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通考》分上、下两编,前置宏篇“诸论”,概论诸子之名称、开祖派别及诸子十家名称取义、学说短长及其兴替因缘。上编分别考诸子人物,附录西汉诸子和历代诸子大事年表。下编分别考诸子著述,附录《汉书·诸子略》所录诸子十家之书目189种,另附录现存诸子重要著述目录。
本书是蒋伯潜在其先父遗著的基础上整理补编而成。《诸子通考》全书分上下两编,前有《自序》及《绪论》。《自序》略述本书著述之经过;《诸论》概论诸子之名称、开祖派别及诸子十家名称取义、学说短长及其兴替因缘。上编为《诸子人物考》分别考论诸子人物,附以西汉诸子和历代诸子大事年表。下编为《诸子著述考》,分别考述各家著述,附《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所录诸子十家之书目及现存诸子重要著述目录。
绪论一何谓诸子我国周秦之际,学者辈出,各著书立说,欲以改制救世。学者不只一人,其书亦不只一种,故以“诸子”称之。以“诸子”为某种古书部类之名称,自《七略》始。西汉成帝命刘向领校中秘书。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向卒后,哀帝命向子歆卒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七略》。《七略》者,曰《辑略》曰《六艺略》曰《诸子略》曰《诗赋略》曰《兵书略》曰《数术略》曰《方技略》。除《辑略》为全书之总*外,其余六略即分古书为六大类,故《七略》为我国古书之分类目录。所谓“诸子”,即六大类之一类。此类古书,大多名曰“某子”,而又不仅一种,故以“诸子”称之。《七略》原书已佚。东汉班固删其要以成《汉书·艺文志》,尚可见其大概焉。自是以后,如齐王俭之《七志》则有《诸子志》,梁阮孝绪之《七录》则有《子兵录》(合“诸子”“兵书”二类为一录),《隋书·经籍志》及清代之《四库全书》亦均特立子部。溯其渊源,皆自《七略》。故曰以“诸子”为某种古书部类之名称,自《七略》始也。任宏,步兵校尉也,故校兵书;尹咸,太史令也,故校数术;李柱国,侍医也,故校方技。此三类之书,各以专家司校雠,其为专门书籍,性质各殊,不问可知,故分为三类耳。至于六艺、诸子、诗赋,均由刘向校雠,而亦分为三类者,因其性质体裁亦各不同也。“诗赋”与其余二类不同,亦显而易见。“六艺”与“诸子”所以分为二类,不但由汉儒尊经而然,其性质体裁,亦自判然也。西汉时称《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为“六艺”(与《周礼》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绝不相同),故《六艺略》所录之书,为六经及其传记。《论语》《孝经》“小学”三类,不过六经之附庸而已。六经之中,唯《乐》无经(或云,《乐》本无经,附于《诗》;或云《乐》亦有经,亡于秦火);故《六艺略》之中坚为《易》《书》《诗》《礼》《春秋》五经。《易》以《卦辞》《爻辞》为“经”;此文王所作(或云《爻辞》周公作),在周代,不啻为御纂钦定之书也。《书》者,夏商周史官所记录所保存之文告档案,传之后世,成为史料者也。(《秦誓》时代*晚,当为秦穆公时,秦之史官所记。)《诗》之《颂》,为周商二代及鲁国之郊庙乐章。(《商颂》,或云商代作品,或云宋国作品。)《风》本各地民间歌谣,《雅》本士大夫美刺时政之诗,但既采于轩使者,献之太师,合以音乐,则与《颂》均由乐官保存矣。《礼》十七篇(即今《十三经》中之《仪礼》),本属“仪注”之类,则亦礼官所保存也。《春秋》本鲁史,为鲁之史官所记录保存者。故《五经》原皆“官书”,古文经学家之说是也。今文经学家则以五经为孔子所作。《易》之《彖传》《象传》,孔子所加。《文言》《系辞》,虽非孔子自著,要亦后学记述孔子之言。于是由天道以及人事,卜筮之书变为哲理之书矣。《书》始《帝典》(《礼记·大学》引,即作《帝典》。伪古文《尚书》分其下半为《舜典》,改称上半为《尧典》),终《秦誓》,全书二十八篇,当经一番有意义的编次。古诗三千余篇,孔子删存三百五篇之说,虽未可信;但正《乐》以正《诗》,使《雅》《颂》各得其所,则孔子曾自言之矣(《论语·子罕篇》,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而其论《诗》之“兴”“观”“群”“怨”及“思无邪”云云,均有特到之见。