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获得者
· “皇帝作家”二月河随笔集,了解真实生活里的二月河
·提笔成帝王:《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
·放笔即臣民:一幅字,一幅画,一首诗,一篇短文,走一小时路……
·大气实在,不浮躁,不迷茫,真实从容,坦坦荡荡。
《旧事儿》是“南阳作家自选集”之一,收录了作者回忆性文章十余篇。其中包含《读书旧事》《关于成材》《母亲墓前的沉吟》《我的父亲》《我和女生》《我和我的编辑》《马来西亚纪行》《从洛阳到南阳》《百花洲情缘》《山西情缘》《昔阳感觉》《弈事琐记》等。
《旧事儿/南阳作家自选集》:追忆1978年 我的生命前期似乎与“8”有不解之缘。1948年 我3岁,随母亲渡过黄河,从此由山西人变成河南人 。1958年母亲调到南阳,我又随母亲变成纯粹的南阳 人。1968年我从军,由一个满身学生味的知识青年变 成了青年军人。1978年呢? 1978年是我人生重要的转捩点。比前头几个“8 ”的那种生活小转折不知重要多少倍。这一年,我从 部队转业回南阳。对我作出“随第二批转业”返回家乡的决定,父 母亲都是不太赞同的。他们的理由是“你在部队干得 好好的,领导也很器重你,你回来干吗?”他们作如 是观,但我也有我很实际的想法。1978年我已33岁。这个年纪现在有人已经干到正团级甚至副师级了,就 是当时,野战军里干到正营甚至副团的也有的是了, 而我还只是个连里的副指导员。部队封闭在大山里,是个独立团的架子,团长、 政委虽然对我好,但他们本身也就这么大的“力度” ,干下去还能怎样?再看部队图书馆的书我已大致读 尽,要想学点新东西,也是难以为继———于是,我 在政委跟前软磨硬泡,终于跟上第二批,转业了。这时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我 已经在部队嗅出浓烈的“标准讨论”气息,从山沟里 走出来,更觉得铺天盖地的都是新的信息。改革开放 的呼声越来越强,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浪潮也越来越高 。多年后回思这段历史,我有一种“从山里到城里” 的感觉,思想得到了全新的武装。因为有了较大的阅 读范围,原有的历史知识也迅速膨胀起来。这就萌生 了创作的冲动。马克思主义有一条基本原理,叫“量 变到质变”。我在部队十年读书十年积累,是量变; 一旦环境改变,气候适宜,我要由一个军人向文人转 型了,我要把自己阅世读史及观情的体味变成文字告 诉读者了。其实,写作与读书是既相关又有分割的两件事。读书是你个人的事,朗诵、轻读、默念、浏览、掩卷 而思等都是你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写作是传播理 念、思想,沟通心灵信息的,有高低、粗细、文野、 深浅种种分别,与读书水准密不可分。但写作是“告 诉”,是“社会的事”。因此,首先要解决的是创作 理念的问题。写什么都是可以的,但写什么都是履行 社会责任和你的人格责任,都要拥有堂堂正正的社会 责任心。比如我要写康熙大帝,我的责任编辑就告诉我, “一定要把康熙的阴险毒辣和虚伪残忍写足”。这就 是阶级斗争的理念,康熙是皇帝,是“封建地主阶级 的总代表”,他不阴险谁阴险?他不虚伪谁虚伪?但 我认为康熙是伟大的,大帝大帝,你就必须把他的“ 大”写足。这一理念的确立,在真理标准大讨论之前是不可 能的。康熙是封建君主,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剥削贫 苦农民,维护地主特权……他都是有的,你歌颂他, 你是什么阶级立场? 但是,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使我有胆量作另一维 思考:康熙,三次亲征准噶尔,六次南巡,停止修长 城,采取民族敦睦政策,测绘全国土地,绘制《皇舆 全览图》,敉平吴三桂等“三藩之乱”,解决台湾问 题,这都是他的民族大义大节,史籍皆斑斑可考,当 然是应该歌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按这个标准,我当然可以肯定他,把他作为正面人物 来塑造。这种思维,把时间推移到1978年前,整个社 会都会说你是“反动的”。我在领悟1978年,制定出了自己对历史人物评价 的原则,只要是在中国历史上,对国家的统一、民族 的团结作出贡献的,只要是为发展当时生产力、改善 当时人民生活水平作出贡献的,只要是在当时为科技 、文化、教育作出过贡献的,我都肯定他、赞扬他。如与三条“只要”相反的,我就鞭挞他、藐视他。历 史上的实践,同样是检验历史人事的唯一标准——— 这当然是我在不断学习和创作中慢慢领悟到、体会到 的。1978年的大部分时间我尚在部队,在这之前,我 有九年多的时间在军队中生活,不但学知识、学理论 、学做人,而且学会思考、学会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二月河是一条在军队“过滤 ”过近十年的水,携带着深深的战士烙印———守时 守信,能咬牙,能忍受,能吃苦,知道前线在哪里, 一个时期只做一件事……待到冲锋号吹起,我就冲了 。当我走进军队时,还不过是个懵懂的毛头小伙子; 当我从里边走出来时,我已是个拥有社会责任心的大 人了。这冲锋号,在1978年响起,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起,响亮了全中国,也响出了一条河,我的“二月 河”的含义,就是改革的春风化冰,咆哮的春水一泻 而东那样的壮丽景观。……
二月河,本名凌解放,当代著名历史小说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1945年出生于陕西省昔阳县。自青年时期就酷爱读书,遍览国学经典,尤其对清史和红学颇有研究,造诣深厚。其潜心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洋洋五百万言,以其广博深邃的历史文化内蕴,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磅礴大气、波谲云诡的叙事布局等独具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在海内外享有盛誉,《雍正皇帝》被香港《亚洲周刊》评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之一。2000年3月,美国中国书刊音像制品展览会组委会授予二月河“最受海外读者欢迎的中国作家”奖。近年来,二月河致力于散文的创作,作品有《二月河语》《密云不语》《匣剑帷灯》等。
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 本书特色 品读唐诗,就犹如拔出一把久藏于地下的宝剑,剑鞘锈迹斑斑,而剑身光芒依然,月光下舞动着,谱写出一首酣畅淋漓的边塞战歌;品读唐诗...
