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儒家哲学》原本是1927年梁启超在清华国学院的讲课稿,由其弟子周传儒记录。在该书中,梁氏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研究儒家哲学的必要性以及研究儒家哲学的目的、方法,而后叙述自孔子至清末民初二千五百年的儒学变迁。书末附《读书示例——荀子》,以《荀子》一书为例讲解阅读研究古籍的有效方法。
本书是梁启超晚年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一部力作,他在书中提出了不少新颖深刻的见解。与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二书求“同”的理路相比较,《儒家哲学》求“异”的哲学史理路在反思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重新挖掘本土资源之时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
第1讲 儒家哲学是什么
“哲学”二字,是日本人从欧文翻译出来的名词。我国人沿用之,没有更改。原文为Philosophy,由希腊语变出,即爱智之意。因为语原为爱智,所以西方人解释哲学,为求知识的学问。求的是*高的知识,统一的知识。
西方哲学之出发点,完全由于爱智;所以西方学者,主张哲学的来历,起于人类的好奇心。古代人类,看见自然界形形色色,有种种不同的状态,遂生惊讶的感想。始而怀疑,既而研究,于是成为哲学。
西方哲学,*初发达的为宇宙论、本体论,后来才讲到论理学、认识论。宇宙万有,由何而来?多元或一元,唯物或唯心,造物及神是有是无?有神如何解释?无神如何解释?……等等,是为宇宙论所研究的主要问题。
此类问题,彼此两方,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辩论终久不决。后来以为先决问题,要定出个辩论及思想的方法和轨范。知识从何得来?如何才算精确?还是要用主观的演绎法,先立原理,后及事实才好?还是采客观的归纳法,根据事实,再立原理才好?这样一来,就发生论理学。
再进一步,我们凭什么去研究宇宙万有?人人都回答道:凭我的知识。但“知识本身”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若不穷究本源,恐怕所研究的都成砂上楼阁了。于是发生一种新趋向,从前以知识为“能研究”的主体,如今却以知识为“所研究”的对象,这叫做认识论。认识论发生*晚,至康德以后,才算完全成立。认识论研究万事万物,是由知觉来的真,还是由感觉来的真?认识的起源如何?认识的条件如何?认识论在哲学中,*晚*有势力。有人说除认识论外,就无所谓哲学,可以想见其位置的重要了。
这样说来,西洋哲学由宇宙论或本体论趋重到论理学,更趋重到认识论。彻头彻尾都是为“求知”起见。所以他们这派学问称为“爱智学”,诚属恰当。
中国学问不然。与其说是知识的学问,毋宁说是行为的学问。中国先哲虽不看轻知识,但不以求知识为出发点,亦不以求知识为归宿点。直译的Philosophy,其含义实不适于中国。若勉强借用,只能在上头加上个形容词,称为人生哲学。中国哲学以研究人类为出发点,*主要的是人之所以为人之道,怎样才算一个人?人与人相互有什么关系?
