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一滴的改造-胡适谈时代

一点一滴的改造-胡适谈时代

作者:胡适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6-08-01

评分:5分

ISBN:9787550282780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一点一滴的改造-胡适谈时代 本书特色

    收录胡适谈社会的39篇文章,展示了胡适先生对重要社会问题的探讨,这些文章的内容横跨了文化、民生、修身、历史、教育、社会改革、抗战,甚至妇女地位等诸多领域,逻辑严密,文辞优美,语言谐趣,亲和力十足,感染力又十足,开一代风气之先,影响至今。

一点一滴的改造-胡适谈时代 内容简介

     胡适,纵横学界、政界、文化界都取得巨大的成就,是20世纪世界*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对当今青少年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无论是了解胡适的本身的成长经历,还是由此激励自己积极向上,都值得一看。
错过胡适一百年,如今仍是呼唤胡适的时代。
本书文章的内容横跨了文化、民生、修身、历史、教育、社会改革、抗战,甚至妇女地位等诸多领域,阅读本书,我们可以体会到胡适对于家国的热爱和思考。 

一点一滴的改造-胡适谈时代 目录

归国杂感 / 1
贞操问题 / 10
慈幼的问题 / 22
论贞操问题 / 28
少年中国之精神 / 37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 42
新思潮的意义 / 47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 / 57
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 / 69
论女子为强暴所污 / 79
好政府主义 / 81
学生与社会 / 89
我的歧路 / 96
爱国运动与求学 / 102
五四运动纪念 / 109
我们要我们的自由 / 120
人权与约法 / 124
我们什么时候才可有宪法? / 132
知难,行亦不易 / 141
我们走哪条路 / 157
思想革命与思想自由 / 174
《独立评论》引言 / 178
中国问题的一个诊察 / 180
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 / 189
海外归来之感想 / 196
伟大的同情心 / 200
中国目前的情势 / 204
中国抗战也是要保卫一种文化方式 / 212
纪念“五四” / 225
抗战五周年纪念 / 229
我们能做什么? / 234
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 / 241
自由主义 / 247
对立法院的寄望 / 255
五十年来的美国 / 264
报业的真精神 / 275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 283
论战后新世界之建设 / 290

