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国哲学课

哈佛中国哲学课

作者:[美]迈克尔·普鸣(Michael Puett)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6-12

评分:7.6

ISBN:9787508668550

所属分类:人生哲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迈克尔•普鸣(Michael Puett):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中国历史方向教授、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他为本科生开设的中国伦理与政治课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他因在本科生教育中的出色表现获得哈佛大学教授职位。

克里斯蒂娜•格罗斯-洛(Christine Gross-Loh):作家和自由撰稿人,哈佛大学东亚历史专业博士,其作品见于包括《华尔街日报》《大西洋月刊》《赫芬顿邮报》在内的众多出版物。

作品目录

前 言
序 言
第一章 重新创造“道”
第二章 如何改变世界
第三章 孔子与礼仪之道
第四章 孟子与仁义之道 第五章 老子与以柔克刚之道
第六章 管子与神性之道
第七章 庄子与自然之道
第八章 荀子与性恶之道
第九章 探索哲学家眼中的世界
致 谢
· · · · · ·

作者简介

迈克尔•普鸣(Michael Puett):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中国历史方向教授、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他为本科生开设的中国伦理与政治课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他因在本科生教育中的出色表现获得哈佛大学教授职位。

克里斯蒂娜•格罗斯-洛(Christine Gross-Loh):作家和自由撰稿人,哈佛大学东亚历史专业博士,其作品见于包括《华尔街日报》《大西洋月刊》《赫芬顿邮报》在内的众多出版物。

精彩摘录

询问仪式能否真正影响死者毫无意义,在世的家族成员需要举行祖仪式,因为祖先就在那里注视着家族的后辈,并会保佑子孙后代仪式也改变了生者彼此间的感情。死亡通常能够造成生者之间关系的变化。例如:兄弟姐妹之间体眠已久的竟争再次爆发;任性的儿子忽然成了大家庭名义上的领导,激起他人的不安。然而,在祭祖仪式之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他们不同以往的家庭角色,假装不存在任何矛盾。

——引自章节:第一章重新创造“道”


家庭成员走出仪式空间,使立刻重新进入混乱的现实世界。随着时间的流逝,脆弱的和平再次破碎一一兄弟姐妹彼此争吵、互相厌恶,父亲和儿子依然争执不体。这恰恰是家庭需要反复举行仪式的原因。脆弱的和平可能在他们离开宗庙之后崩塌,但伴随着时间的流逝,通过次又一次的仪式和不断重建那种更健康的人际联系,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好。

——引自章节:第一章重新创造“道”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