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恐惧

论恐惧

作者:[印度]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年:2016-3

评分:7.4

ISBN:9787510840531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克里希那穆提,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美国《时代周刊》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五大圣者之一”。他生于印度,少年时期开始专门的灵性修炼,将其彻底摒弃后成为彻悟的智者。他一生致力于引导人们认识自我,解放自己,帮助人类从恐惧和迷茫中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

他的著述由空性流露的文字和讲话集结而成,已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上留下广泛深远的影响。

作品目录

前言 / 001
倾听恐惧的声音 / 001
过一种毫无攀比的生活 / 003
面对真实的自己 / 006
想法而非事实造成了恐惧 / 017
比较滋生了恐惧 / 020
恐惧对心灵做了什么? / 023
逃离恐惧只会增强恐惧 / 036
安全感 / 046
让心灵清除恐惧 / 049
抵抗恐惧并不能终结恐惧 / 053
教育的功用在于根除恐惧 / 060
直接接触恐惧 / 068
恐惧存在于对现实的逃离中 / 071
如何应对恐惧 / 077
恐惧和爱无法并存 / 081
时间带来了恐惧 / 084
看着恐惧 / 091
心灵究竟能否自由? / 093
是什么导致了关系的混乱? / 104
恐惧就是时间 / 106
与恐惧的事实共处 / 111
审视快乐 / 119
恐惧可以被连根拔起吗? / 123
恐惧从来都不真实 / 128
了解思想 / 145
探明恐惧的存在 / 151
我们为什么忍受恐惧? / 156
出处及版权声明 / 166
· · · · · ·

作者简介

克里希那穆提,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美国《时代周刊》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五大圣者之一”。他生于印度,少年时期开始专门的灵性修炼,将其彻底摒弃后成为彻悟的智者。他一生致力于引导人们认识自我,解放自己,帮助人类从恐惧和迷茫中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

他的著述由空性流露的文字和讲话集结而成,已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上留下广泛深远的影响。

精彩摘录

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一下恐惧这个问题。但是在我们开始探讨之前,我想我们应该先来学习倾听的艺术。如何倾听,不只是倾听讲话者,还要倾听那群乌鸦,倾听噪音,倾听你最喜爱的音乐,倾听你的妻子或丈夫。因为,如果我们不去真正地倾听他人,我们就只会漫不经心地随便听听,然后得出某种结论,或者寻求一些解释,却从没有真正听到别人在说什么。我们总是在诠释他人所说的话。在我们一起深入探讨恐惧这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时,我们不要陷入太多的细节,而是要探究恐惧整体的运动,以及我们是如何了解它的,是从字面上理解了,还是真正懂得了它。对字词的理解,与对真实的恐惧状态的了解,两者是有差别的。我们非常容易将恐惧抽象化,也就是把恐惧变成一个概念。但是显然,我们从不倾听恐惧的声音,它本在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来探讨这些问题。因此,我们来问一问,有没有可能活着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比较从不比较,无论你是美是丑、漂亮与否,都绝不让自己努力去靠近某个理想、某种模式的价值观。这种比较一直在不停地发生着。我们问,那是恐惧的肇因之一吗?显然是的。而哪里有比较,哪里就必定会有遵从,必定会有仿效。所以我们说,比较、遵从和仿效是促成恐惧的因素。一个人能够内心毫无比较、仿效或遵从地生活吗?当然是可以的。如果那些是促成恐惧的因素,而你又关心恐惧的止息,那么内心就不要再有任何比较,也就是不再成为什么。比较的含义正是想要成为你认为更好、更高、更崇高之类的东西。所以比较就是成为。那是否也是恐惧的因素之一?你得自己去发现。接下来,如果这些都是因素,如果心看清了正是这些因素造成了恐惧,对此的那份觉知就会终止这些促成因素。如果身体上有个原因让你腹痛,发现了那个原因就可以停止那种疼痛。类似地,只要有个原因,就可以将它止息。恐惧的一大肇因,即是我们不愿面对真实的自己。因此,除了各种恐惧本身,我们也必须审视为了消除恐惧我们所编...

——引自第1页


思想就像记忆一样,对于日常生活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我们用来交流、用来工作等等的唯一工具。思想乃是对记忆的反应而记忆是通过经验、知识、传统和时间积累而来的。我们根据记忆的背景作出反应,这反应便是思想。所以说思想在某些层面上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一旦思想从心理上将自己化身为过去和未来,制造了快乐与恐惧,心就会变得退钝,了无生气于是成为了必然。

——引自第11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