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泉之旅》中,奥利维亚·莱恩独自背上行囊,从纽约出发,南下到基韦斯特,再北上到西雅图,完成了一场跨越北美大陆的文化探寻之旅。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欧内斯特·海明威、田纳西·威廉斯、约翰·契弗、约翰·贝里曼和雷蒙德·卡佛。这六个男人的一生都在与酒与混乱不堪的命运纠缠,他们从纽约喝到巴黎,从深夜痛饮至黎明,在酒吧和戒酒互助会两头缠绵,可同时他们也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只是,褪去酒瘾作家的神秘外衣,他们那天才般的创造力是以什么为代价得来的呢?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回声泉 ; “棺材戏法” ; 垂钓黑暗中 ; 起火的房屋 ; 血色文章 ; 南下 ; 伯恩斯先生的自白 ; 过往与新生。
**章 / 回声泉
闲话不叙,直奔主题。1973年,爱荷华城。两个男人,一辆车,一辆辉煌不再的破旧福特猎鹰。冬天,严寒深入骨髓,直达五脏六腑,关节冻得通红,鼻涕流个不停。要是你神通广大,能在他们颠簸而过时伸长脖子往车里细看一番,就会发现副驾驶上那个年纪大点儿的男人忘了穿袜子。他一双赤脚蹬着乐福休闲鞋,身受酷寒而无动于衷,好像学龄前的小男孩暑假出来短途旅行似的。事实上,你还真可能错把他当成个小男孩:瘦小的身上穿着“布鲁克斯兄弟”的粗呢衣服和法兰绒裤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但一看脸就不行了,沟壑纵横,皱巴巴的一脸苦相。
另一个人要高大强壮一些,三十五岁上下。留着络腮胡,一嘴坏牙,穿一件破烂的运动衫,肘部都开了口。还不到早上九点,他们驱车下了高速,进入一家酒水商店的停车场。店员就在前面,手上的钥匙叮当作响。一看到他,副驾驶上那个男人就猛地推开车门跳了出来,完全不顾车还没停稳。“等我到了店里,”很久以后,另一个男人这样写道,“他已经拿着半加仑苏格兰威士忌在结账了。”
他们继续驱车前行,酒瓶在两人手里来来回回传递着。几个小时后他们就回到了爱荷华大学,在各自的课堂上慷慨激昂,舌灿莲花。很明显,两人都有酗酒的毛病,而且病得不轻。两人都是作家,一个已经声名显赫,另一个在成功之路才刚起步。
年长些的男人叫约翰·契弗,他写了三本小说,《瓦普肖特纪事》《瓦普肖特丑闻》《弹丸山庄》。还有一些短篇,都是文学史上少见的风格,天马行空,独树一帜。契弗今年六十一岁,五月份的时候,他因为扩张型心肌病被紧急送医院抢救,酒精对心脏的致命打击可见一斑。在重症监护室待了三天以后,他突发“震颤性谵妄震颤性谵妄,又称撤酒性谵妄或戒酒性谵妄, 为一种急性脑综合征,多发生于酒依赖患者突然断酒或突然减量。”,胡言乱语,情绪激动,看护为了固定住他,只好给他穿上一件束身皮衣。他在爱荷华有令人羡慕的工作,在著名的“作家工作坊”有一学期的教职。这让人看到美好生活的希望,但实际上他却并不如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出于种种原因,他没带自己的家人,像个老光棍一样,住在爱荷华大学酒店的单人房里。
年轻点的那位叫雷蒙德·卡佛,他也是刚刚谋得“作家工作坊”的教职。他的房间和契弗的一模一样,而且就在契弗楼下,两个人房间的墙上甚至都挂着同样的画。他把自己的妻子和十几岁的孩子留在加利福尼亚,也是孤身一人来到此地。能成为作家,是他小半生的夙愿,不过他一直觉得时运不济,怀才不遇,酗酒的毛病已经持续了很久,不过就算被这杯中物消耗折磨,他也已经写了两卷诗歌,小说也写了不少,很多都发表在一些小杂志上。
