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希米亚中国

波希米亚中国

作者:陈冠中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4-01-01

评分:5分

ISBN:7563344926

所属分类:民俗文化

书刊介绍

波希米亚中国 内容简介

现在,北京文化有官味、商业味、学院味、京味和波希米亚味之辨,但气味,是浮移不确、互相渗透混糅的,*终是一种体会而不是用文字可以锁定的。
这些气味能共存,特别是商业和波希米亚的扎根,说明今天的北京终究是跟以前不一样,也反映了中国的政经社会的大气候。
所以,用军国的暴秦来喻今日中国,显然是落后于形势,是开倒车,是在破坏中国在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形象。现实和人心皆已超越了秦国人的文明,中国实不该继续捧秦。
大家要防的,倒是暴秦的回潮。
若真的要以古喻今,政局上,学界在看晚清及共和早期,然文化上,似宜调用盛唐为今后中国形象的主喻。
盛唐不是一天建成的,是要累积、要官民共同努力、要改革开放。现在的环境,平心而论总的来说比建国以来任何时间好。
难得的是有了北京这样集中了巨大资源和人才的大文化场域。若从过去二十年的成绩来看,北京大场域的各亚场域中,波希米亚的一块是值得我们期待的,虽然发展仍将是迂回曲折。
北京的文化队伍,有一大块是民间的,即所谓体制外的,不属于国家单位编制内的。不过我们不要忽略,更大的一块是体制内的。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互相合作、渗透,也有各做各甚至互相抵制,不一而足。
美国《新闻周刊》的通讯员慕亦仁在北京问我,为什么“布波”(BOBO,布尔乔亚和波希米亚)这词在美国其实没什么人说起,在北京却成了时髦词。我想是这样,北京本来就多波希米亚人,是大家都认知的事,人多就细分,有的波希米亚人先富起来了,有些高消费力的人也波希米亚化,既有舶来新词,就顺势接受以对号入座,才有可能一下变时髦词。重点是先有了波希米亚族群,人多,才能搞分辨,而这种求创意、尚个性的不稳定另类,是必然分分合合。布波外,还可以有底层波希米亚(用Subaltem这字的话,可叫SUBO),商业波希米亚,媚雅波希米亚,崇洋波希米亚,恋华波希米亚,唯美波希米亚,唯糙波希米亚,前卫波希米亚,古典波希米亚,学院波希米亚,民粹波希米亚,进步波希米亚,颓废波希米亚,知识分子波希米亚,反智波希米亚,政治波希米亚,非政治波希米亚,暴力波希米亚,不暴力波希米亚,民族波希米亚,无国界波希米亚,时尚波希米亚,反时尚波希米亚,新纪元波希米亚,Cyber波希米
亚,另类生活波希米亚,隐性波希米亚,假波希米亚,波希米亚名士,波希米亚痞子,波希米亚君子,波希米亚疯子、波希米亚才子,波希米亚混子、波希米亚老外

波希米亚中国 本书特色

“波希米亚”这词,由*初的一个中欧地名,到流浪的吉卜赛,到19世纪在巴黎逐渐蜕变出来的现在的意义,身份往往是跟混文化艺术创作有关,姿态是反叛、浪漫、格,崇尚的是自由、解放、想像力、心身并重和潜能发挥,生活是要跟大众的主流、社会的常规、中产的拘谨有区别,不屑的是物质主义、歧视、不公、为符合社会期待的按步晋升制、统治阶层的仪轨等等——那仅是一个供意会的表象轮廓,当中有许多历史变奏及内在矛盾。——陈冠中
失根、落拓,对布尔乔亚不满,又无文化特权的文艺知识分子,当他们大量进入都市,并以特定地区或特定聚集场所为集散地,一个波希米亚社区即告形成。——南方朔

波希米亚中国 目录

陈冠中
波希米亚北京
有一百个理由不该在北京生活,为什么还在这?
台北嬉谱
三城记——上海·香港·台北的移动盛宴
半唐番美学笔记
廖伟棠
相声化和祭典化的先锋戏剧
准资本主义时期的吟游诗人
妈妈,一起飞吧!——丽江玉龙雪山音乐节
流放者的归来
“混”在北京的香港人
五道口的“安那其”
三里屯的“重光”及后海的“沦陷”
再造798厂
北京诗人地图
我在2002年的四个瞬间和相关的四首诗
颜峻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2002迷笛音乐节纪事
迷笛音乐节和“我们”的诞生(一个注释)
中国“盗版事业”和“Saw-gash Generation”
革命话剧的悖论——看《切·格瓦拉》
不,树村不是乌托邦
不说人话的艺术家

波希米亚中国 节选

陈冠中:1952年生于上海,在香港长大,曾住台北六年,现居北京。香港大学毕业,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念新闻学。著有《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太阳膏的梦》《什么都没有发生》《半唐番城市笔记》《香港未完成的实验》。**份正职是新闻记者。1976年创办《号外》杂志-被认为是香港波希米亚文化代表。20世纪80年代在香港拍电影,除写剧本外,策划或监制超过十部香港片和三部美国片:《等待黎明》《不是冤家不聚头》《花街时代》《一碗茶》《命贱》等。环保组织“绿色力量”三个发起人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内投资文化媒体事业。1994年赴台湾,参与创办台湾“超级电视台”。现在主要从事国内各种媒体的投资合作经营。廖伟棠:1975年生于广东。香港作家,摄影师。在香港当过书店店长,在北京编过杂志《视觉21》。曾获香港青年文学奖,香港中文文学奖,《中国时报》文学奖诗组首奖,《联合报》文学奖诗组大奖,《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马来西亚花踪世界华文小说奖。出版诗集《永夜》《随着鱼们下沉》《花园的角落,或角落的花园》《手风琴里的浪游》,参加展览《虚晃一枪》、摄影展《京西何兮》、艺术展《城市私影像》摄影展。颜峻:1973年生于兰州,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兰州晚报》工作。现居北京。无业。写作诗歌,乐评和其他文字。主持铁托工作室,策划音乐演出和电影,文学,艺术活动,以及其他有关地下文化的推广,发明,出版,麻烦制造,信息集散等工作。有自印诗集《诗四十九乎》《次声波》和朗诵会录音CD《不可能》。主编并制作文学杂志《书》。

波希米亚中国 作者简介

陈冠中,1952年生于上海,在香港长大,曾住台北六年,现居北京。香港大学毕业,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念新闻学,著有《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太阳膏的梦》、《什么都没有发生》、《半唐番城市笔记》、《香港未完成的实验》。第一份正职是新闻记者。1976年创办《号外》杂志——被认为是香港波希米亚文化代表。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