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传奇,也是一个孤独却能孤独到灵魂丰满的禅者。他曾是红尘俗世里的风华才子,才华倾世,转而又超然尘外,步入四大皆空的清净圣地,成为禅门佛院里的代宗师,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绚丽至归于平淡,以其大智慧、大慈悲、大觉悟,度世、度人、度己……《李叔同谈人生》由李叔同著。
由李叔同著《李叔同谈人生》辑录了一代大师李叔同先生在出世前后与朋友、家人、爱人的书信来往,主要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是早期的家书、朋友之间的交流以及鸿雁传书,充满了浪漫的情怀和忧国忧民的志向;后期主要探讨人生、哲学等深层次问题。总之,该作品是李叔同先生真挚情感和人生哲学的体现,展现了一代宗师的博大胸怀和智慧的光芒。
一九○一-一九二○
一九二一-一九三○
一九三一-一九四二
附录
一九一七年,杭州,致刘质平质平仁弟足下:来书诵悉。《菜根谭》及M经,前己收到,曾致复片,计己查收。官费事可由君访察他人补官费之经过情形,由君作函寄来。上款写经、夏二先生及不佞三人,函内详述他省补费之办法。此函寄至不佞处,由不佞与经、夏二先生商酌可也。君在东言行谨慎,甚佳。交友不可勉强,宁无友,不可交寻常之友(或不尽然),虽无损于我,亦徒往来酬酢,作无谓之谈话,周旋消费力学之时间耳。门先生忠厚长者,可以为君之友人。此外不再交友,亦无妨碍。始亲终疏,反致怨尤,故不如于始不亲之为佳也。不佞前致君函有应注意者数条,宜常阅之。又格言数则,亦不可忘。不佞无他高见,惟望君按部就班用功,不求近效。进太锐者恐难持久。不可心太高,心高是灰心之根源也。心倘不定,可以习静坐法。入手虽难,然行之有恒,自可入门。(君有崇信之宗教,信仰之尤善,佛、伊、耶皆可。)音乐书前日己挂号寄奉。附一函乞转交门先生。此复,即颂近佳李嬰一九一七年,杭州,致刘质平质平仁弟:来书诵悉。借款无复音,想无可希望矣(某君昔年留学,曾受不佞补助。今某君任某官立银行副经理,故以借款商量,虽非冒昧,然不佞实自志为窭人矣,于人何尤!)。不佞自知世寿不永(仅有十年左右),又从无始以来,罪业至深,故不得不赶紧修行。自去腊受马一浮大士之熏陶,渐有所悟。世味曰淡,职务多荒。近来请假,逾课时之半,就令勉强再延时曰,必外贻旷职之讥,(人皆谓余有神经病),内受疚心之苦。君能体谅不佞之意,良所欢喜赞叹!不佞即拟宣布辞职,暑假后不再任事矣。所藏音乐书,拟以赠君,望君早返国收领(能在五月内*妙),并可为*后之畅聚。不佞所藏之书物,近日皆分赠各处,五月以前必可清楚。秋初即入山习静,不再轻易晤人。剃度之期,或在明年。前寄来之木箱,已收到。丰仁君习木炭画极勤。即颂旅祉附汇曰金二十元,望收入。李嬰前曾与经先生谈及,君今年如返国,可否在一师校任事?经先生谓君在东,曾诽谤母校师长,己造成恶感。倘来任事,必无良果云云。附以直达,望以后发言,宜谨慎也。不佞拟再托君购佛学数种,俟后函达。一九一七年,杭州,致刘质平质平仁弟:昨上一函一片,计达览。请补官费之事,不佞再四斟酌,恐难如愿。不佞与夏先生素不与官厅相识,只可推此事于经先生。经先生多忙,能否专为此事往返奔走,亦未可知。即能任劳力谋,成否亦在未可知之数(总而言之,求人甚难)。此中困难情形,可以意料及之也。君之家庭助君学费,大约可至何时?如君学费断绝,困难之时,不佞可以量力助君。但不佞窭人也,必须无意外之变,乃可如愿。因学校薪水领不到时,即无可设法。今将详细之情形述之如下:不佞现每月入薪水百零五元出款:上海家用四十元年节另加天津家用廿五元年节另加自己食物十元自己零用五元自己应酬费买物添衣费五元如依是正确计算,严守此数,不再多费,每月可余廿元。此廿元即可以作君学费用.中国留学生往往学费甚多,但日本学生每月有廿元已可敷用。不买书、买物、交际游览,可以省钱许多。将来不佞之薪水,大约有减无增。但再减去五元,仍无大妨碍(自己用之款内,可以再加节省),如再多减则觉困难矣。又不佞家无恒产,专恃薪水养家。如患大病不能任职,或由学校辞职,或因时局不能发薪水;倘有此种变故,即无法可设也。以上所述,为不佞个人之情形。倘以后由不佞助君学费,有下列数条,必须由君承认实行乃可。一、此款系以我辈之交谊,赠君用之,并非借贷与君。因不佞向不喜与人通借贷也.故此款君受之,将来不必偿还。二、赠款事只有吾二人知,不可与第三人谈及。君之家族门先生等皆不可谈及。家族如追问,可云有人如此而己,万不可提出姓名。三、赠款期限,以君之家族不给学费时起,至毕业时止。但如有前述之变故,则不能赠款(如减薪水太多,则赠款亦须减少)。四、君须听从不佞之意见,不可违背。不佞并无他意,但愿君按部就班用功,无太过不及。注重卫生,俾可学成有获,不致半途中止也。君之心高气浮是**障碍物(自杀之事不可再想),必须痛除。以上所说之情形,望君详细思索,写回信复我。助学费事,不佞不敢向他人言,因他人以诚意待人者少也。即有装面子暂时敷衍者,亦将久而生厌,焉能持久?君之家族尚不能尽力助君,何况外人乎?若不佞近来颇明天理,愿依天理行事,望君勿以常人之情推测不佞可也。此颂近佳李婴此函阅后焚去。……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1918年入杭州虎跑寺出家,精修佛律,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1942年10月13日在泉州圆寂,年六十三岁。他承传了南山律宗,被尊为第十一代祖师。 n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弘一法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他精通日文、意文、英文,早将西方油画、钢琴、音乐等引人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闻名于世。他还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在中国美术史、音乐史和话剧史上都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n李叔同一生著作颇丰,其代表作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南山律苑文集》《晚晴集》等。
权力意志(上下卷) 本书特色 《权力意志》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原因在于,它们完整地、以忠实于手稿的方式呈现了尼采1885年秋至1889年初(其创作活动的结束)期...
