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批评

唤醒批评

作者:梁静著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6-12-01

评分:5分

ISBN:9787537850933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唤醒批评 内容简介

山西文学有着深厚的传统,山西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在中国文艺批评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进入当代,山西的文学理论与评论仍然保持了比较活跃的态势。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可谓阵容强大。新一批评论家涌现出来,他们知识结构新颖,对新现象、新趋势特别敏感,个性色彩强,表现出活色生香的发展态势。《唤醒批评/新锐批评家丛书》一书就是山西文学评论家梁静的一本文学评论集,共分三卷,文章有《我是女人,但首先是人》、《母爱之重,何以安放?》、《女性文学怎么写史?》等55篇。

唤醒批评 本书特色

《唤醒批评》为文化评论文章合集,所收文章以文学评论为主,兼有电影、摄影、时事评论。作者梁静一直在探索如何能够让批评有效、如何让批评文本获得其艺术属性等问题。作者在写作中不断叫醒、提醒自己,更清晰、准确地深入文本去发现和思考,进而形成有说服力和独立价值的文本。

唤醒批评 目录

卷一
在大洋彼岸哭泣的《扶桑》
有“奴隶的母亲”,才有《秘密的女儿》
我是女人,但首先是人
《妇人》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班妮是宫怨诗人,还是女权主义先驱?
侯虹斌,一个主动在写的女作家
夫贵妻荣对女性来说有用吗?
问题少女的爱情一定就得是悲剧?
只有性话语才能颠覆男性叙事中心?
“州官放火”的世界,小女子“点灯”无妨?
有一种青春文学叫笛安
为什么说《东霓》超越了《西决》?
菩提树下的精神乐果
我看韩寒
李骏虎印象记
《水浒》怎么新说?
《小春秋》里的大智慧
《教授》是一把随时扣动扳机的枪
真爱的唯一版本是《非诚勿扰》?
支撑基层女作家文学梦的是什么?
一笔一笔打捞平凡
女性写作者怎么摆脱小家子气?
文学是一剂解救灵魂的良药
幸福何以抵达深处?
搭上“60后”的列车看中国
王艾甫送阵亡通知书的时候在送什么?
非虚构+小说=非虚构小说?
纷飞的理想中现实并不骨感
卷二
母爱之重,何以安放?
和魔鬼争夺未来的“人类之光”
大屠杀之后的卢旺达还需要上帝吗?
小说还能跑过影视剧吗?
有一种女性叫性工作者
《失踪女人》丢给知识分子一个问号
《金婚》的生育观还不够荒谬?
《蚂蚁》的归《蚂蚁》,贾樟柯的归贾樟柯
歪歪扭扭的路上我们在狂奔
和坤聪明吗?
能进入摄影史靠的是什么?
摄影与文学,融合是可能的吗?
能让人读懂的摄影就是好摄影?
摄影批评能否助推摄影市场化?
摄影批评需要更多介入
在大公和私欲之间隔着什么?
《孝义千秋》,自我追求与超越的结晶
皮影进入学术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
女性的被损害仍然是这个时代的痼疾
卷三
易中天先生的“瓦锥”里包括女人吗?
尊重女权就是尊重人权
女性文学怎么写史?
上坟这事和女性有关系吗?
谁说贤妻良母就是好女性?
学会尊重女性就那么难吗?
铁饭碗男少女多,因为机械执行“不得有性别歧视”?
批评是一门手艺活儿
附录一 女性主义的讲述 张锐锋
附录二 大情怀:女性主义者的视界与精神 马明高
附录三 梁静:女性世界里的精彩跨越 武凌霄
后记

