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创作类金签奖”得奖作品!科学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
★生命科学轻松入门,讲述有趣的动物、植物和细菌的性知识!
★复旦大学教授卢大儒、美籍华裔生物学家吴晓林、台湾大学教授于宏灿、台湾“中研院”研究员严宏洋 鼎力推荐!
l 除了人类,其他动植物甚至细菌也有“性”问题。
繁殖一定要有性吗?不一定!
有处女生殖这种事?真不少。
有性生殖比无性生殖好?同性恋是基因所致?性别意识是天生,还是后天教养导致?
让本书教给你认识生命必读的、你想象不到的各种“性”知识!
l 《生物的“性”世界》是一部将科学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的优秀科普作品,荣获海峡两岸*重要的科普奖项——“第五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创作类金签奖”!该奖项每两年举办一次,选拔华文世界*科普书籍,分创作及译作两类,并分别设立金签奖、银签奖及佳作奖。
l 本书作者、台湾著名医师林正焜有着十分专业的知识基础,在观察和书写生物的“性”世界时又不乏法布尔式的人文情怀,让生物常识在他的描述下变得富有意趣,获得两岸权威专家一致赞誉,尤其适合大中学生和自然科学爱好者阅读!
l 这不是一本谈性行为细节的书籍,而是一本谈生物生殖策略多样性,以及所牵涉到的基础学理的科普杰作。它用平易近人的语言,以很浅显的实例来解释深奥的生物繁殖现象与相关的理论,告诉你想知道却不好意思问的性知识。全书共十二章,涵盖以细菌、酵母、隐藻、果蝇、螳螂、蜘蛛、兰花、线虫、蚜虫、科莫多巨蜥、双髻鲨、鱼类等为模式研究生物,所获致的有关性及进化的知识。
l 你是否在公开层面避讳谈有关“性”的议题,私底下却到处找关于“性”议题的资料?一本优秀的有关性主题的科普书籍,正是我们社会所急切需要的。
l 千万别错过这本赢得权威专家一致好评的认识生命科学必读的性博物志!
&
权威推荐
展现科学的重要条件,源始于对事物的好奇,作出仔细认真的观察,收集一手的资料,然后,分析作结论。……林正焜的书都符合这些条件。甚至,他还自己作插图,简单拙朴,但都是有效表达。
——台湾大学动物研究所及生命科学系教授 于宏灿
本书用很平易近人的白话口语方式,以很浅显的实例来解释深奥的生物繁殖现象与相关的理论。因而我要极力推荐这一本你想知道却不好意思问的性问题的上好科普书籍。
——台湾“中央研究院”临海研究站研究员 严宏洋
本书是“第五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创作类金签奖”得奖作品。生命科学轻松入门,讲述有趣的动物、植物和细菌的性知识!
刚刚步入性成熟阶段的生物,包括人类的青少年男女,有时候会苦于性的欲火。这是生物界的自然现象:只要是有活跃性腺的动物,就会有情欲,不管是鸟、是鱼,还是人。于是,我们不免要问,要繁衍,就一定要有性吗?其实不然,有些生物,如线虫可以自体受精;还有科莫多巨蜥和双髻鲨,国外曾有多个处女生殖的案例!
在本书中,作者不讨论人类性事,而是介绍各种有趣的生物“性”知识。比如,蜜蜂的命运随着性别差异有很大的不同,蜂后疯狂产卵,工蜂(也是雌蜂)终日操劳,雄蜂不是等着交配就是等死。而造成阶级差异的,就是它们的性基因。
更稀奇的例子还比比皆是,如蚜虫,居然在出生之前,就已经“珠胎暗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还有,居然有一种红鲑的性腺发育会受温度变动的影响,而发生雄鱼变性的情况。
看完有趣的例子,作者也介绍了主导人的性别的性染色体x和y、荷尔蒙与大脑的关系,以及:基因是否可以决定人的性取向?同性恋是否是基因所致?还有,一个因意外而失去性器官的小男孩,成为“教养会改变性别意识”理论的实验对象,从小被教养成女孩,以至他和双胞胎弟弟的人生从此大相径庭。
性,不性,当真大有关系!
**章
性,有时候是一种陷阱吗?
性爱大餐
亲爱的,要不要到我身边?来一段销魂的激情,让我拥有你的精华,留下你的灵魂,你升天吧!
开玩笑吗?当我是你的食物还是玩物啊!
可是,还真有一些生物,不知道那多么要命,就是要性。某些螳螂及蜘蛛就是*有名的例子,明知危险,也要交配。
螳螂和蜘蛛的爱与死
我们来看看著名的法国昆虫诗人法布尔(1823~1915),怎么描述一只雄螳螂的爱与死(图 1-1):
我无意中撞见了一对极其恐怖的螳螂。雄螳螂沉浸在重要的职责中,把雌螳螂抱得紧紧的,但是这个可怜虫没有头,没有颈,连胸也几乎没有了。而雌螳螂则转过脸来,继续泰然自若地啃着它温柔的爱人剩下的肢体。被截肢的雄螳螂竟然还牢牢地缠在雌螳螂身上,继续做他的事!
