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王经》与中国中世纪佛教冥界的形成

《十王经》与中国中世纪佛教冥界的形成

作者:[美]太史文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2016-12-1

评分:8.2

ISBN:9787532582853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太史文(Stephen F.Teiser),普林斯顿大学宗教学博士,现任普林斯顿大学宗教学系教授、铃木大拙讲座教授,主攻东亚宗教和中国中古时期的民间信仰。著有《中国中世纪的鬼节》(The Ghost Festival in Medieval China,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8),在海外汉学界和佛学界享有盛誉。

作品目录

总序
序一
序二
全书介绍
第一部 十王的踪迹
追悼仪式
艺术再现
其他表现
起源故事
十王的产生
第二部 经文的制作
卷子
册子
悼念亡妻的翟奉达
一位八十五岁的老人
妙福,一位患病的比丘尼
为了一头老耕牛及其他
比丘道真受持
《十王经》的制作
第三部 文本
语言与体裁
官僚体制
校订文本
附录1 十王
附录2 追悼仪式的邀请书与相关便条
附录3 道教追悼仪式
附录4 《十王经》插图
附录5 有关地藏菩萨与十王的绘画
附录6 道教斋日
附录7 佛教斋日
附录8 新疆库车发现回鹘文《十王经》残片及与中文版本的可能对应
附录9 日本追悼仪式中的十三佛
附录10 《十王经》写本
附录11 翟奉达生平编年
附录12 八十岁老人所抄经文
附录13 提到道真的经文与碑文
附录14 《十王经》不同修订本中的菩萨名称对照
参考书目
索引
写本与洞窟题记索引
译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太史文(Stephen F.Teiser),普林斯顿大学宗教学博士,现任普林斯顿大学宗教学系教授、铃木大拙讲座教授,主攻东亚宗教和中国中古时期的民间信仰。著有《中国中世纪的鬼节》(The Ghost Festival in Medieval China,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8),在海外汉学界和佛学界享有盛誉。

精彩摘录

受人尊重的北京大学教授白化文,他不仅为我去中国西部的研究机构写了介绍信,还为我起了一个富含中国古典文史意味的中文名字:太史文。

——引自第8页


佛教的学术文献描绘了中阴在中间阶段所承受的焦虑。因为它体质纤弱,需要不断地寻求养分,并未各种未知的形状、声音与气味所包围,所以竭力想要通过再生,在躯体中获得安顿。摆脱这种中间阶段的机会只有每七天一次。当第七天来临之际,业力的境遇必须正好凑巧——比如所,词人的未来的父母正好在这个时刻交媾——以使此人得以植入其新母亲的子宫。如果这个第七天正好不凑巧,那么中阴必须再等七天,如此不断重复,总共七七四十九天,直到成功投胎为止。

——引自第21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