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与弄堂有关的典故太多,与弄堂有关的人生太多。可以说,没有弄堂,也就没有上海。一座城市的记忆是什么?时间给出答案。《新闻晨报》星期日周刊团队近年来一直专注于上海本土题材的写作。他们写上海人,着力写的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在过去的几年里,周刊团队和许许多多这样的上海人交了朋友,贴近他们,观察他们。在他们风尘仆仆的日常生活里,你依然可以看到上海人独特的看待生活的角度和方式。这是智慧,是生活日常,是上海的城市之光。
★历时5年采访,新闻晨报周刊部编著,一部反映上海弄堂的纸上纪录片。身临其境感受弄堂文化,零距离接触“上海宁”,感受他们的家长里短与酸甜苦辣。通过他们风尘仆仆的日常生活,你能看到上海人独特的看待生活的角度和方式。这是智慧,是生活日常,是上海的城市之光。
★轻松掌握上海话。本书编辑是北方人,为了读懂本书,专门请教了“上海宁”,为全书方言加了贴心脚注。
如今在网络上搜索“济康里”,得到的结果寥寥无几。除了它当年的门牌号“新闸路852弄”,还有就是一家“绿光邮票社”,开在济康里15号,老板叫张天铎。
今年68岁的徐元勣对这家人还有印象:“伊拉就住在阿拉3楼上。文化大革命抄家,抄出十几只皮箱子,里面都是邮票。倒在弄堂里统统烧光,老头子哭得很厉害。”而在58岁的“阿佩”解佩妮记忆里:“在阿拉济康里,小辰光4假使要看外国人,就到伊拉5屋里厢6去。外国人会到伊拉屋里厢买邮票。但是看不出伊拉老7有钞票,蛮低调的。”
除此之外,济康里在网络世界里并没有留下太多痕迹。然而曾经生活在这条弄堂里的人,却对它充满了记忆。
“阿佩”解佩妮从小就听家里人说,济康里在造的时候,爷爷就去看过房了。弄堂造好后,他们是**家搬进去的。选了3号,因为是弄口进来**幢,“风水*好”。徐元勣家和她家是远房亲戚,用她的话来说是“上代头亲”,按照辈分,她要叫徐元勣“叔叔”。“所以讲,亲亲眷眷都搬过来了。”她说。
直到现在,徐元勣还能历数当年从弄堂里走出来,左近的一间间店铺。“阿拉济康里旁边就是菜场,跑进跑出老便当8的。从菜场这条弄堂进去,里厢9是龙泉书场,听说书的。后来书场没了,变成菜场的水产仓库,蟹、鱼就摆在此地。大闸蟹爬得来一塌糊涂,阿拉弄堂里一直拾到蟹的。”
“从新闸路出去,左手转弯就是酱油店,挨下来是五金店、照相馆店、米店、茶叶店、杂货店,样样皆有。转到石门二路上有一间南货店,旁边是一间老酒店,再旁边是上海有名的清真馆杨同兴。杨同兴旁边是百货店,再过去就是武定路了。
“老房子地方小,阿拉汏浴1都是到石门二路上的卡德浴室。边上有一间盛利炒面大王,师傅是个大块头。里厢炒面7分钱一两,一碗清汤3分。吃三两面一碗清汤,2角4分。假使吃牛肉汤,1角7分一碗。天热吃刨冰也是这间店。阿拉专门到伊这边放冰水,一热水瓶3分钱,回来冲点酸梅汤吃吃。”
1999年,拆迁的告示贴到弄堂里。后来徐元勣一家搬到了静安新城。在弄堂里玩得比较好的阿佩、黄明方也跟着他们选了这里。
静安新城并不在静安,而是在闵行。之所以名字里有“静安”两个字,是因为这里是20世纪90年代为配合静安区市政动迁而建设的。
一眨眼,从静安搬到静安新城16年了。自从有了外孙女添添,徐元勣和妻子尤英英就不大“出远门”了。不过,他们每天有两档重要的“节目”,基本上是雷打不动的。一个是跳舞。徐元勣喜欢跳舞,每天吃完晚饭,尤英英就带着外孙女陪他一起去易买得门前的广场上跳舞。还有一个呢,就是逛菜场。