初看上去,两个男人天差地别。契弗的穿着打扮,一举一动,都是一副家境优越的中上层做派。不过,要是跟他再熟一些,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让人眼花缭乱的“障眼法”。而卡佛,则来自俄勒冈克拉兹尼卡市的一个工人家庭。多年以来,为了支持儿子的写作事业,父亲一直做着看门人、勤杂工和清洁工等卑微的活计。
1973年8月30日,两人相遇了。契弗敲响了240房间的门。当时在场的学生乔恩·杰克逊回忆,来客大声嚷嚷,“不好意思,我是约翰·契弗,能要点儿苏格兰威士忌喝吗?”这厢卡佛终于见到偶像,赶忙拿出一大瓶斯米诺伏特加,兴奋得连说话都结巴了。契弗接过一杯酒,但对往里面加冰块或者果汁的建议嗤之以鼻。
因为对酒的共同爱好,两个男人立刻变得亲近了。他们在一起时,基本上都泡在只提供啤酒的“米尔酒吧”,畅谈文学与女人。每周两次,他们会开着卡佛的猎鹰去酒水店买苏格兰威士忌,拿到契弗的房里喝个底朝天。“他和我什么也不做,就是喝酒。”卡佛后来为《巴黎评论》撰文时写道,“就是说,我们在各自的课上都滔滔不绝,但我俩在那里待了那么久……估计两人谁也没把打字机的防尘罩扯下过。”
那真是挥霍无度的一年,接下来灾难接踵而至。奇怪的是,在某种意义上,契弗早就对此作出了预言。十年前,他写了一个短篇,发表在1964年7月18日当天的《纽约客》上。短篇题为《游泳者》,写的就是酒精及其对人的影响,以及它会怎么彻底地毁掉一个人的生活。小说的开头是明显的契弗风格:“和很多仲夏的周日一样,今天大家伙儿也围坐一圈,说,‘昨晚我喝得太多了。’”
“大家伙儿”中有个人叫奈德·梅里尔,瘦高个子,像个大男孩。自带一种很吸引人的活力与生气。外面阳光灿烂,他来到主人家的游泳池旁,在晨光中畅游,突然脑子里冒出个欢快的想法:他想通过“一连串儿游泳池”游回家去,这些“半地下的水域贯穿着整个国家。”他把这条游泳池组成的“密道”命名为“露辛达”,是他妻子的名字。然而他还经常在另一条“水道”中“畅游”:这是一条“酒河”,其“水域”到处都是,周围邻居的露台上,院落里……这条水道危机四伏,令畅游其中的他每况愈下,*终迎来离奇的悲剧结局。
奈德对自己的灵光一现颇为得意,就这样游过了很多人家的游泳池:格拉汉姆、汉姆斯、利尔、霍兰兹、克洛斯卡布斯和邦克斯。在他如此我行我素的一路上,不断有人拿着杜松子酒来引诱他,打扰他。他自欺欺人地想,“如果真的要游回家,必须‘礼貌地拒绝’他们。”到了下一家,只剩一座废弃不用的房子。游过这一家的游泳池后,他溜到人家的露台上,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他依稀记得这不是第四杯就是第五杯?天上一整天都风云变幻,云层越积越厚,现在暴雨终于倾盆而下,橡树之间的雨点急促而有力地发出“咚咚”声,之后就飘来那种好闻的味道,有点像无烟火药。
奈德喜欢这种暴雨天气。但这场暴雨不太一样,它改变了他的“今日主旨”。他在露台上躲雨时,注意到勒维夫人从东京买回来的灯笼,是“前年买的,还是大前年买的来着?”这很正常,任何人都有可能忘记这种小事情,有关时间的记忆本来就模糊不清。但奈德对时间的感觉仿佛更为异样。雨点打落了枫叶,红黄相间的叶子散落在草地上。奈德确认现在是仲夏时分,所以这棵枫树肯定是得了枯树病。但眼前的景色太像秋日了,让他有些悲从中来,不甚愉快。
周围的这些房子越看越像因业主无力偿还贷款,而被银行收回的那种。林德利家的篱笆树丛已经长得太高,无人修剪,以前的那些马匹好像也被卖掉了。更糟糕的是,威尔彻家游泳池的水已经被抽干了。唉,这条露辛达水道啊,这本来水量丰富的神奇大道,到这里就干涸了。奈德有些恍惚,开始严肃地怀疑起自己对时间的感觉。“到底是他的记忆力衰退,还是那些令人不快的事实令他过于压抑,而忘记了真相呢?”他终究还是振作起来,硬撑着走过了424大道,走陆路比他想的要更费劲,更花力气。
