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学有着深厚的传统,山西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在中国文艺批评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进入当代,山西的文学理论与评论仍然保持了比较活跃的态势。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可谓阵容强大。新一批评论家涌现出来,他们知识结构新颖,对新现象、新趋势特别敏感,个性色彩强,表现出活色生香的发展态势。《唤醒批评/新锐批评家丛书》一书就是山西文学评论家梁静的一本文学评论集,共分三卷,文章有《我是女人,但首先是人》、《母爱之重,何以安放?》、《女性文学怎么写史?》等55篇。
《唤醒批评》为文化评论文章合集,所收文章以文学评论为主,兼有电影、摄影、时事评论。作者梁静一直在探索如何能够让批评有效、如何让批评文本获得其艺术属性等问题。作者在写作中不断叫醒、提醒自己,更清晰、准确地深入文本去发现和思考,进而形成有说服力和独立价值的文本。
《唤醒批评/新锐批评家丛书》:我们很难不把乌莎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思考,因为我能随手拈来自己身边的乌莎,这些乌莎显然和小说中的乌莎一样,虽然不至于出生就被杀死,多半也是家里多余的不想要的分子,虽然她们的父母也会不忍和不舍,但比起他们偏好男孩的性别取向和不可理喻的义正词严,处理掉一个女孩这种貌似理智的残忍,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一种选择,谋杀和抛弃就在这样一种强大的畸形的文化习俗面前得以实施了。在这一点上,印度和中国没有太大区别,重男轻女的观念同样畸形地影响着中国人对待女孩的方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民间的胎儿性别鉴定和堕胎技术,是加剧性别失衡的技术性因素。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印度30年问被流产女婴约1200万,弑婴行为并不罕见,2001到2011年之间的0—6岁儿童女男比例分别是927:1000,914:1000,十年时间,女孩比男孩减少数从600万扩大到7lO万,并且还在不断扩大,这一事实已令许多印度人深感恐慌,目前印度女男整体数量比为940:1000,两性比例严重不协调使印度“适婚女子匮乏让‘租妻’生意红火起来,无处娶妻让‘买春’现象激增”,尽管如此,报道中称:“印度儿童性别比仍然是世界上*糟的情况之一,尽管好于中国。”由此可见,中国比印度,在面对女孩的态度上,更胜一筹。中国什么情况呢,2011年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是,男女性别比高达120:100,男女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17.78:100,有关媒体就此推断,到2020年,中国将出现3000万光棍。光棍将要出现了,我们的男性便甚为焦虑了,于是,各种办法出台了,让人感到寒心的是,目前在社会心理上反映出来的焦虑,几乎没有是关乎于女婴拥有的生命平等权的,而是把更多的焦虑集中于可能找不到老婆、娶不到媳妇的光棍们的身上。先不说以后,只说眼下,120:100的男女比例所催生的社会问题同样令人深思,与印度无二。2012年2月21日,央视12频道播出了一档节目,主要内容是破获了一起70余人发卡的组织卖淫团伙,70余人中,2人为头目,66人为发卡人员,3人为制卡人员和司机,无论从判决人数统计上看,还是从报道中女头目的交代推断,该团伙中从事性交易的女性比例都少于组织服务人员,大概人数在十几名左右,而且,据办案人员了解的情况分析,这些人都从中牟取了暴利,那么,据此推论,这个70余人的犯罪团伙,完全是被十几个女性在养活着。这只是中国破获的许多组织性交易案的其中一起,很多团伙人员都是由女性的性交易供养着而牟取暴利,真正从事性交易的女性其实赚取得并不多,她们付出肉身的结果只为了生存,她们的劳动果实却被一层层榨取了。这种现象与印度“无处娶妻让‘买春’现象激增”无本质区别,小说《秘密的女儿》中,同样有所揭露,比如希尔皮在“两个印度”一节中写到的一些家庭中的女性通过长期做妓女供养家庭,就如同清末民初北京胡同里的暗门子。印度“租妻”现象的火爆,让我想起了柔石的《为了奴隶的母亲》,这些被租出去的妻子,不正是那“奴隶的母亲”的再版吗?中国出现的什么借腹生子、代孕人与那“奴隶的母亲”又有什么区别?再举一例,2011年,某省台播出一档亲情栏目,题目已记不清楚,事情由一名父亲无钱救治身患重疾的儿子而决定把豆蔻年华的女儿嫁给一个五十岁老头换取五十万的治病费用为起因,该栏目组将这一家人请到现场,专家和观众同聚一堂来讨论这件事,栏目中力阻父亲嫁女儿的母亲辛酸的泪水和对父亲愤怒的踢打震撼了全场,爱的力量和无奈求助的哭泣让所有专家和观众对该父充满了痛恨的情绪,那位母亲悲痛欲绝的形象永恒地停留在了我的脑海之中。中印现实和小说中的这些情节,正是女性被严重歧视的杰作,因被歧视而引发的女性被遗弃、被收养、被下流、被伤害、被暴力、被杀害、被骚扰、被结婚、被妻子、被母亲、被主动卖淫、被不敢辞职、被不敢生育、被主动下岗、被选择做全职太太的这些杰作,其实仍然天天在中国大地上不断地上演。女性既被男性无可救药地需要着,又被男性无情无耻地踩在了脚底下,既被社会所希望地提供着广博而深刻的作用,又被贬低和忽视着这些重要的价值,这是十分矛盾和荒诞的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的社会建构。两性性别比越失调,地位越低,女性被物化地就越严重,如果女性生存状况和政治、经济权利得不到保障,地位不提升,人类社会的两性关系就会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社会建构的*终走向,必然以人类全体速亡为终结。……
梁静,笔名骁驰,山西省作协首届签约文学评论家,文学创作二级。出版有文化批评集《交叉小径——游走于蒙昧与清醒之间》,发表评论、小说、诗歌及文化随笔四十余万字。
诗学隐喻理论及其文学实践 本书特色隐喻涉及到文学活动的各个层面。朱全国、肖艳丽编著的《诗学隐喻理论及其文学实践》依据隐喻与文学思维、语言运作、话语形式、作品意义...
