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需要什么人

什么人需要什么人

作者:非常林奕华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6-10

评分:8.2

ISBN:9787208140301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非常林奕华,走过25年,成为“心之侦探”

第56部原创作品,生命三部曲•第二部•哲学家,浓缩林奕华的创作哲学

~~~~~~~~~~~~~~~~~~~~~~~~~~~~~~~~~~~~~~~~~~~~~~~~~~~~~~~~~~~

有一种爱恨叫偶像与粉丝

有一种情仇叫华生与福尔摩斯

为什么我只是个普通人?

孤独即是地狱。在一起,为何这么难?

~~~~~~~~~~~~~~~~~~~~~~~~~~~~~~~~~~~~~~~~~~~~~~~~~~~~~~~~~~~~

一个只问资源不问心的时代,什么人需要什么人?

当答案不能满足一个问题,问号就有可能成为一把危险的刀子。

当刀子指向你时,你在害怕什么?你能否因改变而幸存?

我们要用多少的“心”才能破解悬案,找到专属的快乐,看见独特的真实?

~~~~~~~~~~~~~~~~~~~~~~~~~~~~~~~~~~~~~~~~~~~~~~~~~~~~~~~~~~~~

《心之侦探》借九个福尔摩斯探案中的人物的心结,重新创作出九件“人生奇案”。剧中出现各种的失去,如幸福被挟持、幸福被绑架、幸福被勒索、幸福被偷窃、幸福被嫁祸、幸福被谋杀、幸福被装成谋杀的自杀,经常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它们将一步一桩被福尔摩斯侦破,破案的方法,叫作“哲学”。

人生,就是探案,每个人在其中,都是侦探。

《什么人需要什么人:林奕华的心之侦探学》以《心之侦探》剧本为主体,并收入非常林奕华25周年纪念访谈、香港首演剧照、创作团队导读文章、精选观众剧评,以及林奕华导演为大陆巡演全新创作的“80个关键词快问快答”和“81个查案考”。

作品目录

案前
查案,要用多少的心?/徐砚美
走过25年,成为心之侦探——林奕华、徐砚美对谈
查案
探侦之心/林奕华
在普通人还不是普通人以前/林一泓
9件案件:什么是普通人?/林奕华
在一起,为何这么难?/徐砚美
案发
本事
《心之侦探》剧本:上半部 理性综艺骚;下半部 感性嘉年华
结案
人只是不甘孤独,才为自己发明了情感/韦旖然
假如福尔摩斯与华生活在今天/Ray Leung
普通人的存在哲学/伽蓝_蝴蝶飞了
林奕华,普通人与全能假想敌的战争谜案/杨不欢
案中案
《心之侦探》80个“关键词”快问快答/徐砚美问 林奕华答
《心之侦探》81个查案考/徐砚美
案底
2016香港首演创作及制作团队
“非常林奕华”56部原创作品年表
· · · · · ·

作者简介

非常林奕华

由香港著名舞台剧导演林奕华组建于1991年,迄今已发表56部原创作品,先后于伦敦、布鲁塞尔、巴黎、香港、台北及中国大陆多个城市巡演。尝试跟城市和当代对话,把“城市”作为背景,以“城市人”作为题材和演出对象,对传统与经典的文化符号作当代的解构和重绎;与欲望和禁忌游戏,把小众意识注入大众剧场,思想,抑或娱乐,直面所有争议;消费、欲望、寂寞、孤独,性、自我、成长、爱……都是非常林奕华创作的关键词,每一部作品都在探问现代人最切身的议题——为什么我们不快乐?

精彩摘录

反抗只是一种压抑之后的反射动作,但是他们真正被刻板的原因,我们就很少再去解读它,而是只用自己现在同样被压抑的个性跟它对话。我为什么这么喜欢看电影,或者我其实一直希望自己有很多时间“阅读”?因为我在“阅读”时候,是在我的意识里面游泳。唯有在意识里面游泳,越潜越深,你才会活化你从小到大有的人生经验里面的很多可能性。戏剧就是不断修正你的人生,不断安慰那个死了的你自己。所谓的我所看到的外在的世界,它也是在成就我最近怎么看我自己。主动地被动。我们都可能有一个所谓理想的自己,可是,你也知道这一辈子不是靠努力就能够成为那个理想的自己,因为那个理想本身就不是从你自己出发的,它只是一个人被社会化的过程。你想成为跟你想拥有,或者你想作为一个投射跟你想成为一个现实,一直以来都是左手跟右手的搏击。成长,是不是真的能让你变成一棵大树,可以让更多人坐在下面,作为你给他们的一种快乐?我倒觉得不能在这个时候让剧中人很内在的需要变作一篇论文被“发表”出来。其实经历那么多,观众需要一个舒缓的空间,让前面所有的感受,能够被体会,被咀嚼。就好像你打完针吃个冰淇淋,心理上它是有用的。因为它能够帮助你离开剧场之后,不至于抗拒回想。这个人的存在跟没有这个人的存在差别是很大的,这个就是经典,因为它带来“改变”。它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时间听它的话,而并不是它听时间的话。因为人们会对于自己认为“美”的事物产生欲望,再反射到自我价值感,我们便可以从人们追求的东西当中或者背后去检视,什么是人的缺乏与企盼。其来有自一个密封的时间感,凝固的时间感,开放的时间感。能够做到欣赏别人的不一样,就会让差异变成一种吸引力,而不是威胁。

——引自第22页


就像“时尚”对我来讲,它就兼容了一个老灵魂,但是又有一个年轻人的心。因为它能明白过去,但是又完全不害怕往前冲。这就是一种对于历史的尊敬,也是对于未知的一种追求。有了改变的启蒙跟觉醒与自我要求,才会是真的开始做你自己。做出来的戏剧因为它掌握了生活当中没有被现实“窃取”的时间感,所以你看戏的同时,会重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以至于一直没有信心或不愿意面对的自己,可能会不再让你那么恐惧,或许让你终于愿意去看看“他”。是否是关于现代人没有办法厘清自己“想要”与“需要”,以至于为了想要一直去“拿”,为了拿就一直耗损,失去了满足需要的能力?雅痞(Yuppy)这个“买了再说”,也是一种去脉络化,因为它不会让你自觉或者是省思你需要的是什么,而是先假设你一定有一天有这个需要。你要买多少把时间留住呢?因为看热闹是可以不用投入你的深刻情感的。观众说要娱乐,但是,你层层扒开大家对娱乐的期望的时候,其实娱乐只是一个名词,它包含了减压,包含了自我感觉良好,包含了安慰,包含了白日梦,还有善待自己,也有如何把自己从单一的人格当中分裂出不同的自己,或许是在一个支离破碎的自己里面去寻找一个可以把崩裂分裂的部分缝合在一起的别人。比如说,你希望你就是那个被爱的,可是真实是,你在渴求的不是爱,而是欲望的满足,那你怎么去接受欲望这件事情,就像一个战场,当你的配备不如别人强,你的价值就由别人来决定。接受这个现实,也就是需要否定你自己给自己的假象,过程中要求理性,要求胸怀,全部只会发生在你要的东西已经超过一般人要的东西的那种状况下。也就是,你能脱离大众的平庸的时候。之前我提到的“单恋”,其实是相对于现在的人的不敢爱,就等于冬天太长,结冰太久,要用温度触解僵硬了的大地,真的急不来。等,就是要把自己变成,春天。墙是无解,门是答案,窗是问号。不向自己发问,问号成了向别人要的答案。创作,是发现自己,继而发...

——引自第51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