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回:电影简史(插图修订第6版)

闪回:电影简史(插图修订第6版)

作者:[美]路易斯·贾内梯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6-11

评分:7.6

ISBN:9787550285439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一部最凝练、最好玩的电影史

由《认识电影》作者路易斯·贾内梯及《铸就传奇:约翰·福特的生命与时光》作者斯科特·艾曼合著

焦雄屏继《认识电影》后再度出手,倾力翻译贾内梯经典著作

……………

※编辑推荐※

☆ 二十一段趣味盎然的“闪回”,以十年为单位回顾百年电影传奇。

☆ 从好莱坞到全世界,从大导演到小演员,带领读者品味电影人生,玩转各地片厂。

☆ 近百幅罕见图片配以丰富图说,展现世界著名影人风采,揭秘经典名片幕后故事。

☆ 精准的研究视角映射出历历银幕往事,得兼学术的严谨与阅读的愉悦。

☆ 全书附有世界大事、电影大事年表拉页。每章开头配以世界大事年表,从社会、文化、科技等角度横向解读电影发展时况。

……………

※内容简介※

本书涵盖了电影从草创之初直至进入21世纪成为娱乐龙头产业这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内容简明凝练,毫无赘饰而又细节生动,带领读者了解电影发展脉络的同时还能使之重温电影与电影人妙趣横生的银幕往事。

采取每十年为一个讲述单元的结构框架,将好莱坞电影、欧洲电影、亚洲电影及重要电影人各阶段的发展概况归纳入其艺术特色最显著的十年,突出研究侧重,并在各章前附之以此段时期世界社会文化大事年表作为互文,视角广阔而又避免了泛泛而谈,使读者能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政治气候,轻松掌握电影发展脉络。

插图修订第6版辅以更详尽的图说;并新增加了2000年后美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相关章节,展现电影发展潮流的当前动态并为读者带来新鲜的影片分析。

作品目录

译者序
前 言
第一章 起 源
第二章 格里菲斯和同代人:1908-1920
第三章 1920年代的美国电影
第四章 1920年代的欧洲电影
第五章 好莱坞片厂制度:1925-1955
第六章 1930年代的美国电影
第七章 1930年代的欧洲电影
第八章 1940年代的美国电影
第九章 1940年代的欧洲电影
第十章 1950年代的美国电影
第十一章 1950年代的世界电影
第十二章 1960年代的美国电影
第十三章 1960年代的世界电影
第十四章 1970年代的美国电影
第十五章 1970年代的世界电影
第十六章 1980年代的美国电影
第十七章 1980年代的世界电影
第十八章 1990年代的美国电影
第十九章 1990年代的世界电影
第二十章 2000年后的美国电影
第二十一章 2000年后的世界电影
重要词汇
图例索引
出版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路易斯·贾内梯(Louis Giannetti),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和影评人,俄亥俄州凯斯西储大学荣誉教授。他的作品雅俗共赏,内容涵盖政论、文学和戏剧等多方面,代表作有《美国电影大师》《认识电影》《戈达尔及其他:电影形式论文集》等。

斯科特·艾曼(Scott Eyman ),美国著名作家、编辑,主要为《棕榈滩邮报》及《纽约观察》撰稿。他为约翰·福特撰写的生平传记《铸就传奇:约翰·福特的生命与时光》被《洛杉矶时报》提名为1999年最佳图书。在新闻、评论、电视编剧领域屡获殊荣。

焦雄屏,著名电影学者,华语世界重要电影人之一,曾任台湾台北艺术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金马奖主席,世界各大电影节评委,监制多部在海内外获奖的经典电影,如《十七岁的单车》《蓝色大门》《听说》《白银帝国》等,并成功推动台湾电影的国际地位。台湾几个出版社的电影丛书都以她的著作打前锋,这些“...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1·他(格氏)和同侪本来对自己所从事的电影行业并无敬意,但他们的个性迫使他们视之如艺术,而且也成功的降至转型。2·格里菲斯具启发性·······他是第一个认知好故事需要饱满有趣的人。3·美学上,电影现在可走向任何大家想做的方向。4·他使用近乎潜在的意识流,几乎是复制了人的思维或想象力。5·1948年,格里菲斯含恨而死,在他一手帮助建立的电影圈中他却成了边缘人。6·《党同伐异》证明电影可以重建消失的世界,《残花》证明电影可以捕捉描绘两个人的灵魂7·那种诗化的自然主义比客观的写实更能切入真实核心。

——引自第14页


1.只有一件事是绝对的:金钱,很多金钱。2卓别林不止将自己转变了几重角色,也将无生事物变得像有生命一样,巧妙的在破坏性这一基本戏剧原则中加入自己的充满活力的变化多端的表演(《淘金记》)3卓别林敢于刻画一个真正的人,拥有大家都认得出的真实灵魂4他(卓别林)不像格里菲斯从文学作品或剧场中撷取二手主题,他结合经验本身,造出令人惊讶和永恒直接的艺术。5他(哈里.兰登)一直没搞懂到底为什么他会被观众抛弃.6讽刺的是,一般以为严肃讲究电影人创作自由度的导演ErichVonStroheim也是促使权利由创意最终转至商业的。。7(Stroheim)其行为细节之堆砌累积,以及对社会和心理脉络毫不隐晦的分析,使他的电影颇接近十九世纪的优秀小说。8好莱坞需要没完没了的生产电影。9大部分女导演在默片后期已被淘汰,因为他们的道德故事与经济恐慌后之爵士时代气氛不合,同时电影也逐渐步入企业化,而女性的介入就逐渐边缘化。10(好莱坞片厂)他们会雇有“名望”的导演来拍片讨好影评人。11茂瑙是个有视野、神秘、理论扎实、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的早逝是电影是的损失。12默片时代即使最平庸的作品都有东西可看。

——引自第32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