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子产业兴衰录

日本电子产业兴衰录

作者:[日] 西村吉雄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2016-6

评分:7.3

ISBN:9787115422293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西村吉雄

1942年生,1971年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工学博士。1967年~1968年曾留学于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固体电子学研究中心,从事微波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激光的研究。1971年进入日经BP社。1979年~1990年担任《日经电子》的主编一职。2002年出任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系研究科教授。2003年从东京大学退休,先后出任东京工业大学监事、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政治学研究科客座教授等。现为技术类自由撰稿人。著有《硅石器时代的技术和文明》、《半导体产业的走向》、《产学联合》、《信息产业论》、《科学技术新闻工作是如何展开的》(编著)、《FUKUSHIMA报告》(合著)、《电子信息通信和产业》等。

译者简介:

侯秀娟

北京师范大学日语语言文学硕士,曾赴北海道大学留学一年,译作多集中在人文社科方向。

作品目录

第1章 一个大产业正在从日本消失 日本ICT产业的贸易赤字额与天然气增加的进口额持平 1
第2章 明知“数字电视特需”的终结不可避免 日本电视机大量出口的时代于1985 年告终 17
第3章 时隔100 年的通信自由化带来了什么 被“自由化”“移动”“互联网”浪潮搅乱的通信市场 39
第4章 锁国时繁荣,开国后衰落 市场全球化中日本产计算机走向衰落 59
第5章 被指责“太便宜”,提高价格后又因为“太贵”而滞销 日本DRAM产业的荣枯盛衰 79
第6章 日本半导体产业坚持不采用水平分工方式,最终走向衰落 半导体产业也实行设计与制造分工的方式 105
第7章 日本企业既没有成为苹果,也没有成为鸿海 Fabless和EMS重新定义了制造业 125
第8章 将创新和研究混为一谈的日本电子产业 技术革新并非创新 143
第9章 日本电子产业能否从过去的成功中走出 工本主义保护无法促进工业发展 165
附录A 存储程序方式 191
附录B 半导体 201
附录C 分组交换 211
后记 217
引用和参考文献 218
· · · · ·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西村吉雄

1942年生,1971年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工学博士。1967年~1968年曾留学于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固体电子学研究中心,从事微波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激光的研究。1971年进入日经BP社。1979年~1990年担任《日经电子》的主编一职。2002年出任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系研究科教授。2003年从东京大学退休,先后出任东京工业大学监事、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政治学研究科客座教授等。现为技术类自由撰稿人。著有《硅石器时代的技术和文明》、《半导体产业的走向》、《产学联合》、《信息产业论》、《科学技术新闻工作是如何展开的》(编著)、《FUKUSHIMA报告》(合著)、《电子信息通信和产业》等。

译者简介:

侯秀娟

北京师范大学日语语言文学硕士,曾赴北海道大学留学一年,译作多集中在人文社科方向。

精彩摘录

要利用企业,就必须雇佣员工;而要利用市场,则必须和其他公司进行市场交易。这两种方式中哪一种更快速更廉价,将直接决定是选择依靠公司内部还是依靠公司外部(是自给自足还是分工)。如果仅靠市场交易来达成目的,那么交易数量将大幅增多,交易成本也随之增加。反之,如果将工作委托给公司内部的同事,则交易成本较低,因此也就有了企业的存在[Coase,1937。但是,上述这些都是没有互联网时的情况。所谓交易成本,其本质是和交易对象共享、交换信息和知识等时产生的成本(时间和费用)。在能够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下,无论是和公司内部还是和公司外部,共享、交换信息和知识所需的成本几乎都是相同的既然时间和费用是相同的,就没有必要一定在公司内部完成工作。大可以放眼公司外部,寻找合适的交易对象。

——引自章节:第7章 日本企业既没有成为苹果,也没有成为鸿海  Fable


笔者认为,日本半导体企业之所以消极对待设计和制造分工的方式,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折日成本的意识太过薄弱。正如我们在第5章中提到的那样,日本半导体技术人员对运行成本较为感,对折旧成本的意识则极其微弱。对此,如果经营者不指出其中的问题,或者不努力増强技术人员的折旧成本意识,那么对折旧成本的意识薄弱就会成为整个企业的通病。

——引自章节:第6章 日本半导体产业坚持不采用水平分工方式,最终走向衰落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