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是作者的笔记体散记文,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汉族风俗人情的著作。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汉族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时隔千年还让人念念不忘,幸有《东京梦华录》细细碎碎记述了彼时的繁华。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一书,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情况,其*大的价值在于它俨然是北宋强盛时期的浮世绘与风情画,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可谓相得益彰,具体生动地反映了北宋时期社会生活的现实,为我们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对这一历史时期的民风、民俗、文化娱乐、商业、餐饮业、手工业等方面的真实情况进行分门别类的记载,叙述入微,妙趣横生,包罗万象,无奇不有。这些正史里罕见的零散的文化珍珠,在孟元老手中连缀成美丽的珠帘,令人叹为观止。对宋史有兴趣的人,乃至对中国文化和中华古文明有兴趣的人,不读此书,实为一大憾事!这也是此书引起国际汉学界高度重视和关注的原因。20世纪后半叶,日本的一批汉学家就开始着手对《东京梦华录》进行研究。以京都大学的入矢义高及梅原郁为首的一群汉学家围绕该书出版过若干研究专著。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奚如谷(Stephen West)等人也出版过有关《东京梦华录》的专著。日本静嘉堂文库在影印元刊本《东京梦华录》时曾在解题中写下这样一句评语:“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这本书(《东京梦华录》)对于汉学和汉文化的探讨是很有用处的。”看似平实的评价,却极为中肯和精准地道出了国际汉学界对此书价值的共识。
在我国,此书自南宋初年在临安刊行以来就备受关注和推崇。谈到北宋晚期的东京掌故,此书即成为*权威的文本。众多名家名著如赵甡之的《中兴遗史》、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以及陶宗仪的《说郛》等,无不对此书加以选录。近代至今,由于此书超高的史料价值,研究者亦是大有人在,且多有考据严谨的佳作。从邓之诚先生开始,一大批学者参与其中,*突出的应是黑龙江大学文学院的伊永文教授。他对此书所做的笺注工作前后横跨二十余年,其工作底本是元代至正刊刻本。但是他并不满足于这个清代黄丕烈所收藏的元刊本,更以邓之诚的《东京梦华录》校本以及日本京都大学的《东京梦华录》译注本作为参酌。他还博涉与《东京梦华录》同期问世的对该书章节有所记录的众多书籍,包括明、清以来多位方家所做的校勘,对该书的研究、校勘历史有全面的把握。客观地说,伊永文教授的《〈东京梦华录〉笺注》应是目前*忠实于原著、*保真的版本。笔者主要以此书里的《东京梦华录》原文文本作为本次译注的工作底本,在具体的译注过程中,亦参照了邓之诚、入矢义高、梅原郁等海内外诸多名家的译注本,兼及台北震旦艺术博物馆馆长张临生于2012年出版的《繁华之城:东京梦华录》等相关书籍,在文风上则力求与孟元老晓畅明白的原文风格保持一致。本书是对《东京梦华录》一书的全文(包括孟元老自己写的“梦华录序”)进行翻译和注释,以期保持原作的叙述风格。
作为一名唐宋文化的专业研究者,笔者对此书怀有深切的热爱。不仅是因为笔者本人生在中原,更因为北宋文化卓绝丰赡的风貌和气质令我向往。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也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代。”他们所说的宋代,大抵指的是北宋时期,因为北宋在文化艺术上的确取得了彪炳千秋的成就,处处洋溢着盛世繁华的气息。南渡之后,文人的生活不免带着屈辱亡国的破败感,时代氛围已是沧海桑田。
从文化史的角度看,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和异数。靠兵变夺取江山的北宋在开国之初就有衰落的前兆,重文抑武的治国方略,导致了“主势强国势反弱”的政治局面。北宋虽然拥有庞大的军队,军事实力上却不具优势,与辽国和西夏的对抗长期处于下风。经济上表面繁荣,却经常国库空虚,入不敷出。军事上“积弱”,经济上“积贫”,这种奇特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不平衡发展,使得北宋成为“中国历史上*软弱的一个朝代”。但在科技、文化、艺术方面,北宋可谓登峰造极,成为中国历史上科技*发达、文化*昌盛、艺术*繁荣的朝代之一。中国影响世界的众多发明均于北宋诞生。而《水浒传》中元宵节京城万人空巷、花市如昼的盛况也并非虚构,它真实地发生在公元11、12世纪的开封,当时北宋都城的繁华生活穷奢极侈,举世瞩目。
