当时*有文采、学养深厚的作者一起完成了这套书。
他是用“美”来贯穿全套书,讲的是“中国式的美”。
他说:华夏之美,献给每一个中国人。
其实,中国式的美,可以献给全世界每一个喜欢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人。
《优雅》系列离开传统的国学视角,抛弃繁琐的考证或晦涩的理论,力求从美的角度出发,配合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出来。
《优雅》是献给每一个中国人的,也献给每一个想了解中国文化的人。让我们在浮躁喧嚣的时代里,重拾优雅生活。
◇《优雅》丛书共10种:
01《如何看中国画》
王耀庭:台北故宫书画处研究员、台湾艺术大学书画学系教授。
02《当书法成为艺术》
周凤五: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在台湾大学开设书法课。
03《陶瓷之路》
刘良佑:公认的香学研究**人,台湾现代陶瓷艺术学会首任会长。
04《中国图书三千年》
潘美月: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印刷史、古籍版本研究权威。
05《诗歌在唱什么》
曹淑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
06《中国花艺》
许淑真:花艺专家,常年在台湾开设花艺课程。
07《篆刻的雕琢》
林素清: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对汉字起源有深入研究。
08《中国式建筑》
李乾郎:台湾古迹研究权威、台湾文化大学建筑系教授。
09《茶的味道》
张宏庸:著名茶史、茶艺专家,对《茶经》有深入研究。
10《昆曲的声与色》
陈
均: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在北京大学开设昆曲课。
《优雅》丛书主编:何寄澎
台湾大学中国文学所博士,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主任,现任台湾大学中文系名誉教授、考试院考试委员。并曾任幼狮文化公司总编辑,主持出版《观念史大辞典》、《世界文明史》、《幼狮少年百科全书》等经典作品。研究领域包括唐宋散文、现代散文、中国文学史等,著有《唐宋古文新探》、《北宋的古文运动》、《典范的递承:中国古典诗文论丛》等,并编辑整理了台静农的《中国文学史》。
《陶瓷之路》作者:刘良佑
艺术史博士,曾任职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后在文化大学、逢甲大学担任教授。台湾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多次在台湾举办个人陶艺展览,曾担任台湾现代陶瓷艺术学会首任会长,也是知名的书画和文物研究大家,两岸公认的香学研究第一人。有《中国历代陶瓷鉴赏》、《陶艺学》、《A Survey of Chinese Ceramics》、《Chinese Enamel
Ware:Its History Authentication and Conservation》等著作。
《日本著名建筑师的毕业作品访谈1》策划源自学生希望了解当代建筑师们的毕业设计经历的呼声。毕业设计可以说它是让学建筑的人第一
千纸鹤-禅的艺术-50张创意手绘涂色明信片 本书特色 欢迎来到千纸鹤?禅的艺术世界!《千纸鹤?禅的艺术》是市面上独特的创意手绘涂色书,每一页都是极富艺术感的手绘...
二十世纪前期昆曲研究 本书特色 这是考察20世纪前半世纪昆曲研究情况的专著。书中结合时代背景,联系昆曲的演唱实际,对1901年以后至1949年之前有关昆曲的著述...
POP广告设计 本书特色 pop(point ofpurchase)广告是直接面向店内外顾客传播信息的一种广告宣传形式。以其灵活性、多样性和经济性等诸...
好电影是对灵魂的触摸 本书特色 在一个讲究包装的时代里,我个人倒是不情愿将“会装”、“能装”这类词归入“反讽”一列。相反,高超的包装,甚至是一种艺术。电影其实就...
大卫•波德维尔夫妇的电影博客——“电影艺术观察”(ObservationsonFilmArt),3年创下100万次的点击量,罗杰•伊伯特称其为最好的
隋元公墓志铭 本书特色 我国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书家辈出,书法宝库十分丰富。为了适应广大初学者特别是中等学校学生临习传统书法的迫切需要,以及书法...
李·切希尔(Lee Cheshire)是泰特美术馆的资深编辑兼文案作者,同时为泰特美术馆杂志《Tate Etc.》供稿,曾编辑特刊,宣传泰特现代美术馆扩建的新馆...
启蒙与戏剧 本书特色 与其他学术著作不同的足,本书系多由博上生导师们将白己几十年的文章、专著予以检索,把其中那些虽时过境迂但仍有思想洞见、亦富辞采的文字截取...
《我向世界说中国》内容简介: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日渐凸显。
**主编简介**潘律,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系副教授。 她著有三本专著:《看不见的复写城市: 柏林和上海的记忆、空间和现代性》(伯尔尼:Peter Lang,20...
碑帖大观米芾苕溪诗卷/碑帖大观 内容简介 《米芾苕溪诗卷》,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全卷35行,共394字,故宫博物院藏。所书内容为米芾自撰诗,共六首...
多功能智趣学画.歇后语指印画 内容简介 开心、有趣,学中玩,玩中学。让小朋友在开心给画的同时,开发智力。丰富小朋友的词汇,提高书写能力。培养儿童逻辑思维能力、想...
本书通过对法斯宾德及其同事们的跟踪采访,并以几部影片创作中翔实可信的材料为例,阐述了法斯宾德的电影创作观念与经验。篇幅虽
中国奥运冠军巨印镌刻记 本书特色 《中国奥运冠军巨印镌刻记》编著者王本兴。《传统本色,雅俗共赏。——《中国奥运冠军印谱》初稿诞生记。每方约4公斤,刻有“东方醒狮...
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中国书法名碑名帖原色放大本 本书特色胡紫桂主编的这本《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是“ 中国书法名碑名帖原色放大本”系列之一,精选了唐代著名书法家...
《清后期史》内容简介:本书是戴逸先生多年来研究近代史的精华文章结集,收录了《论天朝田亩制度》《戊戌维新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潮
《曹操:打不死的乐观主义者》内容简介:这是一部枭雄曹操扫平群雄的争霸史,更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屡败屡战,扭转逆境的励志史。人们
历届奥斯卡影后 内容简介 本书及其姊妹篇《历届奥斯卡影帝》均属于“奥斯卡电影艺术之旅”书系,它们以丰富的图片与文字资料,一一介绍了从第1届至第75届的美国“电影...
总持风雅有春工:蔡正仁 本书特色 蔡正仁,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原上海昆剧团团长。《总持风雅有春工·蔡正仁》是迄今为止,*丰富、*全面、*权威的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