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是颇有争议的复杂概念。在清末以前,古人不必使用这一概念。在国势日颓、民族危亡之时,流亡在日本的志士仁人开始利用日本人的这一名词,表述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章太炎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故今日国学之无人兴起,即将影响于国家之存灭,是不亦视前世为尤岌岌乎?”
文化的差异不仅只是时代性的差异,也有民族性的差异。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又可以说,“国学”即是中国的古典学,它以古代中国的语言文字、信仰、学术思想和民俗文化为中心。按传统图书与学术之分类有经、史、子、集四部,或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的诸路向。
其实,国学是开放的,包含了历朝历代消化吸收了的外来各种文化。我们不能把国学狭隘化。一,国学不只是汉民族的学术文化,它包含了历史上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学术文化及其与汉民族的交流史。二,国学不只是上层精英传统,还包括小传统,如民间民俗文化,各时段各地域各民族的传说、音乐、歌舞、技艺、建筑、服饰、礼仪、风俗、宗族、契约、行会、民间组织等,有如今天的某些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三,国学还包括历史上中外地域文明的交融,如外域文明的传人,西域学、佛学及其中国化,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的内容与历史过程等,都属于国学的范围。
必须明了,国学、经史子集等,并不是汉民族的专利,其中包含、汇聚了中华各民族的智慧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共同拥有的文化精神资源,正所谓“一体多元”,“和而不同”。古今很多少数民族文化也以汉语言文字为媒介。
自“崇汉会”的图谋起义失败后,黄侃便将“平生兴国爱族之心,寄于学术文辞”,专心从事教学和研究。在经学、文学、哲学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传统“小学”的音韵、文字、训诂方面更有卓越成就,与其师章太炎先生并称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 本书之“生平篇”,从所能掌握的史料里,作者试图重新解释处在冲突与变化的时代下,传主的“坚守传统”与“参与革命”,“恪守故辙、尊师重道”与“极度狷狂,不以礼法自绳”看似矛盾的行为表现。本书之“学术篇”则从黄侃先生之小学、经学、子学、文学等维度出发,阐释黄侃先生的学术成就、宗旨及影响。
“国学”是颇有争议的复杂概念。在清末以前,古人不必使用这一概念。在国势日颓、民族危亡之时,流亡在日本的志士仁人开始利用日本人的这一名词,表述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章太炎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故今日国学之无人兴起,即将影响于国家之存灭,是不亦视前世为尤岌岌乎?”
邓实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而俱来,因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也。”也就是说,国学不仅仅是学问或学术的概念,而且还是民族性与民族魂的概念。国学的内核主要指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根本精神价值。
梁启超积极引进西学,然而对于国人鄙薄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却心怀忧虑。他说:“吾不患外国学术思想之不输入,吾惟患本国学术思想之不发明……凡一国之立于天地,必有其所以立之特质。欲自善其国者,不可不于此特质焉,淬厉之而增长之……不然,脱崇拜古人之奴隶性,而复生出一种崇拜外人、蔑视本族之奴隶性,吾惧其得不偿失也。”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把握自家文化的真精神、主体性与特质,并加以锻造、锤炼,不能从盲目崇拜古人转向盲目崇拜洋人,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都是糟粕,中国百事不如人。
文化的差异不仅只是时代性的差异,也有民族性的差异。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又可以说,“国学”即是中国的古典学,它以古代中国的语言文字、终极信仰、学术思想和民俗文化为中心。按传统图书与学术之分类有经、史、子、集四部,或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的诸路向。
