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

作者:[俄] 什克洛夫斯基 著,杨玉波 译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6-12-01

评分:4.9分

ISBN:9787220099182

所属分类:青春文学

书刊介绍

马可·波罗 内容简介

这是什克洛夫斯基的一部历史小说。什氏依据马可·波罗本人的游记以及大量的真实史料,极尽所能地展开了他对丝绸之路的文学想象。他以马可·波罗的人生经历和丝路文化为切入点,采用纪实与评注结合的方式对马可·波罗的个人遭遇与东方文化进行了详实描写。通过讲述马可·波罗及父亲和叔父在其东方之旅中的遭遇和经历,不仅描写了马可·波罗坎坷的一生,同时再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尤其是中国等东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反映了各国的社会生活和风物人情,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丝绸之路的历史风貌。 系列书介绍——19世纪以降,俄罗斯诞生了一大批世界级的文学巨匠,如普希金、赫尔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这些金子般的名字迄今仍在向世人闪烁着独特的光芒。然而,作为一座富矿,俄罗斯文学在我国所显露的仅是冰山一角,大量的宝藏仍在我们有限的视阈之外。“金色俄罗斯丛书”进一步挖掘那些静卧在俄罗斯文化沃土中的金锭,向中国读者展示赫尔岑的人性,丘特切夫的智慧,费特的唯美,苔菲的幽默,什克洛夫斯基的精致,波普拉夫斯基的超现实,哈尔姆斯的怪诞……可以这样说,俄罗斯文学史即一部绝妙的俄国思想史,它所关注的始终是民族、人类的命运和遭际,还有在动荡社会中人类感情的变异和理性的迷失。 “金色俄罗斯丛书”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诗人、翻译家汪剑钊主编,遴选普希金、赫尔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大师的经典作品,向中国读者呈现优美而深厚的俄罗斯文学。

马可·波罗 本书特色

作为20世纪俄国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形式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之一,什克洛夫斯基坚持应“创作出真正具有陌生化效果的艺术文本”。《马可·波罗》正是他这种坚持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其史诗般的语言读来酣畅淋漓,使其从众多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还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书稿中关于丝绸之路的地理和历史方面的精彩描写,为今天的读者了解丝绸之路提供了一扇窗口,也为今天丝绸之路的研究者们留下了重要的线索。

马可·波罗 目录

《马可·波罗》目录
圣马可之城
圣马可飞狮屹立于亚得里亚海之滨
鞑靼人
商人波罗兄弟在里亚托岛上的房子以及其他房子
商人兄弟遭遇困境
杰尔宾—卡卢加
商人兄弟旅途中收集有关西伯利亚汗国和哈萨克汉国的信息
前去觐见大汗
商人易主
年轻的马可·波罗,商人尼科洛·波罗的儿子,开始为期二十六年的旅行
穿越波斯南部之旅
商人波罗一家在帕米尔附近过冬
玉石之国与黄沙之国
忽必烈大汗的皇宫
威尼斯人来到中国都城,马可·波罗对其予以记述
忽必烈大汗行猎,马可·波罗先生随行
马可·波罗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
波罗兄弟和年轻的马可·波罗先生尽力为大汗效劳
马可·波罗讲述雄伟的城市
马可·波罗与运维汉族老人交谈
企图煽动汗八里城发动叛乱
马可·波罗先生去当行省长官
马可·波罗为国家命名,该名时代流传
行省长官马可·波罗先生寂寞,伟大的忽必烈也寂寞
……

马可·波罗 节选

《马可·波罗》
前去觐见大汗
别儿哥率部渡过伏尔加河。
伏尔加河对岸以前就不太平:鞑靼人抢劫,俄罗斯人抢劫,他们为得到食物和马匹而常常袭击行路人。
需要做出一些决定,于是波罗兄弟决定前往布哈拉——那是享有盛誉的著名城市。
商人兄弟在荒漠中走了十六天,既没有遇到城镇,也没有看到要塞。商人兄弟从萨莱市往东走,绕过里海,从咸海旁边经过,靠着它的左边行进;走过宽阔的阿姆河的河滩地,绕过雄伟的城市乌尔根奇,来到布哈拉城。
…………
他们走过沙滩。一些马匹在翻越沙丘时陷了进去,沙丘上沙波粼粼,就像威尼斯海滨浴场旁边浅滩的海底在水下泛着涟漪。沿途遇到一些罕见的干枯的柽柳。过了沙滩便是城市,那里到处都是苹果园。山脉被白雪覆盖,远在天际。
在苹果园和泛青的白雪之间,浓密的云杉林青魆魆的。
长长的云朵没有飘动,而是驻足在山旁,那里山谷的暑热融化了积雪。
草地丰美。湍急的河流遇到水渠便分流而去。接下来的道路通往山上。银色的山脉到处是铁青色的悬崖,重峦叠嶂,展现在威尼斯人面前的是长春真人所描述的山脉,他曾从中国南方前去觐见成吉思汗,而且再没有人描写过此山。
迎面而来的岩石更加巨大;不论马车还是马驮着骑手,都不可能从这里通过。人们下了马,把马牵在身后。
松树笔直,如同蜡烛一般,一个挨一个地直插云霄。鸟儿们没有鸣叫。冷清而沉寂。蓝色天空中弥漫着的浓郁的蔚蓝融化在风中的针叶林里。
南坡上仍然温暖,在北坡上威尼斯人则感到了寒冷,仿佛他们穿的不是毛料衣服,而是铁。
四周都是悬崖,覆盖着厚重的白雪。在这里需要保持沉默,因为大家都担心发生雪崩。继续向前行进。经过布满白色骨头的田野,再走过一百座沙丘,夜里把马血涂抹在脑袋上,因为害怕会有鬼神。
接下来还是山脉;从远处看它们是白色的,像沙子一样,走近才知道,山上都覆盖着积雪。
继续往前走。周围已经见不到人影;双唇干燥,整天整天默不作声地赶路。大地就像干涸的大海的海底。
穿过雪地走出山区进入了草原。四面八方看到的只有略微泛黄的云朵和凋萎的植物。接着遇见了一条河。河流穿过岩石和沙土,河里几乎没有水,但它依然令人愉悦。终于看到了人类的住处、黑色的马车和白色的蒙古包。
……

马可·波罗 作者简介

作者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Виктор Борисович Шкловский,1893-1984),俄国著名文学理论家、作家、批评家、政论家、编剧和电影理论家,苏联国家奖章获得者。他是俄国形式美学的代言人和语文体小说的开创者,20世纪20年代“谢拉皮翁兄弟”团体成员和导师。十月革命前他开始创作,以《词语的复活》(1914)、《作为手法的艺术》(1917)等理论著述,以“陌生化”等形式主义纲领性理论一举成名。他的著名文论著作《散文理论》(1929;1982)在世界文论界享有盛名。他还著有自传三部曲《感伤的旅行》、《动物园,或不谈爱情的信札,或第三个爱洛伊丝》、《第三工厂》及《往事》等回忆录;《托尔斯泰传》、《爱森斯坦》、《马雅可夫斯基》、《马可·波罗》等人物传记和历史传记小说;《罗赞诺夫》、《马步》、《汉堡记事》等一系列散文体文论。译者杨玉波,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学与翻译,主要译著有《普希金诗集》《战争与和平》(第四部)、《感伤的旅行》。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