唤醒批评 节选

《唤醒批评/新锐批评家丛书》:我们很难不把乌莎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思考,因为我能随手拈来自己身边的乌莎,这些乌莎显然和小说中的乌莎一样,虽然不至于出生就被杀死,多半也是家里多余的不想要的分子,虽然她们的父母也会不忍和不舍,但比起他们偏好男孩的性别取向和不可理喻的义正词严,处理掉一个女孩这种貌似理智的残忍,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一种选择,谋杀和抛弃就在这样一种强大的畸形的文化习俗面前得以实施了。在这一点上,印度和中国没有太大区别,重男轻女的观念同样畸形地影响着中国人对待女孩的方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民间的胎儿性别鉴定和堕胎技术,是加剧性别失衡的技术性因素。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印度30年问被流产女婴约1200万,弑婴行为并不罕见,2001到2011年之间的0—6岁儿童女男比例分别是927:1000,914:1000,十年时间,女孩比男孩减少数从600万扩大到7lO万,并且还在不断扩大,这一事实已令许多印度人深感恐慌,目前印度女男整体数量比为940:1000,两性比例严重不协调使印度“适婚女子匮乏让‘租妻’生意红火起来,无处娶妻让‘买春’现象激增”,尽管如此,报道中称:“印度儿童性别比仍然是世界上*糟的情况之一,尽管好于中国。”由此可见,中国比印度,在面对女孩的态度上,更胜一筹。中国什么情况呢,2011年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是,男女性别比高达120:100,男女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17.78:100,有关媒体就此推断,到2020年,中国将出现3000万光棍。光棍将要出现了,我们的男性便甚为焦虑了,于是,各种办法出台了,让人感到寒心的是,目前在社会心理上反映出来的焦虑,几乎没有是关乎于女婴拥有的生命平等权的,而是把更多的焦虑集中于可能找不到老婆、娶不到媳妇的光棍们的身上。先不说以后,只说眼下,120:100的男女比例所催生的社会问题同样令人深思,与印度无二。2012年2月21日,央视12频道播出了一档节目,主要内容是破获了一起70余人发卡的组织卖淫团伙,70余人中,2人为头目,66人为发卡人员,3人为制卡人员和司机,无论从判决人数统计上看,还是从报道中女头目的交代推断,该团伙中从事性交易的女性比例都少于组织服务人员,大概人数在十几名左右,而且,据办案人员了解的情况分析,这些人都从中牟取了暴利,那么,据此推论,这个70余人的犯罪团伙,完全是被十几个女性在养活着。这只是中国破获的许多组织性交易案的其中一起,很多团伙人员都是由女性的性交易供养着而牟取暴利,真正从事性交易的女性其实赚取得并不多,她们付出肉身的结果只为了生存,她们的劳动果实却被一层层榨取了。这种现象与印度“无处娶妻让‘买春’现象激增”无本质区别,小说《秘密的女儿》中,同样有所揭露,比如希尔皮在“两个印度”一节中写到的一些家庭中的女性通过长期做妓女供养家庭,就如同清末民初北京胡同里的暗门子。印度“租妻”现象的火爆,让我想起了柔石的《为了奴隶的母亲》,这些被租出去的妻子,不正是那“奴隶的母亲”的再版吗?中国出现的什么借腹生子、代孕人与那“奴隶的母亲”又有什么区别?再举一例,2011年,某省台播出一档亲情栏目,题目已记不清楚,事情由一名父亲无钱救治身患重疾的儿子而决定把豆蔻年华的女儿嫁给一个五十岁老头换取五十万的治病费用为起因,该栏目组将这一家人请到现场,专家和观众同聚一堂来讨论这件事,栏目中力阻父亲嫁女儿的母亲辛酸的泪水和对父亲愤怒的踢打震撼了全场,爱的力量和无奈求助的哭泣让所有专家和观众对该父充满了痛恨的情绪,那位母亲悲痛欲绝的形象永恒地停留在了我的脑海之中。中印现实和小说中的这些情节,正是女性被严重歧视的杰作,因被歧视而引发的女性被遗弃、被收养、被下流、被伤害、被暴力、被杀害、被骚扰、被结婚、被妻子、被母亲、被主动卖淫、被不敢辞职、被不敢生育、被主动下岗、被选择做全职太太的这些杰作,其实仍然天天在中国大地上不断地上演。女性既被男性无可救药地需要着,又被男性无情无耻地踩在了脚底下,既被社会所希望地提供着广博而深刻的作用,又被贬低和忽视着这些重要的价值,这是十分矛盾和荒诞的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的社会建构。两性性别比越失调,地位越低,女性被物化地就越严重,如果女性生存状况和政治、经济权利得不到保障,地位不提升,人类社会的两性关系就会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社会建构的*终走向,必然以人类全体速亡为终结。……

唤醒批评 作者简介

梁静,笔名骁驰,山西省作协首届签约文学评论家,文学创作二级。出版有文化批评集《交叉小径——游走于蒙昧与清醒之间》,发表评论、小说、诗歌及文化随笔四十余万字。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