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民出版社大家写史系列之一。
中国近现代“个人写史”的典范,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打破了各种条条框框,原来历史也可以写得如此新颖。
*如果对当代中国史学近20年来的近代史研究稍加回顾,就会惊讶地发现,我们正在致力于蒋廷黻提出的近代化研究,而且大部分研究者在不同程度上重复着蒋廷黻早在60年前建构的话语系统,乃至使用他那套分析框架。
*本书插入几十幅图片,如八国联军侵华的明信片,外国画师关于历史事件的手绘图片等,可以辅助理解历史事件。
*全新精校本。
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真的提倡改革吗?鸦片战争失败如此惨重,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像日本那样马上维新?我们对签订各种丧权辱国条约的李鸿章的认识存在怎样的偏颇?为什么说甲午战争是一场本该避免的战争?这本书会给你一一解答,本书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称为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蒋廷黻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更应该了解这段真实原历史,太平天国的真相、为什么开放通商口岸、北洋海军的失败等等,近代化过程中这些耻辱是怎么产生的?实际上,很多伤痛或许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带给自己的。
民族丧失二十年的光阴
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远东的近代史就要完全变更面目。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维新呢?此中缘故虽极复杂,但是值得我们研究。,中国人的守旧性太重。中国文化有了这几千年的历史,根深蒂固,要国人承认有改革的必要,那是不容易的。第二,中国文化是士大夫阶级的生命线。文化的摇动,就是士大夫饭碗的摇动。我们一实行新政,科举出身的先生们就有失业的危险,难怪他们要反对。第三,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是他们怕清议的指摘,默而不言,林则徐就是个好例子。
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他是百战百胜的。他所用的方法都是中国的古法。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人的贿赂,把他驱逐了。英人未去林之前,不敢在广东战,既去林之后,当然就开战。所以士大夫想,中国的失败不是因为中国的古法不行,是因为奸臣误国。当时的士大夫得了这样的一种印象,也是很自然的。林的奏章充满了他的自信心,可惜自道光二十年夏天定海失守以后,林没有得到机会与英国比武,难怪中国人不服输。
真的林则徐是慢慢地觉悟了的。他到了广东以后,就知道中国军器不如西洋,所以他竭力买外国炮,买外国船,同时他派人翻译外国所办的刊物。他把在广东所搜集的材料,给了魏源。魏源后来把这些材料编入《海国图志》。这部书提倡以夷制夷,并且以夷器制夷。后来日本的文人把这部书译成日文,促进了日本的维新。林虽有这种觉悟,他怕清议的指摘,不敢公开地提倡。清廷把他谪戍伊犁,他在途中曾致书友人说: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无他深巧耳。不此之务,既远调百万貔貅,恐只供临敌之一哄。况逆船朝南暮北,惟水师始能尾追,岸兵能顷刻移动否?盖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睹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这是他的私函,道光二十二年九月(1842)写的。他请他的朋友不要给别人看。换句话说,真的林则徐,他不要别人知道。难怪他后来虽又做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他总不肯公开提倡改革。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林文忠无疑是中国旧文化好的产品。他尚以为自己的名誉比国事重要,别人更不必说了。士大夫阶级既不服输,他们当然不主张改革。
主张抚夷的琦善、耆英诸人虽把中外强弱的悬殊看清楚了,而且公开地宣传了,但是士大夫阶级不信他们,而且他们无自信心,对民族亦无信心,只听其自然,不图振作,不图改革。我们不责备他们,因为他们是不足责的。
洪秀全失败
洪秀全得了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他深居宫中,务求享受做皇帝的福,对于政事则不放在心上。宫廷的建筑,宫女的征选,金银的聚敛,官制宫制的规定,这些事情是太平天王所注意的。他的宗教后来简直变为疯狂的迷信。杨秀清向他报告国事的困难,他回答说:
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不用尔奏,政事不用尔理,欲出外住,欲在京住,由于尔。朕铁桶江山,你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国藩)乎?