以前有人说过,爱情重于生命。严格说来,这句格言从没有得到这么明显的证实。脑袋被砍掉、胸部被截去,这么一具躯体仍然坚持要授精。只有当生殖器所在的部位——肚子被吃掉时,他才松手。
如果说在交配结束后把情郎吃掉,把那衰竭的、从此一无用处的小矮子当作美食,对这种不大顾及感情的昆虫来说,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可以理解;然而,还在进行交配的当时,就咀嚼起情人,是远超出任何一个残酷的人所能想象的。但是我却看到了,亲眼看到了,而且至今还没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法布尔昆虫记全集》第五册,引自远流文化中译版)
除了头部之外,螳螂的腹部也有一个神经中枢,等于有两个脑。这就是它在交配时,就算整个头都被吃掉了,还能继续授精一两个小时的原因(图 1-2)。
除了螳螂,许多雌蜘蛛也有交配时吃掉配偶的习性。例如,对黑寡妇家族成员之一的澳洲红背蜘蛛来说,身为男子汉,生命的极致就是性爱和死亡。幸运的雄蜘蛛还能在死亡之前完成交配,留下自己的种;不幸的雄蜘蛛则在交配前就被雌蜘蛛当成美味充饥了。身上有血色沙漏图案的黑新娘,在交配之后会情不自禁吃掉新郎,寡妇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图1-3)。
成熟的雌蜘蛛会散发诱惑的费洛蒙,“亲爱的,你在哪里?要上我的床吗?”煽情的费洛蒙语言简直让雄蜘蛛难以按捺。为了展示交配意愿,雄蜘蛛会像西班牙的吉他王子一样,轻轻地拨弄蛛网,兴奋的身体忍不住颤抖着。经过一会儿半推半就的前戏,开始正式交配,就在雄蜘蛛将精液注入雌蜘蛛体内的同时,雌蜘蛛也将毒液注入雄蜘蛛的身体,等饿了,再慢慢吃掉它。雄性红背蜘蛛和爱侣交配后,绝大多数都难逃一死。少数侥幸逃过死亡之吻的雄蜘蛛,在交配后蹑手蹑脚逃离现场,等待填满另一个储精槽的机会。有人统计出来,每次交配,有三分之二的雄蜘蛛变成雌蜘蛛的食物;八成以上的雄性红背蜘蛛,不是在首次交配时葬身雌蜘蛛编织的爱与死的网床中,就是稍后被猎食者谋杀,能有第二次交配机会的雄蜘蛛不到两成。
雄性的对策
雄性黑寡妇蜘蛛当然不能坐以待毙,纵使摆脱不了无情的宿命,为了生存,他们得发展出一些办法来面对。例如为了增加成功繁殖后代的机会,雄性红背蜘蛛会根据周围雌性红背蜘蛛的成熟情况,调节自己的生长速度。在实验室中,雄蜘蛛闻到成熟雌蜘蛛的气味,会加快成熟,就是为了尽快交配。若没有成熟的雌蜘蛛出现,则慢慢地成长,储备时间和精力,好等待或寻找异性伴侣。
红背蜘蛛有两套设计精巧的性器,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雄的有两支阴茎,雌的有两个阴道——分别通向两个储精槽。每次交配的时候,雄红背蜘蛛只有一支性器可以将精液注入雌蜘蛛单边的储精槽。雄蜘蛛射精后,除了精子,另外还分泌黏稠液体阻塞阴道,甚至留下阴茎尖端的刺,卡住阴道,让后来者只能草草交配了事。
有一种圆网蜘蛛,雄蜘蛛会在交配过程中突然暴毙,留下自己的尸体给遗孀饱餐一顿,但是身体整个被吃完了,整支阴茎仍塞住阴道,阻绝其他雄蜘蛛尝试交配的通道。雌蜘蛛两个储精槽里的精子有同等机会制造下一代,但如果同一个储精槽先后有两位访客,九成以上的小蜘蛛是先到者的种,可见众精子进入雌蜘蛛体内之后,一边竞赛看谁跑**,一边还要组成联合阵线,打击主要敌人。就雄蜘蛛的立场而言,当然爱侣*好只专心孵育自己的种。尤其都贡献了自己的肉身,充当孵育下一代所需要的营养,就更不能容许别家的精子妄想入侵。
有位研究者曾经统计,被雌蜘蛛吃掉的雄蜘蛛,比没被吃掉的雄蜘蛛,留下较多的后代,大约多出四成。理由可能是没有吃掉雄蜘蛛的雌蜘蛛处于饥饿状态,繁殖能力比较差。或是如有些研究者指出的,被吃掉的雄蜘蛛的性交时间是没被吃掉的雄蜘蛛的两倍长,因此留下的后代也是后者的两倍之多。交配时间长,增加了受精的成功机会,但是这当中的男主角也许是疏于警觉,或是比较耽溺于性的欢愉,因此让自己长时间处于生命攸关的危机之中。
还有一个可能性:如果性爱是雌蜘蛛为了填饱肚子而设下的饵,被性食的雄蜘蛛便能让雌蜘蛛先饱餐一顿,让它不必急着用同样的方法引诱其他对手,这么一来,就可以提高自己的精子找到生命出路的机会。
