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演员

如何指导演员

作者:[美]朱迪丝·韦斯顿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6-4

评分:8.6

ISBN:9787550270350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没有不会“演”的演员

只有不会“导”的导演

.......................

※编辑推荐※

500余位导演的幕后导师好莱坞顶级推手

朱迪丝·韦斯顿 告诉你“导戏”的艺术

她教出两届奥斯卡最佳导演: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尼亚里图

《荒野猎人》——助莱昂纳多拿下小金人

《鸟人》——让老牌明星迈克尔·基顿重返一线

《美错》《21克》——制造戛纳影帝哈维尔·巴登、威尼斯影帝西恩·潘……

★全球畅销十余年,启发无数导演的经典实用教程

★掌握演员心理,在片场实现高效沟通

★深入开掘演员潜能,注入角色灵魂

★从剧本分析到选角排练,每一步皆给予精确指导

.......................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导演的案头必备书,好莱坞明星导师朱迪丝·韦斯顿在书中分享了自己三十余年的授课经验,深入解析了导演和演员在合作当中的心理状态,帮助导演在纷繁的片场保持头脑清醒,向演员提供精确、细致的指导。同时,书中列举了导演经常遭遇的困境及对应措施,帮助你搞定难以沟通的大牌演员,掌握好激励演员的尺度分寸,避免陷入反复重拍的尴尬境地。书中所介绍的剧本分析方法、排练技巧,从选角到拍摄的一系列准则,不仅对于导演具有指导作用,对于演员及编剧而言也能打开视野、激发灵感。

本书自出版以来畅销十余年,已译为德、日、西、韩等语言,被世界各大影视类高校和好莱坞电影公司列为指定读物。

.......................

※名人推荐※

“你教我的东西都非常有用!万分感谢!”

——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尼亚里图,代表作《荒野猎人》《鸟人》(奥斯卡最佳导演)、《通天塔》(戛纳最佳导演)

“每当我走进片场,就会想起朱迪丝教我的东西。每当我开拍一个新项目,我就会复习跟她学习时所做的笔记。每当我进行排练,我就会采用她所教授的技巧……我没有进过电影学校,我所做的就是坐在朱迪丝的课堂上,用心学习她所说的一切,然后开始动手拍我自己的电影。由衷地感谢她,和她为我做的一切。”

——艾娃·德约列,代表作《塞尔玛》(提名奥斯卡奖最佳影片、金球奖最佳电影导演)

“我参加了朱迪丝·韦斯顿的一个研讨会课程。在课上我了解到一个关于角色的关键点。她认为所有好的角色都有一个贯串线,这个理论认为角色都有一个内在驱动力,一个不断追逐的占主导地位却不被察觉的目标,一个挠不到的痒处。这个说法让我醍醐灌顶。”

——安德鲁·斯坦顿,皮克斯工作室核心人物,《机器人总动员》《海底总动员》导演,《玩具总动员》编剧

作品目录

致 谢
引 言
第一章 结果式指导与快速修正
第二章 时刻当下
第三章 听与说
第四章 演员的选择
第五章 内心结构:转变、时间、贯串线
第六章 演员的资源和训练
第七章 剧本分析
第八章 选 角
第九章 排 练
第十章 拍摄
附录A 指导“天生演员”:儿童和非职业演员
附录B 喜剧
附录C 动作动词和意图清单
参考片目
参考书目
引文来源
出版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朱迪丝·韦斯顿(Judith Weston),国际知名的导演与表演教师,多年来在洛杉矶开设独立的工作室,讲授“指导演员”“剧本分析”和“排练技巧”等课程,同时,也向导演和演员提供影片筹备阶段的私人咨询服务。在过去三十年中,朱迪丝指导了大量杰出的电影人,包括连续两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得主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尼亚里图、《为奴十二年》导演史蒂夫·麦奎因以及大批在独立电影节和各大电影奖中崭露头角的新人。另著有《导演的直觉》。

夏明,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居北京,就读于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兴趣包括电影哲学、电影表演、艺术理论、语言学、精神分析等。

精彩摘录

●如果连演员都不站在角色这边,谁还会?“人之初,性本善”。角色之所以变成他现有的状态,是因为他有需求、遭遇和选择。编剧、导演和演员共同创造了角色,他就和我们所有人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他们用经验方法处理角色,将他置于一个具体的环境中,让他有自己的需求并可以自行选择,但绝不对他横加指责。观众自会有评判。●真正优秀的演员会明白,当导演要求他“再多一点”,例如再愤怒点、再悲痛点、再性感点、再幽默点……他需要做的只是更简单更朴实些,不要“刻意表演”。换句话说,做得“更少一些”,更诚实一些,为内心深处的资源让路,这样导演要求的那种“再多一点”才能涌现出来。●真正的倾听轻松自如,了解个中奥秘的演员只需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跟他们对话的人而非自己身上,演技就得以真正解放。●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从不试图产生情感,相反往往试图避开情感。如果演员试图“对抗”自己的情感,表演反而会更出色。●一个人的核心(或者终极目标、人生需求、剧本的贯穿线、剧情的红线)在一生中可能会变一到两次。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核心往往从来都不改变。一个人一辈子的追求往往在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定下来了。●鼓励他人开诚布公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先开诚布公。

——引自章节:书摘


印象关于描述印象和关联如何创造转折这一点,我能想到最贴切的描述就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员自我修养》一书中提到的一桩轶闻:一位女士刚刚被告知她的丈夫死于工厂的一次意外。她呆立在原地,数分钟未动。此刻在她脑中盘旋的问题是:“如果他不能回家,我特意准备的晚餐要怎么办?”人在遭遇无法处理或者不能接受的信息时,思维就会以这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运作。在妻子脑中,“丈夫”的印象与“晚餐”相连接,并没有触及更深远的想法。此时最有用的印象反而是不相称的、脱离语境的甚至匪夷所思的,因为人的思维就是那样运作的。

——引自第118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