快要灭亡的时候,南京绝粮,洪秀全令人民饮露充饥,说露是天食。
这样的领袖不但不能复兴民族,且不能作为部下团结的中心。在咸丰六年(1856),洪秀全的左右起了很大的内讧。东王杨秀清个人独掌大权,其他各王都须受东王的节制。照太平天国的仪式,天王称万岁,东王称九千岁,西王称八千岁,余递减。别的王都须到东王府请安议事,并须跪呼千岁。在上奏天王的时候,东王立在陛下,其余则跪在陛下。因此杨秀清就为其同辈所愤恨,同时天王也怕他要取而代之。六年九月,北王韦昌辉设计诱杀杨秀清和他的亲属党羽。冀王石达开心怀不平,北王又把冀王家属杀了。天王为联络冀王起见,下令杀北王,但冀王以后还是独树一帜,与天王脱离关系。经过此次的内讧,太平天国打倒清政府的希望完全消灭。以后洪秀全尚能抵抗八年,一则因为北方有大股捻匪作他的声援,二则因为他得了两个后起的良将,忠王李秀成和英王陈玉成。
在清政府方面,等到别人都失败了,然后重用曾国藩,任他为两江总督,节制江、浙、皖、赣四省军事。湖北巡抚胡林翼是与他志同道合的,竭力与他合作。他的亲弟曾国荃是个打硬仗的前线指挥。以后曾国藩举荐他的门生李鸿章做江苏巡抚,他的朋友左宗棠做浙江巡抚。长江的中游和下游都是他的势力范围,他于是得通盘筹划。他对于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左、李三人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1864),湘军在曾国荃领导之下打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就此亡了。
洪秀全想打倒清政府,恢复汉族的自由,这当然是我们应该佩服的。他想平均地权,虽未实行,也足表现他有相当政治家的眼光。他的运动无疑是起自民间,连他的宗教也是迎合民众心理的。但是他的人格上及才能上的缺点很多而且很大。倘若他成了功,他也不能为中华民族造幸福。总而言之,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中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
曾国藩所领导的士大夫式的运动又能救国救民族吗?他救了清政府,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清政府并不能救中国。倘若他客观地诚实地研究清政府在嘉庆、道光、咸丰三代的施政,他应该知道清政府是不可救药的。他未尝不知道此中实情,所以他平定太平天国以后,他的态度反趋于消极了。平心而论,曾国藩要救清朝是很自然的,可原谅的。,中国的旧礼教既是他的立场,而且士大夫阶级是他的凭依,他不能不忠君。第二,他想清廷经过大患难之后,必能有相当觉悟。事实上同治初年的北京,因为有恭亲王及文祥二人主政,似乎景象一新,颇能有为。所以嘉、道、咸三代虽是多难的时代,同治年间的清朝确有中兴的气象。第三,他怕清政府的灭亡要引起长期的内乱。他是深知中国历史的,中国几千年来,每次换过朝代,总要经过长期的割据和内乱,然后天下得统一和太平。在闭关自守、无外人干涉的时代,内战虽给人民无穷的痛苦,尚不至于亡国。到了十九世纪,有帝国主义者环绕着,长期的内乱就能引起亡国之祸,曾国藩所以要维持清政府,大的理由在此。
……
蒋廷黻(1895.12.7-1965.10.9),中国历史学家,民国时期外交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出生于湖南省宝庆府邵阳县(今属邵东县)楮塘铺(今属廉桥镇)一个中等农家。1911年由教会资助赴美求学。先后就读于派克学院、奥柏林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历史,获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先后任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他主张兼重中外历史,兼采中外史学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国近代外交史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对近代中外关系变化如何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看法,十分重视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蒋廷黻是南开历史系的创建者,他主持开设了西洋通史、一百五十年来之欧洲、英吉利通史、美利坚合众国通史、近世欧洲经济史、欧洲列强扩充他洲史、欧洲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史、欧洲外交史、中国外交史等课程。蒋廷黻知识渊博,长于演说,讲课很受欢迎。他在南开主持历史教学长达6年之久,不仅把西方史学研究方法带到南开,且吸收欧美研究资料和成果,一次比较系统地构建了南开西方史学的课程体系,在当时的大学历史系发挥了先导示范的作用。针对中国传统的治史方法,蒋廷黻特别强调口述历史学和社会调查的重要。他亲自带领学生深入南开大学附近的八里台村调查村史,了解河北逃荒农民在城市郊区聚成村落的变迁轨迹,组织工厂调查团到天津裕源纺纱厂系统调查工人情况,对调查结果用科学方法进行排比,撰写调查报告。
宋代交通管理制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宋代交通管理制度,分五章,内容包括:域内人员往来制度、文书传递制度、物资运输制度等。宋代交通管理制度研究 目录 前言**...
