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前行

大圆满前行

作者:华智仁波切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年:2016-1

评分:9.7

ISBN:9787503469442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华智仁波切(1808——1889)

藏传佛教近代一位闻名遐迩、颇具盛誉的传承上师,也是寂天菩萨、大成就者夏瓦热、圣者观世音三者之化身。出生五天后,就可念诵观音心咒,咒字在他的脖子上清晰显现。

依止根本上师时,在其座下听受前行修持引导二十五遍,并将此开示汇集成书,即《大圆满前行》。

他完全摒弃了宗派偏见,对佛教一切经论及诸派大德的著作广泛学习,不分宗派、毫无偏袒地教导各派弟子,是利美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生中传讲的显密佛法不胜枚举,主要有《入菩萨行论》《大幻化网》《功德藏》。

索达吉堪布

藏传佛教大德。对传统的佛教法义学修甚深,三十多年来,身体力行引导大众实践佛法的学修传统。为让更多人了悟佛法精髓,试图用现代方式向人们传递生命真相。

同时,他还利用空余时间互译汉藏经典,从事慈善事业,与海内外学者交流环保、和平、道德、跨宗教等问题,希望提升一切生命的福...

()

作品目录

一、闻法方式
1、发心
2、行为
二、所讲之法
1、共同外前行
1)暇满难得
2)寿命无常
3)轮回过患
4)因果不虚
5)解脱利益
6)依止上师
2、不共内加行
1)皈依
2)发殊胜菩提心
3)念修金刚萨埵
4)积累资粮
5)上师瑜伽
3、往生法
结文
· · · · · ·

作者简介

华智仁波切(1808——1889)

藏传佛教近代一位闻名遐迩、颇具盛誉的传承上师,也是寂天菩萨、大成就者夏瓦热、圣者观世音三者之化身。出生五天后,就可念诵观音心咒,咒字在他的脖子上清晰显现。

依止根本上师时,在其座下听受前行修持引导二十五遍,并将此开示汇集成书,即《大圆满前行》。

他完全摒弃了宗派偏见,对佛教一切经论及诸派大德的著作广泛学习,不分宗派、毫无偏袒地教导各派弟子,是利美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生中传讲的显密佛法不胜枚举,主要有《入菩萨行论》《大幻化网》《功德藏》。

索达吉堪布

藏传佛教大德。对传统的佛教法义学修甚深,三十多年来,身体力行引导大众实践佛法的学修传统。为让更多人了悟佛法精髓,试图用现代方式向人们传递生命真相。

同时,他还利用空余时间互译汉藏经典,从事慈善事业,与海内外学者交流环保、和平、道德、跨宗教等问题,希望提升一切生命的福...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有的人可能认为,被称为三白三甜”的酥油和牛奶等,该是无罪清净的食物吧。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大多数小羊羔和牛犊被杀,未被杀的刚生下来也很难吃到一口甘甜的母乳。主人用绳子将它拴在桩子上,行走的时候两个牛犊互相连在一起,吃一口母奶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而主人则从牛奶中提炼出酥油。本来,母亲身体的精华是孩子生命的源泉,牛奶被夺走以后牛犊处于不死不活的地步。虽是体魄健壮的母牛,(因主人日日抽取其身体的精华,)到了春季时,它们从卧处爬也爬不起来,已是精疲力尽、奄奄一息。大多数牛犊、羊羔也因饥饿而死,侥幸活下来的那些也是干瘪羸弱、四肢萎缩、步履艰难、濒临死亡,成了拨炒棍头一样。可以想象,现在我们认为幸福的所有事物,包括口中吃的、身上穿的,一切财物、食品,受用都唯一是通过造罪业才得来的,这一切一切的果报终必将要感受漫漫无边的恶趣痛苦。因此说,现在一切表面的快乐都是行苦的本性。

——引自章节:3)轮回过患


我们随时随地要唯一观修死亡,观想行、住、坐、卧一切所为都是此世最后的一次,口中也如此言说,心中也这样诚挚观修。如果去往其他地方也想可能会客死他乡而没有重返故土的机会;启程上路或者在台阶上休息时也想可能会死于此处;无论坐在何处也都应观想可能会死在这里。晚上睡眠时也要想;今晚会死在睡觉的地方,明天不一定还活在人间;早晨起床时也要想:在今天当中也许就会命绝身亡,今天晚上不一定还有睡觉的机会。要发自内心情不自禁唯独观修死亡。从前,噶当派的格西们在晚上睡觉之前常常思维:不知道明天早晨还用不用生火。因此他们往往不盖火并且将碗也是倒扣放置,每时每刻心中都对死亡有坚定不移的胜解。我们要像他们那样身体力行。仅仅修习死亡还不够,因为人在临终时绝对有利的只有正法,所以我们必须恒时不离正知正念,深刻地认识到轮回的一切琐事均无有恒常、无有实质,时常督促自己修持正法。本来身心的暂时组合就是无常的,为此不要将假合的身体执著为我。所行的道路是无常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要如理如法,《般若摄颂》中云:“唯看一木轭,行走心不乱。”身居的处所是无常的,应当将它观想为净土;饮食受用是无常的,应当享用禅定的美食;躺卧睡眠是无常的,应当将迷乱修成光明境界;富有的珍宝是无常的,应当依靠圣者七财;亲朋近邻是无常的,应当栖身静处激发出离;名誉地位是无常的,应当恒常身居低位;言谈话语是无常的,应当督促自己念咒、诵经;信心出离是无常的,应当为誓言得以稳固而精进;想法妄念通通是无常的,应当具备贤善的人格;验相证悟是无常的,务必要至达法界尽地。到那时候,已经了脱生死,生死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有自在操纵死亡的把握,获得无死的坚地、就像雄鹰翘翔在虚空中一样,死亡到来也无所畏惧,从此之后无需修行。诚如米拉日巴尊者说:“吾初畏死赴山中,数数观修死无定,已获无死本坚地,此时远离死畏惧。”

——引自章节:2)寿命无常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