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学有着深厚的传统,山西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在中国文艺批评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进入当代,山西的文学理论与评论仍然保持了比较活跃的态势。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可谓阵容强大。新一批评论家涌现出来,他们知识结构新颖,对新现象、新趋势特别敏感,个性色彩强,表现出活色生香的发展态势。《唤醒批评/新锐批评家丛书》一书就是山西文学评论家梁静的一本文学评论集,共分三卷,文章有《我是女人,但首先是人》、《母爱之重,何以安放?》、《女性文学怎么写史?》等55篇。
《唤醒批评》为文化评论文章合集,所收文章以文学评论为主,兼有电影、摄影、时事评论。作者梁静一直在探索如何能够让批评有效、如何让批评文本获得其艺术属性等问题。作者在写作中不断叫醒、提醒自己,更清晰、准确地深入文本去发现和思考,进而形成有说服力和独立价值的文本。
《唤醒批评/新锐批评家丛书》:我们很难不把乌莎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思考,因为我能随手拈来自己身边的乌莎,这些乌莎显然和小说中的乌莎一样,虽然不至于出生就被杀死,多半也是家里多余的不想要的分子,虽然她们的父母也会不忍和不舍,但比起他们偏好男孩的性别取向和不可理喻的义正词严,处理掉一个女孩这种貌似理智的残忍,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一种选择,谋杀和抛弃就在这样一种强大的畸形的文化习俗面前得以实施了。在这一点上,印度和中国没有太大区别,重男轻女的观念同样畸形地影响着中国人对待女孩的方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民间的胎儿性别鉴定和堕胎技术,是加剧性别失衡的技术性因素。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印度30年问被流产女婴约1200万,弑婴行为并不罕见,2001到2011年之间的0—6岁儿童女男比例分别是927:1000,914:1000,十年时间,女孩比男孩减少数从600万扩大到7lO万,并且还在不断扩大,这一事实已令许多印度人深感恐慌,目前印度女男整体数量比为940:1000,两性比例严重不协调使印度“适婚女子匮乏让‘租妻’生意红火起来,无处娶妻让‘买春’现象激增”,尽管如此,报道中称:“印度儿童性别比仍然是世界上*糟的情况之一,尽管好于中国。”由此可见,中国比印度,在面对女孩的态度上,更胜一筹。中国什么情况呢,2011年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是,男女性别比高达120:100,男女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17.78:100,有关媒体就此推断,到2020年,中国将出现3000万光棍。光棍将要出现了,我们的男性便甚为焦虑了,于是,各种办法出台了,让人感到寒心的是,目前在社会心理上反映出来的焦虑,几乎没有是关乎于女婴拥有的生命平等权的,而是把更多的焦虑集中于可能找不到老婆、娶不到媳妇的光棍们的身上。先不说以后,只说眼下,120:100的男女比例所催生的社会问题同样令人深思,与印度无二。2012年2月21日,央视12频道播出了一档节目,主要内容是破获了一起70余人发卡的组织卖淫团伙,70余人中,2人为头目,66人为发卡人员,3人为制卡人员和司机,无论从判决人数统计上看,还是从报道中女头目的交代推断,该团伙中从事性交易的女性比例都少于组织服务人员,大概人数在十几名左右,而且,据办案人员了解的情况分析,这些人都从中牟取了暴利,那么,据此推论,这个70余人的犯罪团伙,完全是被十几个女性在养活着。这只是中国破获的许多组织性交易案的其中一起,很多团伙人员都是由女性的性交易供养着而牟取暴利,真正从事性交易的女性其实赚取得并不多,她们付出肉身的结果只为了生存,她们的劳动果实却被一层层榨取了。这种现象与印度“无处娶妻让‘买春’现象激增”无本质区别,小说《秘密的女儿》中,同样有所揭露,比如希尔皮在“两个印度”一节中写到的一些家庭中的女性通过长期做妓女供养家庭,就如同清末民初北京胡同里的暗门子。印度“租妻”现象的火爆,让我想起了柔石的《为了奴隶的母亲》,这些被租出去的妻子,不正是那“奴隶的母亲”的再版吗?中国出现的什么借腹生子、代孕人与那“奴隶的母亲”又有什么区别?再举一例,2011年,某省台播出一档亲情栏目,题目已记不清楚,事情由一名父亲无钱救治身患重疾的儿子而决定把豆蔻年华的女儿嫁给一个五十岁老头换取五十万的治病费用为起因,该栏目组将这一家人请到现场,专家和观众同聚一堂来讨论这件事,栏目中力阻父亲嫁女儿的母亲辛酸的泪水和对父亲愤怒的踢打震撼了全场,爱的力量和无奈求助的哭泣让所有专家和观众对该父充满了痛恨的情绪,那位母亲悲痛欲绝的形象永恒地停留在了我的脑海之中。中印现实和小说中的这些情节,正是女性被严重歧视的杰作,因被歧视而引发的女性被遗弃、被收养、被下流、被伤害、被暴力、被杀害、被骚扰、被结婚、被妻子、被母亲、被主动卖淫、被不敢辞职、被不敢生育、被主动下岗、被选择做全职太太的这些杰作,其实仍然天天在中国大地上不断地上演。女性既被男性无可救药地需要着,又被男性无情无耻地踩在了脚底下,既被社会所希望地提供着广博而深刻的作用,又被贬低和忽视着这些重要的价值,这是十分矛盾和荒诞的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的社会建构。两性性别比越失调,地位越低,女性被物化地就越严重,如果女性生存状况和政治、经济权利得不到保障,地位不提升,人类社会的两性关系就会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社会建构的*终走向,必然以人类全体速亡为终结。……
梁静,笔名骁驰,山西省作协首届签约文学评论家,文学创作二级。出版有文化批评集《交叉小径——游走于蒙昧与清醒之间》,发表评论、小说、诗歌及文化随笔四十余万字。
英语成语妙用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话形式,记录了加美朋友们与作者的交谈内容。它介绍了北美,尤其是加拿大风俗、社会、民族特点等文化背景知识。本书分34篇对话,每个...