選擇上師,並且決定追隨他直到證悟,與墜入情網而結為夫妻一樣,過程會充滿不安、刺激、酬賞又具毀滅性。你知道那是一個冒險,但
中国哲学史-(二)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史(2)(哲学类)》内容简介:中国哲学史是中国文化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认识史。它展示出中国哲学与神学在斗争中发展前进...
钟吕丹道经典译解 内容简介 自古至今,世界各民族都有巫觋,文明古国尤为突出。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正是因为保持着古代文化的延续性,为巫觋文明的理性传承提供...
法华经说什么 内容简介 书对成书于公元五世纪的佛学经典《法华经》作阐释,长老用幽默的文字阐述佛经度众生的道理,及在生活中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领悟佛法等。...
在历史的缠绕中解读知识与思想(全2册) 本书特色 《在历史的缠绕中解读知识与思想(套装上下册)》:人文译丛在历史的缠绕中解读知识与思想(全2册) 节选 《在历史...
孔子全集(上下)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人民出版社出版★孔健本名孔祥林,作家、孔学研究家,孔子第75代直系子孙,将《论语》以中、英、日、韩四国语编译出版,以中...
小故事大哲理7 内容简介 一个短小的故事,却蕴涵着无穷的知识和无尽的智慧,给你一份快乐的心情,教你一种处世的方法。 轻松地阅读,受益一生的启迪与智慧;幽默的故...
劳特利奇哲学史·第一卷从开端到柏拉图 内容简介 《劳特利奇哲学史》**卷涵盖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为辉煌的时期的哲学,在两个半世纪的时间中,哲学从类似神话的思维发展...
美学与艺术欣赏 本书特色 《美学与艺术欣赏(美学与艺术类)》是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之一。美学与艺术欣赏 内容简介 本书为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本书系...
行动中的密涅瓦-当代认知活动的权力之维 本书特色 刘永谋编著的这本《行动中的密涅瓦--当代认知活动的权力之维》中第1章“导论”勾勒了知识的权力研究兴起的理论背景...
原道-第十六辑 本书特色 本书为《原道》的第16辑,包括儒教问题、思想与学术、欲与仁、对话与评论等四个栏目。本辑收录了几篇对民间信仰的考察和对一贯道建教和传教模...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叙述与认识 本书特色 阿瑟丹图在历史哲学行内及美国哲学界都是颇响亮的名字,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哲学多个门类乃至文艺批评,其中尤以在艺术哲学方面...
福杯满溢·弟兄篇 本书特色 孙儿史蒂芬6岁时,一天早晨我问他:“你说我们为什么要识字?”他想了一下,说: “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变得聪明、有学问。”世界各国的教育...
生之实现 本书特色 生之实现一改泰戈尔擅长的诗歌体裁,用议论性或抒发、或评论地表达出作者对于“人格”的思考。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社科类作品集锦融合东西方诗学、...
秩序与历史-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卷三 本书特色 《秩序与历史》卷三完成了沃格林对古希腊文化的研究,从它在希腊古典时期之前的起源,一直到它在雅典统治时期达到的全盛...
藏传佛教-(第三版) 本书特色 佛教的命运,在我国是和国家的命运相关连的。当国家受到厄难的时候,佛教也备受摧残;国家昌隆,佛教也随之发达。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
中国古典美学丛编 内容简介 由我主编的《中国古典美学丛编》三卷,原本乃为北京大学的文艺学硕士研究生所准备的入门导读参考资料。没有料到,此书在二十年前由中华书局出...
罗素道德哲学 内容简介 我的一生始终为以下三种激情所支配:对真理的不可遏止的探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对爱情的不可遏止的追求。罗素道德哲学 目录 一、西方...
哲学修养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提高哲学修养的通识性著作,全书以中西方哲学史为背景,对哲学基本理论从元哲学、哲学的历程、物质本体论、辩证方法论、能动反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