他们逛菜场和别人不一样。“人家买好小菜就跑了。阿拉菜场里一去,总归要两三个钟头。”尤英英说,“菜场里厢聊聊天、吃吃咖啡,伊拉还会弄中饭给阿拉吃。”这天女儿徐苓休息,一家人难得在家里吃了午饭,又一起去菜场了。
“来啦?今天晚吗?”一进菜场,楼梯口卖水果的阿姨便招呼他们。“伊经常拿只水果给阿拉外孙女吃。”徐元勣介绍说。他们跟一楼相熟的摊位一一点头打了招呼,顺着楼梯跑到楼上。
在二楼半成品菜柜台聊了一会儿,一家人又跑进一间羊毛衫店。这是一间独立的隔间,柜台内外放着几把板凳,在菜场里形成一个天然的社交场所。徐元勣径直跑进*里面坐下来,并不用征得老板娘敏子同意,随手就拿起柜台上的电热壶,给自己泡了杯速溶咖啡。柜台里,一个阿婆坐在敏子旁边,戴一副老花眼镜,手拿毛衣针,一件藏青色针织衫刚起了个头,看来也是老顾客了。
“织马甲啰?”尤英英把胳膊肘撑在柜台上,身体前倾,饶有兴致地看着。
“嗯。”阿婆点点头,又自嘲说,“敏子讲:‘侬1织10件,还是织这个花头2!’”
“全部织这个花头也很好看的。”尤英英想象着马甲织好的样子,语气里带点憧憬。她的声音沙哑中略带娇媚,头发削得很短,发梢隐约显出之前染的红色。通常,这种嗓音和打扮的上海阿姨都是为人热情爽快、但又不好欺负的类型。
这时,门口进来一个中年爷叔3,穿一件白色V领针织衫。“叫伊‘方方’。”徐苓抱着女儿走过去,对似懂非懂的女儿说。原来,这便是跟他们一起搬到静安新城的老邻居黄明方了。
“阿拉昨日还讲到侬4。翻老早照片,看到你女儿。”徐苓说。
“侬结婚辰光啊?”黄明方问。
“阿拉爷过生日辰光。你女儿还小,抱在手里。”她说。
“你爸爸生日,伊又没去啰。”黄明方摇摇头。
“瞎讲有啥讲头啦?!”徐苓争辩说,“50岁生日呀。反正是啥人过生日。”
“你爸爸过生日辰光伊才多少大啊?”黄明方说,“要么侬20岁生日。我是不是穿白衬衫啊?我记得我那天正好开出租,开到一半再去的,所以穿白衬衫工作衣的呀。饭店在金陵路云南路路口……”对于老房子里的一次次“集体活动”,黄明方还记得许多细节,和徐苓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比对。徐元勣和尤英英也加入到谈话中。
此时,尤英英给自己和黄明方各点了一支“百乐门”,一人一张小板凳坐到羊毛衫店门口。徐元勣抱着外孙女,站在门外的走廊上,面朝着他们。自从搬到静安新城,相互之间就不大串门了。菜场是一个据点,碰到了就在这里聊聊天。
不知金项链是不是当年济康里男人的“标配”。天气热了,黄明方和徐元勣的脖颈里各自闪出一道金光。照黄明方的话来说:“我认得的人里厢,只要跟我差不多年纪,每人都有一根。”
济康里的女人抽烟,倒是肯定的。“我是小辰光放炮仗,香烟点着了就呼两口,这样吃起来的1。”尤英英说,“阿拉济康里,吃香烟的女的蛮多的。老早对门杨家姆妈总归2立在灶披间3门口,香烟叼好,一只手一撑,一边吃一边炒菜。隔壁亭子间吴家姆妈也吃香烟,而且要吃‘两头通’的,欢喜4吃没海绵的大前门。侬讲老的都吃香烟,阿拉哪能会不吃啦?阿佩吃香烟还是伊拉好婆5让伊吃的:‘侬胃痛,拿根香烟呼呼,就不痛了。’”
老邻居碰到了,自然要聊聊济康里旧识的近况。“上趟碰到瞿阿姨,我名字伊叫得出来的。”黄明方对徐元勣夫妇说,“脑子蛮清爽6的,九十几岁。”这说的是另一个搬到静安新城的老邻居。
“伊眼睛不大好,但是名字都叫得出的。上趟摸7摸,摸到阿拉屋里来了。”尤英英说,“三姑呢,将近100岁了,上趟打只电话给我。伊思路清爽!问阿拉娘好伐1。我讲:‘好呃2好呃。’又问:‘伊麻将还搓伐?现在没人跟我搓。’我讲:‘侬100岁快,人家是不敢跟侬搓麻将。’伊还关照:‘叫你娘胆子大点噢,该冲还是要冲。’侬讲讲看!”
