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东润先生民国间撰成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已成文学批评史领域的经典著作。该书*初为朱东润先生任教大学时的讲义,经陈尚君教授校补增订的新版,尽可能地反映朱东润先生生前手定讲义的面貌,充分显示出朱东润先生在现代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内容简明而胜义纷呈。
朱东润先生民国间撰成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已成文学批评史领域的经典著作。不过已有的《大纲》是朱东润先生在抗战期间应教学之需的讲义,系将1933年第二稿后半部分和1937年的修订稿前半部分拼合而成的,并非其原本期望的定本。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爬搜档案史料,力图穷尽掌握朱东润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关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讲义与旧稿,幸获1937年修订本的*后十八章,发现此修订本与此前稿本差别较大,即以此十八章替换通行本中相关部分,还对所有文字重加校订,补充注释,尽可能反映朱东润先生生前手定修订本的面貌,充分显示出朱东润先生在现代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内容简明而胜义纷呈。
朱东润(1896-1988),江苏泰兴人。1916年英国伦敦西南学院肄业。曾任武汉大学教授,上世纪50年代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全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著有《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中国文学论集》、《史记考索》、《杜甫叙论》、《梅尧臣传》、《陆游传》、《张居正大传》、《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等。
陈尚君,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比较视野中的张贤亮和劳伦斯性爱主题研究 本书特色 《比较视野中的张贤亮和劳伦斯性爱主题研究》即将面世之际,我将深深的谢意献给我的博士导师叶华年教授和孙景尧教授。...
巴金最后32个春秋 本书特色 “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愿空着双手离开人间,我要写,我绝不会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的烧我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
汤用彤卷 目录 汤用彤先生小传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只**分汉代之分佛教**章佛教入华诸传说第二章永平求法传说之考证第三章《四十二章经》考证第四章汉代佛法之流布第五...
《那山那人那狗》主要内容:在湘西崇峻幽深的大山里,乡村邮路蜿蜒着穿过山岭、河流和村庄,连接着山里人和外面的世界,这是一条
迟子建,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漠河。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
《Docker+Kubernetes应用开发与快速上云》内容简介:Docker是目前流行的容器技术,Kubernetes(简称k8s)则是目前流行的容器编排平
逆转天王王立诚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王立诚与超一流棋手们的精彩对局,着重介绍专业棋手的思维方法。在解说时,努力做到深入浅出,以期能雅俗共赏。为使初学者容易读懂,...
BernardWilliamsisrememberedasoneofthemostbrilliantandoriginalphilosophersofthepa...
中国矿业并购的十大命门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专家述评 近年所办的几万个探矿权90%以上没有工业开采价值,这一事实本身说明同一概率的外部投资者都是以失...
《无非男女》:身为好莱坞的居作家,作为一个在几年内连续获得台湾时报百万文学一等奖、联合报文学一等奖、在央日报文学奖、电影
团购:张舜徽集12种17册 内容简介 9787562233329 张舜徽集郑学丛著9787562230847 张舜徽集:旧学辑存(套装全2册)9787562...
行政自由裁量论(第二版) 内容简介 于2008年11月获得了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这对我既是一种鼓舞,又是一种鞭策,让我在学术道路上丝毫不敢懈怠...
为孩子写的脑科学知识:基础读本 内容简介 上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向教育工作者、家长、社会公众和学生普及有关脑科学的基础知识,其中Neu-roscien...
学前教育辅助丛书--学加法 本书特色 幼儿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中的重要阶段,对孩子以后的智力发育及各种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学前教育辅助丛书》就是依据幼...
這是一部海內外從未出版過、資料最豐富、內容最翔實的武俠小說參考書。它是台灣近半個世紀武俠作家、作品的縮影。舉凡1950年以來
本书收入余华在《读书》杂志专栏连载的十三篇阅读随笔,以小说家、读者的双重身份对大师经典作品进行独特解读,精心研究它们的叙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本书特色 本书共分九章,绪论部分主要对房地产、房地产业、房地产经营管理等基本概念予以阐述;房地产市场与市场调查则是对市场及如何把握、分析市场进...
北欧文学论-从北欧中世纪文学瑰宝到当代的易卜生 本书特色 《北欧文学论:从北欧中世纪文学瑰宝到“当代的易卜生”》凝聚了著名北欧文学研究专家石琴娥30年来的研究成...
这本以《近距离:怀俄明故事》命名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安妮・普鲁创作的11篇作品。所有故事均以怀俄名州为背景,讲述了在蛮荒严酷
中国现代文学史 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了自五四时期至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文学发展脉络,以五四文学、三十年代文学、四十年代文学为分期阐述文学思潮文学团体、代表作家及作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