接着他鼓起勇气走进了一些公共游泳池,到处充斥着哨声,水面也晦暗不明。自然是找不到什么乐趣,但他很快游完了,走出来,爬上哈洛兰家豪宅周围的树篱,朝他们那配了温泉的游泳池走去,水面荡漾着,远远望去是诱人的黑金色。但他又一次产生了古怪离奇的念头,奈德觉得自己正在游历的这个世界不知怎的显得很陌生,或者说,他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是个彻头彻尾的“异人”。哈洛兰夫人热络地关心起他可怜的孩子们,还说了什么他房子丢了的事。从他们家离开时,奈德注意到自己的短裤松松垮垮的,勉强挂在腰上,心想,难道这一下午,就消瘦了这么多?这可能吗?时间不紧不慢,晃晃悠悠,如同杯中酒。当然还是在同一天,但现在仲夏的暑热已经消散,空气中飘着烧柴火的味道。
奈德从哈洛兰家来到他们女儿的家,想讨一杯威士忌喝。海伦也还算热情,但她家已经三年不存酒了。奈德感到背脊上一股寒意,茫然无措地游过水波荡漾的泳池,取道田野走了捷径,去了宾斯旺格家。那里人声鼎沸,嬉闹喧嚣,显然一场派对正当高潮。他晃荡其中,几乎赤裸。而此时此刻,黄昏降临,神秘的薄暮低重,泳池的水面闪烁着“冬日的微光”。多年来常常邀请奈德来家里做客的宾斯旺格太太显然“变心”了。她相当粗鲁无礼地打了个招呼,等奈德一转身,就迫不及待地和旁人议论道:“他们家哟,一夜之间就破产了,什么都没有了,就靠那点儿可怜的收入,有什么用?有个星期天,他醉醺醺地跑来,让我们借给他五千美元。” 接着酒保也是态度冷淡,拒绝为他倒酒。于是奈德心中那种隐约的感觉得到了确认,他一定曾经在公开场合失过态,得罪了这些过去的朋友们,他们记仇了。
他挣扎过后往下一家走去,那是一个花园,属于他原来的情人。不过他已经忘了,自己提出分手时,是什么时候,又是怎样一种心情?她撞见了他,也没那么高兴,也和宾斯旺格太太一样焦躁,以为他想要钱。离开的时候,奈德感受到逐渐加深的凉意中有种秋天的味道,虽不知道来自何方,却“像瓦斯一样强烈”。金盏花?菊花?抬头一看,分明是冬日天空的星座,在夜空中各居其位。一种若有所失,无所依傍的情绪充盈了他的内心,生平**次,他痛哭起来。
只剩下两个泳池了。他在其中胡乱挥舞双臂,大口喘着气,总算是游完了。接着他浑身湿漉漉地走上了回自家的路。现在,他逐渐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正如那些人议论的一样,时运不济。家里的灯全都关着,房门也都紧锁着,屋子里空空荡荡,家人不见踪影。很显然,这里很久没人住过了。
于细节处闪光,用洞见抓人眼球。莱恩用脚步和语言完美地绘出一幅作家肖像画,他们被酒精奴役却在文字中得到解脱... ...让人不再感到孤独。
——美国图书馆协会《书单》杂志
尽管莱恩在书里关于酒瘾的分析相当精明,但《回声泉之旅》这本书的真正价值之处在于莱恩本身就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跟书里那些文坛大师一样。
——《纽约时报》
在莱恩的笔下,这些伟大又复杂的人儿变得脆弱又充满人性。
——《经济学人》
这是(一本)特立独行的、慷慨激昂的、文学性强的、优雅的、让人过目难忘的书... ...(莱恩的)故事错综复杂,像是带我们在做一场白日梦。
——《华尔街日报》
奥利维亚.莱恩的文笔流畅,口吻极为博学又平易近人......这是我读过的很棒的书之一,它创造性地利用了逆境这一话题,既耸人听闻又鼓舞人心
——科斯塔文学奖得主希拉里.曼特尔
奥利维亚·莱恩(Olivia Laing) 英国记者、作家。曾担任《观察家报》代理书评编辑。在《观察家报》 《新政治家》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和《卫报》上多次发表文章和书评。出版的书有《沿河行》《孤独的城市:形单影只的艺术》等。曾获得麦克道威尔奖学金、艺术委员会和作家基金会的津贴作为本书创作基金。
西学清代文化 内容简介 从明末清初开始的以传教士为媒介的中西文化交流,至鸦片战争以来欧风美雨挟同坚船利炮的大举入侵,虽然中西交往互动的方式乃至性质都发生了巨大的...