“那个辰光蛮有劲呃,天天晚上搓麻将,还摆架子。假使今朝3不喊我,明朝三缺一喊我,我也不来。‘今朝没空’!”黄明方提及了当年弄堂里搓麻将的盛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回忆起来。
“这个辰光你爸(指黄明方的爸爸)要出来搓麻将,专门拿几张草纸,跟你娘讲:‘我上厕所去了’。或者半只西瓜一拿,假装出来吃西瓜。逃出来就不回去了。”
“杨家伯伯也蛮有劲呃。人家搓麻将的辰光,伊总归手朝后头一摆,立在人家旁边。搓麻将的人呢,不欢喜后头发声音的。一发声音人家就晓得了,啥东西不好打。伊还来得欢喜在旁边‘哎哟!哎哟!’地喉咙哈响4!看到人家一副大牌急得来要死,人家打错伊也要讲。自己上去搓呢,有副大牌,手开始抖了。”
“侬不要讲,伊拉女婿搓麻将哈爽气5。伊陪老婆从外地回来看爷娘6,总归来一个礼拜,要搓一个礼拜麻将。而且搓两场,下半日7一场,夜到8一场。伊输赢不摆在面孔上。一般4个人搓麻将,侬跑进去一看,啥人输赢都看得出的。赢了嘛有的人‘哈哈哈’,输了嘛掼牌啥的都来了。伊搓麻将时严肃来兮9,表情就像上下班一样。输也这样,赢也这样。这就是牌品呀。”
“侬现在还搓伐?”徐元勣问道。
“跟啥人去搓啦?我也没瘾头了。”黄明方回答说。
“都戒掉了,阿拉也戒掉了。”尤英英说。
“老早阿拉搓的辰光没棋牌室的,都是待在屋里厢搓的。”黄明方又说,“搬到这里来都是棋牌室了,(里面的人)认也不认得,不搓嘛,没瘾头了。”
“现在独门独户。”在门口箩筐里拣蚕豆的一个阿姨听他们聊了那么长时间,这时忍不住插话说。
“以前石库门房子房门都是开着的呀。”黄明方应了一句。
“现在大楼进去,对门姓啥叫啥都不晓得。”这位阿姨又说。
“新工房熟了嘛,*多看到点个头。就点个头,结束了!”黄明方说。
“王德明就是搬到新工房,摔倒在厕所里没人晓得,去世了。搬出去没几年呀,走的辰光60岁都不到。要是在弄堂里不会死的。”尤英英想起以前的一个老邻居,住在19号的王德明是个“跷脚”,还患有癫痫病,老婆也是个残疾人,夫妇俩是英英的重点观察对象。“伊一发毛病就掼跤。所以一天不看到伊,我就要信筒里去看看了。门上信筒不是有条缝吗?伊在没事体1的,不在就有事体了,要去寻伊了。”她说。
“这个人呢,也蛮热心的,跟弄堂里关系都老好的。不晓得的事体侬去问伊,伊都晓得。啥医院啦,公交公司、邮局啦,这些信息问伊好了,像百事通一样。”徐元勣回忆说,“哪里促销,哪家银行搞活动送日历,伊都会告诉阿拉。问伊今朝天气哪能2,伊讲下半日下雨,真的落雨呀!”