《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是著名史学家张海鹏领军打造学术传统,重开百年视界,再现问题热点,章开
《超越好奇》内容简介:它讲述了出身平凡、背景平凡的人脱颖而出的故事。书里更是大量披露了周鸿祎的童年成长经历、学生时代的追梦
图说历史小百科(全8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外国引进,由翻译家苏福忠权威译文★ 内容丰富、图片清晰、文字通俗易懂★ 以图解的形...
《巴菲特内部讲话》内容简介:无论是崇拜者、研究者、追求者、模仿者、批评者,都可以轻轻松松就说出一个“典型的巴菲特形象”,谁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吴梅》内容简介:本书搜集大量珍贵资料,采取纵横结合的方式,对一代曲学大师吴梅的生平事迹及成就进行较为
地不爱宝-汉代的简牍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台湾中研院院士邢义田先生的论文集之一。共收录作者相关论文二十二篇。地不爱宝-汉代的简牍 目录 汉代简牍的体积、重量和使用—...
阅读宝典小学语文总复习 本书特色 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文基本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长期以来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日...
《恶童日记(珍藏纪念版)》内容简介:《恶童日记》 一座被外国军队占领的城市,由于粮食短缺,人民生活艰难困苦,一位年轻妇女只好
1573-1644-晚明史-上 本书特色 本书论述的晚明史,起于万历元年(1573年),迄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今有汤纲、南炳文《明史》和牟复礼(fred...
虚室止止集 本书特色 陈支平编写的《虚室止止集》共分为四卷,分别 为经济史研究、闽台历史文化研究、思想文化及其他 和方法论笔谈。在卷一至卷三中,作者以其深入细致...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2021》内容简介:本书以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和教材为蓝本,以科学、合理、贴心的学习周计划为主线,以学
《毛泽东年谱(1893-1949)》是国内外首次详细记述毛泽东的思想和生产业绩的编年体著作,经过八年时间精心编撰而成。这部年谱记述
《明清的戏曲:江南宗族社会的表象》内容简介:《明清的戏曲》是日本学士院院士、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田仲一成的代表作。在
大清棋局:明亡清兴卷 本书特色 本书为中国首部90后历史学人独立撰写,并得到学界高度认可的清朝通史。书中详尽记录了清朝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体系从萌芽、构建到巅...
元代宫廷秘史-最新经典珍藏 本书特色 帝王与后妃的宫廷生活,一直笼罩着神秘的色彩,难以为世人所知晓。《元朝宫廷秘史(*新经典珍藏)》根据史实和传说编写的...
大三国演记(上下) 本书特色 作者倾注十年心血撰写成了本书,从宏观着眼,细微入手,重现了这段历史,给中华史库增添了一块瑰宝。作者以恢廊的历史视野考察这跌宕起伏的...
中国史学名著选 汉书选 本书特色 《左传》是编年史.在选题时要避免过分零散,就必须参用纪事本末体;但如完全采用纪事本末体,就有很大一部分应当选用的资料.要因为零...
阿尔伯特施佩尔是整个纳粹高层最难以捉摸的人物。他是第三帝国的首席建筑师、希特勒的宠臣、最亲密的伙伴施佩尔设计了帝国新总理
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 本书特色 本书1990年荣获美国图书奖,1987年荣获社会主义评论图书奖。古典文明的古典性在哪里?在有史以来*大胆的学术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