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与竹林七贤

唐代文学与竹林七贤

作者:刘小兵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6-11-01

评分:5分

ISBN:9787564535933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唐代文学与竹林七贤 目录

绪论
**章 竹林七贤故事在唐代的传播与接受概述
**节 历史记忆:从《晋书》看唐代史家对竹林七贤故事的记述
第二节 文学记忆:唐代类书对竹林七贤故事的传播作用
第三节 童年记忆:从《蒙求》看唐人对七贤事迹的接受与传播
第二章 唐人对竹林七贤的集体追忆
**节 “山阳”:唐人追忆七贤的符号
第二节 “竹林犹在”:唐人墓志中的七贤追忆
第三章 七贤的诗性与才情在唐代的嗣晌
**节 “奏嵇康之琴”:嵇琴流出的唐音
第二节 “阮氏逸韵”:阮啸在唐代的回响
第三节 “阮咸牌”琵琶在唐代的发现
第四章 仕与隐:不同的时代,共同的歌哭
**节 “何事懒于嵇叔夜”:唐人对“嵇康之懒”的接受
第二节 从竹林之隐到“大隐隐朝市”:阮籍之隐对唐人的启示
第三节 重风神,也重功名:唐人对“山公之启”的价值认同
第四节 褒贬不一:唐人眼中的王戎之“俗”
第五章 “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唐人与竹林
**节 竹林清风:唐人的咏竹诗文与“七贤想象”
第二节 白居易的“恋竹”情结与魏晋追寻
第六章 “我师嵇叔夜”:唐代文学与嵇康
**节 “更师嵇叔夜”:唐人诗文中的“嵇康记忆”
第二节 “卧看中散论”:唐人对嵇康散文的接受
第七章 从正始之音到大唐歌者:唐人对阮籍《咏怀》诗的接受
**节 “咏怀”范式的继承与开拓
第二节 “宗庄”'祖骚“”续雅“的接力
第三节 经典意象及经典句式的接受
第八章 “酒神精神”的传承:唐人对刘伶及其《酒德颂》的接受
**节 唐人对“酒圣”刘伶的追忆与效法
第二节 游于醉乡的傲世者:“五斗先生”王绩
第三节 酒以全身的闲情人:“醉吟先生”白居易
第九章 “怀旧空吟闻笛赋”:唐人对《思旧赋》的接受
**节 “邻人思旧情”:使事用典
第二节 “更赋山阳笛”:另赋新篇
结语
附录:“正始之音”考辨
参考文献
后记

唐代文学与竹林七贤 内容简介

本书点面结合,既侧重于整体的考察,又着力于个案的分析,对于唐代文学研究以及竹林七贤研究空间的拓展,都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与启示意义。本书从历史记忆与想象、文学传播与接受、士人精神传统的形成等多个维度,探讨了竹林七贤与唐代文学之间的历史与文化关联,重点关注唐代士人在精神气质上曾受过七贤所代表的“竹林精神”怎样的影响,同时,关注唐代文学对由七贤所创造的“竹林文学”有过哪些方面的接受。

唐代文学与竹林七贤 节选

《唐代文学与竹林七贤/卓越学术文库》:李白对阮籍的接受已为学界所共识,如王运熙认为:“李白的五言古诗有很大成就,其中《古风》五十九首是他的代表作品,它们直接继承了阮籍《咏怀诗》、陈子昂《感遇诗》的传统,广泛地表达了他对黑暗政治的不满,他的怀才不遇的感慨和隐遁游仙的消极思想。”仅就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与阮籍《咏怀》八十二首比较而言,其明显的接受痕迹即有如下:一是皆为五言古体的诗歌样式,大型组诗的形式,题材内容也较多相似之处,如咏志、咏物、咏史、游仙、感讽时事等。二是比兴传统的继承。《唐宋诗醇》评李白《古风》第四十四:“纯用比兴,亦骚雅之遗,金銮召对,欣有托也。”阮诗对骚雅传统的继承自不待言。三是创作心态的接近。二人皆有以大才自许的自恋情怀和穷途而哭的悲剧心理。如《古风》第五十四首:“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苍榛蔽层丘,琼草隐深谷。风鸟鸣西海,欲集无珍木。□斯得所居,蒿下盈万族。晋风日已颓,穷途方恸哭。”其《赠闾丘宿松》曰“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其《赠徐安宜》曰“讼息但长啸,宾来或解颐”,都是对阮籍的追慕,《唐代文学与竹林七贤/卓越学术文库》已有部分章节论及李白对七贤尤其是对阮籍的多方面的接受,这里不再重复。总之,李白与阮籍,可谓异代知音。也正因此,后人对李白《古风》五十九首的阅读与品鉴,也与对待阮籍《咏怀》有近似之处,如皆着眼于比兴手法的运用,尽力寻求其中的微言大义。如对“其二”的分析,原诗如下:“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唐代文学与竹林七贤 作者简介

刘小兵,男,1968年生,祖籍江苏铜山,生于山东惠民,长于安徽肥东;初中毕业后当过10年棉纺工人,2001年自学考取宁夏大学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200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副教授,《天中学刊》编辑部编辑,中国陶渊明研究学会理事,黄淮学院“中原民俗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成员。近年来主要学术兴趣和研究方向为魏晋隋唐文学及中国古代文论。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5项。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