礼官所录存者当不仅十七篇;此十七篇皆士礼,殆孔子取以教弟子者也。《春秋》本鲁史,孔子加以笔削,以寓其“微言”“大义”,故孟子直谓为孔子所作焉。(见《孟子·滕文公篇》)盖孔子之于《五经》,乃取原有之官书,加以赞修编次者,故自谓“述而不作”。(见《论语·述而篇》)但经此纂述,《五经》乃更有其新意义,新价值焉,则孔子殆“以述为作”者也,故今文经学家之说亦非全无理由。《五经》,本官书也。诸子之书,则不论其著作,为记述,为追辑,为依托,皆私家之著述,非官书也。孔子之纂述《五经》,虽“以述为作”,终是“述而不作”;《六艺略》所著录之“传”、“记”、“说”、“故”,虽为私家著述,但均所以释经,亦是“述”而非“作”。诸子之书,皆自抒己见,自成一家之言,不复寄托其微言大义于自具内容之古籍,故皆是“作”而非“述”。虽其中多为后人所记述,所追辑,甚且为后人所依托,但自其本书之性质体裁言之,则终是“作”而非“述”,此则“六艺”与“诸子”二类古书之大别也。然则此类古书,何以率名为“某子”耶?“子”者,古代弟子称其师之词也;加氏以别之,则曰“某子”,如墨子、庄子、孟子、荀子之类,此皆以“子”称其人者也。诸子之书,多非自著,由弟子后学记述成书;即出自著,亦本为单篇,由后人编纂成书;成书之后,不别题书名,径称之曰“某子”者,所以示其人为此书之主人云尔,如《墨子》《庄子》《孟子》《荀子》之类,此则以“子”称其书者也。题曰“某子”之书既多,于是以“诸子”为其部类之名焉。然则弟子何以称其师曰“子”耶?汪中《述学·释夫子》曰:“古者孤卿大夫皆称‘子’。子者,五等之爵也。《周礼·典命》:‘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视小国之君。’《大行人》:‘大国之孤,视小国之君。’《春秋传》:‘列国之卿,当小国之君。’小国之君则子男也。子男同等,不可以并称,故著‘子’去‘男’,从其尊者。王朝,则刘子、单子是也;列国,则高子、国子是也。王朝,生称子,没配谥称公;列国,生称子,没配谥亦称子;此其别也。称‘子’而不成词,则曰‘夫子’。‘夫’者,人所指名也。……以‘夫’配‘子’,取足成词尔。凡为大夫,自嫡以下,皆称之曰‘夫子’。孟献子,穆伯之孙;穆伯之二子,亲为其诸父,而曰‘夫子崔成,崔疆,称其父,亦曰‘夫子’。故知为大夫者例称‘夫子’,不以亲别也。孔子曾为鲁司寇,其门人因称之曰‘子’,曰‘夫子’。后人沿袭,以为师长之通称,而莫有原其始者。”汪氏自注又曰:“《左氏春秋》昭七年:‘孟僖子召其大夫曰:“我若获没,必嘱说与何忌于夫子,使事之。”’《疏》曰:‘身为大夫,乃称夫子。此时仲尼未仕,不得称为夫子。以未仕之时,为仕后之语,是丘明意尊之而失实。’益知惟卿大夫乃得称子也。”按汪氏之说是也,“子”与“夫子”本所以称卿大夫。故章炳麟《诸子学略》说有“子犹今言老爷”之解释。孔子弟子记孔子之言,或面称孔子,皆但曰“子”;与他人言及孔子,则曰“夫子”。(《上论》十篇,此种分别甚为严明。)“子”者,犹今云“先生”;“夫子”者,犹今云“这位先生”耳。而所以称之曰“子”者,则因其尝为司寇也。孔子之后,墨子尝为宋大夫,孟子尝为卿于齐,故其弟子亦以“子”称之。其曰墨子孟子者,加氏以别之也。沿袭既久,遂成习惯。“子”与“夫子”乃为弟子对师之专称,故虽未仕,如庄子,亦以“子”称之。于是弟子纂述其师之言行而成之书亦以“某子”名焉,弟子称师曰“子”,始于孔门。弟子纂述其师说以成专书,始于《论语》,《论语》一书,如不别立书名,则亦可题曰《孔子》矣。……
蒋伯潜(1892—1956),名起龙,又名尹耕,现代学者、教育家,浙江富阳新关乡(今大源镇)人。于经学、文学、校雠目录学方面多有造诣,著述颇丰。
《春秋公羊学讲疏》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简介 段熙仲(1897-1987),安徽芜湖人,在东南大学中文系读书期间,师从胡小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内容简介 六祖惠能明心见性,开启本有的大智慧,他所说的经典是由智慧光明所说出来的,这是由真正智慧所说的经典!六祖惠能怎么开悟?他一听《金刚经》...