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中国读本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是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中国读本 目录 **章 古代的丝绸一 丝帛起源二...
中国古村落:新叶村 本书特色 秀丽端庄的抟云塔,参差错落的马头墙,七百多年历史的新叶村保存着古老完整的村落规划。私塾、学堂、书院、文昌阁,村落中随处可见的是江南...
和而不同 内容简介 《和而不同》由张茂泽撰写。“和而不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它由孔子明确提出。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和而不同”理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
北京城市发展史-北京城市史 本书特色 综合论述了北京城从燕都蓟城到隋唐幽州城、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的发展过程。重点对不同历史时期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
江枫论文学翻译及汉语汉字 内容简介 诗是艺术性*强的语言艺术。没有形式便没有艺术美。作为艺术品的诗。绝不可能脱离其艺术形式而存在。诗之成其为诗,并不在于说了些什...
月亮的传说 本书特色 月亮啊!你心里有什么,竟能这样有力地打动我的心?——济慈,《恩底弥翁》《月亮的传说》一书通过叙述各地的月神传说,把古往今来无数与月亮有关的...
伊吹敦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在早稻田大学大学院研究。曾任东方研究会研究员、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东洋大学讲师、副教授等,现任日本东洋大学教授。中国早期禅宗史研究...
语义的文化变迁 内容简介 构成语言的语音、语法、语义三要素中,语义的历史性和文化性*为深厚。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东亚...
插图珍藏本中国风俗史 内容简介 中国专门讨论风俗者,有东汉应劭之《风俗通义》、晋代周处之《风土记》、梁代宗懔之《荆楚岁时记》等。或讨论一时之风俗,或讨论一地之风...
英汉修辞跨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20世纪下半叶,西方修辞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对比修辞学。美国的罗伯特·卡普兰在1966年发表了论文《跨文化教育的文化思维模式》,...
语法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人类社会的实际活动中研究人类的语言活动,运用其他学科的成果来研究语言,阐述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以及语言学与逻辑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
语言学 内容简介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是一部以条目形式总结百年来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牲会科学、人文学科领域中国学人学术成果的大型工具书。 《20世纪中国学术...
经典天天读:廉正守法篇 目录 1辞利刻谦谓之廉2廉之谓公正3尚廉4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5俭以养廉6行己有耻7欲不可从8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9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问吧3-有关孔子与《论语》的101个趣味问题 本书特色 孔子行教像:民间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是怎么来的?箪食瓢饮:儒家为什么称人生的*高境界为...
日本有病-解剖我们的邻居.对手.朋友 本书特色 我不是间谍,也不是叛徒我深爱中国,也忧心日本我是在西方媒体上发表日本论的中国人潜伏日本二十年,中国制造东京眼透视...
怎样修改病句-最新版 本书特色 也许你是一名学生,也许你从事的职业与语言文字有关,或者你只是一名对语言文字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但是无论如何,你离不开说、读、写,你...
传统首饰-中国最美-第二辑 本书特色这套丛书是国内**套面向大众和世界介绍中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图文读本,精选了中国*有代表性、*具视觉美感的民间传统造型...
2017红楼梦日历(精) 本书特色 2017年,中华书局隆重推出《红楼梦日历》(植物版)。它延续了往年日历的设计风格,保留了三九、三伏天的起始日,阴历、阳历日期...
茶道与易道 本书特色 《茶道与易道》中易道与茶道相互构合之谕,悉为黄来镒体悟有感而抒,容或部分研易前贤会有不同见解,作者予以充分尊重;唯本书易理见解与说明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