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中国的方法

想象中国的方法

作者:王德威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6-5

评分:8.3

ISBN:9787530667552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王德威,生于1954年,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比较文学博士。曾在台湾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校任职。现为美国哈佛大学学者。著有《现当代文学新论:义理•伦理•地理》《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课》《写实主义小说的虚构:茅盾•老舍•沈从文》《当代小说二十家》等。

作品目录

新版序
序:小说中国
辑一
被压抑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寓教于恶——三部晚清狎邪小说
贾宝玉坐潜水艇——晚清科幻小说新论
《老残游记》与公案小说
“谴责”以外的喧嚣——试探晚清小说的闹剧意义
“说话”与中国白话小说叙事模式的关系
翻译“现代性”——论晚清小说的翻译
辑二
从“头”谈起——鲁迅、沈从文与砍头
“母亲”,你在何方?——论巴金的一篇奇情小说
荒谬的喜剧?——《骆驼祥子》的颠覆性
做了女人真倒楣?——丁玲的“霞村”经验
半生缘,一世情——张爱玲与海派小说传统
辑三
从老舍到王祯和——现代中国小说的笑谑倾向
女作家的现代“鬼”话——从张爱玲到苏伟贞
原乡神话的追逐者——沈从文、宋泽莱、莫言、李永平
落地的麦子不死——张爱玲的文学影响力与“张派”作家的超越之路
潘金莲、赛金花、尹雪艳——中国小说世界中“祸水”造型的演变
华丽的世纪末——台湾•女作家•边缘诗学
辑四
历史•小说•虚构
现代文学史理论的文、史之争——以近代中国政治小说的研究为例
现代中国小说研究在西方
想象中国的方法——海外学者看现、当代中国小说与电影
世纪末的中文小说——预言四则
· · · · · ·

作者简介

王德威,生于1954年,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比较文学博士。曾在台湾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校任职。现为美国哈佛大学学者。著有《现当代文学新论:义理•伦理•地理》《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课》《写实主义小说的虚构:茅盾•老舍•沈从文》《当代小说二十家》等。

精彩摘录

“被压抑的现代性”,可以指陈三个不同方向。(一)它代表一个文学传统内生生不息的创造力。这一创造力在迎向19世纪以来西方的政经扩张主义及“现代话语”时,曾经显现极具争议性的反应,而且众说纷纭,难以定于一尊。然而五四以来,我们却将其归纳进腐朽不足观的传统之内。相对于此,以西学是尚的现代观念,几乎垄断了文学视野──尽管这渡海而来的“现代”观念不脱时间上的落差。(二)“被压抑的现代性”指的是五四以来的文学及文学史写作的自我检查及压抑现象。在历史进程独一无二的指标下,作家勤于筛选文学经验中的杂质,视其为跟不上时代的糟粕。这一汰旧换新工作的理论基础,当然包括(却未必限于)弗洛伊德式的“影响的焦虑”或马克思式的“政治潜意识”影响。弗、马二氏的学说,在解放被压抑的个人或社群主体上,自有贡献。但反讽的是,这些憧憬解放的学说被神圣化后,竟成为压迫或压抑主体及群体的最佳借口。于是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展反愈趋僵化。(三)“被压抑的现代性”亦泛指晚清、五四及30年代以来,种种不入(主)流的文艺实验。在后续的年代里,为了服从某种单一的、可预言的进化论通途,它们曾被不少作家与读者、批评家与历史学者、甚至包括马克思主义者与弗洛伊德的信徒,否决、置换、削弱、或者嘲笑着。从科幻到狭邪、从鸳鸯蝴蝶到新感觉派、从沈从文到张爱玲,种种创作,苟若不感时忧国或呐喊彷徨,便被视为无足可观。即便有识者承认其不时发抒的新意,这一新意也基本以负面方式论断。

——引自第12页


第一,原乡小说基本沿袭了传统写实主义的模拟信条,单同时也夸张或戏剧化其内蕴的矛盾。卑微的人物,普拙的风俗,传奇的往事,往往是作家的拿手好戏,而大量原乡作品中刻画农村经验及至无奈的变迁,又企仅是偶然?反讽的是,故乡之成为“故乡”,亦必须透露出似近实远、既亲且疏的浪漫想象魅力。当作家津津乐道家乡可歌可记的人事时,其所贯注的不只是念兹在兹的写实心愿,也更是一种偷天换日式的“异乡”情调。第二,原乡作品的叙述过程以及“乡愁”的形成,都隐含时间介入的要素。正由于突出了时光的主宰地位,原乡式作品才得大肆展现“回忆”功夫的重要,以及“欲望”失落及再现的种种悲喜剧。究其极,原乡主题其实不只述说时间流逝的故事而已;由于找寻现在,就回忆敷衍现实,“时序错置”才是作家们有意无意从事的工作。第三,“空间位移”的问题。“故乡”意义是产生肇因于故乡的失落或改变,也尤其暗示了原乡叙述行为的症结——叙述的本身即是一连串“乡”之神话的移转、置换及再生。第四,“故乡”的人事风华,不论悲欢美丑,毕竟透露着作者寻找乌托邦的寄托,也难逃政治、文化及至经济的意义形态兴味。它展现了“时空交错”的复杂人文关系。意即“故乡”乃是折射某一历史情境中人世交错的又一焦点符号。

——引自第226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