世界哲学大致可分三派。印度、犹太、埃及等东方国家,专注重人与神的关系;希腊及现代欧洲,专注重人与物的关系;中国专注重人与人的关系。中国一切学问,无论那一时代,那一宗派,其趋向皆在此一点,尤以儒家为*博深切明。
儒家哲学,范围广博。概括说起来,其用功所在,可以《论语》“修己安人”一语括之。其学问*高目的,可以《庄子》“内圣外王”一语括之。做修己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内圣;做安人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外王。至于条理次第,以《大学》上说得*简明。《大学》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就是修己及内圣的功夫;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安人及外王的功夫。
然则学问分做两橛吗?是又不然。《大学》结束一句“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格致诚正,只是各人完成修身功夫的几个阶级;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是各人以已修之身去齐他治他平他。所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都适用这种工作。《论语》说“修己以安人”,加上一个“以”字,正是将外王学问纳入内圣之中,一切以各人的自己为出发点。以现在语解释之,即专注重如何养成健全人格。人格锻炼到精纯,便是内圣;人格扩大到普遍,便是外王。儒家千言万语,各种法门,都不外归结到这一点。
以上讲儒家哲学的中心思想,以下再讲儒家哲学的范围。孔子尝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自儒家言之,必三德具备,人格才算完成。这样看来,西方所谓爱智,不过儒家三德之一,即智的部分。所以儒家哲学的范围,比西方哲学的范围,阔大得多。
儒家既然专讲人之所以为人,及人与人之关系,所以他的问题,与欧西问题,迥然不同。西方学者唯物唯心多元一元的讨论,儒家很少提及。西方学者所谓有神无神,儒家亦看得很轻。《论语》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亦说:“未知生,焉知死。”把生死神怪,看得很轻,这是儒家一大特色。亦可以说与近代精神相近,与西方古代之空洞谈玄者不同。
儒家哲学的缺点,当然是没有从论理学认识论入手。有人说他空疏而不精密,其实论理学、认识论,儒家并不是不讲。不过因为方面太多,用力未专,所以一部分的问题,不如近代人说得精细。这一则是时代的关系,再则是范围的关系,不足为儒家病。
东方哲学辩论得热闹的问题,是些什么?如:1性之善恶,孟荀所讨论。2仁义之内外,告孟所讨论。3理欲关系,宋儒所讨论。4知行分合,明儒所讨论。此类问题,其详细情形,到第五章再讲。此地所要说明的,就是中国人为什么注重这些问题。他们是要讨论出一个究竟,以为各人自己修养人格或施行人格教育的应用,目的并不是离开了人生,翻腾这些理论当玩意儿。其出发点既与西方之以爱智为动机者不同。凡中国哲学中*主要的问题,欧西古今学者,皆未研究,或研究的路径不一样。而西方哲学中*主要的问题,有许多项,中国学者认为不必研究;有许多项,中国学者认为值得研究,但是没有研究透彻。
另外有许多问题,是近代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儒家亦看得很重。在外王方面,关于齐家的,如家族制度问题,关于治国的,如政府体制问题,关于平天下的,如社会风俗问题。所以要全部了解儒家哲学的意思,不能单以现代哲学解释之。儒家所谓外王,把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等都包括在内;儒家所谓内圣,把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都包括在内。因为这个原故,所以标题“儒家哲学”四字,很容易发生误会。单用西方治哲学的方法,研究儒家,研究不到儒家的博大精深处。非常好的名义,仍以“道学”二字为宜。先哲说:“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谓道也。”又说:“道不远人,远人不可以为道。”道学只是做人的学问,与儒家内容*吻合。但是《宋史》有一个《道学传》,把道学的范围,弄得很窄,限于程朱一派。现在用这个字,也易生误会,只好亦不用他。
要想较为明显一点,不妨加上一个“术”字。即庄子《天下篇》所说“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的“道术”二字。道字本来可以包括术,但再分细一点,也不妨事。道是讲道之本身,术是讲如何做去,才能圆满。儒家哲学,一面讲道,一面讲术;一面教人应该做什么事,一面教人如何做去。
就前文所举的几个问题而论,如性善恶问题,讨论人性本质,是偏于道的;如知行分合问题,讨论修养下手功夫,是偏于术的。但讨论性善恶,目的在教人如何止于至善以去其恶,是道不离术;讨论知行,目的在教人从知入手或从行入手以达到理想的人格境界,是术不离道。
外王方面亦然,“民德归厚”是道;用“慎终追远”的方法造成他便是术。“政者正也”是道,用“子帅以正”的方法造成他便是术。“平天下”、“天下国家可均”是道;用“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的“絜矩”方法造成他便是术。道术交修,所谓“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儒家全部的体用,实在是如此。
由此言之,本学程的名称,实在以“儒家道术”四字为非常好。此刻我们仍然用“儒家哲学”四字,因为大家都用惯了,“吾从众”的意思。如果要勉强解释,亦未尝说不通。我们所谓哲,即圣哲之哲,表示人格极其高尚,不是欧洲所谓Philosophy范围那样窄。这样一来,名实就符合了。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广东新会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思想家、政治活动家。
佛陀尊像卷-《法界源流图》精巧本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各种佛陀尊像,其优美的艺术手法,反映了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佛教艺术的文化。本书包括佛陀像几十幅,...