孟元老记载的就是这样一段璀璨夺目的历史。孟元老,号幽兰居士,生卒年待考,宋代文学家。据《宋会要辑稿》及苏辙等人记述,可知一说为他是孟昌龄的族人孟钺(孔宪易认为孟元老原名孟钺,是孟昌龄的第四子,自幼随父宦游南北;一说为孟揆,由清代学者常茂徕经考证推断,孟揆曾为宋徽宗督造艮岳,征发花石纲,穷奢极欲,*后造成方腊起义。可能是孟揆本人心虚,《梦华录》于艮岳却一字不提,明代李濂亦提出过类似的质疑。但邓之诚认为常氏证据薄弱,不足为凭),崇宁二年(1103)随父到东京,曾任开封府仪曹。生平事迹不详,约于北宋末叶在东京居住二十三年。靖康癸未(1126)“靖康之难”时,徽宗、钦宗被金军虏去北方,山河巨变,宋代的历史从此改写。建炎元年(1127),孟元老离开东京南下,避居江左,不知所终。仅从《东京梦华录》的作者自序中可知,金灭北宋,孟元老南渡,常忆东京之繁华,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撰成《东京梦华录》,并自作序。《东京梦华录》所创立的以笔记描述城市风土人情、掌故名物的新体裁,为以后《都城纪胜》《梦粱录》《武林旧事》《如梦录》《续东京梦华录》等书所沿用。
通过孟元老的自序,我们可以了解到,书中的内容皆是作者亲历。在对盛世的怀念中,力透纸背的家国之恋、乡关之思、山河之痛,萦回在文字中,一如陈与义笔下“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的意绪。
八百多年前的孟元老,令人感动地选择了用*接地气的表达来实现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八百多年后的我们,理应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不管我们的努力现在看来多么微薄,终会在未来得到反响。
东都外城 东都外城①,方圆四十余里。城壕曰护龙河,阔十余丈,濠之内外②,皆植杨柳,粉墙朱户,禁人往来。城门皆瓮城③三层,屈曲④开门,唯南薰门、新郑门、新宋门、封丘门皆直门两重,盖此系四正门,皆留御路故也。新城南壁⑤,其门有三:正南门曰南薰门;城南一边⑥,东南则陈州门,傍有蔡河水门;西南则戴楼门,傍亦有蔡河水门。蔡河正名惠民河⑦,为通蔡州⑧故也。东城一边,其门有四:东南曰东水门,乃汴河⑨下流水门也,其门跨河,有铁裹窗门,遇夜如闸垂下水面,两岸各有门通人行路,出拐子城⑩,夹岸百余丈;次则曰新宋门;次曰新曹门;又次曰东北水门,乃五丈河之水门也。西城一边,其门有五:从南曰新郑门;次曰西水门,汴河上水门也;次曰万胜门;又次曰固子门;又次曰西北水门,乃金水河水门也。北城一边,其门有四:从东曰陈桥门;乃大辽入使驿路。次曰封丘门;北郊御路。次曰新酸枣门;次曰卫州门。诸门名皆俗呼。其正名如西水门曰利泽,郑门本顺天门,固子门本金耀门。新城每百步设马面、战棚、密置女头,旦暮修整,望之耸然。城里牙道,各植榆柳成阴。每二百步置一防城库,贮守御之器,有广固兵士二十指挥,每日修造泥饰,专有京城所提总其事。 注释 ①东都外城:这里所谓的“东都”指北宋的都城,当时称汴京(即今河南开封)。汴京的外城在周世宗时便已筑成,至宋神宗时加以扩展。北宋时把外城改称为“国城”,也称“外城”。外城的里外为版筑夯土墙。 ②濠之内外:指濠的两边各自的外侧和内陂上。 ③瓮城:瓮城的形状或圆或方,视地形而定。它的高度和厚度与大墙同,但瓮城上会开一扇门,在瓮城外还要凿壕。瓮城的功能在于加强城的防御。离大城约三十步(旧时营造以五尺为一步),加筑圆弧形的壁垒,开着多层的门。整个壁垒的形状像个瓮,故称之为“瓮城”。 ④屈曲:指瓮城的门或偏在其左,或偏在其右。 ⑤新城:此处指外城。南壁:南面的墙。 ⑥城南:南城墙。 ⑦惠民河:蔡河流过汴京,和东京百姓的生活关系密切。闵河、双洎河以及潩河均注入蔡河,所以它可以通舟楫。闵河在汴京与蔡河相汇后即称为惠民河。 ⑧蔡州:今河南汝南。 ⑨汴河:也称汴渠。宋时通济渠向东流向的河段被称为汴河。到南宋时与金人约定以淮河为界,此后就废了汴河的航运。再往后,汴河河道逐渐为泥沙淤积。 ⑩拐子城:修筑在汴京城的各城门外用以拱卫城门的各成直角的对立垣壁。北宋时这种构筑称为拐子城。 ?夹岸:贴着河的两岸。 ?五丈河:该河东流于定陶,与济水相交。河面宽五丈,遂名为“五丈河”。 ?金水河:原名为“京索河”。它的水源始出于河南荥阳的黄堆山祝龙泉。京索河流过中牟后的河段被称为“金水河”。金水河被引至汴京城西,在那里流入一个横架于汴河之上的巨大木槽,大木槽的另一端是一个闸门。水从闸门流出后进入人工渠,然后向东注入五丈河。 ?大辽:即当时在北方的辽国。 ?北郊御路:每年夏至,皇帝要到都城的北门外行祭祀礼,称为北郊大祭礼。北郊御路就是专为此典礼所设的大路。
精彩书评
幽兰居士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一册十卷,凡宋之京城河渠、宫阙、官府、寺观、桥巷、市井、勾肆,大而朝贺典礼,小而口味戏剧,无不详备,可谓勤矣。
——(明)李濓《东京梦华录后》选自《汴京遗迹志》卷十八
元老不知何人,少游京师,晩值丧乱,之后追述旧事,兼及国家典祀,里巷风俗,以其首载京城宫阙、桥道、坊曲尤详,故系之地理。?
