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灵知

浪漫的灵知

作者:胡继华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6-12

评分:7.5

ISBN:9787301278246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胡继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后。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所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研究、当代西方美学与诗学、德意志浪漫派、灵知主义、神话学等。

专著有《宗白华:文化幽怀与审美象征》(北京出版社2005)、《后现代语境下的伦理转向——论列维纳斯、德里达和南希》(京华出版社,2006)、《重建巴别塔:解构诗学新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等,译著有: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德里达《友爱的政治学及其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布鲁门伯格《神话研究》(两卷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2014)、提摩太·贝维斯《犬儒主义与后现代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等。

作品目录

“诗学与美学研究丛书”序1
浪漫和灵知 ——一场没有时间的遭遇
一、 无神之处,鬼魅横行
二、 虚无,一个时代的宿命
三、 灵知戏剧的原型及其启示
四、 炼金与占星——早期现代的灵知
五、 再造圣徒——波墨与浪漫灵知
六、 瞩望千禧年王国
诗人立法与神意创世 ——维柯《新科学》及其历史影响
一、 智者的孤怀——维柯生平
二、 “古今之争”——《新科学》的文化语境
三、 探究人文的意蕴——《新科学》的基本命意
四、 诗性智慧
五、 发现荷马
六、 维柯作为浪漫主义的渊源之一
异教神话审美主义的残像余蕴 ——温克尔曼的艺术史观
一、 缅怀古代的启蒙巨子——温克尔曼生平
二、 德意志启蒙和古典主义美学
三、 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四、 神性之美——狄奥尼索斯—阿波罗两境相入
五、 感受艺术的历史节奏
六、 古典美学的精粹——人文主义的信念
诗与画的纠结 ——莱辛的《拉奥孔》与美学的灵知
一、 莱辛——“18世纪的一个完美绝伦的人物”
二、 异类世界正在展开——莱辛的时代特征
三、 《拉奥孔》的结构和题旨
四、 艺术分野与诗艺的绝对
魔幻词语,灵知载体 ——“浪漫主义”概念辨析
引言
一、 矛盾与歧异的“观念结”——思想史家的“浪漫主义”
二、 整体视野下的文学规范——批评史上的浪漫主义
三、 生存样法与政治决断——政治思想史上的浪漫主义
革命与浪漫的变奏 ——兼论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
一、 漂泊者说
二、 孤岛游子与诡异力量
三、 革命——激动人心的修辞
四、 返回黑暗的心脏
五、 诗学的历史书写与自由的赞词
六、 革命的宗教与社会的神话
神话逻各斯 ——解读《德意志观念论体系的源始纲领》以及浪漫“新神话”
引言
一、 理性的神话 二、 感性的宗教
三、 崇高的“灵” 四、 “人类最后的伟业丰功”
断章诗学 ——浪漫诗风的文类呈现
引言
一、 断章古今谈
二、 “浪漫诗”义辩
三、 “超验诗”之境界
四、 小说典范论
五、 浪漫诗体裁建构之中的东方灵知元素
灵知与异乡神的基本象征 ——歌德的《普罗米修斯颂》
一、 引爆的火药
二、 思想意象之源与流
三、 灵知主义与异乡神——歌德普罗米修斯的意蕴
四、 灵知化的普罗米修斯与浪漫主义
五、 普罗米修斯与现代中国
春天,十个荷尔德林全部复活…… ——一个德国诗人的历史剪影
引言
一、 烟雨故园情——荷尔德林人生咏叹
二、 背影历沧桑——荷尔德林多次诞生
三、 惊鸿回望处——教养传奇《许佩里翁》
四、 壮烈赴情殇——《恩培多克勒斯之死》
哀歌迎神,宗教和解 ——略论荷尔德林的《面包与葡萄酒》
引言
一、 哀歌流别略考
二、 现代性与世界性视野中的哀歌
三、 夜颂——癫狂之中神意盎然
四、 追忆白昼——神话审美主义
五、 黑白相融——和解的宗教
爱欲升华的叙事 ——一论施莱格尔的《卢琴德》
引言
一、 审美现代性——生命与诗歌的合一
二、 众媛为“我”师——爱欲的上升之路
三、 反讽——浪漫主义的修辞术
游子吟与新宗教 ——二论施莱格尔的《卢琴德》
引言
一、 讽喻的艺术与理论的小说
二、 杂而不越,形散神凝
三、 “爱本身”与新宗教
四、 面具与隐微
结语——未完成的《卢琴德》与浪漫诗风
无限奥秘的寂静信使 ——《夜颂》与灵知主义
引言:奇异,诡异与灵异——《夜颂》印象
一、 放逐异邦的忧郁之子——《夜颂》之灵知渊源
二、 “颂主告神,义必纯美”——颂诗体源流略考
三、 形上暴力中一袭温柔
四、 内在而又超验的沉思
五、 墓畔哀歌
六、 眺望新天新地
七、 灵知的历史哲学
八、 凄艳的归宿
诗人的慕悦,灵魂的憔悴 ——诺瓦利斯的《亨利希·奥夫特丁根》论略
题记
一、 谁是“诺瓦利斯”?
二、 启示的浪漫诗
三、 自然象征主义
四、 中西慕悦—— 从比较文学的观点看文学的绝对 ——从浪漫主义到解构论
一、 重审文学绝对性问题的背景
二、 “文学绝对性”概念出场的历史语境
三、 无法逃脱的康德,无法规避的《判断力批判》
四、 审美观念——文学绝对性的雏形
五、 文学绝对性的含义及其理论结构
六、 悲剧的绝对性
忧郁的面纱笼罩憔悴的渴念 ——早期德国浪漫主义绘画的风景略论
引言
一、 “自然”如经典,风景是“发现”
二、 风景如何被发现?价值颠倒
三、 悲剧的绝对——早期德国浪漫主义的隐秘动机
四、 风景的神话
五、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德国浪漫主义的一个经典风景个案—— 布鲁门伯格的“神话终结”论
一、 引言
二、 “神话”与“神话终结”的含义
三、 艺术神话的终结:从普罗米修斯到浮士德
四、 结论:神话、生命、文化的共生
美与爱的灵歌 ——略论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象征主义
一、 流亡的寻神者
二、 象征——圣灵在自然、历史以及天国的踪迹
三、 俄罗斯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特殊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胡继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后。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所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研究、当代西方美学与诗学、德意志浪漫派、灵知主义、神话学等。

专著有《宗白华:文化幽怀与审美象征》(北京出版社2005)、《后现代语境下的伦理转向——论列维纳斯、德里达和南希》(京华出版社,2006)、《重建巴别塔:解构诗学新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等,译著有: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德里达《友爱的政治学及其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布鲁门伯格《神话研究》(两卷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2014)、提摩太·贝维斯《犬儒主义与后现代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