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叶集》中所介绍的,是艺术类图书的旧签藏本,广涉碑刻、壁画、戏曲、民歌、电影、摄影、建筑、设计及多种民间工艺,而皆有前人签赠或收藏印迹。作者喻之为艺林的零花散叶,故以“拾叶”为名。作者爱读杂书,多能触类旁通,对相关艺术有精当品评;对图书及写作的时代背景,追根寻源,亦有心得;而签赠者与原藏者也不乏故事。各篇以图书出版时间为序,读来有“转侧看花花不定”之感,饶富趣味。
《拾叶集》中所介绍的,是艺术类图书的旧签藏本,广涉碑刻、壁画、戏曲、民歌、电影、摄影、建筑、设计及多种民间工艺,而皆有前人签赠或收藏印迹。作者喻之为艺林的零花散叶,故以“拾叶”为名。作者薛冰爱读杂书,多能触类旁通,对相关艺术有精当品评;对图书及写作的时代背景,追根寻源,亦有心得;而签赠者与原藏者也不乏故事。
写这本书之前,我写了一本与吃饭有关(与美食无关)的书,书名《饥不择食》。因为,在我亲身经历的六十余年中,前三十年物资极度匮乏,饥不择食,尚有人不免于被饿死;后三十年物资相对丰富,然而国人仍被饥不择食的心态所左右,丑态劣行,不一而足。
无独有偶,在前三十年中,被喻为“精神食粮”的书籍,同样面临极度匮乏。我上中学时,除读书外没有别的娱乐,而读书也只能“捡到篮里都是菜”;及至下乡插队,成年累月,片纸难见,更是从没有选择的可能,直发展到没有选择的欲望。阅读经历中的这种极度饥渴,使我养成了杂食的习惯,至今买书无节制,读书也是漫无边际,九流三教,五行八作,都能读得兴味盎然。
古人“于书无所不窥”是一种优点,因为那时书的数量少,品类更少,读书面广,可以免于偏狭。如今图书浩如烟海,一味顾盼流连,难免无所皈依。于是读书的“专”与“博”,似乎也成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生有涯,学海无涯,“博”便常常被与“浅”相关联;但也有人挑出专家们的悖谬之处,反唇相讥。近年倡导“全民阅读”,“读什么”和“怎么读”,更常常成为话题,专家学者各抒高见,令读者眼花缭乱。
我还是想把读书比作吃饭,而不是吃药。药不可乱吃。药不对症,于人无益甚至有害,这是常识;但对症与否,须有医家诊断才能判定。然而,谁能给读书人一一作此诊断呢?倘说无须诊断,有“包治百病”的万用灵药,那可就像当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肯定会“把我们害苦了”的。
至于吃饭,则不妨各色菜肴、各种口味都尝一尝,营养全面,有益健康。有些食材,如芫荽,如秋葵,如臭豆腐,如榴莲,未必像传说的那样不能忍受。囿于前人的经验或教训,而纯吃某一类食物,要牺牲掉多少口腹之乐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种食物是否合口味,自己的舌头*有发言权。
如果说“饥不择食”是一种无奈,那么,神农尝百草,则是一种境界。“百闻不如一吃”,尝过之后再做决定。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亦无不可;持之以恒,由浅入深,当可别开生面;倘若追源溯流,触类旁通,收获自然就更大。
这本书话集,就是我的一种“杂食”实录。所写到的书,涉及博物、考古、碑刻、雕塑、建筑、戏剧、民歌、摄影、装帧设计及多种民间工艺。我于这些领域的介入,深浅不一,有由泛览而沉潜,曾经写成专书的;也有仅作为票友或看客,始终兴趣不减的。这里写下的文字,只能算是艺林漫步时捡拾的零花散叶,故以“拾叶”为名。
“叶”又通“页”,这拾得的一页,便是书中的题签页。许多书都是二三十年前买下的,当时签名本远没有今日的荣宠,买卖双方都不甚在意。近年翻检,仅艺术类签名本即有数百种;遂选取其中签赠者或原藏者故实可考的,写作书话,杂谈艺术,兼涉史事,夹叙轶闻,先汇为此集。近年来以各种方式伪造的签名本常见于拍场市肆,这里印出的一些签名本书影,亦可供书友作鉴别参考。
各篇以图书出版先后为序,或有“转侧看花花不定”之趣。真正有趣的还是“花儿”本身,当然,您不必定要寻找这一朵——如果这一朵能引起您的食欲,相信它的同类味道也不会差。
愿你胃口大开!
