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 年华追忆 ; 寄情怡性 ; 故情重温 ; 旅踪屐痕四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一封信、阿河、择偶记、背影、给亡妇、儿女、我是扬州人、女人、说梦、荷塘月色、扬州的夏日、春、看花、春晖的一月等。
《荷塘月色》精选朱自清先生写景、叙事、抒情散文以及经典的游记散文及日常随笔等。这些文章思想内涵极为丰富,不仅可以品读现代文学史上“白话美文的模范”,还能从微微荡漾的时光波纹里,映现先生从少年、青年到中晚年的人生境遇和感悟。纯朴、清新,处处袒露真情实感,堪称一部独特的心路自传。教育部推荐,必读清隽笔触绘出至真至爱至美的世界独特挚朴文风树立“白话美文的典范”精选《荷塘月色》《春》《匆匆》《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耳熟能详的名篇
择偶记自己是长子长孙,所以不到十一岁就说起媳妇来了。那时对于媳妇这件事简直茫然,不知怎么一来,就已经说上了。是曾祖母娘家人,在江苏北部一个小县份的乡下住着。家里人都在那里住过很久,大概也带着我;只是太笨了,记忆里没有留下一点影子。祖母常常躺在烟榻上讲那边的事,提着这个那个乡下人的名字。起初一切都像只在那白腾腾的烟气里。日子久了,不知不觉熟悉起来了,亲昵起来了。除了住的地方,当时觉得那叫做“花园庄”的乡下实在是*有趣的地方了。因此听说媳妇就定在那里,倒也仿佛理所当然,毫无意见。每年那边田上有人来,蓝布短打扮,衔着旱烟管,带好些大麦粉,白薯干儿之类。他们偶然也和家里人提到那位小姐,大概比我大四岁,个儿高,小脚;但是那时我热心的其实还是那些大麦粉和白薯干儿。记得是十二岁上,那边捎信来,说小姐痨病死了。家里并没有人叹惜;大约他们看见她时她还小,年代一多,也就想不清是怎样一个人了。父亲其时在外省做官,母亲颇为我亲事着急,便托了常来做衣服的裁缝做媒。为的是裁缝走的人家多,而且可以看见太太小姐。主意并没有错,裁缝来说一家人家,有钱,两位小姐,一位是姨太太生的;他给说的是正太太生的大小姐。他说那边要相亲。母亲答应了,定下日子,由裁缝带我上茶馆。记得那是冬天,到日子母亲让我穿上枣红宁绸袍子,黑宁绸马褂,戴上红帽结儿的黑缎瓜皮小帽,又叮嘱自己留心些。茶馆里遇见那位相亲的先生,方面大耳,同我现在年纪差不多,布袍布马褂,像是给谁穿着孝。这个人倒是慈祥的样子,不住地打量我,也问了些念什么书一类的话。回来裁缝说人家看得很细:说我的“人中”长,不是短寿的样子,又看我走路,怕脚上有毛病。总算让人家看中了,该我们看人家了。母亲派亲信的老妈子去。老妈子的报告是,大小姐个儿比我大得多,坐下去满满一圈椅;二小姐倒苗苗条条的,母亲说胖了不能生育,像亲戚里谁谁谁;教裁缝说二小姐。那边似乎生了气,不答应,事情就摧了。母亲在牌桌上遇见一位太太,她有个女儿,透着聪明伶俐。母亲有了心,回家说那姑娘和我同年,跳来跳去的,还是个孩子。隔了些日子,便托人探探那边口气。那边做的官似乎比父亲的更小,那时正是光复的前年,还讲究这些,所以他们乐意做这门亲。事情已到九成九,忽然出了岔子。本家叔祖母用的一个寡妇老妈子熟悉这家子的事,不知怎么教母亲打听着了。叫她来问,她的话遮遮掩掩的。到底问出来了,原来那小姑娘是抱来的,可是她一家很宠她,和亲生的一样。母亲心冷了。过了两年,听说她已生了痨病,吸上鸦片烟了。母亲说,幸亏当时没有定下来。我已懂得一些事了,也这么想着。光复那年,父亲生伤寒病,请了许多医生看。*后请着一位武先生,那便是我后来的岳父。有一天,常去请医生的听差回来说,医生家有位小姐。父亲既然病着,母亲自然更该担心我的事。一听这话,便追问下去。听差原只顺口谈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母亲便在医生来时,教人问他轿夫,那位小姐是不是他家的。轿夫说是的。母亲便和父亲商量,托舅舅问医生的意思。那天我正在父亲病榻旁,听见他们的对话。舅舅问明了小姐还没有人家,便说,像×翁这样人家怎么样?医生说,很好呀。话到此为止,接着便是相亲;还是母亲那个亲信的老妈子去。这回报告不坏,说就是脚大些。事情这样定局,母亲教轿夫回去说,让小姐裹上点儿脚。妻嫁过来后,说相亲的时候早躲开了,看见的是另一个人。至于轿夫捎的信儿,却引起了一段小小风波。岳父对岳母说,早教你给她裹脚,你不信;瞧,人家怎么说来着!岳母说,偏偏不裹,看他家怎么样!可是到底采取了折衷的办法,直到妻嫁过来的时候。1934年3月作……
朱自清(1898-1948年),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成长于江苏扬州,故称“我是扬州人”。北京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代表作品《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极高成就。
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三卷 本书特色 本书是著名学者陆耀东先生的中国新诗史终卷,作者是新诗研究的权威学者,花费几十年心血收集新诗研究的原始资料,用极...
