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语境下老子哲学研究

生态语境下老子哲学研究

作者:王素芬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6-10-01

评分:5分

ISBN:9787010158754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生态语境下老子哲学研究 内容简介

在生态语境下诠释老子哲学,源于生态、世态、心态这一大的生态语境愈益严重的危机,希望这一诠释为缓解危机提供一种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因为老子哲学的生态特质为这一诠释提供了理论前提和心理基础,老子哲学的博大精深和词约义丰为这一诠释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作者在力求尊重和贴近《老子》文本的前提下,探讨老子在本体论、天人论、认识论、社会观、人生观等方面"原生态"的生态智慧,对其与生态哲学或生态伦理学的契合进行全面解读和诠释,并进一步阐释和分析其对当今世界建构良好生态、世态和心态的借鉴价值和启发意义。为了更直观地表现老子哲学与目前*为流行的深层生态学的契合,还尝试提供了"深层生态学与老子生态智慧主要观点比较"附录表。对老子哲学中蕴含的生态智慧进行历史主义的诠释,揭示其原生态的生态智慧;在准确理解和把握各派生态哲学或生态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基础上,阐释老子生态智慧的哲学参考价值;解析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世态和心态问题的根源,实现《老子》原本语境与现代生态语境的自然对话和自由转换。

%

生态语境下老子哲学研究 目录

导论 一、生态语境研究的问题视域 (一)生态危机的全球化 (二)生态运动的方兴未艾 (三)生态理论的日益深化 (四)后现代哲学的推波助澜 (五)现代文明的生态转向 二、老子哲学生态语境转换的可能性 (一)老子哲学的生态学特质 (二)生态哲学发展对异质文化的渴求**章 道法自然 一、道与德:老子生态智慧的本体论基础 (一)老子之道 (二)老子之德 (三)老子之道和德的关系 二、老子之道的生态意蕴 (一)道的本源性:生态价值的本体依据 (二)道的自然性:生态世界的存在方式(三)道的虚无性:生态价值的非功利性 (四)道的整体性:生态世界的多样统一 (五)道的无私性:生态价值的平等性质一 (六)道的回复性:生态世界的存在之道 (七)道的实践性:生态智慧的深远功效第二章 生态之道 一、道法自然与生态理念 (一)道法自然即道性自然 (二)顺物自然是人之本分 二、知足知止与生态消费 (一)老子主张知足知止 (二)老子主张慈善俭啬 三、冲气为和与生态和谐 (一)老子的“和”“合”思想 (二)“小国寡民”与和谐世界 四、自然无为与生态农法 (一)自然无为是生态农法的哲学基础 (二)自然法则是人类行为的**准则 五、贵柔守雌与生态女权 (一)老子崇尚阴柔主张守雌 (二)贵柔守雌与生态女权观第三章 天人之论 一、天人合一概述 (一)天人合一的含义 (二)“天人之学”概述 二、老子之天及天人关系 (一)“天”与“入”的含义 (二)“天”与“人”的关系 三、老子天人关系思想的生态意蕴 (一)“天人合一”与生态平等理念 (二)“天人合一”与生态价值之争 (三)“天人合一”与生态审美情怀 四、老子天人关系思想的生态学局限 (一)理论上的晦涩高深与实践上的凌空蹈虚 (二)理论上的消极无为与实践上的无所作为 (三)政治伦理意蕴的浓厚与生态科学意义的缺失第四章 道性思维 一、道性思维的主旨及特点 (一)道性思维的主旨 (二)道性思维的特点 二、感知的有限与无限 (一)感知的有限 (二)感知的无限 (三)感知的有限与无限的生态学意蕴 三、道的不可言和不得不言 (一)道不可言 (二)道不得不言 (三)道的不可言与不得不言的生态学意蕴 四、道的不可知与可知 (一)道的不可知 (二)道的可知 (三)道的不可知与可知的生态学意蕴 五、老子道性思维与西方近代思维的比较 (一)老子注重综合整体,近代西方注重量化分析 (二)老子主张主客相融,近代西方强调主客二分 (三)老子主张万物平等,近代西方主张人类中心 (四)老子注重感性体悟,近代西方崇尚理性思考 (五)老子注重心性修养,近代西方崇尚心智提高 (六)老子思想充满审美,近代西方文明注重求知第五章 道技之辨 一、老子科技观的哲学基础、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一)老子科技观的哲学基础 (二)老子的科技思想及其影响 二、老子的知识观:世俗之知和体道之知 (一)世俗之知 (二)体道之知 (三)老子知识观的生态学意蕴 三、老子的技术观:工具之技与通道之技 (一)工具之技 (二)通道之技 (三)老子技术观的生态学意蕴 四、老子科技观的整体评价 (一)积极作用 (二)消极影响第六章 无为而治——社会之道 一、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 (一)反对有为多为,主张自然无为 (二)反对慧智机巧,主张无智无知 (三)反对私心褊狭,主张无私平衡 (四)反对贪念欲望,主张知足知止 (五)反对雄强好胜,主张雌柔不争 (六)反对轻举妄动,主张致虚守静- (七)反对战事战争,主张哀兵善战 (八)反对逞强争霸,主张谦卑为下 (九)反对喧嚣浮华,主张返璞归真 二、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生态意蕴 (一)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一种生态政治模式 (二)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一种生态思维方式 (三)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一种生态治理方式 (四)老子自然无为与后现代主义相契合第七章 无为为益——人生之道 一、身体方面 (一)生死观念 (二)养生之道 二、精神方面 (一)体道标准 (二)体道方法 (三)体道状态 参考文献后记%

