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的勇气

行动的勇气

作者:[美] 本·伯南克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6-5

评分:8.8

ISBN:9787508659794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2006年,伯南克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从南卡罗来纳州的小镇到声誉卓著的学术殿堂,再到担任公职,伯南克个人的职业生涯可谓达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巅峰。

他根本无暇庆贺。

2007年,房地产泡沫破裂,全球金融系统的内在缺陷暴露无遗,一度濒临崩溃。从投行贝尔斯登的崩溃到对保险业巨头AIG开展空前救助,伯南克及其团队殚精竭虑,采取一切可用工具,遏制金融危机蔓延态势,使得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得以持续运转。

公众对华尔街的贪婪义愤填膺。伯南克及其团队承受了巨大压力,但他们在两位总统的积极支持下,终于成功地让一个摇摇欲坠的金融体系恢复了稳定。一旦美国经济彻底崩溃,规模与后果将不堪设想,但伯南克等人以非凡的创意和决心力挽狂澜。他们提出了一系列非传统的救助工具,帮助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开创了令其他国家竞相效仿的模式。

本书记录和阐释了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并以内部人士的视角回顾了华盛顿的应对政策,全面翔实地披露了决策过程的细节,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主要人物的个人形象,同时也梳理了伯南克在专业背景下对金融政策和工具的思考与反思。

作品目录

作者序 V
前 言 我还能阻止这一切 VII
第一部分 序曲
第一章 主街
第二章 学术界
第三章 美联储主席
第四章 身处“大师乐队”的岁月
第五章 次贷危机的火花
第六章 初出茅庐
第二部分 危机
第七章 初步的震荡与应对
第八章 更上一层楼
第九章 危机拉开帷幕
第十章 贝尔斯登的悲剧
第十一章 房利美与房地美:一个漫长而炎热的夏季
第十二章 雷曼兄弟:大坝决堤
第十三章 美国国际集团:“这让我很生气”
第十四章 求助于国会
第十五章 “50%的人说绝对不行”
第十六章 一阵冷风
第十七章 过渡时期
第十八章 从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
第三部分 危机余波
第十九章 量化宽松:正统理论的结束
第二十章 建立新的金融体系
第二十一章 第二轮量化宽松:虚幻的曙光
第二十二章 逆风而行
第二十三章 退出量化宽松
结 语
致 谢
参考资料
· · · · · ·

作者简介

本·伯南克(Ben S. Bernanke),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2009年《时代》杂志 “年度风云人物”,连续三年入选福布斯全球人物权势榜前十(2011~2013年),执掌美联储8年,成功带领美国度过大萧条以来最恶劣的经济危机。

2002年被美国总统小布什任命为 美联储理事。2005年6月,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10月被任命为下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是知名的宏观经济学家,主要研究兴趣是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史。他是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和计量经济学会会士。曾编著《宏观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原理》等教材。 2014年2月,伯南克加盟布鲁金斯学会,参与经济研究项目,重点关注经济复苏政策。

精彩摘录

  下午6点半,保尔森和我跟国会的几位领袖见面,包括参议院多数派领袖哈里·里德、众议院少数派领袖约翰·博纳、参议院银行业委员会主席克里斯·多德以及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巴尼·弗兰克。弗兰克穿着皱巴巴的衬衫,下摆还露在外面。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主席、资深共和党议员贾德·格雷格到场时身着无尾燕尾服,但没系领带。  保尔森和我做了形势介绍之后,接受大家的提问。我记得没有一位议员质疑干预的必要性。弗兰克想知道美联储从哪里找到850亿美元去给美国国际集团放贷。我认为现在不是解释银行准备金机制的时候,便对他讲:“我们有8000亿美元。”我这里的数字指的是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在危机爆发之前的规模。弗兰克一脸惊愕,他不明白为什么美联储有这么多钱可以支配。我解释说,根据《联邦储备法》第13条第3款的规定,美联储有权发放必要的贷款去阻止金融危机,我们当前就是在做这件事。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美国国际集团:“这让我很生气”


美联储发放贷款时通常会收取证券或银行贷款作为担保品,收到贷款的机构会把这笔资金存入商业银行中,而商业银行则把这笔资金增加到其中美联储开立的准备金账户中。当因持有大量准备金时,几乎不需要向其他银行借钱,此时,银行间短期拆借利率,即联邦基金利率,通常会下降。......如果我们不采取抵消行动,结果往往是联邦基金利率和其他短期利率被压低。我们把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定为2%,我们认为,这有利于我们在保障就业与抑制通胀之间寻求平衡,是一个合理的水平。我们要继续提供紧急贷款,同时要防止联邦基金利率跌倒2%以下。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成功地解决了潜藏的矛盾,方法就是每贷出一美元的紧急贷款,就从我们的投资组合中卖出价值一美元的国库券。卖出国库券会抽走银行体系中的准备金,抵消因为我们的贷款而增加的准备金。这种叫作冲销的程序,让我们可以视需求放款,同时把短期利率维持在我们需要的水平上。

——引自第255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