1990年代新潮诗研究 本书特色 《1990年代新潮诗研究》坚持文学研究的精英意识和审美尺度,既突出那些具有开创意义的重大学术成果和学术名人,也不忽视一些具有典...
当代中国散文八大家--华梵灵妙 (金克木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金克木散文之过人之处在于其“学者的渊博和理性,思想家的敏锐和机锋,诗人的激情和想象”,“出经入史,...
三国演义诗词英译 本书特色《<三国演义>诗词英译》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的《三国演义》中的204首诗词歌赋等韵文为原文依据,以英国译者brewitt—taylor的...
中国爱情诗精选-(中英对照版) 内容简介 《中国爱情诗精选》是一部中英对照中国爱情诗歌选集,所选的诗歌从*早的诗歌集《诗经》一直到现当代,囊括了从古到今的爱情诗...
有多少优雅可以重现 本书特色 蔡葩的写作,也许就是重新找回南洋的一个开端。这个开端所指向的各种人生远岸,还有众多普通人思想和情感的纵深,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寻和想...
管子探源/齐鲁文化研究文库 本书特色 《管子探源》,罗根泽著,*二十年(1931年)四月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本书正文共272页,约十万字余(估算)。作者将《管子》...
徒步墨脱生死路 本书特色 西藏墨脱县背崩乡的希望小学,在近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成长着,那里的孩子们,过着我们想象不到的艰苦生活。《徒步墨脱生死路》作者王颖...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3)》内容简介:货币国际化是指某种主权货币超越国境,在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外汇储备中被其他国家广
梁实秋-雅舍谈吃(28.00) 本书特色 经典是一种内在经典是一种格调经典是一种感觉*经典的美食散文,是现当代休闲散文的典范之作!梁实秋-雅舍谈吃(28.00)...
历史的绊脚石 本书特色 我们很难读到这般真实文字,它忠实地记录了这个时代的生命与死亡。作者用细致而锐利的叙事,讲述了弥散于中国角落深处的人与人生。作者赵涵漠不大...
金殿重楼花间语-温庭筠传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了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的一生,其诗词俱佳,以词著称。温庭筠诗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其...
随笔随说 本书特色 《随笔随说》为我社时代诗文坊之一种,系安徽省老报人、文学评论家曹志培多年来散见于各类报刊的文艺随笔结集,体现了作者博览群书、融通古今的文学素...
南京大屠杀 本书特色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攻破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进城的日军,以其占领者的优越感,在随后的几个星期里,残暴地屠杀了已经放...
周国平经典作品随感系列--碎句与短章(蓝) 内容简介 大学里都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在新书《碎句与短章》中,周国平老师对平常生...
志摩的诗-中国文学经典馆 内容简介 该系列汇集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影响力的作家的经典作品。《志摩的诗》所收录的诗歌意境优美、清新脱俗、音韵和谐。徐志摩借此表达...
你是锦瑟.我为流年-李商隐诗传-典藏版 本书特色 李商隐的诗歌是唐诗里的一朵奇葩,其构思新奇,风格婉约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成为...
浮山笔记 本书特色 《浮山笔记》集子里的作品有长有短,以短小居多。这一篇篇随笔如博客一般,记录了作者徐宏力一些真实可感的思想与感悟。作者的文风,很丰富。...
大饭碗:一部中国农村发展进程的浮世绘 本书特色 《大饭碗》是农村发展进程的纪实,也是画卷。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视角,审视社会生活,将所闻所见,素材取舍,形成了波澜壮...
我的父亲母亲 本书特色 《我的父亲母亲》侧重写父母、兄长、妻儿等亲人间生活经历,梁先生的这类文章,读来令人感动落泪,不仅折射出他文字的忧郁深情,也蕴藏着一种对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