王德明还帮大家理财。每家一个月交100块钱给他,由他替大家去跑银行存起来。到了年底,本金、利息算得清清爽爽,再还给大家。“这笔钞票过年买买年货,多少好啦?”弄堂里的人彼此熟悉,在他们看来,根本不用担心把这笔钱交给邻居会产生经济纠纷。
提到王德明搬出弄堂后没几年,就因为癫痫发作没人发现去世了。英英不禁有些唏嘘:“要是在弄堂里,不会这样的呀,有人搀一把就好了。伊假使活到现在,晓得的事还要多!”
“大热天,阿佩、阿珍姊妹俩夜到要出来白相1,伊拉老太(指奶奶)要管的。没办法,只好拿把扶梯,让伊拉从楼上窗口爬出来。”黄明方忽又记起那时的趣事,“那么我现在想想不对呀。老太管,又不会把门关牢的。侬窗口爬出来也是窸窸窣窣的声音,开扇门也是窸窸窣窣的声音,不是一样的嘛。”
“扶梯还是阿拉屋里厢的。要轻轻地呀。”尤英英说。想起年轻时的荒唐事,大家都有点莞尔。
“那个辰光伊大概只有15岁。”黄明方指指徐苓,“大老倌(徐元勣的哥哥)不是专门教伊功课吗?教伐教伐,英英跑出来掀台子2了:‘侬到底读得进伐?读不进拉倒,簿子扯掉!’脾气急!”
“侬看伊笑话连篇。伊不吃老酒3老好呃,就是不好吃老酒。”尤英英突然“揭发”黄明方说,“伊吃老酒,刚刚吃的辰光还蛮好。但是吃到后头,侬看伊两只眼睛定在一起不动了,那么差不多了。等歇4要来(发酒疯)了。”
“我有趟老酒吃饱在弄堂里打架,到派出所被关起来。”黄明方点头承认。
“伊拉女儿当时老小,问伊:‘爸爸呢?’‘呜啊呜啊捉进去了。’女儿也晓得。那么伊进去,阿拉触霉头,女儿阿拉管。阿拉都到派出所门口,等伊出来。个么急伐啦!5侬讲是伐?”
尤英英摇摇头,又继续说:“老酒一吃多,扔东西、打人都来了。伊就老嘴巴6,我跟侬讲。有趟把伊拉老婆气到娘家去了。我跟阿拉苓苓去接。伊嘴巴老啊,‘今朝接得回来喏,我请你们吃三黄鸡’。阿拉叫了差头1去噢,把伊接回来了。”
“三黄鸡不是踏了脚踏车去买啦?”黄明方说,“买的振鼎鸡呀,在长乐路。六十几块一只。”说到这里,他又自己揭短,“伊(指徐元勣)过生日我也吃醉掉。旁边有唱歌的,人家在表演,我也上去了,再被人家拖回来。我吃酒人不好多,一多我就控制不了。白酒像自来水一样,咚咚咚吃下去了。”
“侬现在吃得多伐?”聊到这里,徐元勣问他。
“我现在总归黄酒呀。一家头2吃,晓得的。”
“侬胖。岁数上去了不好胖的,要瘦。”尤英英关照他,“是不是这一向工作没老早辛苦啦?”
“我现在就在屋里买汏烧3呀。”黄明方自嘲说。
“照顾老娘啰?现在变孝子。”徐元勣半开玩笑地说。
聊到下午两三点,添添开始哭闹了。徐元勣夫妇和女儿赶紧带她回家,跟黄明方打了个招呼:“下次菜场里再碰头!”
