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社会和礼仪/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客观地记录了一些可观察的地方礼仪传统的表达(也可称之为“有意义的礼仪标签”),这些标签包括同地方宗教和祖先祭祀紧密联系的文字传统、地方神祗的故事、村民自己或和尚道士所演绎的乡村仪式、建筑的特征等,并重构了这些礼仪所应用到的地方制度的历史。通过个案研究,对于统一的中国社会进行了详细的论证,重建了地方社会如何获取及认同自身特性的历史,以及地方社会如何接受并整合到一个大一统的文化的历史,展现了中国社会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明清中国的政治秩序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一直为研究者所高度关注。传统的历史学,强调朝廷自上而下的管治能力。科大卫却关注地方社会上的各种势力和人群,看他们如何在关键历史时刻,利用物质的和符号的手段,挤进一个逐渐成形的政治制度,并安身立命于其中。科大卫是自下而上来考察国家缔造这个过程的,他告诉我们,在民间宗教仪式、宗族源流传说、社区节诞、及其他日常生活领域中,有关朝廷的譬喻,如何与地方想象互动、上下渗透,并且循环贯穿各地社会传统的建构。几百年间,以上这些过程产生出有关权力、权威、文化认同的观念与制度,这些观念与制度既多元,又一统。《明清社会和礼仪》一书是历史人类学的典范,深具启发意义。
《明清社会和礼仪/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要明白新界兴建祠堂的意义,便必须了解16世纪至18世纪新界宗族所出现的社会和政治变化。龙跃头邓氏的祠堂兴建于16世纪,其时他们控制了新界大部分地方。在早期,即使是与龙跃头邓氏共同致力于宗族建设的近亲锦田邓氏,也无法兴建祠堂。锦田邓氏反而在宗族捐建的凌云静室安放了种种祖先灵位。18世纪时,龙跃头邓氏衰落,新界大部分地方不再归单一宗族所有,“大姓”的特权和地位遂由一个约有十二个宗族团体组成的庙宇联盟来维持。宗族拥有独立祠堂与否,差异巨大。大多数庶民的子孙,从而新界的大部分家族,都是在远为简陋的神龛和墓地拜祭祖先的。祠堂建得美轮美奂,象征宗族的统一,而墓地和神龛的祭祀则否。祠堂的祭祖,所祭的是同宗各支脉的先人,多少则视乎后人所许可而定。至于墓地和神龛的祭祀,则是为个别先人,或充其量是为单一支脉的始祖而设。不同的祭祀产生不同的宗族传说。祠堂的集体祭祀产生宗族由崛起以至兴盛的传说,祠堂的建成是其明证;相反,墓地和神龛的祭祀只是产生出宗族在某村定居,而在不同地区开枝散叶的传说。一方面是祠堂数目激增,另一方面则是族谱编修的盛行。编修族谱与兴建祠堂不同,并不局限于自称书香门第的家庭。但是,即便如此,仍有迹象显示编修族谱的工作在明朝经历过一次与士大夫传统的兴起有关的转型。任何熟悉新界族谱的人都会注意到,这些族谱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开篇之际录有一长串开基祖以前的先人名字。陈永海在晚近的论文中认为,这些名字源于庐山道的授箓科仪。陈永海根据他对华南土著“猺民”人教仪式的观察,以及散见于客家历史文献的资料,说明按照庐山道的传统,男子(偶有女子)在成人仪式中获授神力并取箓名。这些名字会给记录下来,因为到了须借助神力之时,将要列出先人的整个名单。这些名单可以视作族谱,但其所追溯的不是父系亲属,而是祛邪法力的转移。这是把族谱用来作为先人力量的传承,以进行祛邪法事,士大夫则是把族谱作为整理世系之用,以确定祖先灵位放置恰当,而且香火不绝,二者大不相同。因此,新界宗族明末清初的族谱把这些箓名载入,所显示的不是当地传统的延续,而是士大夫编修方法的转型。①与祠堂激增和族谱编修密切联系的,是士大夫所定礼仪的流行。明朝以来,这些礼仪的标准典籍恐怕便是大儒朱熹(1130-1200)所撰的《家礼》。《家礼》中的不少规条仍可在新界找到。不但婚丧礼仪与书中所言一致,就连许多祠堂中灵位的样式也遵循书中的细节。但是,谁也别以为可以在新界找到《家礼》所规定的婚丧仪式:正如醮会的情况一样,乡村并不严格跟随书中所载行事,而是把书中规条与源自不同传统的仪式相结合。尽管这会让人觉得是选择性的遵循,但比遵循本身更重要的是对这遵循的信念,而这信念不但是由礼仪合度,也是由文本的广泛使用支撑起来的。然而,我在新界并未见到过任何《家礼》。就我和其他人所见,常用的是一些乡村手册,几乎都是手写本,里面备有婚丧礼仪、土地买卖、信札,以及其他乡村活动的标准文件。一般相信,这些手册所载者即为这些文件的“帖式”。仪式中可能记录和使用过标准文本,而村民对此的信念表现在他们对所获得的文字记录的尊崇。文本的广泛使用向村民表明,乡村仪式只不过是祖传典籍中适用于所有中国人的仪式的若干变种。②……
科大卫(David Faure),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博士。曾任教于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牛津大学,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比较及公众历史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伟伦历史学研究教授,近年致力于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主要著作有《皇帝和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近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等。
品读南通 本书特色 张成国编著的《品读南通》一书共分南通概览、山水南通、文博南通、物华南通、风雅南通、历史南通等六个部分共五十个单元,内容涵盖旅游景点、公园绿地...