其实,国学是开放的,包含了历朝历代消化吸收了的外来各种文化。我们不能把国学狭隘化。**,国学不只是汉民族的学术文化,它包含了历史上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学术文化及其与汉民族的交流史。第二,国学不只是上层精英传统,还包括小传统,如民间民俗文化,各时段各地域各民族的传说、音乐、歌舞、技艺、建筑、服饰、礼仪、风俗、宗族、契约、行会、民间组织等,有如今天的某些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三,国学还包括历史上中外地域文明的交融,如外域文明的传人,西域学、佛学及其中国化,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的内容与历史过程等,都属于国学的范围。
必须明了,国学、经史子集等,并不是汉民族的专利,其中包含、汇聚了中华各民族的智慧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共同拥有的文化精神资源,正所谓“一体多元”,“和而不同”。古今很多少数民族文化也以汉语言文字为媒介。
《黄侃评传》:
黄侃在《听儿读英语》诗中说“记我十五时,一卷日可程。其书多汉前,师谓是典刑”,与杨伯峻所言“季刚师嘱他每天点读《汉书》-卷”吻合。
念华卅一日参加完北大考试,马上给姐姐报告考试经过:“北大复试已于今早完毕。昨日早考史地,我之卷子很完全。下物考博物,亦未大错。今早考物理四题,化学四题,每门对了三个。想不妨也。发榜大约在三号,结果如何,即当奉告也。师大在二十九号报的名,下午检查体格,往还之途极远,而一方面要预备北大功课,故这几日可谓忙极矣。师大考试在三号举行,如北大已取,则考不考亦不要紧,不取则尚有退步路也。”初十日又复姊书:“弟十三号接大人电报,当即电复,随后又有信去。而顷接吴老伯电话,谓大人于寒日又来电,谓丰月未接去信,此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岂三十号电报还未收到耶?如未收到,可往电报局问。北大已取,此间甚安。弟身体亦无恙。请转禀大人,勿以为念,至盼至盼。”9月16日又致念容书:“昨早接大人来谕(廿九)及姊书(初三)敬悉,此乃以京汉路十九号始通车,故同时到也。初五、初七二书想先后收到,则此间情形自明,可释念矣。京中甚安静,日来未闻炮声,南口已于十四号被奉军攻下矣。师大未考,前信已言之。弟近日未尝外出,在寓读书,到还清闲,惟思家情切耳。饮食寒暑,弟自知留心。寓中食米饭,亦如南中。接大人谕,知鄂中酷热,此间则尚好,雨亦不多也。知家中自大人以下皆安,两弟疮已就好,至慰。姊欲下乡一行,弟极赞成。倘弟不北来,则暑中亦当返乡也。”②
1927年8月15日,长子念华卒于肺病。
念华性行和厚,能读父书。黄侃后来在写给黄焯的信中说:“吾以萍浮乱世,百苦备尝,何意亹祸所钟,不于其躬,而于其子?自去年七月十八日加卯后,我便已自等人冥。念欲通书懿亲,想其哀苦,又奚能得。九月初挈眷出关,亦不知何由有此一行。”
黄侃曾于徐行可处见仁和劳氏手校《尔雅匡名》,方欲借校,而徐行可已属刘静晦移录,录毕即还之某氏。丙寅(1926)正月,黄侃取刘静晦移录之本来校,竭数月之力,始及《释水》而乱作,群书尽委弃武昌马家巷寓中,独抱《十三经》《说文》《尔雅义疏》校本以出危城。城围解,徐行可径从架上取回所借之书,刘静晦移录之本亦在其中。丁卯(1927)四月,黄侃写信求静晦本邮送北京,书到即续校。至七月初,仅至《释鸟》,而长子念华病卒。惨痛于心,废书数月。后虽翻群书,仍不忍翻阅《尔雅》。
黄侃为何如此伤心?在念华上京赶考之际,黄侃交给他一百块大洋,非常严厉地对念华说道:“小子,你给我听好了——考上大学,这就是你的学费;考不上大学,这就是你买棺材的钱!”念华受此刺激,发愤图强,一下子就考上了北京大学。念华死后,黄侃一想到这句话,就无法原谅自己,谁叫你夸下如此毒口?自己对儿子过于严厉,令他心如刀绞。念华天赋甚高,黄侃对他寄予莫大的期望,他无法接受念华的死,心理出现毛病,接近崩盘。正好前一段时间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吴承仕等人闹翻,才做出了种种近似疯狂的举动,在吴家墙壁上写满鬼字,甚至莫名其妙地对吴承仕嚷道:“还我儿子来!”我们现在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是不难理解这种状况的。肺结核在现在早已不是什么绝症,在20世纪前期确实为一大杀手。刘师培死于肺结核,王夫人死于肺结核,念华也死于肺结核。黄侃得过肺结核,黄焯也得过。但黄侃错误地认为念华死于手淫,也许念华在病痛折磨之际为了减轻痛苦有过手淫,但绝非因此毙命。黄侃早年在性生活方面非常放纵,从此在性生活方面更加放纵,甚至对念田以下的孩子也大大放松了管教,要求他不要压抑性欲。
……
司马朝军,又名马朝军,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祖籍湖北,生于湖南南县。1986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90年6月获文学士学位。1998年9月5日重返珞珈山,攻读古典文献学,2001年6月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8月至2003年6月在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2003年7月开始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任教,现在上海社科院工作。
史玉柱的人生江湖 本书特色 或许你现在正在人生的沼泽中挣扎,或许你已经开始走上了创业之路,或许在管理上你遇到了种种问题,也许你对于如何让自己走向成功、怎样才能让...
