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君里(1911-1969),曾用名郑重、郑千里,生于上海,祖籍广东省中山县。他导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我们夫妇之间》《宋景诗》《聂耳》《林则徐》《枯木逢春》等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不朽经典。郑君里也曾是一位活跃于舞台和银幕的明星,还曾是抗战中奔波于大后方的文化战士。郑君里更是一位著作等身的文艺理论家,堪称中国第三代电影导演中学养最深者,其成就令后来者高山仰止。据统计,可单独出版的学术著作(含译著)就有8种,其中,《现代中国电影史》《演技六讲》《演员自我修养》《角色的诞生》《画外音》等,都是戏剧和电影领域的殿堂级读物。此外,郑君里发表和未发表的论文、笔记、教案、小说、杂文等超过百种。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部电影导演的艺术全集,《郑君里全集》8卷本总计400万字,这不仅仅是一份影剧艺术的珍贵资料,也是一部记录了40年间的中国社会史、战争史、生活史、经济史、政治史、文化生态史的国宝级文献。很多资料直接整理自郑君里的手稿,系首度与读者见面。
李镇,1973年生,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史学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独著、主编著作多部。研究方向为中国电影史、现当代电影人物研究、口述历史;旁涉动画史与理论。
晉江文學城超級作者,已出版《末夜2235》、《慈悲城》、《乖寵》、《江山不悔》、《獨家佔有》、《如果蝸牛有愛情》等多部言情作品,蟬聯晉江文學城積分月榜、季榜、年...
泰汉词典 内容简介 《泰汉词典》共收本词、派生词、复合词等60,000余条,连同列入词条中作为例证的习语、词化短语共约100,000条。本词典以编入反映泰国社会...
婚丧喜庆一本全-(上.下) 本书特色 《婚丧喜庆一本全(上下)》编著者杨茜彦、清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个礼仪之邦,在五千多年的文化传承中,产生和形成了许多人生...
民国经典国语课-全二册 本书特色 1.中央电视台著名儿童节目主持人金龟子刘纯燕倾力推荐。2.全书文章精选自民国上百套优秀国语教材,在精华中摘取精华。3.教育专家...
证照百年--旧纸片上的中国生活图景 本书特色 如果把他收藏的会议入场券、讣告、请柬、门票、布告、毕业证、结婚证、执照等,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就是一部中国现代史...
中华传统礼仪 内容简介 全书分婚嫁礼仪、寿诞礼仪、建房乔迁礼仪、庆贺礼仪、交往礼仪、丧葬礼仪、节日礼仪、称谓礼仪等八大部分。通篇采用范例表述,不仅介绍了多种礼仪...
孟称舜集 内容简介 孟稱舜是明末清初的戲曲理论家。他创作的著名传奇《嬌红记》,在我国戲曲史和思想史占有重要地位;他的雜劇《桃花人面》《英雄成败》以其犀利的筆锋和...
康区藏族社会珍稀资料辑要(上下) 内容简介 《康区藏族社会珍稀资料辑要》系《清季民国康区藏族文献辑要》、《康区藏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辑要》的姊妹篇,这三部书籍合称...
吃鱼歌-长声闲话 本书特色 《吃鱼歌》为《长声闲话》第四册,收73篇。主要收入关于饮食、记游的文章。文人谈吃一向是好看的,仅举吃鱼一例,作者从《日本书纪》中就载...
向日本人学礼仪特集-知日-22 本书特色 《知日·向日本人学礼仪》特集是专门关注日本的超人气媒体品牌「知日」推出的《知日》特集第22弹。日常生活礼仪、商务礼仪、...
中国游记 内容简介 1921年3日至7月,芥川龙之介来到新1日文化交替之际的中国进行采访,先后游历了上海、苏杭、北京、天津等地。这位深爱着中国文化的日本作家以自...
再见童年-消逝的人文世界最后回眸 本书特色 《再见童年:消逝的人文世界的*后回眸》编辑推荐:长期逃学的沈从文,屁股挨板子的郭沫若,晚饭后听四叔钱穆吹箫的钱伟长,...
中国传统服饰图案解读 本书特色 服饰是中国传统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门类,而图案无疑是服饰艺术中*为靓丽的构成要素。从棉到棉线,从蚕茧到丝线,从线到布,再从布到衣,再...
满语口语音典 本书特色满语在清朝是官方语言,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传承至今已有四百余年,但现在已成为濒危语言。瀛生先生对抢救日趋乏承的满语口语杞忧益殷,以...
《不容青史尽成灰:分裂到统一》内容简介:《不容青史尽成灰:分裂到统一》一书用独特的视角,从微观的角度讲述了春秋到战国这一时
悦读敦煌敦煌:另类的释读 本书特色 敦煌历史文化,是在特殊历史时期和特定历史环境下产生的地域文化,又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超越地域和时空,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
在北大听讲座(第八辑):俄罗斯文化之旅 本书特色 俄罗斯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自己独具一格的精神内涵和审美特征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俄罗斯文化的特...
语言与语言学词典 内容简介 本词典是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中的一册,该词典以英语为主,收入了有关语言与语言学理论的词汇,具有较浓的学术味,并提供了大量的...
● 二十世紀初,印度最著名的心靈導師一位未經修煉而自然頓悟的印度聖哲──室利.拉馬納.馬哈希。16歲時,在毫無病痛,卻深陷死亡的恐懼,在一再地自我追問「我是誰」...
"西方人对天地、对自己、对别人的看法决定了西方文明,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这些“为什么”,就是支配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也就是本书讨论的主题。在轰轰烈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