科学家在澳洲红背蜘蛛身上观察到一个现象,有些澳洲红背蜘蛛进化出一条类似腰带的肌肉,多了这条束腹肌的雄蜘蛛身手比较矫健,交配的机会比较多,交配后逃命的机会也比较高。就算被雌蜘蛛咬伤,被咬到要害的机会降低了许多,伤口流出的体液也减少了,得以保住小命再填满另一个储精槽。美洲的西方黑寡妇,性交时雄蜘蛛被吃掉的机会不像澳洲红背蜘蛛那么大,它们就没有发展出这个装备。雄蜘蛛发展出这一条束腹肌,成了武林高手,我们且拭目以待,看这一条肌肉究竟能增加多少适者生存的能力。
为什么要性食同类
蜘蛛或螳螂这种“爱你就要吃掉你”的习性,科学家称之为“性食同类”。有些人认为,这只是饥饿的肉食性动物想吃东西的冲动,或者主张除了饥饿,主要原因还是为了养育健壮的下一代。也有人逆向思考,认为性食同类根本是雄性动物的阴谋,雄性动物以自己的肉体为饵,牺牲肉身来换取异性青睐,算是狠招。
看了螳螂和蜘蛛的性史,我们多了一个为生而为人而庆幸的理由。
回头看螳螂,到底雄螳螂在性食同类这个行为里面扮演什么角色?是同谋吗?或者完全是受害者?毕竟如果雄螳螂没有被吃掉的话,它还有机会通过交配留下自己的基因。
之前已经有实验证实,饥饿的雌螳螂比饱食的雌螳螂更会性食同类。科学家进一步发现,面对饥饿的或刚吃完一只蟋蟀的雌螳螂,雄螳螂更乐于接近饱足的雌螳螂;接近饥饿对象时则小心翼翼,得从远一点的地方一跃而上爱侣的背,让自己不被逮到。交配结束后,雄螳螂会花费较长的时间下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唯恐被螳臂掐住。从这一点看来,螳螂的雌雄两性之间有严重的角色冲突。在危机四伏的性爱当中,雄螳螂必须兼顾准确的射精与逃命,就像棒球选手必须准确地打击与上垒,一个疏忽就会出局一般,雄螳螂跟雌螳螂之间,也存在这种敌对的关系。换句话说,雄螳螂不是因为父爱,或为了种族的生存才牺牲自己,拿这些理想情操来解读大自然是没办法服人的。
性食同类的行为会留存下来,必定有个让螳螂比较能适应环境剧变的理由。也许有人主张,雄螳螂既然完事就想走,不为养家活口操劳,雌螳螂留它何用?当然是拿它当作食物。不过这是个倒果为因的想法,既然你要吃我,我当然顾不得家庭责任了。真正的理由是性食同类对于物种的存活有加分效益。或许曾经几度在饥荒的年份,以捕食小动物维生的螳螂,因为在交配时吃掉雄螳螂而逃过饿死的命运。雌螳螂既可以通过性来繁殖,又可以借着性的诱惑捕捉食物,因此手上多了一种度过险恶环境的武器。而不会性食同类的螳螂,或许因为没能熬过某一次环境剧变,便遭淘汰,于是会性食同类的螳螂地盘逐渐扩大,数量逐渐增加。
另一方面,雌螳螂要的到底是什么也是一个有趣的谜。有人甚至估计,在几种会性食同类的螳螂中,雌螳螂的餐盘里约有三分之二是雄螳螂,真是骇人的数字!在这些雌螳螂释放费洛蒙迷香的时候,它究竟要的是什么?是爱?是性?还是一顿大餐?它们难道不会过度性食同类吗?它们当然不明白,吃光了雄螳螂是多么严重的事,说不定可能造成灭种。但是大自然是十分睿智、力量十分强大的:灭种之后,过度性食的行为也就消失了。能存活的物种,一定不会过度性食同类。
性的目的是繁衍。纵使有时候性被拿来当作一种捕食的陷阱,也是为了增添繁衍的机会。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本书)
……
林正焜,台湾大学医学系毕业,曾为台大医院医师,现为开业医师、OneGene Biotech Inc.研发顾问。著有“生命三部曲”系列。其中,《认识DNA》一书介绍DNA;《细胞种子》介绍干细胞;本书则以性为主轴,兼及简介达尔文如何用开阔的心胸看待这个世界,也是这一系列的终曲。作者期待通过这三部著作,让喜爱科学的读者能从书中得到一些阅读的乐趣,同时体验到文明浪潮扑身而来的震撼;更期盼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听到“是什么”“所以如何如何”的时候,要追究“为什么”。相关著作:《细胞种子:干细胞和脐带血的故事》(修订版);《认识DNA:基因科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全新增修版)。
鸟类百科全书 本书特色 此书以鸟的类别为纲,按照传统分类的方式,鸣禽、陆禽、海鸟、猛禽、攀禽等各种鸟类尽收其中。全书分为七个章节,每个章节都对鸟的学名、身体尺寸...