一寸相思一寸灰 本书特色 民国才女,穿着旧式旗袍却读着新式文章的女人,她们有着非凡的经历,都是令人遐想的风流人物,《一寸相思一寸灰》用文字原滋原味地展示民国风情...
娘 本书特色 五大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忠实、贾平凹、阿来、张炜、刘震云首次联袂倾情推荐!2012*温暖感动的亲情巨献,世纪初*震撼人心的母爱经典我们还年轻,她们已老...
企鹅经典:夜色温柔 本书特色 F.S.菲茨杰拉德著主万、叶尊译的《夜色温柔/企鹅经典》通过主人公迪克的人生经历和爱情际遇,以悲怆的笔调对虚幻的“美国梦”的精神实...
亲爱的你 本书特色 在《亲爱的你》这部作品中,帕克为每一位在她的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男人写了一封信——从未谋面的祖父,童年时的牧师,前任伴侣,“9?11”期间遇...
《华为人,你懂的》内容简介:华为狼性文化的背后,是无数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基层员工,没有他们就没有华为的奇迹。他们的生活并
朱自清自编文集:背影 本书特色 朱自清一生著有20多部书,近200万字,为中国现代文学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朱自清的散文作品素朴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秀丽,...
简·奥斯丁书友会 本书特色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独特的简·奥斯丁。”在欧美,奥斯丁的小说和狄更斯的小说一样,过几年就会新拍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五女一男六个当代读...
快餐文学坊:远村 内容简介 散文集《远村》是《快餐文学坊》散文系列中的一本。大多取材于作者周同宾近年来发表的有关农村生活的散文,以清新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深情的...
当代散文-杨朔散文选集 本书特色 《杨朔散文选集》荣获第八届中国图书奖。当代散文-杨朔散文选集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像珍珠般在熠熠生辉!《百花散...
元曲三百首 本书特色 元曲是在唐诗、宋词之后,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突出成就。元曲语言通俗优美、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有苍凉感慨的怀古之情,有激越悲壮的边塞之风,有哀...
许地山文学精品选-现代文学精品集 本书特色 ◆许地山创作的艺术特色是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他侧重于表现自己的理智,因此好作冷静而富于哲理的议论,并力图用有头有尾的...
我与世界的现象学-史铁生及其生命哲学 本书特色 本书融合文学与哲学,从个体与世界的关系、宗教信仰的类型与意义、写作与人生的内在关联等议题入手来理解史铁生及其生命...
青青边愁 本书特色 《青青边愁》是我中年的散文集,所收几乎全是我香港时期前三年的作品,有的抒情,有的议论,有的是长文,有的是小品,按其性质分成四辑,其背景在纯文...
《UI设计与认知心理学》内容简介:新兴的设计类别都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前提的,比如,印刷设计以化学印刷术的进步为基础,工业设
御制盛京赋(全32册) 本书特色 ★ 16开函套装,中国书店出版★ 《盛京赋》是乾隆皇帝东巡盛京(沈阳)祭祖时所作,用以追述先人的丰功伟绩,歌颂盛京地区辉煌的建...
今日店休 本书特色 坂本健一,日本旧书店青空书房的店主。爱书的他把阅读当作呼吸,他说:“一本书就是一次人生。读三本书等于遇见了三次人生。读书,是活着的证据。”他...
孟伟哉文集:第十卷:人在沧海风涛间 本书特色 《孟伟哉文集10:人在沧海风涛间》内容包括:感谢故乡;爱我故乡;父亲牺牲;难诉母子情;游击区抗日学校;不忘恩师;甜...
捡麦穗:张洁散文 本书特色 著名女作家张洁的散文作品集《捡麦穗——张洁散文》,是“名家散文典藏”系列之一,由&l...
大雅宝旧事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陆陆续续写了《先农坛旧事》、《景山东街旧事》、《白家庄旧事》、《香山·圆明园旧事》、《帅府园旧事》、《半步桥旧事》、《南池子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