——(宋末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零四
孟元老,号幽兰居士,北宋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待考。宋代文学家。据《宋会要辑稿》及苏辙等人著作,可知他是北宋保和殿大学士孟昌龄的族人孟钺,曾任开封府仪曹,北宋末叶在东京居住二十余年。金灭北宋,孟元老南渡,常忆东京之繁华,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撰成《东京梦华录》,自作序。
大风起兮云飞扬:汉高祖刘邦(全2册) 本书特色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Y优*X秀*C畅*X销*书 王立群先生于2011年在《百家讲坛》开讲“大风歌”,详尽梳理...
门巴族社会历史调查-二 本书特色 《门巴族社会历史调查(2)》为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之一。门巴族社会历史调查-二 内容简介...
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铜版纸全彩印刷,中英文图文对照★ 具有科学性和可读性★ 充分展现了中国秦代的艺术文化奇迹...
盛世曙光与孝庄太后-两个女人一个清朝-叁 本书特色 历史题材*具突破性作品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成员、国内*权威的清史专家李治亭、杨东梁、王俊义联袂推荐盛世曙光与孝...
《科技馆奇遇记(全五册)》内容简介:本套绘本讲的是宁宁不小心进入到自己画上的辽宁省科学技术馆,邂逅了无所不知的人工智能机器
洛阳古墓图说 本书特色 《洛阳古墓图说》是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张文彬题洛阳古墓图说 内容简介 作者是想通过这本书,阐明墓葬文化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
《人生,是对自己负责任的修行》内容简介:生活就是一本书,我们都是它的读者。无论怎样,我们都曾快乐过,痛苦过。那种酸甜苦辣的
鼓楼钟声:宁波老城的生命印记 本书特色 本书属于宁波文化丛书第二辑,全书围绕宁波市*仅存的古城楼遗址、国家文物重点保护的古建筑鼓楼展开,对宁波主城的街巷、桥梁、...
一本书读懂欧洲史 本书特色 数千年的欧洲历史,蕴含众多有趣的话题,风格各异的帝王将相,刀光血影的政治斗争,血雨腥风的军事征伐,使得欧洲历史一直成为世界史研究的显...
《英语口语“定心丸”》内容简介:本书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练习口语的训练材料,共80个口语话题,按天规划,每个话题各自独立,可从任
罪惟录-(全三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国家图书馆前身)★ 明末清初查继佐是武侠小说作家金庸伯太公★ 原稿《帝纪》二十二卷,《志》三...
一战倒计时-世界是如何走向战争的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关于**次世界大战缘起的著作,精彩地讲述了欧洲走向大战的倒计时过程,从6月28日的斐迪南大公遇刺,一直讲到...
明太祖与经筵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论文11篇,主要研究明太祖的政治理想、治国理念及实践、文化素养,以及明代洪武、嘉靖、隆庆、万历等朝经筵讲学情形,由此显与士大夫在...
明-中国通史故事连环画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正史,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加以演绎,结合流畅的白描画,详细描绘了明代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以及发生的重大事件、众多战役,...
《整齐世传》内容简介:本书在汉宋间政治、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视域下,考察前四史人物列传编纂范式的形成;藉由人物列传编纂范式
史学新书评(2000-2003) 内容简介 《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七种期刊为我国主要的历史类杂志,每期都刊发一些重要的书评方面的文章,对...
资产阶级右派利用了全国整风的时机,向我国人民民主法制进行了猖狂的进攻。他们不仅在学术思想上,企图用资产阶级的法学理论代替
万条微博说民国 本书特色 民国时期是我国文化精神*为丰富的时期,也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期。既有众多特立独行的名人雅士,也有名动一时的枭雄怪杰。这些人留下来的故事或...
《我为什么看不懂你》内容简介:这本书以DISC理论为基础讲述了人类的四种特质:Dominance支配型(指挥者),Influence影响型(社交
清宫二年记 内容简介 一、回国二、宫中的**天三、御剧场四、和太后同餐五、接见俄国大使的夫人六、做了太后的侍从七、宫中的插曲八、宫眷们九、光绪皇帝十、温雅可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