生态语境下老子哲学研究 作者简介

王素芬,女,1964年生,河北清苑人。2010年获河北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至今任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公共课教学部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曾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出版《生态语境下的庄学研究》专*并主编教材数部;在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获河北省社科**成果奖一项、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两项。 丁全忠,男,1964年生,河北怀来人。现任河北金融学院组织部部长、社会科学教学部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在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多篇。

生态语境下老子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

王素芬、丁全忠*的《生态语境下的老子哲学研究》为了*直观地表现老子哲学与目前*为流行的深层生态学的契合,还尝试提供了“深层生态学与老子生态智慧主要观点比较”附录表。对老子哲学中蕴含的生态智慧进行历史主义的诠释,揭示其原生态的生态智慧;在准确理解和把握各派生态哲学或生态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基础上,阐释老子生态智慧的哲学参考价值;解析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世态和心态问题的根源,实现《老子》原本语境与现代生态语境的自然对话和自由转换。

生态语境下老子哲学研究 目录

导论 一、生态语境研究的问题视域 (一)生态危机的全球化 (二)生态运动的方兴未艾 (三)生态理论的日益深化 (四)后现代哲学的推波助澜 (五)现代文明的生态转向 二、老子哲学生态语境转换的可能性 (一)老子哲学的生态学特质 (二)生态哲学发展对异质文化的渴求**章 道法自然 一、道与德:老子生态智慧的本体论基础 (一)老子之道 (二)老子之德 (三)老子之道和德的关系 二、老子之道的生态意蕴 (一)道的本源性:生态价值的本体依据 (二)道的自然性:生态世界的存在方式(三)道的虚无性:生态价值的非功利性 (四)道的整体性:生态世界的多样统一 (五)道的无私性:生态价值的平等性质一 (六)道的回复性:生态世界的存在之道 (七)道的实践性:生态智慧的深远功效第二章 生态之道 一、道法自然与生态理念 (一)道法自然即道性自然 (二)顺物自然是人之本分 二、知足知止与生态消费 (一)老子主张知足知止 (二)老子主张慈善俭啬 三、冲气为和与生态和谐 (一)老子的“和”“合”思想 (二)“小国寡民”与和谐世界 四、自然无为与生态农法 (一)自然无为是生态农法的哲学基础 (二)自然法则是人类行为的**准则 五、贵柔守雌与生态女权 (一)老子崇尚阴柔主张守雌 (二)贵柔守雌与生态女权观第三章 天人之论 一、天人合一概述 (一)天人合一的含义 (二)“天人之学”概述 二、老子之天及天人关系 (一)“天”与“入”的含义 (二)“天”与“人”的关系 三、老子天人关系思想的生态意蕴 (一)“天人合一”与生态平等理念 (二)“天人合一”与生态价值之争 (三)“天人合一”与生态审美情怀 四、老子天人关系思想的生态学局限 (一)理论上的晦涩高深与实践上的凌空蹈虚 (二)理论上的消极无为与实践上的无所作为 (三)政治伦理意蕴的浓厚与生态科学意义的缺失第四章 道性思维 一、道性思维的主旨及特点 (一)道性思维的主旨 (二)道性思维的特点 二、感知的有限与无限 (一)感知的有限 (二)感知的无限 (三)感知的有限与无限的生态学意蕴 三、道的不可言和不得不言 (一)道不可言 (二)道不得不言 (三)道的不可言与不得不言的生态学意蕴 四、道的不可知与可知 (一)道的不可知 (二)道的可知 (三)道的不可知与可知的生态学意蕴 五、老子道性思维与西方近代思维的比较 (一)老子注重综合整体,近代西方注重量化分析 (二)老子主张主客相融,近代西方强调主客二分 (三)老子主张万物平等,近代西方主张人类中心 (四)老子注重感性体悟,近代西方崇尚理性思考 (五)老子注重心性修养,近代西方崇尚心智提高 (六)老子思想充满审美,近代西方文明注重求知第五章 道技之辨 一、老子科技观的哲学基础、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一)老子科技观的哲学基础 (二)老子的科技思想及其影响 二、老子的知识观:世俗之知和体道之知 (一)世俗之知 (二)体道之知 (三)老子知识观的生态学意蕴 三、老子的技术观:工具之技与通道之技 (一)工具之技 (二)通道之技 (三)老子技术观的生态学意蕴 四、老子科技观的整体评价 (一)积极作用 (二)消极影响第六章 无为而治——社会之道 一、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 (一)反对有为多为,主张自然无为 (二)反对慧智机巧,主张无智无知 (三)反对私心褊狭,主张无私平衡 (四)反对贪念欲望,主张知足知止 (五)反对雄强好胜,主张雌柔不争 (六)反对轻举妄动,主张致虚守静- (七)反对战事战争,主张哀兵善战 (八)反对逞强争霸,主张谦卑为下 (九)反对喧嚣浮华,主张返璞归真 二、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生态意蕴 (一)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一种生态政治模式 (二)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一种生态思维方式 (三)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一种生态治理方式 (四)老子自然无为与后现代主义相契合第七章 无为为益——人生之道 一、身体方面 (一)生死观念 (二)养生之道 二、精神方面 (一)体道标准 (二)体道方法 (三)体道状态 参考文献后记

生态语境下老子哲学研究 作者简介

王素芬,女,1964年生,河北清苑人。2010年获河北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至今任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公共课教学部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曾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出版《生态语境下的庄学研究》专*并主编教材数部;在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获河北省社科**成果奖一项、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两项。 丁全忠,男,1964年生,河北怀来人。现任河北金融学院组织部部长、社会科学教学部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在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多篇。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