太白醉剑 本书特色 程韬光先生的《太白醉剑》酿酒气、剑魂于诗境,集文学史料、瑰奇故事于一身,铸就李白新说。读来颇有古风、雅意。 中国作协全委委员著名作...
中青年红学论丛:红学·迻译·文化西行 本书特色 本文集收录的是作者从2010年到2018年9月之间已经公开发表的有关《红楼梦》多语种译介研究主题的论文,分成&l...
智慧儿童--中国篇 本书特色 本书收入了一个个智慧儿童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闪现出的智慧火花,启发你对现实问题的能力,帮助你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以轻...
文学史的命名与文学史观的反思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是对现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文学史的命名和文学史观的反思,借助“民国文学”这一较具启发性的概念,作者重新梳理了文...
百年红学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冯其庸、李希凡、王蒙、蔡义江、梅节、梁归智等老中青三代红学家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对《红楼梦》的深刻思想内涵、重要人物形象、主要艺术构...
旧年人物-往日风流书系 本书特色 晚清至民国一段,时局纷乱,人心思变,而正是在纷乱的变化中方才显出人物的性情与品格,于是,平常史家*喜欢的方式就是将人物放到大是...
《自由中國》從1949年底創刊到1960年被迫停刊為止,是台灣貫穿195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政論雜誌。以此為中心,集結了名義上以胡適為
话说西游 内容简介 本书是《话说西游》,名家品鉴,旁证博引,深入浅出,诙谐幽默,读出一个全新的《西游记》,种种隐藏的历史和匠心悉数揭示,令人眼界大开。话说西游 ...
北海道から沖縄まで、全国各地の夏のフェスティバルイベントを駆け抜けた2004年夏のアジカンの姿を、オンステージ、リハーサル、
章怀太子墓壁画 节选 章怀太子李贤(公元654—684年)墓是唐高宗和武则天乾陵的主要陪葬墓之一,章怀太子墓壁画也是目前已发掘的唐墓中保存*为完好、内容也*为丰...
中国古代叙事诗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自古以来便享有“诗的国度”的美誉,前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灿烂的诗学遗产,不仅对后世中国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以其鲜明的民族...
西游洞天:刘荫柏说西游 本书特色 《西游记》有其他文学著作无法比拟的一个特点:*容易被重塑。将唐僧师徒等人置于全新的故事情节,不仅能保持人物本色,还可以各领风骚...
楷书津梁 内容简介 本书是学书津梁丛书之一,主要内容本书是学书津梁丛书之一,主要内容楷书津梁 目录 **章 楷书概说**节 楷书名称第二节 关于八分楷法第三节 ...
老舍之死采访实录 内容简介 老舍离开人世已有30多年了,他的死曾经惊动了周总理,也给文坛抹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他是“人民的艺术家”啊。为了探寻和反思老舍的死因...
《自控力:人生自救课》内容简介:这个花花世界让一个人分心的地方太多了。无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如果没有自律的能力,都
我愿小说气势如虹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不变的观点;下编:易动的文学。我愿小说气势如虹 目录 上编 不变的观点批评的眼光、态度及风格文学研究的分野与...
高适诗文注评 内容简介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的杰出代表,与岑参并称“高岑”。诗风悲壮激昂,雄浑苍凉;许多佳篇名句,历越千年而传唱不衰。该书精选了高适诗歌的代表作...
达利 内容简介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大师,萨尔瓦多·达利 萨尔瓦多·达利运用矛盾、错位、荒诞的意象,魔纪般地展示了人类神秘世界。他把许多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物体并...
怎样写出一个好故事 本书特色 本书是小说创作的入门书籍。全书从小说的结构、内容、风格等方面展开叙述,联系作家、读者和出版人等相关要素,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本书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