朱光潜谈美 内容简介 什么叫做美,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但这种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
灵魂的最高处-亚瑟·本森哲思随笔录 本书特色 “我热爱生活,但没有成为它的奴隶;我向往自由,但它并没有成为我的羁绊。” “相比起那些忙于奔走应...
通识中国哲学 本书特色 《通识中国哲学》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阐述儒、道、墨、法、释五大中国传统哲学流派的主要观点,为我们提供多元的思考角度,睿智处理人生和社...
毓老师说庄子 本书特色 《毓老师说庄子》名为《庄子》,实则以《内篇》七章及《天下篇》为主,系毓老师于1978年-1979年讲述,以录音整理而成,*能保持毓老师讲...
密解般若心经 本书特色 《密解般若心经》:一部首次完全演绎文殊,般若两次大菩萨自内证的佛智妙书,一部*具创见性的破解《般若心经》的图文经典,一部数年时间再版二十...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本书特色 书中论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长文则结合对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思想分析,说明由民粹主义、道德主义的入侵马克思主义,迷信战争经验等等,阻碍...
《刘伯温集(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包括《刘伯温集(上册)》、《刘伯温集(下册)》。《刘伯温集(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刘伯
现代性的终结 本书特色 本书的力图完成这样一个工作:为人们理解现代性的结束及其对艺术和科学的深远影响提出一种哲学基础。众所周知,“后现代性”的观念处于...
唐代净土祖师全集 本书特色 《唐代净土祖师全集(精)》由善导、法照、少康所著,本书为唐代净土宗代表性大师的理论作品合集,包括了善导的《观经四帖疏》、《观念法门》...
存在与虚无-修订译本 本书特色 《存在与虚无(修订译本)》(作者萨特)一书是根据Gallimard书店法文1981年版翻译的。萨特在法国是一位比较特别的哲学家,...
道德经全解-彩图全解版 本书特色 《道德经》一书共八十一章,上篇《道经》讲述的是宇宙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揭示了阴阳变化的微妙;下篇《德经》讲述的是处...
吕氏春秋 本书特色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包含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
现代欧洲思想史-新评价和新视角 本书特色 《现代欧洲思想史--新评价和新视角》为两位著 名的思想史研究学者多米尼克·拉卡普拉和斯蒂文· l·卡普兰主编...
话佛93章 本书特色 苦学年来未有涯,青灯黄卷月笼纱。诗文书画兼医学,千载学林一奇葩。--赵朴初诗赞洪丕谟话佛93章 目录 第1篇 异彩斑斓的佛教世界观及其他1...
本书由四部分组成:一是《造像量度经》的标点本,本经是说明佛教造像法度的经典,原属藏传佛教系统,自清代汉译后,对汉化佛教的
《休谟》内容简介:这套丛书精辟地论述了西方历史上著名思想家的学术观点,以及这些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线索,广大学生和哲学爱
孔子读本 本书特色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一本走进儒学圣殿的*佳读物!葛剑雄,王中江,郭齐家,叶兆言,王志纲,徐梓联合推荐!人类若生存于21世纪,必须回首25...
鬼谷子:成事谋局的旷世奇书:双色插图漫画版 本书特色 这是一套口袋本的国学经典丛书。一套十本,即《孟子: 民本雄辩的哲学巨著》《老子: 修养心性的生命哲学》《中...
旧约-漫画圣经故事-上篇 本书特色 一流画面,一流品质,不可不读的经典!用美式漫画的形式诠释《圣经》里旧约的故事,为**次接触《圣经》的读者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