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中国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十大思想家的生平以及他们的思想理念,萃取了他们的人生智慧,力求尽善尽美地将他们的思想特质呈现在世人面前,使之对现代人有所启发。思想家们的思想影响着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礼乐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甚至治国安邦的总体思路,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朴素唯物论者王夫之》:知与行是中国古典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范畴。知指知识、知觉、思想、认识;行指行为、行动、践履、实践。古人讨论知行问题,多从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关系立论,但也包含有一般认识论的意义。直到王夫之,知行才成为比较纯粹的认识论范畴。在中国,知行范畴出现很早。《左传·昭公十年》(公元前533年)有“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的说法。古文《尚书·说命》有“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的思想。这就是传统的知易行难。中国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知行问题,焦点不在知易行难,而在知识的来源以及求知的过程、途径和方法。春秋末期的孔子首先对知识的来源做了回答。他认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生而知之”的观点有知行分离倾向,“学而知之”的观点则表明重视后天学习。同时期的老子提出“不行而知”的观点,说“不出户,知天下”,否认感觉和行在认识中的作用。战国时期的墨子提出“闻之见之”,肯定感觉经验是认识的来源;并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主张以行测知。不过他所说的“行”也只是一种简单的选取活动。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生而知之”的先验论,提出“良知”“良能”说,赋予“知”以人性论的含义,将“知”明确界定为天赋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能力,使智德与智慧完全同一。苟子则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学而知之”的经验论,强调人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官对外物的接触,系统的知识来源于学习和经验的积累。他还把“行”引进认识论,对知行关系作了深入探讨。他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苟子的知行观是先秦认识论的*高成就。西汉董仲舒提出天意决定论,认为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内容都是天赋的,认识的目的就是知“天意”。东汉王充坚决反对先验论,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人的知识和技能来源于“日见日为”的亲身践履,并主张用“效验”来考察知识、言论的虚实和真伪。隋唐佛学的知行观在中国知行观的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华严宗偏重宗教义理,表现出重知轻行的倾向:天台宗主张止观兼习,定慧双修,表现出知行并重的倾向;禅宗提出“定慧等学”,表现出知行合一的倾向。隋唐佛学的知行观对宋明理学的知行观产生了深刻影响。宋元明清时期出现了多种系统的知行理论,知行问题成为当哲学论争的一个重要侧面。宋代程朱学派首先提出知先行后。如程颐说:“须是识在所行之先”“知了方行得”“人力行,显要知”,始终把知放在首要的地位。朱熹继承和完善了这种理论,提出学问不外乎致知、力行两件事。他经常知行并提,反对“只说践履,不务穷”。同时,他注意到了知行相须互发,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他说:“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行。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熹明确提出了“论重,行为重”。陆九渊也主知先行后说,认为认识“不过切己反”,发明本心固有之善。王守仁则提出“知行合一”。反对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因此,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就是“致良知”,就是以代行,合行于知,因而本质上同程朱一样,仍然是知先行后,重知轻行。在反省理学、反思传统的基础上,王夫之建立了由行先知后、知行相资、行可兼知、知不可兼行等基本思想组成的比较完备的知行统一说。……
汉娜·阿伦特(不朽的肖像·女杰) 本书特色 《汉娜·阿伦特》作者主要作品有《恐怖的权力:论卑污》、《多元逻辑》、《女人天性:生活、疯癫与语词》等。汉娜·阿伦特(...
和佛陀赏花去 本书特色 清凉的佛学读本,带你离开心灵的苦海,台湾金石堂、博客来、诚品书店销售排行榜冠军!走过花园,有人看到花红叶绿、蝴蝶飞舞,有人看到残根败枝、...
学术文章必是艰涩难懂吗?看看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文章就会发现原来学术论文也可以这样妙趣横生。本书以佛教在印度产生、发展、传播
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是英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是我国著名社会人类学人家费孝通的老师。作为其重要代表作,本书由中国著名社会学...
导读利奥塔 本书特色 在诸如《后现代状况》、《歧争》、《力比多经济学》和《非人》等作品中,让-弗朗索瓦·利奥塔激进地改变了人们思考当代文化的方式。他对知识、艺术...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般若经大部六百卷之一卷,文约而义精,喻为金中之刚,良有以也。六百卷文,汪洋浩瀚。而本书发挥般若要旨
中国佛教-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 内容简介 《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中国佛教》全面介绍了人类已有知识,被誉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化工程”、“一切才智之士的知...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四川甘孜炉霍人,生于1962年藏历六月初四。现为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大堪布,主管汉僧教学。师学识渊博,智慧深
中译本《目录》编者序译者序六句金刚偈第一章我的出生、早期生活和教育及如何与我的根本上师相遇第二章大圆满教法与西藏文化简介
《论语》是用来养心的:1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学者的人间情怀·学而;构建一个理想国·为政;道德赛场外的裁判·八佾;和仁德比邻而居·里仁等。《论...
宋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对宋代理学伦理思想的理论系统和概念系统进行了梳理。然后分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对各时期著名的理学家的伦理思想的特点、内容及...
韩国儒学与现代精神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韩国儒学思想这一主题,通过运用大量的考古新资料、甲骨文献等,深入细致地阐述和探讨了韩国儒学思想形成的渊源,韩国儒学的历史发...
中国佛教经论序跋记集(全五册)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中国佛教经论序跋记集》全五册:含一册索引与四册分卷(《东汉魏晋南北朝卷》、《宋...
从莱布尼茨出发的逻辑学的形而上学始基 本书特色 本书是海德格尔1928年在马堡大学的讲稿,系西北大学出版社“精神译丛”海德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系列之一种,体现了海德...
随心-阿弥陀经心读 本书特色 《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作者费勇...
民俗文化审美探究 本书特色 杨庆黎所著的《民俗文化审美探究》中认为:民俗是一个地方长期形成的风尚、习惯。“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民族大家...
鉴赏批评-运动着的美学 本书特色 《鉴赏批评运动着的美学》围绕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学美学建设问题,选入作者新时期以来所写的30篇学术论文。作者李衍柱联系当今世界...
烦恼都是自找的 本书特色 从前有一座美丽而神秘的千年古刹“不二寺”,寺里住着慈祥有智慧的师父,还有他调皮可爱的小徒弟贤二,他们在寺庙中发生了一系列好玩有趣的故事...
夏娃.大地与上帝 作者简介 p>作者简介杨克勤,1 992年获美国西北大学哲学博士.主修古典文学及新约修辞学。现任美国西北大学研究院教授及北京大学访问教授,讲授...
辩证的历史决定论 节选 bsp;丛书总序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我们在积极参与哲学体系改革研究的过程中,曾提出了一个试图将实践观点贯彻到底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