书中收录了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五一年维特根斯坦的思想笔记。笔记涉及哲学、宗教、历史、心理学、语言学、美学、艺术、音乐等方面的评论。从这些笔记的吉光片羽间,我们可以精...
移民文化及其伦理价值 本书特色 《移民文化及其伦理价值》:纪念中国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丛书移民文化及其伦理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中国移民文化与...
《手把手教你学:烫发技术超精图解》内容简介:一名合格的发型师不仅要扎扎实实地掌握发式造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艺,也要利用
打破浪漫病-胡适思想录-(九) 本书特色 胡适,汉族,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
中国古代都城 本书特色 “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
实用公文写作手册 本书特色 本书以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2012)为依据,密切...
罗常培文集-第三卷 内容简介 《罗常培文集(第3卷)》原名《国音字母演进史》,是作者1930年在清华大学任教时主讲《中国音韵沿革》讲义的一部分,1934年由上海...
卓安納.拉思 (Joanna Russ 1937-)美國女性主義科幻作家暨評論家。她在女性主義科幻小說領域與科幻新浪潮時期中都是重要人物。她的小說以強烈的女性主...
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民间游戏常识 本书特色 《中华传统民间游戏常识》讲述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丰富的内涵,不仅充分表现出以华...
茶经(黑白版)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陆羽的不朽之作《茶经》,成书于八世纪,是世界上现存*早、*完整、*全面介绍茶的首部专著,被誉为茶...
伊索寓言-全译本 本书特色 伊索编著的《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全译本)(精)》来源于古希腊民间,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它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
西蒙·詹姆斯(Simon James)英国知名绘本作家。大学主修平面设计,做过很多种不同的工作,包括警察、农夫,以及美术老师等。詹姆斯的插画,线条自由轻巧,用色...
古代文明-(第9卷) 本书特色 《古代文明(第9卷)》是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辑的不定期连续性考古文集。由两部分组成:**部...
日本有病-解剖我们的邻居.对手.朋友 本书特色 我不是间谍,也不是叛徒我深爱中国,也忧心日本我是在西方媒体上发表日本论的中国人潜伏日本二十年,中国制造东京眼透视...
出口成错-还原俗言俚语的真正含义 本书特色 本书是本书是著者长期研究、破解民间语言的创新性成果。适合以下读者:1、 广大文学爱好者2、语言研究者3、从事语言教育...
中国盐文化史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大象出版社出版★ 一部史料宏富、脉络清晰、内容充实、可读性强的盐文化史★ 著名学者、作家冯骥才题词,著名作家二月河作序★...
傈僳语教程 本书特色《云南民族文化丛书·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卷:傈僳语教程》系统地涵盖了傈僳语学习所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云南民族文化丛书·云南少数民族语言...
★深入探索不同的地域文化 一场人类文明的全球壮游 在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中,传说都占有重要地位。在东西方艺术家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明中的动人传说,借助艺术的...
作品目录1.少年实业家2.好事多磨3.百发百中的判断力4.四十而立5. 二期稻作实验6. 只吃八分饱7. 贪心过度自取灭亡8. 反败为胜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