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记(增订版)

上学记(增订版)

作者:何兆武 口述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6-3

评分:9.3

ISBN:9787020114665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上学记》是著名学者何兆武先生的个人口述史。何先生生于1921年,在北平读小学和中学,在西南联大读大学和研究生,共七年,读过四个系,之后在清华大学任教。《上学记》写的就是何先生1949年的求学生涯,其中西南联大的七年是主要篇幅。何先生以治哲学史和思想史的思想底蕴,以谦和率真的学者姿态,以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和感受,讲述在特殊的年代,尤其是抗战烽火中,一代人的青春和理想、知识和风雅。书出版后,好评如潮,当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但何先生说:“为尊者讳、为贤者讳,并不是真正对人的尊重。一个人的思想本来是活泼的、与时俱进的,又何必一定要把它弄成一种思想上的木乃伊,让人去顶礼膜拜呢?”

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上学记》不止是一本口述史,更是一本打开历史之门、知识之门,乃至真理之门和思想之门的启蒙之书。当然,该书也因对某些老师的个人感受和真实评价而引发争议。

有评价将何兆武的《上学记》、齐邦媛的《巨流河》和王鼎钧的“回忆录四部曲”并称为“海峡两岸知识分子的必读书”。

作品目录

修订版序言………………………………………………………………………………何兆武
序 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幸福和自由………………………………………………葛兆光
第一章 (1921-1939)
我的祖上没有名人
三民主义的少年兵
“一二·九”见闻
上学记·甲
1. 力矫时弊,以古为则?
2. 无事乱翻书
3. 天籁幻想
鬼子来了
返乡
也是故乡,北京
湖南印象
上学记·乙
1. 中央大学附中
2. 西洋教科书
3. 逃离“修道院”
第二章 (1939-1946)
上学记·丙:迁徙的城堡
1. 自由散漫的作风
2. 三个大学从来都“联”得很好
3. 自由,学术之生命力
4. 逃课、凑学分与窗外的聆听
5. 图书馆不是藏珍楼
6. 茶馆听吹牛,里根挂二牌
7. 兼职做教师
8. 闹恋爱?
9. “天人交感”下的人生转变
大学之谓:忆先生
1. 一包热情的闻一多
2. 民主人士张奚若
3. 战国派雷海宗
4. 吴晗印象
5. 冯友兰先生
6. 金岳霖先生
7. 中国通温德,白俄噶邦福
8. 曾昭抡先生
9. 数学系
10. 物理系
战火硝烟
“一二·一”运动
1. “打到孔祥熙!”
2. 一多先生被刺
3. 一个人的政治底线
五柳读书记
忆同窗
1. “科里红”何佶(吕荧)
2. 殷福生(殷海光)印象
3. 大才子王浩
4. 因言获罪的陈良璧
5. 老友郑林生
6. 高干子弟?
第三章 (1946-1950)
教书台湾
日日江楼坐翠微
上学记·丁:革大学习
零敲碎打
后记:把名字写在水上
增订版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何兆武

1921年生,原籍湖南岳阳,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先后就读于土木、历史、哲学、外文四系。1956至1986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后,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译作有卢梭《社会契约论》、帕斯卡尔《思想录》、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罗素《西方哲学史》等,著有《历史理性批判散论》、《历史与历史学》等。

文靖

1975年生,本名文静,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哲学系,曾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现为自由撰稿人。

精彩摘录

巴金的文章我也不欣赏,一直到老我都不欣赏,觉着那些东西缺乏思想深度,得不到什么启发。可是鲁迅先生辛辣、讽刺的笔触却打动了我,我对他那么冷酷无情地鞭挞中华民族的劣根性深有同感。解放以后大概我们的评论家们认为应该鼓舞中国人的士气,不能妄自菲薄总说泄气的话,所以对民族劣根性方面不再提及,一提就是光荣伟大、勤劳勇敢,一直到今天都有这个问题。不好的时候自卑自贱,好的时候就跳到另一个极端自高自大,动不动把老祖宗搬出来,这不和阿Q心理一样?这是没出息的表示。我认为,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完善都需要正视自己的缺点,惟有如此才能真正鼓舞士气,才能真正进步,否则徒然助长虚骄之气,是没有好处的。

——引自第31页


我小时候读书不是很卖力,不过成绩还说得过去,所以上大学最先考的是工科。其他同学的情况不尽如此,确实有开早车、开夜车的,或者既开早车又开夜车,不过那是死读书,成绩也并不一定很好。我想,这和我们的传统观念有关。过去我们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总想着怎么起早贪黑,天不亮就去干,干到夜里不收工。我们在干校的时候,两个星期才放一天假,而且来不来就夜战,白天干不完晚上干,其实也没干出多少成绩。成绩不是靠体力拼出来的,要是这样干的话,撑死了也翻不了一番,更提不上翻两番、翻三番。一个人一天二十四小时,你不能干四十八小时的活儿,要这样拼的话,爱因斯坦做出那么大的成绩,他一天得干多少小时?包括现在也是这样。我们总有一种落后的农民意识,老想着拼命,强调“吃大苦,耐大劳”,可是进步不能光靠这个,不然整个人类文化能进步多少?前些年我们还提过“超英赶美”,为什么要超它?不就是它比你先进。可它为什么先进?难道英国人、美国人晚上都不睡觉?“满面流汗,终生荆棘”,这是《圣经》里的话。“面朝黄土,背朝天”,中国人干了五千年,可英国历史才一千年,美国连五百年都没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才五百年,它们为什么先进?我们中国人口是英国人口的二十倍,英国才六千万人,我们十三亿,要论起早贪黑开夜车的话,我们不知道应该比它高明多少。可是近代的伟大开创者,像牛顿、达尔文,包括马克思(1849年起定居伦敦),都是出自英国,而不是在中国,为什么?是我们中国人懒惰?不能那么说。李政道二十九岁就得诺贝尔,论读书,我八十多岁了,肯定看得比他多,怎么人家得的了诺贝尔,我得不了?其实并不那么简单。想要出成绩,总得有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天赋,这点不能强求,每个人天赋不一样,这没什么可丢脸的。二是环境,这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争取到的。第三就是个人的努力。但个人的努力应该得法,不能只讲拼体力,老是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那是不行的。读书也一样,书...

——引自第46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