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增订版)

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增订版)

作者:郑岩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年:2016-10-1

评分:8.9

ISBN:9787501047772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本书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墓进行了综合研究。书中所讨论的壁画取其广义,不仅包括彩绘壁画,还包括如模印画像砖壁画等使用其他材料和技术制作的壁面装饰,此外还附带讨论了装饰有画像的葬具。

上编在全面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魏晋南北朝壁画墓进行了分区与分期,将其分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中原地区四个大区,根据资料的情况,有的大区再分为若干小区,在此基础上对有些地区的壁画墓进行分期,建立起这一时期壁画墓的基本时空框架。

下编选取典型材料,对相关问题进一步加以分析。包括以河西地区魏晋壁画墓为例,讨论不同区域间文化的互动关系;通过分析邺城地区东魏北齐壁画墓的特征,提出“邺城规制”的概念,以考察汉唐之间壁画墓的过渡性特征;从南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入手,探讨壁画图像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及其在墓葬中的功能;以青州傅家北齐画像石为例,观察外来文化影响下内地丧葬美术所发生的变化。本书注重对于一些新的方法加以探索和尝试。

增订版加入《北朝葬具孝子图的形式与意义》及《前朝楷模 后世之范》两文,并补记了2002年以后出土的新材料。

作品目录

引论
(一)魏晋南北朝壁画墓发现与研究的简要回顾
(二)关于本书取材和研究方法的说明
上编 分区与分期
一 东北地区
(一)辽阳地区的东汉魏晋壁画墓
(二)朝阳地区的“三燕”壁画墓
二 西北地区
三 南方地区
(一)南京地区的东晋南朝壁画墓
(二)南方其他地区的东晋南朝壁画墓
四 中原地区
(一)中原地区魏晋至北魏平城时代的壁画墓
(二)洛阳地区的北魏晚期壁画墓
(三)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地区的东魏北齐壁画墓
(四)陕西、宁夏地区的西魏北周壁画墓
下编 分析与探讨
五 从魏晋壁画墓看凉州与中原的文化关系
(一)河西墓葬壁画题材的进一步分析
(二)河西壁画墓在文化交流中的意义
六 “邺城规制”初论
(一)邺城地区墓葬壁画的特征
(二)邺城地区墓葬壁画的主题
(三)邺城地区墓葬壁画的渊源
(四)“邺城规制”的影响
七 南北朝墓葬中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的含义
(一)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的象征性
(二)南昌东晋漆盘图像的启示
(三)高士图像在墓葬中的功能
八 青州傅家北齐画像石与入华粟特人美术
(一)傅家画像石的建筑配置问题
(二)石棺与石棺床结构的意义
(三)傅家画像石图像解读
(四)傅家画像石的历史背景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北朝葬具孝子图的形式与意义
附录二 前朝楷模 后世之范——谈新发现的南京狮子冲和石子冈南朝墓竹林七贤壁画
增订版补记
· · · · · ·

作者简介

郑 岩 生于山东安丘。先后就读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1988年至2003年在山东省博物馆工作。2003年至今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访问学者、华盛顿国家美术馆高级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客座高级研究员、哈佛大学美术与建筑史系访问学者。

主要著作有《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2002)《中国表情——文物所见古代中国人的风貌》(2004)《从考古学到美术史——郑岩自选集》(2012)《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2013)《看见美好——文物与人物》等,合著有《山东佛教史迹——神通寺龙虎塔与小龙虎塔》(与刘善沂等合著,2005)《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与杨泓合著,2008)《庵上坊——口述、文字和图像》(与汪悦进合著,2008)等,合译有《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手持麈尾者应为惠太子。

——引自第218页


本书对于壁画主题的理解建立在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上:这些壁画是古人为埋葬死者而修造的墓葬的一部分,几乎一切题材都要围绕墓葬设计者的主观意愿来选择和组织,因此它首先反映的是当时的丧葬观念。这些画面当然脱离不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背景,但是壁画对于其历史背景的反映并不是主动的、直接的。换言之,壁画设计者、制作者不是要通过这些画面向今天的学者们传达当时的历史信息,而是为了奉死送终。虽然我们可以在壁画中发现一些社会史的材料,但对于这些材料必须从整体上加以把握,认识到这些以艺术方式表现的内容并不完全等于现实社会生活本身,而是在特定的主观目的制约下创作的,必须进行具体的分析。

——引自章节:引论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