一点一滴的改造-胡适谈时代 节选

归国杂感
我在美国动身的时候,有许多朋友对我道:“密斯忒胡,你和中国别了七个足年了,这七年之中,中国已经革了三次的命,朝代也换了几个了。真个是一日千里的进步。你回去时,恐怕要不认得那七年前的老大帝国了。”我笑着对他们说道:“列位不用替我担忧。我们中国正恐怕进步太快,我们留学生回去要不认得他了,所以他走上几步,又退回几步。他正在那里回头等我们回去认旧相识呢。”
这话并不是戏言,乃是真话。我每每劝人回国时莫存大希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我自己回国时,并不曾怀什么大希望。果然船到了横滨,便听得张勋复辟的消息。如今在中国已住了四个月了,所见所闻,果然不出我所料。七年没见面的中国还是七年前的老相识!到上海的时候,有一天,有一位朋友拉我到大舞台去看戏。我走进去坐了两点钟,出来的时候,对我的朋友说道:“这个大舞台真正是中国的一个绝妙的缩本模型。你看这‘大舞台’三个字岂不很新?外面的房屋岂不是洋房?里面的座位和戏台上的布景装潢又岂不是西洋新式?但是做戏的人都不过是赵如泉、沈韵秋、万盏灯、何家声、何金寿这些人。没有一个不是二十年前的旧古董!我十三岁到上海的时候,他们已成了老角色了。如今又隔了十三年了,却还是他们在台上撑场面。这十三年造出来的新角色都到哪里去了呢?你再看那台上做的《举鼎观画》。那祖先堂上的布景,岂不很完备?只是那小薛蛟拿了那老头儿的书信,就此跨马加鞭,却忘记了台上布的景是一座祖先堂!又看那出《四进士》。台上布景,明明有了门了,那宋士杰却还要做手势去关那没有的门!上公堂时,还要跨那没有的门槛!你看这二十年前的旧古董,在二十世纪的大舞台上做戏;装上了二十世纪的新布景,却偏要做那二十年前的旧手脚!这不是一副绝妙的中国现势图吗?”
我在上海住了十二天,在内地住了一个月,在北京住了两个月,在路上走了二十天,看了两件大进步的事:**件是“三炮台”的纸烟,居然行到我们徽州去了;第二件是“扑克”牌居然比麻雀牌还要时髦了。“三炮台”纸烟还不算希奇,只有那“扑克”牌何以会这样风行呢?有许多老先生向来学A、B、C、D,是很不行的,如今打起“扑克”来,也会说“恩德”“累死”“接客倭彭”了!这些怪不好记的名词,何以会这样容易上口呢?他们学这些名词这样容易,何以学正经的A、B、C、D,又那样蠢呢?我想这里面很有可以研究的道理。新思想行不到徽州,恐怕是因为新思想没有“三炮台”那样中吃罢?A、B、C、D,不容易教,恐怕是因为教的人不得其法罢?
我**次走过四马路,就看见了三部教“扑克”的书。我心想“扑克”的书已有这许多了,那别种有用的书,自然更不少了,所以我就花了一天的工夫,专去调查上海的出版界。我是学哲学的,自然先寻哲学的书。不料这几年来,中国竟可以算得没有出过一部哲学书。找来找去,找到一部《中国哲学史》,内中王阳明占了四大页,《洪范》倒占了八页!还说了些“孔子既受天之命”“与天地合德”的话。又看见一部《韩非子精华》,删去了《五蠹》和《显学》两篇,竟成了一部《韩非子糟粕》了。文学书内,只有一部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是很好的。又看见一家书目上有翻译的莎士比亚剧本,找来一看,原来把会话体的戏剧,都改作了《聊斋志异》体的叙事古文!又看见一部《妇女文学史》,内中苏惠的回文诗足足占了六十页!又看见《饮冰室丛著》内有《墨学微》一书,我是喜欢看看墨家的书的人,自然心中很高兴。不料抽出来一看,原来是任公先生十四年前的旧作,不曾改了一个字!此外有一部《中国外交史》,可算是一部好书,如今居然到了三版了。这件事还可以使人乐观。此外那些新出版的小说,看来看去,实在找不出一部可看的小说。有人对我说,如今*风行的是一部《新华春梦记》,这也可以想见中国小说界的程度了。
总而言之,上海的出版界——中国的出版界——这七年来简直没有两三部以上可看的书!不但高等学问的书一部都没有,就是要找一部轮船上火车上消遣的书,也找不出!(后来我寻来寻去,只寻得一部吴稚晖先生的《上下古今谈》带到芜湖路上去看。)我看了这个怪现状,真可以放声大哭。如今的中国人,肚子饿了,还有些施粥的厂把粥给他们吃。只是那些脑子叫饿的人可真没有东西吃了。难道可以把些《九尾龟》《十尾龟》来充饥吗?
中文书籍既是如此,我又去调查现在市上*通行的英文书籍。看来看去,都是些什么莎士比亚的《威匿思商》《麦克白传》[1],阿狄生的《文报选录》,戈司密的《威克斐牧师》,欧文的《见闻杂记》……大概都是些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的书。内中有几部十九世纪的书,也不过是欧文、迭更司[2]、司各脱[3]、麦考来几个人的书,都是和现在欧美的新思潮毫无关系的。怪不得我后来问起一位有名的英文教习,竟连BernardShaw[4]的名字也不曾听见过,不要说Tchekoff和Andreyev了。我想这都是现在一班教会学堂出身的英文教习的罪过。这些英文教习,只会用他们先生教过的课本。他们的先生又只会用他们先生的先生教过的课本。所以现在中国学堂所用的英文书籍,大概都是教会先生的太老师或太太老师们教过的课本!怪不得和现在的思想潮流绝无关系了。
有人说,思想是一件事,文学又是一件事,学英文的人何必要读与现代新思潮有关系的书呢?这话似乎有理,其实不然。我们中国人学英文,和英国、美国的小孩子学英文,是两样的。我们学西洋文字,不单是要认得几个洋字,会说几句洋话,我们的目的在于输入西洋的学术思想。所以我以为中国学校教授西洋文字,应该用一种“一箭射双雕”的方法,把“思想”和“文字”同时并教。例如教散文,与其用欧文的《见闻杂记》,或阿狄生的《文报选录》,不如用赫胥黎的《进化杂论》。又如教戏曲,与其教莎士比亚的《威匿思商》,不如用BernardShaw的AndroclesandtheLion或是Galsworthy的Strife或Justice[5]。又如教长篇的文字,与其教麦考来的《约翰生行述》,不如教弥尔[6]的《群己权界论》。……我写到这里,忽然想起日本东京丸善书店的英文书目。那书目上,凡是英美两国一年前出版的新书,大概都有。我把这书目和商务书馆与伊文思书馆的书目一比较,我几乎要羞死了。
我回中国所见的怪现状,*普通的是“时间不值钱”。中国人吃了饭没有事做,不是打麻雀,便是打“扑克”。有的人走上茶馆,泡了一碗茶,便是一天了。有的人拿一只鸟儿到处逛逛,也是一天了。更可笑的是朋友去看朋友,一坐下便生了根了,再也不肯走。有事商议,或是有话谈论,到也罢了。其实并没有可议的事、可说的话。我有一天在一位朋友处有事,忽然来了两位客,是××馆的人员。我的朋友走出去会客,我因为事没有完,便在他房里等他。我以为这两位客一定是来商议这××馆中什么要事的。不料我听得他们开口道:“××先生,今回是打津浦火车来的,还是坐轮船来的?”我的朋友说是坐轮船来的。这两位客接着便说轮船怎样不便,怎样迟缓。又从轮船上谈到铁路上,从铁路上又谈到现在中交两银行的钞洋跌价。因此又谈到梁任公的财政本领,又谈到梁士诒的行踪去迹……谈了一点多钟,没有谈上一句要紧的话。后来我等的没法了,只好叫听差去请我的朋友。那两位客还不知趣,不肯就走。我不得已,只好跑了,让我的朋友去领教他们的“二梁优劣论”罢!
……

一点一滴的改造-胡适谈时代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20世纪中国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在文、史、哲等诸多领域有突出贡献。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积极倡导白话文运动;提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著名方法论;推崇西方文化、倡导自由、民主与个性解放,并为之奋斗不辍,著述丰厚。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中国,在当下亦有深远意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