“巧遇”於澄建
二〇一四年夏天,在南京的一家旧书店里,偶然看到这册《论摄影及其发展》,系新华社新闻摄影部研究室编印的“新闻摄影参考资料”;《编译前言》署一九六三年五月,无版权;大三十二开本,一七一页,随文插图。引起我兴趣的是,封面左下角竟有於澄建先生的钢笔签名,不知这本书怎么会流落到南京来,实在要算是一种“巧遇”了。
於澄建,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摄影史上的一位风流人物。当年他初出茅庐,就以一幅新闻摄影照片暴得大名。这幅杰作以《一颗早稻大“卫星”》为题,发表在一九五八年八月十五日《人民日报》头版上,表现的是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建国一社一块亩产三万斤的“天下**田”,照片上四个孩子在生长着的稻穗上跳跃,且有文字说明“这块高产田里的早稻,长得密密层层,孩子站在上面就像在沙发上似的”。以《人民日报》的权威地位,这幅具有开创意义的照片,顿时引起全国轰动,成为示范,类似“丰产丰收”的照片一时层出不穷。
一个月后,当年的《大众摄影》九月号转载了这幅照片,标题易为《欢跃在早稻“卫星”上》,文字说明更为详尽:“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建国**农业社创造了亩产干谷三万六千九百五十六斤的丰产记录,这块早稻长得密密层层,孩子们站在上面就像在沙发上似的。”同时还配发了於澄建的文章:《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的拍摄经过》。於澄建介绍,他是在“群众”的启发下,想到让四个活泼的孩子在稻穗上跳动,以表现稻穗的厚、密与弹力。他试过有稻穗上滚鸡蛋,但因反差小而不突出;还曾想到可以在稻穗上滚西瓜。他纯情地写道:“一切有意义的题材都隐藏在美好的现实生活中,一切生动的表现方法,也只有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才能获得。”
於澄建是浙江黄岩人,一九三四年生,一九五六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工作,一九五八年三月复被分配到新华社湖北分社担任摄影记者。这年八月,他随湖北省委验收团到麻城,验收亩产三万多斤的丰产记录,所以这幅照片,确实是他“深入生活”的产物。当然他所受的“启发”,恐怕未必来自于“群众”,而更可能是省委领导,因为当时的湖北农民,倘能有对沙发的体验,倒也不失为一种“卫星”呢。
於澄建的有趣之处,是在多年之后,能对此表示内疚,以受了蒙蔽为自己做解释。在这个无数祸国殃民者对自己的罪责毫无反省之意的国度中,於澄建也要算是难能可贵了。实则一九五八年的诸多造假,都属于明火执仗的公开行为;於澄建当时就清楚地知道,那一块稻田,是将十几二十亩地里将成熟的稻子,硬行堆并到几分地中,倒伏之后才形成了那种“密密层层”。这样的稻子已失去了生命力,很可能在收割前就因受潮而烂光。而所谓三万多斤的亩产,不过是一种数字计算的游戏。至于摄影作品的造假,且有理论依据,便是从苏联学习来的“组织加工”与“摆拍”。当时的鼓吹者,公然宣传这种“加工”“不仅不会影响真实性,反而更真实地反映了丰收”,正符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
初出茅庐的於澄建,与其说是被蒙蔽了,不如说是被利用了。然而毋庸讳言,他同样也利用了这一切。一九五九年,他即加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先后任新华社高级摄影记者、新华社湖北分社摄影部主任、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二〇〇五年去世后,被称为“享有崇高声誉的摄影家”。当然,他的那幅成名作,也有一个“声誉”,被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有影响的虚假照片”。
一九五八年大放“卫星”噪声未息,“三年困难时期”便已接踵而至,将数以千万计的中国人推进死亡的深渊。一九六三年,新华社新闻摄影部研究室编印这一本《论摄影及其发展》,或许也可以算是一种反省之意吧。书中所选入的十六篇文章,全部是欧美作品,甚至有曾真实报道中国“大跃进运动”的法国摄影家布列松的一篇。尽管在《编译前言》中,编者仍竭力强调摄影艺术的“阶级性”:“在我们看来,生活,这就是劳动人民用革命的方法改造旧世界建设新社会的斗争,摄影艺术之可贵,就在于它能够迅速真实地反映这个斗争,促进这个斗争的胜利;而资产阶级的摄影家则恰好相反,他们是以摄影为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和反革命暴政服务的。”但他们不得不承认,能够“从这些资料中获得可供研究的东西”;并且也不得不说出一些真话,比如於澄建以红笔勾画出来这样几句:“摄影艺术的*珍贵的特点,是能够把生活中*有意义的瞬间动态,以生活原有的形式,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下来”,“因为它是生活的实录,能够表明真实的生活图景和人们的真实的感情变化,有强烈的生活气氛,而更能激动人心”。
真实,是所有艺术作品的真谛所在。
……
薛冰,浙江绍兴人,历任《雨花》杂志编辑、《东方文化周刊》副总编辑;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南京市地方志学会副会长。著有长篇小说《城》《盛世华年》,书话随笔集《旧书笔谭》《版本杂谈》《旧家燕子》《家住六朝烟水间》《书生行止》《饥不择食》及专著《南京城市史》等四十余种。
艾青诗选——中国文库 本书特色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
《大美“非遗”:大运河边的“守艺人”》内容简介:本书既从宏观角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与利用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等,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有影响的作家之一,被读者们称为“时代的良...