《新闻晨报》周刊部,长期关注和报道上海本地的人与事。里弄新村,爷叔阿姨,菜场灶间,家长里短。满满正能量,逐一来分享。
《石门颂》内容简介:褒斜道是古代连接汉中和关中的要道,它凿石架桥,横穿秦岭,又名“褒斜栈道”。在褒斜道的南端,即“褒谷”开
读百书志千载 本书特色本书辑录了中华历史三千多年间,涵盖哲学、思想、政治、文字、军事等,对中华历史和文化有重要影响的100本经典著作中的名言名句。这些名言名句既...
文化差异与冲突:中日文化精神与国民性的社会学比较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中日文化比较研究的印象;中日两国国民性的比较;中日两国国民思维方式差异的比较;中日两国...
我的電影永遠都會用來表達個人感受,無論是索然無味的人生或是恐怖的存在。★奧斯卡與金球獎等多項電影獎得主——伍迪艾倫,最真實的自我解構!★絕無僅有的對談實錄!一九...
1987-2007-近代汉语研究索引 内容简介 简介本索引收入的是1987-2007年间有关近代汉语研究的论文和一部分专著题录。以中国作者的论著为主,酌收所能见...
四川境内的客方言-(上.下册) 内容简介 《四川境内的客方言(套装共2册)》由崔荣昌所著,是着者继《四川境内的湘方言》和《四川邛崃油榨方言记》之后的又一本田野工...
鬼狐风情--聊斋志异与民俗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民俗文化》之一。《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民俗文化》丛书致力于揭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所反映的民俗现...
从每月加班100小时,到实现“12点上班5点下班”,作者的秘诀就是为工作划分优先等级。本书将教你如何正确地为工作划分优先等级,从而实现零加班。如果你手头的工作很...
中国文化史 本书特色柳诒徵编著的《中国文化史(上中下)》被誉为中国文化史的开山之作。全书共分三编,□□编自邃古以迄两汉,是为吾国□□本其创造之力,由部落而建设国...
西方文化简史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人类的起源与原始文化,古代地中海文化圈,古代罗马文化,中世纪西方文化,,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化等。西方文化简史 目录 引言**...
和而不同 内容简介 《和而不同》由张茂泽撰写。“和而不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它由孔子明确提出。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和而不同”理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
鲁迅名言录 本书特色 本书编者蔡昇曾和郑智,分别是我在北京鲁迅中学执教和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工作期间的同事。长期以来,她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普及鲁迅著作、弘扬鲁迅业绩...
西方狼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以狼为核心,集中剖析西方文化乃至文学艺术特性的书。书中所说的狼,不是自然之狼,而是文化之狼,是西方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基因。读这本书,仿佛...
国学与中国人文-余英时文集-第十二卷 本书特色 《余英时文集》第十二卷《国学与中国人文》,收录了余英时近年来有关中国人文研究的发展的文章,包括对近年来中...
渐渐消失的匠人行当 本书特色 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数不清的行当,出现过数不清的匠人。这其中有精益求精的师傅,有走街串巷的小贩,有技艺精湛的艺人,有...
书谱 本书特色 这本《书谱》由郑晓华编著,《书谱》是中国书法理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全文洋洋洒洒三千七百余言,珠流玉溅,可以说处处灵光闪耀。在中国书法史上,汉魏以...
新华字典-第11版-双色版 本书特色 一、 小字典:为文化民生而生帮助几亿中国人民扫盲识字。《新华字典》自1953年出版以来,成为亿万群众读书识字、学习文化的...
中国典籍与文化-第五辑 内容简介 简介《中国典籍与文化》:国家图书馆讲座丛书中国典籍与文化-第五辑 目录 封建士子的白日梦我的老师启功先生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
现代学人谜案 本书特色 这本小书,从晚近的若干”文化遗民”带有谜样的往事说起,于悲凉意绪之余,发掘幽深的文化地矿,澄清往事,并彰显若干士子在这一百年中国思想和学...
菊韵-中国的菊文化 内容简介 国人自古爱菊,有着优良的传统与深厚的文化积淀。挖掘并揭示菊文化的内涵,有助于丰富花间文学,强化审美意识,提升道德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