云知道答案 本书特色 本书以图文形式带你走进神奇的气象世界。作者配合自己亲自拍摄的云朵、天空和各种气象照片,为你详细讲解云朵的种类、天空色彩的形成和各种神奇气象...
和四季花草玩耍 本书特色 《和四季花草玩耍》的作者二十多年专注于细密画,历时三年推出全新力作。书中选取春夏秋冬户外*常见、人们熟知却往往叫不上名字的花草,以它们...
能量-e时代少儿趣味新百科 本书特色 “给我力量吧!”当奥特曼对着苍天呼喊的时候,他已经在使用并得到了能量。 其实,我们做饭、取暖、照明,到锻炼身体、发动汽车、...
漫画宇宙简史-给孩子的漫画简史 本书特色 《漫画宇宙简史》专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讲述了关于宇宙的前沿知识,包括目前天文物理中核心的知...
诵读鹅妈妈歌谣学英语-(1)(本书配1张MP3) 本书特色 《诵读鹅妈妈歌谣学英语1》:「鹅妈妈」是西方对其民间童诗歌谣的统称,*初是由佚名的诗人和说书人所吟诵...
方舟子带你走近科学 内容简介 南极为什么没有熊?向日葵究竟向不向日?啄木鸟为什么不头疼?我们为什么不长尾巴?为什么说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人是理性的动物吗?快乐的...
《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内容简介:毕加索曾提醒我们:“每个孩子都是个艺术家,问题在于如何确保他长大后依然是。”本书源于作者在
时代周刊精选少儿百科(C辑,共10册) 本书特色本套书入选美国纽约市儿童推荐用书,获美国共同核心教育标准认可,《新京报》赞其“阅读与知识的完美结合”。92年创刊...
成长与性-中国儿童性教育全彩绘画读本-下-第二版 本书特色 全网热销50万册,新版重装上市,新添二孩的相关认知,引领孩子探索生命成长与性-中国儿童性教育全彩绘画...
可怕的科学:美妙的电影 本书特色 全球同步发行,少年科普金牌读本!荣获世界*著名科普图书大奖安万特奖!欧洲**少儿科普作家倾力打造!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隆重推出!...
诗意星河-天文诗话-从诗词歌赋走进中国古天文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含两大部分:天文和历法(“观象”和“授时”)。天文包括日月星辰各种天象,历法包括年月日...
你从小应该知道的世界著名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 本书特色 对于孩子们来说,读一部影响世界的名人的传记,便是经历了一次深远的思想之旅,打开了一扇启迪成长的智慧之门...
《从中等到优等——这样帮孩子越过藩篱》内容简介:中等生是一个“灰色地带”,他们既不及优等生那样出类拔萃,也不像成绩不好的学
大宇宙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3-6岁※ 扎实、严谨的知识体系,帮助孩子建立宇宙观,开阔孩子视野; ※ 近千个基础知识点,夯实科学基础; ※ 用孩子好奇的“神奇...
作者/邢立达加拿大艾伯塔大学古生物学研究生、80后科普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科学松鼠会资深成员,专注于兽脚类恐龙以及恐
斯科特讲的南极的故事 本书特色 韩国*受欢迎的科普读物,销量突破10000000册。两院院士+知名学者+特级教师重磅推荐,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科学家讲的科学故事”...
愿望树:聪明豆绘本系列 内容简介 绘本,也叫图画书,是一种图文配合、尤其强调用图画来讲故事的书。绘本是*适合亲子阅读的儿童读物之一,其高度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对培...
“有限世界”时代的来临 内容简介 该书从物理学、数学和生物学的微观角度讲述了人类对地球认识的发展进程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进程,借助于事例,指出了人类发展的新阶段-...
《不合群的勇气》内容简介:本书作者演讲《异类之美》视频播放量超过410万次,激励了无数观众与读者。感觉自己格格不入,永远无法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