凌叔华经典作品 内容简介 经典是时间淘洗后留存的精品,它们是人性的画像,是人性的注解。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们依然是读书人书架上不变的风景...
《杭州学刊(2017年第3期)》内容简介:《杭州学刊》原名《杭州研究》,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属部门的专题性工作调研的成果发布、
豪夫童话全集-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11-14岁1、 世界文学巨匠积淀千年的珍贵遗产2、 著名翻译家呕心沥血的传世译本3、 原汁原味、...
寻找安详 本书特色 安详是一剂药,安详是一杯茶,安详是一条回家的路。郭文斌编著的《寻找安详(修订本)》读来如捧一团温暖在心间,又如一条清流穿过心田,让人获...
千万别笑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创造性;催单;模仿鸟儿;翅膀;交通事故;父母的职业;一个坏印象;这就是我等故事。千万别笑 目录 Creative创造性Remind...
春花的葬礼 本书特色 作者弗朗西斯·耶麦,法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诗人之一、同为法国诗人的皮埃尔·斯埃皮尔曾说过,耶麦的诗是“灵魂的浩叹”、“不息的心跳”,足见耶...
人间词话 本书特色 《人间词话》以一条条的品评文字呈现出来,看似散漫,实则有着自己的脉络——“境界”说。王国维围绕着“境界”,构建了一个“境界”说的范畴体系:有...
《拥抱情绪:我为什么不开心》内容简介:本书主要围绕情绪管理展开,内容涉及情绪的产生、如何管理我们的情绪、如何舒缓我们的压力
那三届-77.78.79级大学生的中国记忆 本书特色 本书汇集了38位“新三届”学人励志传奇、成功故事、反思、梦想,呈现给读者一个难以复制的群体的集体...
瓦屋顶下-回望故乡卷 本书特色 一、作者傅菲是活跃在中国散文界*前沿的作家。他的作品关注自然,体察人情,构思精巧,语言诗性,字里行间充满了爱与慈悲的力量。二、书...
读者的生活-(全2册) 本书特色 200篇绝妙文章,中外专家意见,探讨生命与生活的本质,解决人生面临的诸多焦虑,从如何睡眠、怎样经营婚姻直到正视死亡,掌控生命,...
《斯蒂芬·克莱恩诗全集》内容简介:斯蒂芬·克莱恩因为他描写美国南北战争的经典名著小说《红色英勇勋章》而闻名于世。但除此之外
爱的美丽与疼痛 本书特色 半个多世纪人生岁月的心灵感悟!由自己的*爱,想别人的*爱;由自己的幸福,想别人的悲苦。问天、问地,为什么当我们享受幸福时,竟有那么多人...
奥威尔读本 本书特色 乔治·奥威尔是英国二十世纪*有特点的作家,对穷人生活的关注、对英国社会现状和变化的关注、对二十世纪整个世界的关注、对资本主义社和社...
莫问奴归处-亦庄亦谐话红颜 本书特色 敬重古代那些为爱而爱的女子。她们的爱来得简单,或许仅仅是因了惊鸿一瞥的心动,或者是偶然相遇时的一见钟情彼此倾心,但她们却可...
行走宣城 本书特色 宣城,山水秀丽,物产丰富,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既是自然生态画廊,又是历史文化博物馆。本书共收录40余篇文章,以游记散文的形式全...
陆林,籍贯安徽望江。1982年元月毕业于安徽大学,1987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硕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南京师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