奇官罗崇敏 本书特色 其行,挑战尺度其思,超于常道其政,频现奇观奇官罗崇敏 内容简介 他 “30岁念初中”、38岁当上副科长、年近50成为正厅级的“一方诸侯”。...
舰队司令生死传奇 本书特色 毛泽东说:“你就是陶勇同志?久仰你的大名。你在新四军、三野打了不少漂亮仗。‘叶王陶’如雷贯耳啊!”。舰队司令生死传奇 内容简介 这里...
《安德鲁·卡内基自传》内容简介:作为 “世界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1835—1919)与“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月印千江-弘一法师李叔同大传-[经典图文版] 本书特色 《月印千江:弘一法师李叔同大传》是学界前辈金梅先生研究弘一生平事迹及佛学成就的结晶,对弘一研究中的若干疑...
二十世纪风云人物丛书·麦克阿瑟(上下册) 本书特色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创造了美军历史上的数个**:在西点军校的成绩名列**,并创造了该...
元好问传 本书特色 《元好问传》是著名学者朱东润先生漫长学术生涯的绝笔之作。经始于八四八五年,完稿于八七年,此传不仅写出元好问的一生,写出他的追求和坚持、妥协和...
画说马克思 本书特色 《画说马克思》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画说马克思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再现了马克思传奇而伟大的一生。《画说马克思》中,编者希...
约瑟夫·A.熊彼特(1883—1950)是20世纪最享有盛名的经济学和社会学作者之一。斯威德伯格的这部新传记对熊彼特坎坷传奇的生活、
查尔斯•卓别林(CharlieChaplin1889-1977),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20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世界喜剧电影大
汪精卫-全2册 本书特色 《汪精卫(套装共2册)》以大量的史实,描述了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暴风骤雨的政治背景下,汪精卫从早期跻身于民主主义革命直到堕落为反共、反人民...
皇明月系列:燕京艺人传奇 本书特色 一九二九年的燕京。一个新旧交替的时候,该剧描写了一位大家庭的少爷因喜爱京剧而激怒了兄长,以及兄长与京剧名旦杨洛仙之间的动人的...
宋琬年谱 内容简介 年谱是一种特殊的人物传记形式,源于唐,兴于宋,至明清趋于成熟。以谱主为中心,以年月为经纬,能全面细致地叙述谱主一生的行迹,是研究人物生平的重...
相声名家张寿臣传 本书特色 一九五六年我在天津与张寿臣先生有一面之缘,光头、大烟袋、对襟衣服、布鞋,随和又严谨,有一代宗师的风范 ,他是单口相声的集大成者,传世...
李鸿章-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本书特色 ★全新视角,采访过李鸿章的《泰晤士报》著名记者,从外国人的角度描写中国晚清政坛和李鸿章的生平。层层剖析晚清政坛二把手的心路...
顾准(1915—1974)思想家、经济学家。1915年生于民国初年从苏州移居上海的一个中医家庭,在职业学校的初中毕业后,因家境清贫,
本书记述了作者于1960年代至90年代求学,问学、治学的曲折经历。作者自幼家贫、性情顽劣,靠了生命路上一位位老师的指引,对孔孟
前言我是湖南湘乡人,生于公元一九○七年。先世多为文人,曾祖父蟾桂公曾随左宗棠去到西北,在甘肃省任过县知事、知府等职。祖父
大师私人话语.书信系列:生命与记忆:柏格森书信选 内容简介 《生命与记忆:柏格森书信选》作者柏格森是本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法国人常将自己各方面的成就首先归功...
洪宪帝制:袁氏帝梦破灭记(公元1915-1916年) 内容简介 袁世凯是怎样走上帝制不归路的?有哪些人或势力影响了他的抉择?他自己对称帝又有什么认识?为什么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