棉花糖实验 自控养成圣经 本书特色你是否:无法长时间专注地做一件事?喜欢的物品总是念念不忘,立马就要买到手?无法控制自己的不安情绪,让珍视的伴侣濒临崩溃?减肥遥...
文学名著看不进去,一定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王敦老师手把手教你对文学剥皮卸骨,让读书的过程重新爽起来!不在枯燥的理论套话
《談藝錄》取自明代前七子之一徐禎卿的同名詩話,內容談論古典詩歌及文藝創作,辨析精微,見解卓著。作者承襲歷代詩注、學術筆記
CALL TO ARMS=呐喊(汉英对照) 本书特色 本社专事外文图书的编辑出版,几十年来用英文翻译出版了大量的中国文学作品和文化典籍,上自先秦,下迄现当代,力...
语言测试的设计与评估 内容简介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rinciples of test construction has beco...
世界文学文库(简装本)--白衣女人 内容简介 一个突然出现的白衣女人孤独地伫立在月下的荒野中。沃尔特哈特里物一开始被她吓一跳,但后来发现她非常害怕,头脑也不清楚...
中国古代珐琅器 内容简介 珐琅器为舶来工艺品,公元12世纪时传入我国,并迅速本土化,形成了具有华夏民族艺术风格的新兴手工艺品。其以浑厚的器型,华美的装饰深受皇家...
2~3岁-右脑开发 本书特色 《小笨熊经典小书:右脑开发2-3岁》:小笨熊少儿经典图书连续五年销量**2~3岁-右脑开发 目录 《图形认知》《观察能力》《视觉记...
我淘.我正年少! 本书特色 这本书是写给少年读者的。看您想看的,说您想说的。就这么个意思。需要说明的是,它调侃,但不只耍贫嘴;它活泼,但不只图打闹;它搞笑,但不...
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任溶溶系列(套装共3册)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7-10岁他是一个风趣幽默、童心永驻的老头儿。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天生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四-精华本 本书特色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4(精华本)》:高鹗续本曲解了曹雪芹本意,八十回后的文字又早已迷失,高鹗续书竟有意篡改,人物命运结局远...
宋词是一朵情花-II 本书特色 畅销书作者、小清新诗词派李会诗*新力作。更严谨,唯美,更动人。以诗词会古人,以古人读心灵,以心灵悟人生。*经典的宋词读本,*唯美...
论党的建设 内容简介 为了帮助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进一步学习、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领会和深刻理解江泽民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迎接党的第十六次全国...
新世纪文学论稿文学思潮 本书特色 将“高大上”进行到底,极具人文情怀的新世纪文学理论经典教科书。新世纪文学论稿文学思潮 内容简介《新世纪文学论稿(文学思潮)》,...
庄子语录(汉英双语版) 节选 不利货财,不近贵富;不乐寿,不哀天;不荣通,不丑穷。《:庄子·天地》【白话】 不谋财货,不求富贵,不把长寿看做快乐...
《文艺风象•雨天爱好者》是落落主编的杂志《文艺风象》月刊第五辑。本期是强调文艺质感的一期,也是继《文艺风象•消夏》后再次推
宫崎滔天家藏民国人物书札手迹(全八卷) 本书特色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研究中心主编,华文出版社出版,重达9.5公斤★首度面世,资料丰富,价值极高★采用图片影印加释...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含《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经学教科书》《两汉学术发微论》)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刘师培先生著作《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
初盛唐时期的盛世理想与文学 内容简介 在初唐到盛唐时期,盛世是作为一种政治文化和社会理想而存在的,是在隋唐政权重新恢复了大一统的传统之后,随之而产生的对强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