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千百年来中国人与美的对话,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台湾学者专家多年打磨,用一套书讲透中国文化独特之美,献给每一个想认真了解中国的人。10本书10个主题,锁线裸脊,全彩印刷。1 系统完整:《优雅》丛书共10种,包含绘画、书法、图书、诗歌、陶瓷、建筑、花艺、茶艺、篆刻、昆曲共10个主题,涵括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中国文化之美有全面介绍。2 内容经典:《优雅》台湾版各分册出版后成为各自领域经典之作、重要参考书。其中《优雅03:陶瓷之路》获台湾出版奖*高奖“金鼎奖”。《优雅01:如何看中国画》先后有台版、港版、日文版及韩文版等多种版本出版。3 图文并茂:无论是国画、书法,还是陶瓷、图书,都针对内容配以大量彩色图片。以图解文,以文注图,展示更加直观,读者获得的印象更鲜明具体。4 作者优秀:《优雅》的主编和作者来自台湾,都是各领域研究专家。其优势尤其在于接受过传统文化熏陶,学养深厚。在传统文化大环境逐渐消失的今天,其独特性愈发凸显。如《当书法成为艺术》的作者周凤五,其父周介夫为张大千关门弟子,家学渊源,自身又进行相关领域研究,在大学开设相关课程。5 分册内容全面具体:《优雅》每一本书介绍了中国的一种文化,其内容具体而全面。读一本书,可对一种中国文化有具体而全面的了解。如《优雅01:如何看中国画》分专章介绍国画的观点、意境、笔法、色彩、用墨等,并对国画的历史流变进行简要分析,提供欣赏国画的背景知识;《优雅05:诗歌在唱什么》则分章阐述了《诗经》、楚辞、汉赋、六朝诗歌、唐诗、宋词等多种诗歌体裁。6 写作方式简明易懂:《优雅》以现代人为读者对象,配合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正确而完整地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给读者。如《优雅02:当书法成为艺术》,抛弃了繁琐的理论阐释与艰深的考证,只以简要的理论概括了书法的理论与流变,而将叙述重点放在具体作品的风格或技巧的分析之上。7 思路新颖:与传统的国学著作不同,《优雅》从美的欣赏与创造的角度出发,用“美”来贯穿全套丛书,讲的是“中国式的美”。8 装帧精美:锁线裸脊,全彩印刷,版式精致典雅。
◇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当我们用“国学”的视角回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在竖起一面高墙;当我们用“传统文化”的视角去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把它定格在遥远的过去。越想接近,越是遥不可及。但是,几千年的磨砺和积淀,那里一定有什么东西我们还没真正触碰到。不如忘掉需要仰视的“国学”高墙,扔掉隔离时空的“传统”情怀,放空、平视,也许豁然开朗。古典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淬炼出了一套关于人的教养,儒雅、温文尔雅,一幅书画,一件瓷器,一方印章,一个诗句…都守护着一段关于物质与精神之美的密码。优雅地活着,也许是过去世界带给今天的我们的*关键的信息。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优雅地活着,“优雅”是当代人的精神深处不变的追求。无论中国人,还是想看懂中国的西方人,其实都在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优雅》丛书来自台湾这套书来自台湾,主编何寄澎先生说:中国文化之所以渐趋暗淡,是因为从没有人配合着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正确而完整地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给大众。所以,他邀请台湾当时*有文采、学养深厚的作者一起完成了这套书。他是用“美”来贯穿全套书,讲的是“中国式的美”。他说:华夏之美,献给每一个中国人。其实,中国式的美,可以献给全世界每一个喜欢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人。《优雅》系列离开传统的国学视角,抛弃繁琐的考证或晦涩的理论,力求从美的角度出发,配合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出来。《优雅》是献给每一个中国人的,也献给每一个想了解中国文化的人。让我们在浮躁喧嚣的时代里,重拾优雅生活。◇《优雅》丛书共10种:01《如何看中国画》 王耀庭:台北故宫书画处研究员、台湾艺术大学书画学系教授。02《当书法成为艺术》 周凤五: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在台湾大学开设书法课。03《陶瓷之路》 刘良佑:公认的香学研究**人,台湾现代陶瓷艺术学会首任会长。04《中国图书三千年》 潘美月: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印刷史、古籍版本研究权威。05《诗歌在唱什么》 曹淑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06《中国花艺》 许淑真:花艺专家,常年在台湾开设花艺课程。07《篆刻的雕琢》 林素清: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对汉字起源有深入研究。08《中国式建筑》 李乾郎:台湾古迹研究权威、台湾文化大学建筑系教授。09《茶的味道》 张宏庸:著名茶史、茶艺专家,对《茶经》有深入研究。10《昆曲的声与色》 陈均: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在北京大学开设昆曲课。
《优雅》丛书主编:何寄澎台湾大学中国文学所博士,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主任,现任台湾大学中文系名誉教授、考试院考试委员。并曾任幼狮文化公司总编辑,主持出版《观念史大辞典》、《世界文明史》、《幼狮少年百科全书》等经典作品。研究领域包括唐宋散文、现代散文、中国文学史等,著有《唐宋古文新探》、《北宋的古文运动》、《典范的递承:中国古典诗文论丛》等,并编辑整理了台静农的《中国文学史》。《诗歌在唱什么》作者:曹淑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现任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为捷克查理大学客座教授、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有《汉赋之写物言志传统》、《晚明性灵小品研究》、《孤光自照:晚明文士的言说与实践》等著作。
容像画,也就是肖像画,它是记录具体某个人音容相貌的人物肖像画,是中国古代人物肖像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多为晚辈延聘画师给年迈父母或逝去的先人留容,以备怀念、祭祀之用...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内容简介 在中华民族的漫漫历史长河中产生、演变和积淀而成的丧葬习俗,既表现为繁复多样的礼仪形式,又具有丰富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围绕死者而展开的...