横向思维(上下) 本书特色 创造性思维管理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运用横向思维可以轻松地产生新想法,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惯性。本书打破了创新思维的神秘...
中华经典藏书-孔子家语 本书特色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古书。《孔子家语》的内容十分丰富,无法在这里一一缕述。相信读者细读这本书后,会对...
人生五大问题 本书特色 《人生五大问题》是法国著名犹太作家安德列.莫罗阿的一部代表作,内容涉及婚姻和家庭、友谊和幸福、生命和死亡、道德和艺术、经济和政治等每个人...
我的哲学提纲 本书特色 ★ 哲学和美学大师李泽厚代表作,四十年首度重回大陆,影响几代知识分子的巨著。★ 作者李泽厚,为中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其在哲学和美学领域...
纯粹理性批判 本书特色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出版于1781年,在1787年第二版时做了较大的修改。学术界对这两个版本的重视几乎是同等的。我们不谈我们自己。但关...
哲学全书·第一部分·逻辑学 内容简介 黑格尔1770年8月生于德国的斯图加特。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
系统的哲学 本书特色 从赫拉克利特开始,辩证法大师眼中的自然都是流动不息的火焰。为了把握这火焰的内在发展和自我否定,哲学家在凝固僵化的概念规定中引进了规定的自我...
处处无家处处家-星云日记-12 本书特色 大师生活哲学 ⊙ 智慧语录高僧行仪风范 ⊙ 完整典载从平实的步伐中,进入佛学、进入一代宗师圣洁的心境!日记,是生活的痕...
圣雄箴言录 本书特色 甘地是一个广受争议的人物,是一个被神化了的备受尊敬的圣人。在工业文明充斥,血腥、暴力横行的世纪里,甘地仍然是为数不多的伟人之一。他的思想、...
原来皇帝也算命 本书特色 赵匡胤在高辛庙里占卜未来,投掷的杯珓是什么样子?宋代流行的请紫姑神,起源何在?雍正皇帝为什么关心大臣的八字?儿子弘历的八字特异,是否为...
道教史 本书特色 《崇文馆·历史馆:道教史》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道教史 内容简介 全书所记时...
古译佛经寓言选 本书特色本书的佛经寓言由我国古典文学专家张友鸾先生晚年亲自选录并注释,是“张友鸾作品系列”丛书之一。寓言从《百喻经》《大庄严论经》《贤愚经》《大...
友谊责任论 本书特色 西塞罗是古罗马文化界、教育界乃至政坛历史上的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同时他还是雄辩术教育的积极倡导者,他的哲理论著,只比柏拉图的《理想国》晚一...
超越生死 本书特色 印度*著名的韦达文化权威a.c.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在本书中对古老的瑜伽梵文经典给予深度解析,自从古至今那些伟大的圣哲、学者、瑜伽...
中央编译文库 论著系列--中国佛典翻译史稿 本书特色 史载张骞远使,闻浮屠于西域;汉明帝金人入梦,致是白马驮经,佛法东传。自摄摩腾,竺法兰始,西域胡僧赉经传法于...
本书是中国藏学出版社《发现西藏书系·关于西藏的名著》系列丛书之一,由国际著名藏学家意大利科学院院上图齐(GiuseppeTucci,1
本书是对康德哲学的专题研究,按照康德三大批判的问题系列编排,以期呈现出康德整个哲学的大致轮廓及思想深度。尤其是本书第五部
梁启超说佛 本书特色 梁启超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国学大师,集政治家、学者于一身,以激情澎湃的开风气文章,为那时处于转折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