中国需要鲁迅-中国鲁迅研究名家精选集 本书特色 “中国鲁迅研究名家精选集”,作者包括孙玉石、钱理群、王富仁、杨义等10位鲁迅研究的著名学者,较为全面地展...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福建南音/贵州侗族大歌/朝鲜族农乐舞 本书特色 木卡姆是维吾尔族著名的古典音乐,是维吾尔人民巨大的精神财富,素有“东方音乐明珠”之美誉。南...
季羡林谈翻译 本书特色 季羡林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学者,而且是大翻译家。他不仅精通英文、德文、法文等现代外文,而且掌握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
语文零拾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江苏扬州人。《语文零拾》收集的都是作者的书评和译稿,共14篇。书中关涉中国的...
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 目录 **章 绪论第二章 古代翻译**节 早期翻译和安德罗尼柯、西塞罗第二节 早期《圣经》翻译和哲罗姆、奥古斯丁第三章 中世纪翻译**节...
邵氏闻见后錄-元明史料笔记 内容简介 邵氏闻见后录三十卷,或省称闻见后录,宋人邵博作。自序说撰写是书,系续其父邵伯温闻见录,故以后录名书。伯温书遂称「前...
中国历代婚姻与家庭 内容简介“婚姻”一词早在《诗经》里便已出现,意指嫁娶,代表了夫妻双方,在商朝也出现了“家”的概念。我国的先民经历了群婚到对偶婚的阶段,经历了...
公历二〇一八年-故宫日历 本书特色 《故宫日历(2018年)》除了选取故宫藏品,亦将视线投向紫禁城外更加广阔的天地。于是,主题相关的海内外公私藏品尽入瓠中。除了...
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 本书特色 《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从比较文化的宏观角度分析中国文化的形成、演化和转变,指出中国文化在发展之初有两个特色:一是透过天命观念去理解...
俗语--汉语知识丛书 内容简介 汉语知识丛书是商务印书馆推岀的雅俗共赏的知识性读物。它由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撰写,既有一般的汉语知识介绍,又有语言学方面的科研成果;...
余志民,1974年生,1987-1993年就读于福建省莆田一中,1993-199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2004-2007年就读于四川大学哲学系。
中华古今词义对比词典 内容简介 本辞典收录习见的古今同形异义词语,其中单音节的1235条,双音节的1200条,共2435条。全书将单音节和双音节词语分排,单音节...
中國和歐洲強權勢均力敵的狀態為何被打破,就此進入武力上的「大分流時代」?挑戰傳統軍事史觀引發學界熱議論戰漢學大師歐陽泰改寫中西軍事革新史的關鍵之作「中國發明了火...
萤火虫你慢慢飞-郝铭鉴语文微博一束 本书特色 本书选自语言文字专家、《咬文嚼字》杂志创办人郝铭鉴先生的个人语文微博。这些微博的内容主要针对这几年社会实际语文生活...
多元 交汇 共生-东南亚文明之路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世界文明之路丛书》之一。本卷概要地阐明了从远古至今东南亚地区文明发展的基本轨迹与内涵,描述了丰富多姿的...
《化书成课:培训师快速打造爆款课的秘诀》内容简介:本书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了培训师开展培训的关键阶段的核心技术,对各技术的要
国学常识 本书特色 国学的派别,国学与世界学术,研读古籍的阶梯,魏晋时代的玄学,佛学与儒学。国学常识 内容简介 曹伯韩先生的《国学常识》一书,*初由上海文光书店...
先秦两汉文学考古研究 本书特色 廖群编著的《先秦两汉文学考古研究(精)/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是以先秦两汉文学为对象的“文学考古研究”,包括“文学考古”与上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